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近况_吕元聪

合集下载

国内不同患病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研究

国内不同患病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研究

国内不同患病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研究
刘润芳;王新彩;赵荣坡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5(023)0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患病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参阅国内相关文献对不同患病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作一综述.结果弓形虫在临床多种疾病患病人群中存在较高感染率.结论各种患病人群合并弓形虫感染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总页数】3页(P157-159)
【作者】刘润芳;王新彩;赵荣坡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1.8
【相关文献】
1.我国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研究进展 [J], 栗广兴;朱兴全;张莉;李海龙
2.我国牛羊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朱正;孙莹莹;李楷;周作勇;王芝英
3.国内猪、牛和鸡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J], 郑斌;李金娜
4.重庆地区不同饲养阶段猪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 杨晓伟;赵光伟
5.2017年贵阳市犬、猫、猪弓形虫\r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J], 徐丽;袁俊;温贵兰;罗白强;谢晓东;何涛;潘永;陈国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犬猫弓形虫病的流行及防控

犬猫弓形虫病的流行及防控

犬猫弓形虫病的流行及防控作者:马明筠谭革姜汹欧阳艳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8期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各地犬猫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其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弓形虫病;流行;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5.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8-0025-02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寄生在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血液原虫病。

犬、猫是弓形虫的宿主,其中犬是中间宿主,猫是终末宿主。

患犬、患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它对人类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危害很大,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后可导致早产、流产、胎儿发育畸形,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AIDS)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该病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受到感染威胁,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50%,有的国家和地区高达80%以上[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饲养犬猫作为宠物的越来越多。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养犬约2亿只,养猫约1亿只,人们经常以逗玩、抚摸等方式与犬猫亲密接触,极大地增加了人感染弓形虫的机会。

2005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弓形虫病平均感染率为7.88%[2],即全国约有1亿人感染了弓形虫病。

1发病情况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其体内可形成有性繁殖的卵囊,1只猫1d可排出1000万个卵囊,可持续排2周左右;当猫再次感染时可重新排出卵囊,所以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猫可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因食入含有卵囊和包囊的食物而感染。

猫感染的症状不明显,急性期以发热、腹泻、眼损伤和肺炎为特征。

1995年,吕元聪[3]报道我国部分地区家猫的感染率为26.67%。

1985-2006年,我国猫的弓形虫感染率在14.06%[4]~57.33%[5],最高为河北省,最低为北京。

556名乡镇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状况调查

556名乡镇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状况调查

556名乡镇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状况调查研究背景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可以引起弓形虫病。

人类可以通过食用感染了弓形虫卵的肉类或者进食被感染的动物的内脏而感染弓形虫。

弓形虫病在人群中常见,并且病情严重,特别是对于孕妇来说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小学生是弓形虫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他们的日常生活对感染弓形虫卵的暴露风险较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乡镇小学生的弓形虫感染状况,为防控弓形虫病提供实证数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某一乡镇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弓形虫抗体检测的方式,获取弓形虫感染状况的数据信息。

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询问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食肉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信息。

2.在乡镇小学中,随机选择556名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查,记录学生的弓形虫抗体水平。

3.统计调查结果,描述学生的弓形虫感染状况。

研究结果在所调查的556名乡镇小学生中,弓形虫抗体阳性的学生有22人,阳性率为3.95%。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信息搜集,得知这些阳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特征:1.习惯于食用生肉或熟不熟的肉类。

2.常常喜欢到野外戏水,饮用没有消毒过的地下水。

3.缺乏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通过对阳性学生进行深入的访谈,得知其中一些学生在过去曾经生病,经过医生诊断后确诊为弓形虫病。

这些学生对于弓形虫病的了解较为深入,也表达了对这种疾病的恐惧和警醒。

结论本研究对某一乡镇小学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状况的调查,并从问卷调查和弓形虫抗体检测两方面出发,获得了有关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的数据和前因后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556名乡镇小学生中,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95%,并且部分阳性学生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与弓形虫感染有关。

因此,我们呼吁加强学校对于卫生健康宣传的力度,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此外,对于弓形虫病的防控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弓形虫病研究进展摘要】弓形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欧、美、日等国高发病症。

