浅议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姓名:和平鸽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生活在我国云南丽江地区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特色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古文化。
在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东巴一代一代的减少,东巴文化的传承工作迫在眉睫,这种古老的文化传承也落在我们的身上,东巴文化的存亡紧紧的系在了我们每个纳西族人的身上。
关键词:东巴文化保护传承一、丽江纳西东巴文化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是云南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㈠东巴文化中的东巴经典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行而丰富的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东巴文化。
这些学者都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及文章,也发表了许多关于东巴文化的一些论著。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人才辈出,涌向出一大批青年学者及本土的学者,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显著。
这样,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
东巴经典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东巴文化的过程中,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东巴经书,作为研究东巴文化的重要资料。
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约3万册东巴经典,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国外。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
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巨大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努力配合下,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历程,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还有郭大烈,和志武主编的《纳西族史》等等,这些论著的完成,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

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纳西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他们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纳西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使得他们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介绍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纳西文化的基础纳西族文化起源于前秦时期,时至今日,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化。
在纳西人的心目中,纳西文化代表着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继承了长达千年的历史文化。
1. 建筑文化纳西族有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全国负有盛名的木楼便是纳西人修建出来的。
木楼是纳西族人的代表建筑,具有神秘、古老、美丽、威严等多种特性。
木楼采用木质结构,内部结构合理,四面楼廊,建筑形态独特,充满着古朴的气息。
它是纳西族人的精神象征。
2. 音乐文化纳西民间音乐源远流长,与纳西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传统音乐主要集中在民间婚礼、庆典和祭祀等传统场合中。
纳西音乐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这些音乐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手工艺文化纳西族有着卓越的手工艺文化,古老而又生动的手工艺品让人们驻足默想。
纳西苗族织锦、花鼓制作和金银器具等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衣着文化传统的纳西服饰在典型的村庄里,仍然能够被看到。
蓝色和白色的头巾、领巾、裹襻和马褂等均为代表。
有着丰富的颜色和图案,耐穿耐用、精美绝伦,是中华传统服饰的珍贵遗产,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二、历史背景纳西族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在中国西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此前,纳西族从事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文化和东巴教。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西南地区,东巴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宗教,而纳西族的东巴教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1. 纳西族的东巴教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发源地。
