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相张九龄流传千古的名句
张九龄的五言古诗词汇总

【导语】张九龄,唐朝政治家、⽂学家、诗⼈,唐代有名的贤相。
他抒写的五⾔古诗,语⾔素练质朴,诗⽂著作有《曲江集》。
下⾯就给⼤家分享下张九龄的五⾔古诗词,欢迎阅读!张九龄的五⾔古诗词篇⼀ 《照镜见⽩发》作者为唐朝⽂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如下: 宿昔青云志,蹉跎⽩发年。
谁知明镜⾥,形影⾃相怜。
【翻译】 从前怀有远⼤志向,光阴⽩⽩地度过已经到了须发皆⽩的年龄。
谁知明亮的镜⼦⾥,只有我的形体和影⼦在⾃相怜悯。
《送韦城李少府》作者为唐朝⽂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词全⽂如下: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马津。
相知⽆远近,万⾥尚为邻。
《湖⼝望庐⼭瀑布⽔》作者为唐朝⽂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词全⽂如下: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照虹霓似,天清风⾬闻。
灵⼭多秀⾊,空⽔共氤氲。
【翻译】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
它穿过杂树⽽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阳光照射上去像⼀条彩⾊的虹霓,在这晴朗有天⽓⾥,⼜好像听到风⾬的声响。
这庐⼭就如同仙⼭⼀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融成⼀⽚。
《浈阳峡》作者为唐朝⽂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词全⽂如下: ⾏⾈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暗先秋冷,⼭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对壁耸千寻。
惜此⽣遐远,谁知造化⼼。
《⽾阳溪夜⾏》作者为唐朝⽂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词全⽂如下: 乘⼣桌归⾈,缘源路转幽。
⽉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船间⼊,霜华⾐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赋得⾃君之出矣》作者为唐朝⽂学家张九龄。
其全⽂如下: ⾃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夜夜减清辉。
【翻译】 丈夫离家远⾏⽽未归,妻⼦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织机变得残破⽆⽐,却没有⼈修理;⼥主⼈⽇⽇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好像那团团圆⽉,在逐渐减弱清辉,逐渐变成了缺⽉。
张九龄的五⾔古诗词篇⼆ 《咏燕》作者为唐朝⽂学家张九龄。
张九龄诗感遇四首

张九龄诗感遇张九龄诗感遇四首张九龄不仅是一代贤相,而且在文学颇有建树。
下面是张九龄诗感遇四首,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感遇之一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之二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之三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感遇之四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四首诗,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追求自由自在的豁达意境,却又分明感到诗人心有所眷却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
他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拓展阅读: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翻开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的考古期刊,这些五十多年前印出的纸张已经发黄,上了年头的纸张就是不一样,发散出来淡淡的甜甜的香气。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
一时反应不上来他是谁,只觉得很熟,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他,唐代杰出的诗人,开元尚书丞相。
唐诗不仅开辟了一个诗歌的王朝,更开辟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很多好诗为人所传诵。
《唐诗三百首》成为许多人诵读诗作的首选。
在这个流传最广的唐诗选集中,第一首便是《感遇》,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0、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是一句写尽闺中思念的诗,一减字很让人思量,月既是 满月,清辉怎可减去?但想像那幅画面你就可以理解这减字的 真正含义,诗的意境也全在这个字里突显出来,全在这个减字 里体味出了那份清凉。 试着想像这样一幅画面,一位丽人,轻倚斜栏,微风来渡 她眼中无限寂寞荒凉。天上一盘满月,流照山川湖泊,清浅荷 塘,秋水深凉。孤鸿夜过,借这明月,露宿深塘边上。丽人抬 头望月,忽又低头思量,君在塞北,大漠边上,天山南麓的明 月也曾这般明亮?这思念的味道,就这样从短到长,又从长到 短,就像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白天长了,思念短了。因为白天 可以放牧郊野,捣衣溪水上,三俩妇人,摇船莲塘。或将那冬 衣密密缝上思君的针行。这样夜晚就短了,思念也可以短些难 奈时光。白天短了,远溪枯干,残荷瘦水,北风一阵凉过一 阵,日日只能看那南飞雁阵一声叫得一声凄凉。闺中丽人,也 只能将那断魂炊烟或早或晚点亮。这样夜晚就长了,思念就长 了。 诗所写就是应该就是这样一个长夜,丽人难奈思君漫长, 夜深不能寐,又无丝竹管弦可供销此永夜,又无尺椟情书日日 寄来,只好起身望这明月,初望月满,再望月残,然后夜夜残 将下去,最后只留一丝勾魂枪,苦将奴家性命也勾上明月,送 我到那遥远天山。这夜夜凝望,清辉也渐渐被思念阻隔,越减 越凄凉,而读到这过程的丽人莫不寂寞短长,长吁短叹。 月色总有一种思念的味道,而思念者通常望月。这千年的 月,曾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思,有“床前明月光”这种思乡之曲, 有“千里共婵娟”的这种手足之情,但月好像更多钟情于闺中妇 女,几多伤怀的句子就是从这月色上流泻千年,历久弥伤。李 易安的“月满西楼”曾让多少断肠人登高望月,阿炳手中静静拉出 的“二泉映月”又是一种多么催人泪下的浊世伤感…… 想起你的时候我也经常望着月亮,有时这月亮为云所遮, 心上竟有股欢喜的情感漫延,月是云中客,云是月下影,所以 我们会一种共同的语言,那就是风的语言,或者是雨的语言,
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精选10篇)

