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的诊疗常规
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闭经即无月经,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症状,通常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前者系满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后者指以往曾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停止行经达6个月以上。
又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月水不通”、“经闭”、“经水断绝”等。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以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病因病机】本病发病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肾肝脾亏虚,导致气血阴精匮乏,使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痰湿等阻滞,使冲任不通,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患者的年龄、婚否以除外生理性闭经;如为原发闭经应询问幼年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母亲妊娠期服用过何种特殊药物,有无产伤;如为继发闭经应询问初潮年龄,即往月经情况,闭经期限,闭经前有无精神创伤以及生活环境改变,健康状况,婚育史,哺乳期限,是否应用避孕药等;有无自觉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周期性腹痛等;家族遗传病史,结核接触史。
2、症状: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或月经初潮后1年余,或以建立月经周期后,先闭经6个月以上,注意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头痛及视觉障碍,有无溢乳、厌食等,有无体重变化、畏寒或潮红或阴道干涩等症状。
二、中医辨证要点本病属难治之症,病程较长,疗效较差,因此,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致无月经者,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围。
【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在确诊闭经之后,尚须明确是经病还是他病所致,因他病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然后调经。
辨证重在辨明虚实或虚实夹杂的不同情况。
虚证者治以补肾滋肾,或补脾益气,或补血益阴,以滋养经血之源;实证者治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脉,或祛邪行滞,以疏通冲任经脉。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经期结束后,连续3个月或以上不来月经。
根据中医的观点,闭经可以分为五大分类,并有相应的中医调理疗法。
一、气滞血瘀型闭经气滞血瘀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服药物过犹、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稀少、色暗而块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疏肝理气: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
2. 活血祛瘀: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调经活血汤等。
二、肝肾不足型闭经肝肾不足型闭经多由肝肾亏损、病后虚弱、生活规律不当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益肝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三、脾胃虚弱型闭经脾胃虚弱型闭经多由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减退、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肢冷、面色无华、精神疲乏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调理脾胃: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 补益气血: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
四、湿热蕴结型闭经湿热蕴结型闭经多由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稠厚、色深而多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大腹泻散等。
2. 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神血宝石散、三黄石膏散等。
五、心肾不交型闭经心肾不交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不调、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补心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以上是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的介绍。
若遇到闭经问题,请尽早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以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
闭经

amenorrhea
经
目的要求
1、掌握闭经的概念及分类 2、熟悉闭经常用的诊断方法 3、熟悉不同原因的闭经处理原则
分
类
1、原发性闭经 2、继发性闭经 3、生理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超过16岁 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超过16岁, 16 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 14岁 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 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 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
生理性闭经
青春期前\妊娠\哺乳\ 青春期前\妊娠\哺乳\绝经后
生 殖 内 分 泌 轴 (HPOA axis) (HPOA axis)
FSH
中枢皮层
?
下丘脑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性腺激素 LH
雌激素
孕激素
基 础 体 温 、 激 素 水 平 与 子 宫 内 膜
还可表现:无孔处女膜、阴道横隔、阴道闭锁、宫颈 还可表现:无孔处女膜、阴道横隔、阴道闭锁、 闭锁
原发性闭经
性腺发育不全: 2、性腺发育不全:分为染色体正常或异常 两类。 两类。 特纳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5 XO。 45, (1)特纳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5,XO。 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 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及第 二性征发育不良。 二性征发育不良。
诊
辅助检查: 3、辅助检查:
断
垂体功能检查: (4)垂体功能检查: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阳性 提示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 提示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为确定兵变 在卵巢、垂体或下丘脑,需作以下检查: 在卵巢、垂体或下丘脑,需作以下检查: PRL、FSH、LH测定 ①血PRL、FSH、LH测定 垂体兴奋试验:静脉注射LHRH100 LHRH100µg ②垂体兴奋试验:静脉注射LHRH100 g,分 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5 30、60、120分钟测定 15、 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5、30、60、120分钟测定 LH。如注射后15 60分钟LH较注射前高 15- 分钟LH较注射前高2 血LH。如注射后15-60分钟LH较注射前高2-4倍 以上,说明垂体功能正常。兵变在下丘脑, 以上,说明垂体功能正常。兵变在下丘脑,如 LH无升高 提示垂体功能底下。 无升高, LH无升高,提示垂体功能底下。