东巴教其实是女儿村附近道场僧人们传承的门户。
纳西族的神秘信仰,至今仍不为人所知。
[doc格式]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
![[doc格式]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f1d21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5.png)
[doc格式] 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蟹责编:杜健————1——1__一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华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档案文献与古籍,文物的关系,从多视角探讨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抢救问题.关键词: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不仅是重要的档案文化遗产,还是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受历史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东巴经档案文献大量流失海外,至今,档案文献的流失现象依然存在,所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对保护纳西族历史文化遗产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东巴文的创制与东巴经档案文献的构成(一)东巴文的创制.纳西族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类似图画的象形文字,称为”森究鲁究”(意即”木迹石迹”),属表意的原始象形文,约有1300多个.纳西族象形文字产生以后,即被纳西族巫师东巴们用来书写经书,所以又被称为东巴经.清代余庆远《维西闻见录》说:”麽些,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指的就是纳西族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创始于何时,因无确凿记载,尚不能定论.《元一统志》通安州(今丽江)人物传说:”麦宗,麽些人也,祖居神外龙山(今玉龙山)下,始生七岁,不学而识文字:及长,旁通吐蕃,白蛮诸家之书.”麦宗生于十三世纪初年(宋理宗时), 这里所说的”不学而识文字”,当指纳西象形文,由此说明,纳西象形文至少在宋代已流行使用.由于缺乏更多的证据,目前东巴经创制的具体年代尚难断定.大多数学者认为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应用约在公元七世纪的唐初,即纳西族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二)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形成.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是原有巫教在藏族本教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东巴教中的经师称”东巴”,他们掌握象形文字,进行祭祀,除病禳灾法事等活动.在11世纪中叶(宋仁宗时),教中的杰出人物广泛采集纳西族民间古老神*话,传说,诗歌,谣谚等,利用象形文字写经传教.用东巴经写下的典籍,主要用于东巴教做道场时朗诵之用,故称为东巴经.东巴经载录内容非常丰富,除记录东巴教的教义,教规外,还载录了大量纳西族政治,经济,历史,天文,历法,医学, 文艺,哲学,伦理,宗教以及风俗民情的历史内容.关于东巴经的定位问题,学术界有多种观点,东巴经主体构成是手写本,抄本等,从档案学的角度划分,东巴经是一种珍贵的手稿档案,有很强的原始性和权威性,具有档案和图书,文物的多重属性.(三)东巴经档案文献的构成.东巴经档案文献的主体构成部分是东巴经,按其内容和实际用途可划分为:1,祭祀经.这是东巴在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时形成和使用的经卷,按祭祀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祭风经,又有小祭风经, 大祭风经,情死祭风经,恶亡祭风经和绝后祭风经等;祭天经,有祭天经(正月)和小祭天经(七月):祭祖经,有祭祖经(冬月)和小祭祖经(六月);祭神经,包括祭山神龙王经,祭家神经,祭谷神经,祭畜神经,祭猎神经,祭星神经,祭战神经和祭村寨部落神经等.2,超荐经.这是东巴为死者举办丧事,进行超度时使用的一种经书.超荐经的使用按死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主要有开丧经(开路),什罗超荐经(限于东巴死后用), 老姆超荐经(限于东巴之妻死后用),男长寿者超荐经,女长寿者超荐经,官员超荐经,官娘超荐经,武官超荐经,铁匠超荐经,夫妻(同年亡)超荐经,麻风病人超荐经,偿还毒鬼欠债经等.3,禳解经.纳西族常举行宗教仪式,来抵御和禳解妨碍人畜生存和发展,影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正常生长的病害和灾难.在各种禳解活动中使用的经书有除秽经,消灾经,抵天灾经,退口舌是非经,祭瘟神经,赶恶鬼经,赶火鬼经,赶不育鬼经,打秽鬼经,送倒霉鬼经,截死门经等.4,占卜经.这是纳西族先民在预卜吉凶祸福活动中使用YA鬻ARei基S业务探索的经书.这类经书约有5O余种,主要有巴格卜课(用于推算阴阳五行,四方四隅,八卦,干支等),算六十甲子书,占灸胛I-书,占贝卜书,占人卜书等几种类型.5,东巴舞谱和乐谱.东巴教的舞蹈是一种宗教舞蹈,也是纳西族的传统古典舞.东巴在《舞蹈教程》,《舞蹈的来历》等经书中,用图,文兼有的东巴经记下了纳西古乐舞蹈的类别及跳法.舞谱自成体系,以图画象形文字与符号标记,对舞蹈的姿势,动律,场位,路线,特殊造型,技巧和乐舞器用法等都作了细致的描述,是国内少数民族中极其罕见的舞蹈专着,有极高的发掘利用价值.东巴音乐是东巴艺术的有声部分,保存了民间古老质朴的大量乐品,有的长期流传于东巴口头,有的零星记载于东巴经典和绘画中,权称东巴乐谱,比较分散.6,东巴画册.