张九龄的著名诗词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精选10篇)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九龄的著名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篇1)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
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
戈鋋林表出,组练雪间明。
动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
陪游七圣列,望幸百神迎。
气色烟犹喜,恩光草尚荣。
之罘称万岁,今此复同声。
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篇2)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祝史辞正,人神庆叶。
福以德昭,享以诚接。
六变云备,百礼斯浃。
祀事孔明,祚流万叶。
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篇3)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篇4)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斿。
凫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
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
风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
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
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
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
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
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
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篇5)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
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
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张九龄的著名诗词(篇6)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
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
张九龄最出名的5首诗

张九龄最出名的5首诗引言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被誉为“诗中稳重派”的代表。
他的诗作以咏史、咏物、哲理等题材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在他众多的诗作中,有五首尤为出名,本文将对这五首诗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 《送魏万之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介:这首诗是张九龄写给好友魏万之的送别诗。
诗中以自然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慨。
特点: - 山河景色与人类情愫的结合,以自然景物抒发对友谊的思念之情。
- 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简介: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抵抗安史之乱期间,辽阔的国土被敌军侵蚀,孤立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存亡的担忧和对战争的痛惜之情。
特点: - 通过写实手法,直观地描述了辽阔的国土以及高耸入云的山峦,烘托出荣光不再、局势逆转的气氛。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 《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介:这首诗是张九龄根据诗人贾岛的《登楼》一诗重新填词而成,通过描绘山川壮丽景色和自己的士人身份,表现了对事业进取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特点: -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示了壮丽的山河美景,凸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升高的楼阁为象征,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和精神上的进取。
四.《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简介: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场景,以及历史名将赵子龙替刘备阵亡的情景,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顾。
特点: - 通过提及三国的历史背景,结合武将赵子龙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历史名将的敬仰和对英雄气概的歌颂。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历史的无情和遗恨。
盛唐名相张九龄

盛唐名相张九龄引导语: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盛唐名相——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张九龄《归燕诗》从全诗8句来看,说的都是燕子。
诗的大概意思,也比较容易解读。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燕子虽然如此微贱,但仍然乘着春天短暂的美好时光而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燕子当然不知道“泥滓”之贱,看到华丽的玉堂打开,就一直在辛辛苦苦地衔泥筑巢。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时时可以见到燕子成双成对出入,每天不知会进出多少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作为一只燕子,没有心思与外物竞争,请鹰隼这样的猛禽们,不要轻起猜忌之心。
这诗的诗题呢,既可叫《咏燕》,也可叫《归燕诗》。
嗯,这是一首扎扎实实的关于燕子的诗。
一但是,仔细读来,总感觉这诗不仅仅是在说燕子,好象还说了点别的啥和啥。
还说了啥呢?先来看看诗作者是谁。
张九龄,那个写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古名句的张九龄。
张九龄写这诗时,身处唐朝的京城长安,时间是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天。
这一年,他正好年满60岁,已到了我们今天退休年龄的他,还担任着朝廷尚书省右丞相这样的高级官职。
这样一来,这首《咏燕》还说了些啥意思就出来了。
原来,张九龄不仅仅是在说燕子,他还说了:那只燕是我。
既然“燕子=张九龄”,那最后一句的“鹰隼”是谁?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历经千年,关于这句诗中的“鹰隼”,居然一直就有定论。
那就是,鹰隼=李林甫。
是的,就是那个史上以“口蜜腹剑”而闻名的奸相李林甫。
在张九龄写这个诗时,李林甫时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在明确了变量1“燕子=张九龄”、变量2“鹰隼=李林甫”之后,还有一些变量要明确:变量3“玉堂、绣户、华轩=朝廷”,变量4“春=开元前期昌明的政治环境”。
差不多了,下面我们一股脑儿将变量1234都代入诗中,来看看这诗真正的意思:“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我张九龄虽然出身微贱,但仍然趁着开元前期昌明的政治环境,短暂地参与过朝廷大政。
张九龄作品经典名句(含180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张九龄《答陆澧》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张九龄《答陆澧》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张九龄《西江夜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张九龄《西江夜行》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张九龄“机不可失”原句是什么

张九龄“机不可失”原句是什么唐朝名相张九龄曾说过两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两句话我们都听过,你知道这两句话的原句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九龄“机不可失”原句是什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原句“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释义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作者:张九龄张九龄是个怎样的人?唐朝出名相,这是众所周知的,这和唐朝国力强盛,政治开明有关。
如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
唐玄宗时期的姚崇、宋璟等等。
而玄宗时期最知名的贤相就是诗人张九龄了。
张九龄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相貌英俊伟岸,透着一股逼人的英气,且才华横溢,擅长诗文,最著名的诗句就是大家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玄宗欣赏张九龄的文章,夸他是文场中的元帅,自己会终生敬他为师。
据记载,唐玄宗每日朝政,听取百官纳谏。
看见张九龄风威秀整,异于众僚,不仅感慨地说:我每当见到张九龄,就感到神清气爽,精神大振。
由于人格端正,又富有才华,张九龄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司马光说:“上(玄宗)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的确是中肯的评价。
张九龄为人正直,敢说实话,甚至不怕忤逆玄宗,在古代的士人中,也堪称楷模。
唐玄宗招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想听取张九龄的意见。
张九龄说:“既然是宰相,就要有能力,如果用人不当,那么国家就要遭殃。
如果招李林甫为相,我觉得日后恐怕会祸害国家。
”玄宗听了老大不高兴,由此也可以看出张九龄直言犯上的胆魄,绝非唯唯诺诺的庸官。
有一天,玄宗在宫苑中宴请近臣,对张九龄、李林甫说:你们看,这宫里池中养的`鱼,游来游去的,多么鲜活可爱。
李林甫赶紧献媚地回答说:这是有赖陛下的恩德所致啊!而在一旁的张九龄则冷冷地说道:池中的鱼犹如陛下用人,它们但能装景致,以博取一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