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5:多线程程序设计

合集下载

模拟多线程实验报告

模拟多线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线程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掌握Java中创建和管理线程的方法。

3. 学习线程同步和互斥机制,解决线程间竞争条件。

4. 熟悉线程的调度和执行过程。

二、实验环境硬件:PC机软件:Java JDK 1.8、Eclipse/IntelliJ IDEA等IDE三、实验内容1. 实现一个简单的多线程程序,模拟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任务。

2. 创建线程池,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3. 实现线程同步,解决线程间竞争条件。

4. 学习线程通信机制,实现线程间的协作。

四、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名为`MultiThreadDemo`的Java类,定义一个`run()`方法,用于执行线程任务。

```javapublic class Multi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 执行线程任务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开始执行任务");// 模拟耗时操作try {Thread.sleep(10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任务执行完毕");}}```2. 创建一个名为`Main`的类,在该类中创建多个线程,并启动它们。

```java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线程Thread t1 = new Thread(new MultiThreadDemo(), "线程1");Thread t2 = new Thread(new MultiThreadDemo(), "线程2");Thread t3 = new Thread(new MultiThreadDemo(), "线程3");// 启动线程t1.start();t2.start();t3.start();}}```3. 创建线程池,并提交任务给线程池执行。

多线程程序实验报告(3篇)

多线程程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线程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多线程的创建、同步和通信方法。

3. 熟悉Java中多线程的实现方式。

4. 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IntelliJ IDEA3. 编程语言:Java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 创建多线程程序,实现两个线程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

2. 使用同步方法实现线程间的同步。

3. 使用线程通信机制实现线程间的协作。

四、实验步骤1. 创建两个线程类,分别为Thread1和Thread2。

```javapublic class Thread1 extends Thread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 执行Thread1的任务for (int i = 0; i < 10; i++) {System.out.println("Thread1: " + i);}}}public class Thread2 extends Thread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 执行Thread2的任务for (int i = 0; i < 10; i++) {System.out.println("Thread2: " + i);}}}```2. 创建一个主类,在主类中创建两个线程对象,并启动它们。