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一种最原始的宗教绘画艺术,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竹笔画,木牌画,卷轴画,纸牌画等.此外,在东巴经书中,还有大量被称之为”文字画”的画,没有固定的读音,只是一些图像的组合或用连环画形式来记录,表达某一事件,可以说既是图画又是文字,但总的来看还没脱离图画的范畴.二,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状况与分布情况(一)东巴经档案文献的流失海外状况.建国前,东巴经档案文献曾大量流失海外.1867年,法国传教士德斯古丁将一本仅有11页的东巴经典从云南寄往巴黎,向西方学术界第一次介绍了纳西文文献的真实情况.这部东巴经典叫《高勒趣招魂》,成为西方所收藏的第一本纳西文文献.在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一位名叫阿里埃斯?亨利的旅行家曾经在纳西方地区收集东巴经典,并于1898年将它们整理出版.1904年至1922年,英国植物学家乔治?福莱斯先后5 次深入到以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地区考察植物资源,兼而收集东巴经典,于1922年将其中的135册出售给英国曼彻斯特约翰?芮兰兹图书馆,使之成为世界上收藏东巴经典最多的图书馆.7年之后,英国外交部与印度事务部委托英国驻中国腾越(今云南腾;中县)理事代购东巴经典,先是收集到55册,后又收集到125册,并于1933年将这180册东巴经典运回国内,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及印度事务部.在美国,约瑟夫?洛克于1921年2月起,先后受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美国地理学会,檀香山博物馆等机构的派遣,在滇西北等地区收集植物标本,考察地质情况,收集东巴经典,调查纳西文化,直至1949年才最终返回美国,旅居丽江纳西族地区达28年之久.在有关单位的资助下,他成功地购买到三万八千多册东巴经典,或馈赠,或出售给一些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机构,个人等进行收藏.最为遗憾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军飞机的轰炸,一艘载有洛克寄往美国的东巴经珍本的轮船被击沉于印度洋底,使数千册纳西文文献毁于一旦.继洛克之后,美国罗斯福总统之长孙昆亨?罗斯福于1944年在丽江纳西族地区收集到1861册东巴经典.其中,仅占卜经典便多达75种.昆亨? 罗斯福将1073册东巴经典出售给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另有88册出售给哈佛燕京学院保存.德国对纳西文文献的收藏开始二十世纪60年代初.他们在阿登纳总理的支持下,由联邦德国国家图书馆动仪收集东巴经典,并首先将洛克赠送给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收藏的五百多册东巴经悉数买下,然后又从洛克处收集到他个人所收藏的一千七百多册东巴经典原本及照相复制本,成为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博物馆的纳西文文献收藏中心0.值得关注的是现今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大量外国游客前往纳西族地区旅游,考察, 探险.在丽江地区,一些国外学者,旅游者更是深入偏远山区搜集东巴经.一本普通的东巴《祭天经》可卖到600至800 元,而珍贵的东巴经孤本则卖到了数千元.除云南纳西族地区外,在广州的文物,古籍市场也在出售贩卖东巴经档案文献,并通过各种渠道流失海外.据了解,仅辗转至西班牙的东巴经典便多达一千余本,流入其他西方国家的东巴经也在一千册以上,造成本世纪东巴档案文献的又一次重大流失.至今,丽江一些名胜景点仍有民族群众在出售东巴经,只有树立群众的档案意识,加大对贩卖东巴经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才能杜绝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渠道,更好地保护与抢救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二)流失海外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分布状况.迄今为止,流失海外的东巴经有2万册以上,收藏于国外有关图书馆, 博物馆,研究机构及个人手中的纳西文文献可以统计到的有1万余册,遍及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俄国,英国.目前,美国国会图书馆有3038册:哈佛——燕京研究所有598册;洛克私人收藏有4225册,兰河畔马尔堡国立图书馆有225册;约翰,赖兰兹图书馆有135册;英联邦图书馆有1O8册;英国博物馆有91册: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有25册i林登民俗博物馆藏有15 册: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藏有1册.这些珍贵的东巴经档案文献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并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征集和追索.(下转第41页)业?阕务探索所替代:生物源白蚁防治剂,微生物制剂(包括通过基因工程组建的工程微生物),杀虫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将是新型环保白蚁防治剂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白蚁的防治技术将从化学防治技术转变到更加侧重于物理防治技术, 微波防治和综合的治理技术上来.随着生物物理学的发展, 白蚁防治技术将日臻成熟和完善,珍贵的档案图书文物以及建筑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参考文献:(1)管晓卉.白蚁对档案图书文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新技术.档案与建设.2005年第9期(2)肖维良,黄静玲,黄复生冲国白蚁种类一危害现状及其治理新理念_广东科技.2006.9(3)邵金耀,冯庆.