闭经

概述闭经(amenorrhea)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
年过16岁,第二性征已经发育尚未来经者或者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没有发育者称原发闭经,月经已来潮又停止6个月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
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
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
诊断时首先要了解详细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除外妊娠、哺乳、避孕药及器质性疾病所致的闭经。
内分泌检查包括:基础体温、阴道细胞涂片、宫颈粘液结晶、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血中激素水平测定包括:催乳素、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治疗性检查有黄体酮撤退试验及人工周期试验,必要时还需测定肾上腺及甲状腺功能、遗传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器质性因素引起的闭经要针对病人治疗。
对功能性闭经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内分泌治疗(促排卵,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要去掉精神负担、加强锻炼、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常见证型有:①肾虚精亏型闭经。
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
②气血虚弱型闭经。
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
③气滞血瘀型闭经。
经期先后不定,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
④痰湿凝滞型闭经。
妇科闭经诊疗常规

2.卵巢性闭经
a)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
b)卵巢功能早衰:40岁前绝经者;
c)卵巢已切除或组织已破坏;
d)卵巢功能性肿瘤。
3.垂体性闭经
a)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常发生于低体重妇女;
b)垂体梗死:产后大出血引起席汉综合征;
c)垂体肿瘤:压迫下丘脑或垂体发生高催乳激素血症或溢乳。
促排卵:详见有关章节。
高催乳激素血症/垂体肿瘤:a)溴隐亭:无垂体肿瘤者,予每日2.5~5mg口服;有垂体肿瘤者予每日5~7.5mg口服。治疗中监测血PRL浓度以调整药量。b)甲状腺素: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高催乳激素血症。
三、手术治疗:
1)生殖道器质性病变:针对病因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2)肿瘤:卵巢肿瘤予手术切除;颅内蝶鞍部位肿瘤、颅咽管肿瘤及垂体催乳激素肿瘤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方案。含Y染色体患者予性腺切除术。
妇科闭经诊疗常规
【概述】
闭经(amenorrhea)为月经从未来潮或异常停止。
闭经分为生理性闭经和病理性闭经。病理性闭经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女性年龄超过14岁而无月经及第二性征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虽有第二性征发育而无月经来潮;后者为曾有月经来潮但出现停经时间超过6个月,或大于等于原3个月经周期的时间。
1.下丘脑性闭经: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功能失调影响垂体进而影响卵巢。如特发性因素、精神因素、体重下降、闭经泌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它内分泌异常。
二、体格检查:
可能有智力、身高、体重等异常、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体格发育畸形、甲状腺肿大、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异常。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者可伴有嗅觉缺失、临床表现:
出现上述月经异常,可能伴随环境变化、精神心理创伤、情感应激、运动性职业或过强运动、营养不良及头痛、溢乳等起因或症状,原发性闭经可伴有青春期生长和第二性征发育进程的异常。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闭经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闭经临床诊疗指南(修订)(草案)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闭经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闭经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不适用于无子宫者。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闭经amenorrhea闭经是指女子年龄>14周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3]包括年龄;月经及婚育史;避孕措施;服药史;不良情绪;生活及工作压力;营养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
对于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先天不足或后天生长发育状况不佳,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及家族遗传同类疾病等。
对于继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患者有无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是否服用避孕药物史,有无精神过度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有无节食减肥或过度运动史,有无产后出血、多次流产、宫腔手术及放化疗史,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
3.1.2症状[4-5]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3.1.3体征[5-6]3.1.3.1体格检查包括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无发育畸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
对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者还应检查嗅觉有无缺失。
3.1.3.2妇科检查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已婚妇女可通过检查阴道及宫颈粘液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
3.1.4实验室检查[5-6]3.1.4.1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测定血清FSH(促卵泡生成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RL(催乳素)、T(睾酮)、AND(雄烯二酮)等激素水平,用于了解闭经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垂体或更高中枢的功能情况;进行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试验、垂体兴奋试验,判断病变部位在子宫、卵巢、垂体或下丘脑。
中医学-闭经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闭经。
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类证鉴别暗经暗经者极罕见,是指终身不行经,但能生育者。
二者通过月经史、妊娠史、B超检査等可资鉴别。
胎死不下胎死腹中者,除月经停闭外,尚应有妊娠的征象,但子宫增大多小于停经月份。
B超检査宫腔内可见孕囊、胚芽或胎体,但无胎心搏动。
闭经者,停经前大多有月经紊乱,停经后无妊娠征象。
闭经的治疗原则闭经的治疗原则应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以滋养经血之源;实者泻而通之,以疏通冲任经脉;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若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又当先治他病,或治病调经并用。