近年来,该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其概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弓形虫;流行病学;治疗【中图分类号】R5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06-02弓形虫病是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其病原虫形体微小,感染力强,可破坏人体有核细胞。

通常来讲,免疫力正常的感染者多表现为无症状或淋巴结肿大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引发高热、呕吐、脑炎等严重症状;此外,女性在怀孕期易受到弓形虫影响,引发早产、畸胎或流产等[1]。

本文对弓形虫流行病学和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大众对该病的关注和防范意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弓形虫流行病学1.1 感染及流行弓形虫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约有10亿人受其影响,巴西、伊朗等为高发区。

据英、美国报道,成人感染弓形虫的概率约为16~40%,拉丁美洲成人感染率为50~80%;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指出,12岁以上人群22.5%感染弓形虫,且以每年110万的速度增加;临床表明,每年有400~4000名婴儿患先天性弓形虫病,平均每年750人死于弓形虫感染[2]。

1.2 传播及危害弓形虫为隐形感染,存在子孢子、速殖子和缓殖体三种感染形态。

其中速殖子是引发患者急性发病的重要形态原因。

弓形虫在不同时期以裂体增值、配子增殖和纵二分裂法进行快速繁殖。

其终宿主为猫科动物,可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形成囊合子,经粪便排出后,由食水进入于其他动物体。

因此,人们在食用不熟的肉食、未经消毒的奶制品、未洗净的果蔬或与动物亲密接触等,均有可能感染弓形虫。

弓形虫进入体内随血液流动,到达脑、肺、眼底等,引发多种器官疾病;初孕女性感染后会经胎盘血传播给胎儿,使婴儿患先天性弓形虫病。

数据表明,感染孕妇产下的婴儿出生时病死率为12%,存活婴儿中80%在出生数月或数年后表现出精神、智力、视力或运动等障碍[3]。

猪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

猪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年第11期DOI:10.3969/J.ISSN.1671-6027.2022.11.005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人、牛、羊、猪等宿主的有核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机会致病性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病后,可引引发热、淋巴结肿大、孕妇流产、儿童失明、脑膜炎等症状。

在牛、羊、猪等多种家畜中,以猪弓形虫病感染率为最高,可引起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仔猪发育迟缓、妊娠母猪流产和死胎等症状。

截至目前,弓形虫病已经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多个省份都有弓形虫病的流行。

弓形虫病已经对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1病原学特性弓形虫属于动物界、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于1908年被学者在啮齿动物体内的单核细胞内发现。

弓形虫在其不同发育阶段存在速殖子、缓殖子、卵囊、裂殖体和配子体的不同形态。

速殖子的大小为3μm ×6μm 左右,呈一端圆一端略尖,近似于香蕉的形状,吉姆萨染色深蓝色,主要存在于宿主的脑脊液、血液、腹腔渗出液等处。

当细胞内存在几十个速殖子时,形成了一个以细胞膜为速殖子集合体外膜的“假包囊”。

缓殖子存在于外层的弹性囊壁包裹着的包囊中,随着缓殖子的繁殖增加,包囊的直径最大可达到60μm ,包囊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脏、大脑等组织中。

卵囊的大小为8μm ×13μm 左右,卵圆形,一般只存在于猫科动物体内。

裂殖体一般呈椭圆型,其中有数量不等的裂殖子。

裂殖子的大小为8μm ×3μm 左右,形状呈一端圆一端略尖,其可增殖变成配子体。

配子体可分为雌雄两种,雌雄配子体的形状不同,雌配子体的长度是雄配子体的数倍。

弓形虫完整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

速殖子进入人类和牛、羊、猪等中间宿主细胞内,只能以内双芽增殖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速殖子繁殖数量增加可导致寄生的细胞破裂。