档案馆白蚁防治技术.档案学通讯. 2003年第5期(4)曹莉,赵瑞华,陈镜华,韩日畴.白蚁防治技术.昆虫知识.2007年第44期(5)肯尼斯?格雷斯.美国防治白蚁药剂的现状及未来.白蚁科技锑17卷第1期2000年3月作者单位:广氛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上接第36页)三,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对策与思考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大量流失严重破坏了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原生性和完整性,尽快采取抢救措施对保护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已是刻不容缓.(一)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与抢救机制的建立.2003年8月28日,在波兰格但斯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六次评审会上,东巴经档案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也是这次评审会议通过的23项列入文献遗产项目中的唯一入选中国项目.以此为契机,相关政府部门应建立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机制,设立专门机构,领导与协调各部门共同开展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征集与保护工作,以更好地保护与抢救这一重要人类文化遗产. (二)民间现存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征集与保护工作.据调查,目前国内保存的东巴经档案文献尚有2万余册,其中有大量的东巴经档案文献散存在纳西族民间.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投入专项经费对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分布状况进行普查,对一些珍稀东巴经档案原件可采用捐赠,赎买的方式进行征集,对部分暂时征集不到的档案原件可采用复印,拍摄和拓印等方式进行收集,并建立档案保管登记目录,以防止民间东巴经档案文献的损坏与再次流失.(三)东巴经档案文献的立法保护与古籍市场的规范问题.国家民委,文化部2008年1月17日颁布的《国家民委,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第4条指出:要”依法规范少数民族古籍市场流通秩序和经营行为;加强少数民族古籍销售,拍卖行为的审核备案工作; 在公安,海关等有关部门配合下,严厉打击盗窃,走私古籍等违法犯罪活动.”《档案法》第24条也规定: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私自将档案卖给外国人的, 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罚.为此,档案行政部门在对少数民族文献进行立法保护的同时,还要和公安, 海关等执法机构相配合,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倒卖走私活动.(四)对流失海外的东巴经档案文献进行征集与追索.目前,国家档案局和蒙古国国家档案局,朝鲜国家文献局,越南国家档案局等都签署了”档案领域合作协议”.规定”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交换有关两国历史的档案史料复制件及出版物.”?同时,还可通过复制,购买的方式收集流失海外的东巴经原件.目前,我国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财产和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国际公约,对于一些珍?贵东巴经档案文献则可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协议通过外交途径予以追回.参考文献?和志武《纳西族的古文字和东巴经类别》,载于郭大烈,杨世光编《东巴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张公瑾,黄建明等着《民族古文献概览》第162页至164页,民族出版社1997年11月?参见2007年4月23日在中国北京市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与蒙古国国家档案局档案领域合作协议》?论文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流失与保护抢救研究”的科研成果.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魏盎冀A;40V窭蠡。
浅谈纳西族历史文化

浅谈纳西族历史文化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重的文化气息。
纳西族也不例外。
今天,我浅谈一下纳西族的历史文化。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是一个文化深远的民族,关于它的族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迁徙说”:方国瑜先生认为“纳西族渊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带的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西南至雅砻江流域,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二)“融合说”:郭大烈先生则持融合说,即“纳西族源是多元的,有土著的成份,也有羌人的成份,但主体应属夷系,牦牛夷、白狼夷可能是构成纳西族的主流。
纳西先民大约在汉晋至唐期间活跃于川西雅砻江、安宁河流域一带,并逐步形成一个民族”。
(三)“东夷说”:和仕华认为纳西族先民的主体应属于夷系中的东夷,渊源于夏商时期的内蒙古与中原交接地带。
与夏商关系密切,保留了好多夏商文化。
然后因战争四处迁徙。
迁徙路线大致为凉城—山东—山西—陕西—青海。
由此认为青海河湟地带只是纳西先民迁徙的一个流点,不属源头。
