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合集下载

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法

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法

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法引言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校中表现出不良行为或学习困难的学生。

有效管理和教育这些学生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和教育问题学生的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管理问题学生的方法1.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为问题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规则和奖励制度来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积极表现。

2. 个别指导与辅导:问题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注与指导。

教师可以安排个别辅导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管理他们的关键。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4. 制定行为管理计划:针对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制定行为管理计划。

这包括明确规定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教育问题学生的方法1. 个性化教学: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问题学生建立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

3. 提供额外支持:问题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来克服学习困难。

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习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学习能力。

4. 鼓励积极参与:问题学生常常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管理和教育问题学生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和管理策略。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个别指导与辅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行为管理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问题学生。

同时,通过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额外支持和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帮助问题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实现个人发展。

问题学生教育的教育策略

问题学生教育的教育策略
1、重在预防 2、关爱学生 3、让孩子学会倾诉 4、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及时与家长作好沟通 2、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 向 3、注意孩子找回来后的处理: 既不能打骂,又不能不闻不问
网络成瘾问题
一、问题与危害 二、具体成因 1 网络游戏的诱惑力 2 家庭教育缺乏凝聚力 3 青少年学生缺乏自制力
教育策略
1、关注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 题 2、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3、组建专业的教育机构
教育中注意的问题
1、了解学生情况,建立特殊 学生成长档案
2、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做好 教育工作。
经常故意顶撞老师问题
问题与危害 具体成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2、学校教育违背规律 3、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
10 评价法。根据问题学生指 向问题转化的行为表现,对问 题学生转化的个体努力、转化 任务的落实情况及行为矫正、 心理转化的效果,作出科学评 定、积极评价的一种方法。
11试误法。即通过鼓
励问题学生在实际交往活 动中的尝试错误,不断积 累人际经验,从而实现良 性人际互动的一种方法。
12 正强化法。即学生一旦出现所
教育策略
1、做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3、寻找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4、降低要求,搭建平台
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操之过急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雨的花季
心理问题
离家出走问题
一、问题与危害 二、具体成因 1、家庭矛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2、学校教育的失误 3、心理承受能力弱
教育策略
自负问题
一问题与危害 1人际关系的危机 2人格危机 二具体成因 1优越感过强 2家长与教师的纵容
三、教育策略 1弄清原因。询问周围同学;单独询 问自负同学 2就事论理 3请家长协助 四、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被孩子的自负言行激怒 2教育孩子时要重事实讲道理

“问题学生”及解决方案

“问题学生”及解决方案

“问题学生”及解决方案"问题学生"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在教育领域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被称为“问题学生”的学生,他们可能表现出学习难点、行为问题或者社交障碍等种种挑战。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学生,匡助他们克服难点,实现自身潜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问题学生的特点以及解决方案。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1.1 学习难点:问题学生可能在学习方面遇到难点,无法理解课程内容或者掌握学习方法。

1.2 行为问题:问题学生可能表现出挑衅、冲动、攻击性等行为,影响课堂秩序和师生关系。

1.3 社交障碍:问题学生可能缺乏社交技能,难以融入集体,导致孤立和自卑。

二、解决方案2.1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习难点的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

2.2 行为管理:对于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如奖励制度、角色扮演等,匡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2.3 社交技能培养:针对社交障碍的问题学生,可以开展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三、家校合作3.1 家长支持: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匡助问题学生至关重要。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3.2 家访工作:定期进行家访工作,了解问题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赋予支持。

3.3 家校互动: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定期举行家长会议、家长课堂等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问题学生的发展。

四、心理辅导4.1 心理咨询:为问题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匡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和自我调节能力。

4.2 情绪管理:教授问题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匡助他们有效应对挫折和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4.3 自我认知:引导问题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专业支持5.1 教育专家: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参预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案制定和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措施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措施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措施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和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尽管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持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包括学习困难、行为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等。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带来了阻碍,也需要教育部门和老师们采取措施来帮助这些学生。

学习困难的问题学生原因学习困难的问题学生往往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包括家庭影响、生理上的问题、学校学习和考试压力等。

措施1.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如学习计划制定和学习技巧的教育;2.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3.与学生的家长沟通,共同关注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协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取得平衡。

行为问题的问题学生原因行为问题学生往往由于心理和生理等因素导致。

这可能包括情绪障碍、攻击性行为和过度活跃等问题。

措施1.采用课堂管理方式,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纠正;2.每周与这些学生进行定期谈话,以检查他们的行为,以及了解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情况;3.组织一些团队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中。

心理问题的问题学生原因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由于一些特定的生活事件或心理创伤导致。

这可以是家庭成员的离开、创伤性事件或学习相关的压力等问题。

措施1.提供咨询服务,如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2.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协助他们密切关注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3.为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建立正面的心理和学习目标。

结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显然需要一个整合性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学生获得按需的支持和关注。

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应该考虑具体问题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具体的计划并监测实施。

同时,所有相关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应与学校管理层、家长和其他相关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以去除所有障碍,确保问题学生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获得完备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

这些问题学生可能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学习态度消极等方面。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责备他们,更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转化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找到学习的方向。

一、问题学生的原因我们需要去了解问题学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去帮助他们。

问题学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学习能力有限、性格内向等等。

家庭环境不稳定是导致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良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问题学生可能来自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家庭,可能是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原因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

学习能力有限也是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可能天生学习能力就较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性格内向是影响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

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因为自卑、害羞等原因而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怀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针对问题学生,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特殊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方向。

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问题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认识自己的态度。