我国人群和某些动物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

我国人群和某些动物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

我国人群和某些动物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张越;王华琳;丁莹莹;李娇;鲍丽;段萍;陈启军;姜宁【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10【摘要】弓形虫病在世界分布广泛,是由顶复门寄生原虫刚地弓形虫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同时,弓形虫也是一种条件性致病原虫,在健康人和大多数动物中很少引起严重症状,主要受危害的群体是妊娠期及免疫力损失或者低下的人和动物.据估计,世界人口的1/3被弓形虫感染,感染率在25%~50%.据我国寄生虫病统计,在我国弓形虫平均感染率约10%,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感染率相对较高.我国动物弓形虫感染率差异较大,在驯化动物猪、牛、羊、犬和猫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7.19%~75.95%、0~52.50%、1.30%~39.13%、3.94%~46.67%、1.92%~45.00%.其他动物也有感染,但研究相对较少.论文对我国人和动物弓形虫感染概况进行综述,使读者对弓形虫病在我国的感染情况有所了解,以期引起对弓形虫感染的重视,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们对该寄生虫的研究和预防.【总页数】6页(P96-101)【作者】张越;王华琳;丁莹莹;李娇;鲍丽;段萍;陈启军;姜宁【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66;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沈阳 110044;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沈阳 110044;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723【相关文献】1.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J], 李科荣;申丽洁2.山西省特殊人群和一般人群弓形虫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J], 刘元;李国华;张玉农;高雪芬3.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19种啮齿动物弓形虫感染的调查报告 [J], 崔君兆4.长沙市动物饲养员和屠宰工人等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调查 [J], 段绩辉;庄世锋;李正祥;龙浩宇;郑军5.弓形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赖植发;陈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弓形虫病研究新进展

我国弓形虫病研究新进展
包括实体性 恶性肿瘤 、 慢性 肝病 、 接受免 疫抑制剂者及血 阳性 率与对照组相 比, 差异具有 显著性 。宫颈癌患者 弓形
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标本 31 其弓 7 份, 形虫IG抗体 剂 盒推 出, g 然而 就检 测 弓形虫抗 体的 A、 C、 E五种 B、 D、
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妇科 良 性肿瘤和其他疾 患 , 特别是循环
抗原和 IM 阳性更 为明显 。另外 , 神病人 中弓形虫抗 g ] 精
E IA试荆 盒的质量进 行初步 比较0 , LS 并用 国外试剂 盒 核 查 由该五 种试 剂盒 提供 的阳 性样 品 , 结果 表 明 I g G— E IA试剂盒 A、 LS B阳性检 出率 均为 6 , 之同的符 0 两盒
2 9 、. 4 、1 7 . . 4 2 9 I. 6 因而 提示不 明原 因的智力 低下 学生 中 弓形虫感染较高 , 应引起 重视 此外 , 对于男性不育
从 E 纪 8 年代 中期 . 国开始 对 弓 世 O 我 形虫感 染情况
进行普查 . 平均感染率为 5 1 。广西 18 —1 9 .7 90 9 5年 3 l 县 市 1 2 1人中抗体 阳性 率为 5 7 _ ,0岁以上年龄 18 .4 1 8 ] 组和 5 o岁年龄组 的阳性 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 男女 之间差 异无显著性 。 深圳地区人群 IG 阳性 率较 高为n. 5 g 1 ,
台率仅 为 5 , 特异性 分别为 3 和 9 ; D、 0 其 5 O c、 E盒 阳性、7 。棱查 A、 、 E四种试 剂盒提供 的样品结果 : 4 8 B D、 IO符合率 较好 , g 均在 9 以上 , IM 符 合率为 6 0 而 g O 因此 , 目前 国内 E IA检测试剂盒的质量现状 , 就 LS 作者认

我国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我国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我国弓形虫病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将从弓形虫感染情况、致病、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research on Toxoplasma gondii and toxoplasmosis has been deepened.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 words:Toxoplasmosis;Infection;Pathogenicity;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它广泛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

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

弓形虫是孕期宫内感染导致胚胎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1 弓形虫感染情况1955年,于恩庶首先从兔及猫体分离出弓形虫,1962年谢天华报道了我国第一例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动物源性疾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世界五大洲各地区均有分布[1]。

我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现状调查显示,弓形虫血清IgG阳性率为7.88%[2]。