纳西先民主体是东夷,只是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与羌有过交融,故带有羌文化遗迹。
到丽江后又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现有的纳西族。
三种说法都有其依据和道理,然而纳西族的族源到底是什么,还等待考究。
纳西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先民已经迁徙到了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生产形态上以游牧、畜牧为主;经济上出现了盐、铁、漆、铜的冶炼生产;政治上阶级分化,酋长出现;宗教上已有东巴原始宗教的萌芽。
“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
越析诏为时不长被南诏所中游流域;500多年间,在唐王朝、南诏、吐蕃三大强势的西族深沉坚韧、灵活机动的民族性格。
同时,纳西族的文化此滥觞。
发展时机。
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政治上分13世纪初,另一支北方游牧民族沿着当年纳西先民的迁徙路线翻山越岭,跋涉2000余里,跨囊渡江,突然出现在丽江境内,这就是历史上的“元跨革囊”。
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数字化保护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莹摘要关键词纳西族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字,它们分别是:东巴文、哥巴文、玛丽玛沙文、阮可文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纳西拼音文字。
由于东巴教是纳西族所信仰的原始多神崇拜宗教,在纳西族聚居区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东巴文作为始于东巴们抄写经文与相互交流时使用的书写文字,在上述的几种文字中成为了纳西族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以东巴文为书写文字流传至今的档案繁多,其内容涉及古代纳西族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民俗、天文历法、哲学思想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其重要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但是东巴文档案存在着诸如保存机构分散、保管条件恶劣、编研工作无法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缺乏技术与经费支持等问题,这些现状仿佛一次次警告着东巴文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基于此背景,针对纳西族东巴文档案严峻的保存现状,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是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组成纳西族东巴文档案是指由纳西族社会机构、组织以及个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以东巴象形文字书写、表述或记录的,反映纳西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文化、宗教和民俗等社会历史情况,具有保存、参考和凭证价值的各种载体形式以及口述的历史记录。
纳西族东巴文档案从其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实体档案和非实体档案两大类型。
1.纳西族东巴文实体档案。
纳西族东巴文实体档案是指纳西族民众在历史上直接形成的载录在纸质、石质、木质、金属器皿和感光材料等载体上的各种文字、图画和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在此,笔者仅按其存在形式与内容性质两个方面来划分,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按存在形式可划分为书稿、画卷、印章、碑刻、摩崖、竹简、木刻、声像录音等类型;按内容性质可划分为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天文、历法、医药、文艺、哲学、伦理、宗教、民俗和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
旅游人类学视阈下丽江纳西族档案价值探究

An Ex pl o r a t i o n i n t o t h e Ar c h i v e Va l u e o f
Li j i a n g Na x i s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o u r i s m An t h r o p o l o g y
第2 7卷 第 5期
Vo 1 . 2 7一 No. 5 百色学
院
学
报
2 0 1 4年 9月
S e p . 2 01 4
j o URN AI OF BAI S E U NI VERS I TY
旅 游 人 类 学 视 阈 下 丽 江 纳 西 族 档 案 价 值 探 究
段 丽 波 , 余 璐
t o u r i s m, c o me s t o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t h e v a l u e s o f t h e Na x i s a r c h i v e s i n t o u r i s m a r e ma i n l y e mb o d i e d a s s y mb o l i c v a l u e , n o s t a l g i c v a l u e , r e l i g i o u s v a l u e ,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v a l u e . By d e f i n i n g s u c h v a l u e s , o n t h e o n e h a n d r e s e a r c h f i e l d s a n d c r e a t i v e s t u d y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e t h n i c a r c h i v e s a r e t o b e e x p a n d e d, a n d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wi l l b e a l s o p r o v i d e d f o r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o f t h e Na x i s a r c h i v e s i n t h e g r e a t c o n t e x t o f t o u r i s m. An d t h e s e a r e a l s o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 o f