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学习辅导。

针对学习能力有限的问题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学校还应该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让学生能够在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除了在教育上给予问题学生特殊的对策之外,我们还应该从转化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与方法

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与方法

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与方法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与方法如下:一、主动关心爱护该类问题学生。

有问题行为的问题学生通常处在一种不被教师认可,常被同学嘲笑的环境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叛逆、自卑等问题,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1、爱护问题学生教师要爱护该类问题学生,使他们从心理上消除对自己的恐惧和抵抗情绪,改变对教师的看法。

2、关心帮助问题学生教师应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同伴的正面影响作用,自己主动关心,同时也鼓励同学主动关心和帮助有问题行为的同学,使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爱。

二、注重谈话技巧,转变该类问题学生的思想观念。

1、抓住教育契机有问题行为的问题学生在偶尔表现出良好行为,或因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而感到悔意,或在新学期之初有重新开始的愿望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的教育契机。

2、注重谈话技巧一方面,要以尊重、平等的口吻与问题学生交流,倾听问题学生内心的想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起问题学生的自省;另一方面,引导问题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幻想自己如果处在教师或者其他问题学生的位置上,如何看待其行为,从而使问题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主动改变。

三、恢复和培养该类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1、恢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自身要改变一贯地对该类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不批评问题学生,不给问题学生贴标签,而是要善于发现该类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对待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让他们从优点中获得成功体验,帮助问题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尊和自信。

2、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要善于运用班集体的力量,引导其他同学多看到该类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多肯定他们,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影响来矫治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

四、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问题学生,其逻辑思维仍处于经验型阶段,判断能力有限,甚至有时会出现错误的判断,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问题学生批评错误的是非观念,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他们的是非感。

问题学生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学生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学生采取哪些措施教育园圃04-10 2101一、教育策略:先从简单的容易改正的毛病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改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这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它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

先要从养成专心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入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切记不可急功近利,忽视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二、教育手段:真抓实干,严格训练,说一不二,家校密切配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多次反复的实践才行。

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教室里进行。

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则努力配合好我们,增强“一心向学”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学风。

同时,把我们的做法传达给家长,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

三、教育原则:自主评价、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没有一个人愿意被别人强迫着做事,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做主,教育也是如此。

我们要把教育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四、教育方法:协议法、比赛法、赏识法1、协议法。

例如,精彩的电视节目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有的家庭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而小孩的注意分配力差,看了电视却忘了吃饭,影响了吃饭的时间和饭量。

为了让孩子改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家庭成员可以达成协议,只有吃饱饭才能看电视。

又如,对上街喜欢吵着买东西的小学生,在带他上街前可约法三章,今天上街除了买什么外,其他的东西都不能买。

孩子要遵守这些协议,就得学会控制自己,慢慢地就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

2、比赛法。

如要培养孩子控制自己不乱吵着要买东西的能力,可以带两个或多个孩子一起上街,上街前提出要求,上街后吵着要买东西的惩罚,不吵的回来给予奖励。

3、赏识法。

家长的天职应该是认识、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那些难以发现的潜在的优点,而不是挑孩子的毛病,这就要求家长有一双慧眼,有一颗爱心。

问题学生应该怎么对待

问题学生应该怎么对待

问题学生应该怎么对待问题学生是学习或是生活上有非正常人行为的学生,他们表现为性格内向,行事怪癖,甚至走极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对待问题学生的方法策略,供老师们参阅。

第一,问题学生并非无药可救,因为每一个学生不是什么都无所谓了,我们要找准很好的教育机会。

让学生感知你的存在和对他的关心,并适时地与他沟通。

第二,我们要去理解学生产生一些行为的原因,深入去了解他们的背景。

应该说,现在学生的表现是他过去多年积累的结果。

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后果,有时我们单独去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正常的学生怎么会那样呢?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个他所处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去看,从他成长的历程去看,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那样,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释了,我们也就理解了学生。

只有找到了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

一个是在爱中建立规则,用规则约束他,让他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规则的处罚的。

像你对她不交作业的处理,就是这种方法。

第二,用人文关怀去感化她。

如果没有第二种做法,光是冷冰冰的规则,也就不成其为教育。

没有规则是绝对不行的,而没有了人文关怀,教育还有什么魅力?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在强调规则意识的同时,要用精神力量去感召他们,帮助他们脱离做人的底线。

对于自觉遵守规则的人,规则是不存在的,只有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才会很难过,他们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和他作对,追根溯源,其实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对待问题学生应做到:1.多民主,少强制。

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这样做或那样做。

2.多激励,少批评。

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要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一、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
问题学生在老师眼里,是一个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持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成绩平平。

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等等。

二、问题学生的家庭情况
造成问题学生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学生家庭情况来分析。

有些学生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孩子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有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

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有的问题。

三.情况分析
根据这些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1、有些孩子具有多动、自闭行为
这种多动行为可能根源于神经的感觉统合失调,运动不协调,行为平衡失调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会导致孩子出现多动行为,会致使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而这些方面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水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样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

2、有些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
父母教育态度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塑造有抵触作用,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合孩子的成长,没有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采取即时,准确和相对应的教育行为。

四.干预策略
1、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对特殊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辅
导尤为如此。

所以,我采用与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根
源,理解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

接着,我们一起配合激发其改变孩子的强烈愿望,
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对应措施。

如: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即时抓住最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对其实行良好的行为促动。

2、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

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积
极地评价,让他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注重和期望。

树立他在学生中的威信,改善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地位。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

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水准不同,他们的年龄、
性别、个性、喜好不同。

所以,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水准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
方式、方法实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