```java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1();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2();thread1.start();thread2.start();}```3. 使用同步方法实现线程间的同步。

```java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0;@Overridepublic void run() {for (int i = 0; i < 10; i++) {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Thread.class) {count++;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count);}}}}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ead thread1 = new SynchronizedThread();Thread thread2 = new SynchronizedThread();thread1.start();thread2.start();}```4. 使用线程通信机制实现线程间的协作。

java多线程程序设计实验总结

java多线程程序设计实验总结

java多线程程序设计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编写Java多线程程序,掌握多线程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理解多线程程序的运行原理,提高对Java语言的熟练度。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三个部分:创建线程、线程同步和死锁。

2.1 创建线程创建线程有两种方式: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

继承Thread类需要重写run方法,在run方法中编写线程执行的代码;实现Runnable接口需要实现run方法,并将其作为参数传入Thread类的构造函数中。

在创建多个线程时,可以使用同一个Runnable对象或者不同的Runnable对象。

2.2 线程同步当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使用同步机制来保证各个线程之间的协调运行。

常见的同步机制包括synchronized关键字和Lock接口。

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用来修饰方法或代码块,在执行该方法或代码块时,其他所有试图访问该方法或代码块的线程都必须等待当前执行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

Lock接口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级的锁机制,可以支持更多种类型的锁,如读写锁、可重入锁等。

2.3 死锁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线程在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的情况下,都无法继续执行的现象。

死锁的发生通常由于程序设计不当或者资源分配不合理所导致。

为避免死锁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嵌套锁、按照固定顺序获取锁、避免长时间占用资源等。

三、实验过程本次实验我编写了多个Java多线程程序,包括创建线程、线程同步和死锁。

其中,创建线程部分我使用了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 接口两种方式来创建线程,并测试了多个线程之间的并行执行情况;在线程同步部分,我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和Lock接口来保证共享资源的访问安全,并测试了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是否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在死锁部分,我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死锁程序,并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来避免死锁的发生。

多线程的课程设计

多线程的课程设计

多线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线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多线程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2. 使学生了解多线程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场景,掌握多线程同步、互斥和通信等关键技术。

3. 帮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中线程调度策略,理解多线程程序的性能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写多线程程序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多线程编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多线程技术优化程序性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线程编程技术,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但对于多线程编程尚处于入门阶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多线程编程的核心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多线程基本概念: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多线程的优势与挑战。

2. 多线程编程基础:线程的创建、运行、同步与销毁,线程池的原理与应用。

3. 多线程同步机制:互斥锁、条件变量、信号量等同步工具的使用。

4. 线程间通信:共享内存、消息队列、管道等通信方式。

5. 线程调度策略: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策略。

6. 多线程程序性能优化:减少线程竞争、降低锁的开销、合理设置线程数量等。

7. 多线程编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项目中多线程的应用,总结编程技巧。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多线程基本概念,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多线程的优势与挑战。

第二周:多线程编程基础,线程的创建、运行、同步与销毁。

实验五 多线程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五 多线程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五多线程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利用Thread 类建立多线程的方法。

2. 熟悉利用Runnable 接口建立多线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通过继承Thread 类实现多线程的方法:① 创建一个Thread 类的子类。

② 重写run 方法。

③ 创建这个子类的实例。

④调用子类的start 方法启动线程。

2. 通过Runnable 接口实现多线程的方法:① 创建一个线程类,实现Runnable 接口。

② 实现run 方法。

③ 通过Thread 类中的Thread(Runnable) 构造方法创建一个线程类实例。

④ 调用线程类的start 方法启动线程。

三、实验内容1. 阅读下列程序,分析并上机检验其功能。

class Dela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0;private int no;private int delay;public DelayThread() {count++;no=count;}public void run() {try {for (int i=0;i<10;i++){delay=(int)(Math.random()*5000);sleep(delay);System.out.println(“Thread ”+no+” with a delay ”+delay);}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public class My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elayThread thread1 = new DelayThread();DelayThread thread2 = new DelayThread();thread1.start();thread2.start();try {Thread.sleep(10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Thread wrong”);}}}2. 利用Runnable 接口修改上面的程序,使之完成同样的功能。

java多线程实验报告

java多线程实验报告

java多线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Java多线程编程的原理和技巧,以及如何应用多线程编写高效、稳定、可靠的多线程应用程序。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环境为:硬件:Intel Core i5 2.5 GHz处理器,8GB内存,256GB SSD硬盘软件:Windows 10操作系统,JDK 1.8开发工具三、实验步骤1. 编写并运行多线程程序2. 对程序进行分析、调试和优化3. 测试程序的效率和稳定性4. 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5. 撰写实验报告四、实验过程1. 编写并运行多线程程序本次实验编写的多线程程序是一个简单的计时器,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台上输出1-100的数字,并在输出每一个数字之前暂停一段时间,以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处理等待。