谈纳西族的宗教文学与文化的意义

谈纳西族的宗教文学与文化的意义攀枝花学院袁学敏纳西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原生态文化.他们是部落文明,是边缘文化,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他们从过去而来,不断传承,走向未来。
詹明信说“只有一种真正的历史哲学才能尊重过去社会和文化特性的根本差异,同时又揭示出它的论证和热情,它的形式、结构、经验和斗争,都与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休戚相关。
”[1l l x 纳西族文化的奇迹是宗教文学叙事.以宗教提升文学的境界.以文学的方式传承和传播宗教,并且达到现世并用——宗教为社会象征,文学为理想境界.是现实的追求。
一、自然环境是纳西文化的土壤事实上纳西文化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他的自然文明里.在他的自然宗教与神话文学和现实习俗里,他不属于大文明.他是“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t掣2,9的文明群体。
纳西在当地语中意为繁盛、强大的民族。
雄奇恢宏的大山.壮阔奔腾的大江孕育着一个独特的民族.境内以玉龙雪I上I为代表,哈巴雪山、碧罗雪山、贡嘎雪山玉妆矗立。
构成了民族对山的崇拜;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惊涛裂壁.破山而行.夹贯穿行于巍巍群山问,使民族乐水尚奇。
从考古发现距今十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和大象类动物化石.他们在考古学上命名为“丽江人”。
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丽江因江而得名,另有汉、彝、白、傣、苗、回等民族,以及摩梭人。
泸沽湖是纳西族摩梭人的母亲湖,也是阿夏走婚文化的摇篮.现仍保存着母系社会的遗风,男女不娶不嫁,实行走婚.双方关系以感情来决定相处时间的长短。
泸沽湖的家园走婚,远离现代文明又弥留着远古的气息。
每一种文化,都有适合它生长的地方:纳西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结果。
就地理历史而言.这里又具有独特位置——处于连接中西的云南.是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圄与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也是众多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保留下来的多元共生宝库:从横向看,是东西南j E的交通要道,滇藏贸易中心,茶马古道等,使之东西南北集散,南丝绸之路又获得多种文化传播、孕育,以及各族文化的乡土性、边缘性、包容性的催生,才出现了今日洋洋大观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从纵向看.是远古文明的传承,并带着禄丰恐龙化石、元谋猿人的遗迹,走向现代,它又是经过青铜文化、稻作文化、南诏贝叶文化、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相互吸收,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
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清朝丽江纳西族研究

七 十 多年 的 统 治 ,结 束 了其 对 文 化 教 育 的 垄 断 局 面 ,丽 江 纳 西族 普 通 民 众 对 包括 儒 家 思 想 在 内的 汉 文 化 的认 同得 以大 幅 度 提 高 , 当地 民众 的 物 质 、文 化 水 平 有 了相 应 的 提 升 , 当地 的 陈 规 陋 俗 也 为 之 丕 变 。 该 成 就 的 取 得 与 那 些 开 明 地 方 官 吏 兴 教 有 关 ,更 与 当地 百姓 积 极 的 儒 家
h a d a c o n t i n u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r e f o r m i n L i j i a n g b r o k e t h e C h i e f t a i n Mu ’s
【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u l t u r a l i d e n t i t y o f N a x i n a t i o n a l i t y i n L i j i a n g t o H a n c u l t u r e , i n c l u d i n g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O n t h e C u h u r a l I d e n t i t y o f N a x i N a t i o n a l i t y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Gu o Xi n b a n g Ha o S h u j i n g C h e n F u z h o u