辨证论治1.肾气亏虚证证候:年逾十八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发展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治法: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2.气血虚弱证证候: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或头晕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软,或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易脱落,羸瘦萎黄,脉沉缓或虚数,舌淡苔少或薄白。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营汤或圣愈汤或八珍汤加减。
3.阴虚血燥证证候:经血由少而渐至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交睫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或补肾地黄丸加减。
4.气滞血瘀证证候: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5.痰湿阻滞证证候: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多痰,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治法: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
病案(例)摘要:刘某,女,23岁,未婚,职员。
2016年1月24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6月前因暴怒月经突然停闭,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拒按,舌边紫暗有瘀点,脉沉涩。
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

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导语:闭经是女性常见的月经病,中医认为闭经的类型主要有五种,治疗方法也有五种。
本文将介绍这些类型和治疗方法。
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调养身体的方法治疗闭经,因为闭经往往是由身体内部原因造成的。
中医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治疗闭经的中医方法。
闭经的类型一、气血虚弱型闭经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
二、气滞血瘀型闭经经期先后不定,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
三、痰湿凝滞型闭经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脘闷,倦怠,食少,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祛痰燥湿,方用苍术导痰汤、香砂六君汤等。
四、肝肾不足型闭经少女闭经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末盛,肝血虚少,冲任不充,无以化生经血而致闭经;而妇女多因多产房劳,或久病及肾,致肾精肝血不足,冲任俱虚,胞宫之血下溢而致闭经。
五、肾虚精亏型闭经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
中医治疗闭经的方法如下:一、刮痧治疗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使用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或边缘光滑的汤勺、铜币或硬币在施治部位上顺序刮动。
临床上,刮痧方法在闭经治疗中也有较好的疗效。
刮痧部位包括中脘、下脘、关元、归来、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二、中药治疗中医膏药理血通经膏外治疗法主要是从闭经病因辨证施治,可以从根本上调补各脏腑趋于协调,任督二脉趋于平和,使阴阳归于平衡,这样才能使闭经病情得以痊愈。
三、药膳治疗药膳治疗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例如,木耳核桃糖是一种药膳,包括黑木耳120克,胡桃仁120克,红糖200克,黄酒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经的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一)子宫性闭经
1.先天性子宫缺陷:从无月经来潮;
2.子宫内膜损伤:人流术、产后出血刮宫,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炎症引起宫腔闭锁;
3.子宫切除或子宫腔内放射治疗。
(二)卵巢性闭经
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
2.卵巢功能早衰:指40岁前绝经者;
3.卵巢已切除或组织已破坏;
4.卵巢功能性肿瘤。
(三).垂体性闭经
1.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常发生于低体重妇女;
2.垂体梗死:产后大出血引起席汉综合征;
3.垂体肿瘤:压迫下丘脑或垂体发生高催乳激素血症或溢乳。
(四).下丘脑性闭经: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功能失调影响垂体进而影响卵巢。
如特发性因素、精神因素、体重下降、闭经泌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它内分泌异常。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较差,精神不佳,体重低于基本标准体重。
(一)妇科阴道双合诊:先天性子宫缺陷者盆腔子宫缺如。
先天性卵巢缺陷性盆腔扪及不到卵巢。
多囊性卵巢盆腔双侧可扪及增大的卵巢睾丸母细胞瘤、卵巢门细胞瘤可扪及附件实质性肿瘤。
(二)辅助检查
1.B超: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无子宫及卵巢投影。
卵巢功能性肿瘤,有肿瘤特异投影;
2.子宫输卵管造影:可确定子宫内膜结核,宫腔闭锁;
3.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子宫内膜情况;
4.诊断性刮宫:可确诊子宫内膜结核;
5.X线或CT扫描:可确诊垂体肿瘤。
【实验室检查】
(一)卵巢功能测定
1.基础体温测定;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3.宫颈粘液结晶检查;
4.血甾体激素测定。
(二)放射免疫测定:血FSH、LH、PRL。
(三)垂体兴奋试验:助诊席汉综合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详细采集病史,根据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可以确诊闭经的原因。
需排除妊娠引起的闭经。
需与生理性闭经鉴别。
【处理原则】
(一)全身治疗:闭经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的调控有关,全身体质性治疗和心理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如闭经由于潜在的疾病或营养缺乏引起,供给足够的营养,保持标准体重。
若闭经受应激或精神因素影响,应消除紧张的焦虑情绪。
(二)病因治疗:闭经因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宫腔粘连者应扩张宫腔,即放节育器,同时给予雌激素防止再粘连,待月经来潮3~4次方可取器。
或可在宫腔镜下直视分离粘连。
诊断为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可积极抗痨治疗。
诊断为卵巢肿瘤可及早手术治疗。
垂体肿瘤诊断明确要制定治疗方案。
(三)性激素治疗
1.雌一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功能早衰患者,应用性激素,出现周期性撤药出血,可促性生殖器及第二性症发育。
对下丘脑垂体产生反馈而引起调节作用。
2.雌一孕激素合并治疗:其作用为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停药后可能出现反跳作用,使月经恢复及排卵。
四、诱发排卵:下丘脑垂体性闭经而卵巢功能存在且要求生育者,可根据临床状况选用促排卵药。
1.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常选用CC诱导排卵;
2.下丘脑功能衰竭:宜选用HMG-HCG方案;
3.高催乳激素血症并垂体肿瘤:溴隐亭2.5mg qd,配伍应用性激素、促性腺激素,1个月后无效,溴隐亭加量5~7.5mg qd,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连续治疗3~6个月。
治疗中监测血PRL浓度以决定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