具体代码如下: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int delay;private int count;public MyThread(int delay, int count) {this.delay = delay;this.count = count;}@Overridepublic void run() {for (int i = 1; i <= count; i++) {try {Thread.sleep(delay);}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ystem.out.println(i);}}}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Thread thread1 = new MyThread(100, 100); MyThread thread2 = new MyThread(50, 100); thread1.start();thread2.start();}}2. 对程序进行分析、调试和优化在程序分析、调试和优化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法:问题1:程序多次运行时,会出现线程执行顺序不同的情况;解决方法:使用Thread.sleep和yield方法来控制线程执行顺序。

java实验报告-

java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践报告□课程名称: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践名称:Java语言基础、数组和字符串编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异常处理多线程编程、图形用户界面编程实验、实践地点:致向楼301专业班级:软件1531 学号:学生姓名:关玉芬指导教师:相洁2017 年1月8日实验一Java语言基础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通过实验,掌握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2) 学会Java语言中标示符的命名、运算符和表达式的应用。

(3) 熟练地掌握Java程序流程控制语句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编写应用程序,计算100(含100)以内所有偶数的和。

2.“水仙花数”是指一个3位数,其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371=33+73+13,因此371是一个水仙花数。

编写程序,求所有的水仙花数。

3.编写一个程序,求1-100间的素数。

4. 有一函数:x (x<1)Y= 3x-2 (1≤x<10)4x (x≥10)写一程序,给定x值,输出y值。

5. 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输出以下图案。

☆☆☆☆☆☆☆☆☆☆☆☆☆☆☆☆☆☆☆☆☆☆☆☆☆6.编写程序,输出从公元1900年到2100年所有闰年的年号,每输出5个年号换一行。

判断年是否为闰年的条件是:①若年号可以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则是闰年;②若年号可以被400整除,也是闰年。

三、主要仪器设备使用的计算机惠普:硬件配置Win7、软件环境eclipse四、实验代码1. public class a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sum=0;for(i=0;i<=100;i++){if(i%2==0)sum+=i;}Syst}}2. public class a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a,b,c;for(i=100;i<=999;i++){a=i%10;b=(i-a)%100/10;c=(i-b*10-a)/100;if(i==a*a*a+b*b*b+c*c*c){}}}}3. public class a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for(int i=2;i<=100;i++) {boolean t = false;for(int j=2;j<i;j++){if(i%j==0){t=false;break;}else {t=true;}}4. public class a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j;for(i=1;i<=4;i++){for(j=1;j<=((-1)*i+4);j++)for(j=1;j<=(2*i-1);j++)☆");for(i=3;i>=1;i--){for(j=1;j<=((-1)*i+4);j++)for(j=1;j<=(2*i-1);j++)☆");5. import java.util.*;public class a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x=new Scanner(System.in);int i=x.nextInt();x.close();}}6. package shiyan;public class a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j=0;for(i=1900;i<=2100;i++){if((i%4==0)&&(i%100!=0)||(i%400==0)){j++;if(j%5==0)else{五、实验结果1.2.3.4.5.6.六、讨论、心得初步掌握了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多线程开发技术实训报告

多线程开发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线程编程已成为现代软件系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多线程编程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多线程开发技术,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多线程开发技术实训。

二、实训目标1. 理解多线程编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问题。

2. 掌握C++和Java两种编程语言的多线程编程技术。

3. 学会使用多线程同步机制,如互斥锁、条件变量、信号量等。

4. 熟悉多线程编程中的性能优化策略。

5. 能够独立完成多线程编程项目。

三、实训内容1. 多线程基础(1)线程与进程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线程是进程的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线程与进程相比,具有更小的资源消耗和更快的上下文切换速度。

(2)并发与并行:并发编程是指在多个程序或程序内多个线程同时执行,而并行编程是指在多个处理器上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并发编程和并行编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3)线程的生命周期:线程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运行、等待、终止等状态。

我学习了线程的创建、销毁、暂停、恢复等操作。

2. C++多线程编程(1)C++标准库的多线程支持:我掌握了C++标准库中的std::thread、互斥量、锁、条件变量、原子操作以及异步任务和Futures等。

(2)Windows API的多线程支持:我学习了线程的创建控制、优先级设置、线程局部存储、同步机制以及纤程等。

3. Java多线程编程(1)Java标准库的多线程支持:我掌握了Java标准库中的Thread、Runnable、Executor、同步机制等。

(2)Java多线程同步机制:我学习了互斥锁、条件变量、信号量等同步机制。

4. 多线程编程中的性能优化策略(1)锁优化与替代:我了解了自旋锁、读写锁、无锁编程技术等锁优化与替代方法。

(2)内存模型和顺序一致性:我深入理解了C的内存模型,掌握了如何避免数据竞争和保证顺序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内容与骤
读懂pthread.c的源代码,熟悉几个重要的PTHREAD库函数的使用。掌握共享锁和信号量的使用方法。进入/up-techpxa270/exp/basic/02_pthread目录,运行make产生pthread程序,使用NFS方式连接开发主机进行运行实验。
1.进入exp/basic/02_pthread目录,使用vi编辑器或其他编辑器阅读理解源代码。
找上面的提示写完代码之后,按“Enter”,出现如下结果(结果太长,只截图了最后一个页面的部分)。
3.切换到minicom终端窗口,使用NFS mount开发主机的/up-techpxa270到/mnt目录。
先复制up-techpxa270
重新打开一个远程终端,输入minicom,连接宿主机,ping以下,看是否连接成功
2.运行make产生pthread可执行文件。
3.切换到minicom终端窗口,使用NFS mount开发主机的/up-techpxa270到/mnt目录。
4.进入/mnt/exp/basic/pthread目录,运行./pthread,观察运行结果的正确性,若显示结果太快,可以用以下命令输出显示结果到pthread.txt文件./pthread >pthread.txt,然后再用cat pthread.txt察看文件内容,结合程序分析结果。
在宿主机上自己mount自己,看是否成功就可以判断NFS是否配置好了。下图,我们可以在/mnt/目录下看到/up-techpxa270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则说明mount成功,NFS配置成功。
5.修改一些参数(比如1000、BUFFER_SIZE),再次运行调试,加深对多线程的理解。
下图是修改了BUFFER_SIZE的部分代码
修改BUFFER_SIZE值后,可以看出运行的结果产生了变化
6.加入一个新的线程用于处理键盘的输入,并在按键为ESC时终止所有线程。
Pthread.c的代码如下:
五、教师评语
签名:
日期:
成绩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5实验项目名称:多线程程序设计
学 号
姓 名
专业、班
实验地点
实验楼1#318
指导教师
谢荣生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多线程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2.学习pthread库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硬件:PC机;PXA270试验箱
软件:PC机操作系统linux
5.修改一些参数(比如1000、BUFFER_SIZE),再次运行调试,加深对多线程的理解。
6.加入一个新的线程用于处理键盘的输入,并在按键为ESC时终止所有线程。
四、实验结果
1.进入root/test/02_pthread目录,使用vi编辑器或其他编辑器阅读理解源代码。
2.运行make产生pthread可执行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