t o ms .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w a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e f f o r t s f r o m t h e l o c a l o ic f i a l s a n d p e o p l e .I t w a s j u s t t h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
作者:余璐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7年第4期
文/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余璐
【摘要】纳西族档案是纳西族文化的原始记录,笔者从文化视阈下审视纳西族档案,分析
纳西族档案的类型,以期对纳西族档案提供更为广阔的认识视角。
【关键词】文化;纳西族;档案
纳西族在保持本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善于吸收和学习汉、藏、白族等文化,形成
了多元融合的纳西族文化,也促使丰富多样的纳西族档案生成与不断发展。
一、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文化的记录与传承工具,也是文化的优秀成果。
因此,文化视阈下的纳西族档案指
的是借助各种记录方式和载体形态,清晰、确定、原始地呈现和固定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
纳西族文化。
二、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的类型
纳西族文化“多源”且“多元”,因此纳西族档案类型也“多源”且“多元”。
(一)纳西族宗教类档案。
纳西族宗教类档案是指能够集中反映纳西族宗教文化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宗教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
1.东巴经。
宗教纸质档案以东巴经为主,由东巴用东
巴文、哥巴文等符号将口传心授的东巴要义记录下来。
东巴经主要有祭祀经、丧葬经、禳解经、占卜经。
目前世界上收存的东巴经大约有3万册,是最具代表性的纳西族档案。
2.东巴教实物
档案。
东巴教实物档案是能够反映东巴教文化的实物型原始记录。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如今
以旅游观光为目的举行的东巴宗教仪式,他们所使用的工具、服装、神器、祭祀品等都是对东
巴文化的真实记录,都属实物档案。
(二)纳西族文学类档案。
纳西族文学类档案是指内容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纳西族档案,
主要有纳西族民间神话、传说、歌谣、名人文学著作等。
纳西族民间神话、传说、歌谣是纳西
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在经历口头文学时代后,通过文图等符号记录并固化为文学类档案。
如东
巴文学“三绝”的《创世纪》《鲁般鲁绕》《黑白战争》。
纳西族木氏土司,积极学习和推广
优秀汉文化,像木府六公中的木增创作的《云淡墨》《啸月堂诗》《山中逸趣》等诗文词赋,
都属文学类档案。
(三)纳西族艺术类档案。
纳西族艺术类档案是指直接记录以反映纳西族艺术文化的各类
档案,主要有纳西族绘画档案、舞蹈档案、音乐档案等。
1.纳西族绘画档案。
最具有代表性的
纳西族绘画档案当属东巴画与白沙壁画。
纳西族最古老的东巴画是木牌画,通常以鬼神、自然
界事物为创作对象,宗教性强。
卷轴画在继承纳西族古老绘画手法的同时,融合了佛、道文化
元素,吸收了藏、汉等民族绘画技法,如《神路图》。
和品正的《天狮》,是现代东巴画的代
表作,是古老东巴画中的艺术元素与现代绘画技法的结合。
白沙壁画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组
成部分,是纳西、汉、藏等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
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
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2.纳西族舞蹈档案。
纳西族舞蹈档案主要包括东巴舞谱与民间舞
蹈档案。
东巴舞谱是“我国用文字记录的最早的舞谱,也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舞谱”。
如《跳神舞蹈规程》《祭什罗法仪器的规程》《蹉模》等,以神舞、动物舞为主,对舞
蹈的姿势、动作、节律、路线等做了详细描述。
纳西族民间舞蹈档案更具自娱性与通俗性,如在喜庆、丧葬场合所唱跳的《窝热热》、中原道教乐舞与纳西族原始舞蹈相融的《麒麟舞》、大型舞蹈诗画《丽水金沙》与古鑫宴舞《木府古宴秀》等。
3.纳西族音乐档案。
纳西族音乐档案主要有东巴音乐档案与民间音乐档案。
东巴音乐档案指的是在东巴举行宗教仪式中的原始音乐记录,包括了用东巴文系记载的东巴乐谱和东巴音乐有声部分的记录。
纳西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档案是白沙细乐与洞经音乐。
白沙细乐,是纳西族一部融乐、歌、舞为一体的大型古乐,流传下来《笃》《一封书》《三思吉》等7个乐章。
在丽江广为流传的原中原汉族儒道合流的“洞经音乐”,经曲主要有《偈子》《吉祥》《全八卦》等11首,现已成为丽江著名的旅游文化品牌。
(四)纳西族人物类档案。
纳西族人物类档案指的是反映纳西族知名人士生平事迹、家庭组成、政治面貌、经济状况等原始记录,主要包括木府土司档案、近代历史名人档案、东巴文化传承人档案等。
1.木府土司档案。
木府土司档案主要是有关木府土司家族谱系、生平事迹的档案材料。
例如以铭刻碑石方式记录留存的《木氏历代宗谱碑》,清晰记录了纳西族木氏家族从二世到四十一世的身世谱系。
又如明朝纳西族土司木公撰修的《木氏宦谱》,是丽江木氏五十余世父子连名制的宗族谱系。
2.近现代历史名人档案。
近现代历史名人档案主要指的是记录纳西族近现代历史上著名人物生平事迹、家族关系等方面的档案材料。
如现代纳西族著名民族史学家方国瑜先生,关于他生平事迹、成长轨迹、治学历程等方面的原始记录都可纳入到纳西族近现代历史名人档案中。
3.东巴文化传承人档案。
东巴文化传承人档案主要是对学习最原始的东巴技艺的传承人信息的真实记录。
传承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单位职务、传承内容、技艺水平、技艺成果等,要采用多种表现方式,多种载体形态进行记录,以推动纳西族文化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