各地区和城市略有不同。

沧州市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3%[3],19~24岁和49~60岁年龄段的人群感染率高,居住农村、文化程度低、务农者的阳性率高;云南不同生态环境地区弓形虫感染状况显示,高危职业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宜宾县1.59%,芒市5.88%,总阳性率3.51%;疑似病例血清抗体阳性率:宜宾县9.68%,芒市16.67%,总阳性率13.11%[4];内蒙古自治区平均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39%[5],地区分布特点以半荒漠草原景观带为最高,血清抗体阳性率以75岁以上人群为最高,养猫时间>10年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少于10年人群,经常生食牛乳人群显著高于不生食牛乳人群;通辽地区育龄妇女弓形虫血清阳性率15.12%[6],26例阳性者流产和畸胎等异常妊娠发生率高于阴性者,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宫外孕、盆腔炎、卵巢肿瘤的患病率也高于阴性者;十堰地区育龄妇女弓形虫血清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率为13%,阳性组中流产、死胎、畸形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宫外孕、盆腔炎、不孕症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阴性组,饲养宠物者高于不饲养宠物者[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5;3(2):1054 Papaccio G,Frascatore S,Esp osito V,et al.Early macrophage in filtration in mice treated with low-dose streptozotocin de-creases islet superoxide dismutase levels:Prevention by silica pretreatment.Acta Anat 1991;142(2):1415 Takasa N,Komiy a I,Asawa T,et al.Streptozotocin-and Alloxan -induced H202generation and DNA fragmentation in pancreat-ic islets.Diabetes 1991;40(9):11416 李 强.IDDM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9;20(3):1307 郑里祥.STZ和Alloxan联合使用复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15(8):7588 刘学政,郭凤芸,萧 鸿,等.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变化规律I.血管铺片形态学观察.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9;20(1):89 刘 健,王克模,曹东元,等.大鼠糖尿病痛过敏模型的建立.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96;17(2):13610 贾雪梅,齐易祥,王惠珠,等.实验性糖尿病对小鼠肝脏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解剖学杂志 1995;18(5):45111 Lynch JJ3rd,Jarvis MF,Kowaluk EA,et al.An adenosine ki-nase inhibitor attenuates tactile allodynia in a rat model of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Eur J Pharmacol 1999;364(2-3): 14112 李 晶,张春元,张宝珍,等.四氧嘧啶诱发大白兔糖尿病模型的研究.中国校医 1999;13(1):3013 杨竹林,伍汉文,周智广,等.完全弗氏佐剂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机理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9;15(5):27114 杨秀伟,王多佳.四氧嘧啶与自由基反应.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1994;14(3):14415 孙子林,葛祖恺.糖尿病动物模型及其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9;7(4):22716 Andre l,Gonzalez A,Wang B,et al.Checkpoints in the pro-gress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lessons from diabetes models.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93:226017 Moller DE.Perspective in diabetes trans genic approach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NIDDM.Diabetes 1994;43:139418 Dali D,Svetlanov A,Lee HW,et al.Animal model for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generated by disruption of the mouse glucokinase gene.J Biol Chem 1995;270:21464中国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近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530021) 吕元聪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

人感染弓形虫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一旦发病则导致各种先天和后天性疾病。

我国弓形虫的发现,在亚洲是较早的〔1〕。

1954年于恩庶首先在福建从兔和猫体内分离出弓形虫,1964年谢天华首次在江西报告人弓形虫病例,1977年上海吴硕显首次从“无名高热”猪体内分离出弓形虫。

1978年崔君兆首次在国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在广西弓形虫病研究的基础上,1983年由广西卫生防疫站牵头组织的中国人畜弓形虫病调查研究协作组(简称本协作组)采用统一IHA对19个省的部分地区81968人进行调查,阳性4237人,平均阳性率5.2%;调查14个省的部分地区的23种39038头动物,发现阳性动物17种5995头,平均阳性率为15.4%〔2~3〕。

所调查的地区均发现有弓形虫感染,它不但造成人兽疾病和死亡,而且可使胎儿致畸,影响人口素质。

因此弓形虫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医学和兽医学界的重视。

1 传染源弓形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动物,而人主要是经胎盘的垂直传播才具有传染源的意义。

弓形虫在动物中,分布相当广泛。

目前已知通过血清学检查证实有抗体的动物有190种〔1〕。

根据病原学调查,证实有弓形虫的哺乳动物有141种〔2〕,但对人来说,畜禽是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尤其是感染弓形虫的猫及猫科动物,在传播本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1.1 猫及猫科动物: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其体内可形成有性繁殖和卵囊(Oocysts),1只猫1天可排出1000万个卵囊,可持续排2周多时间,当猫再次感染时可重新排出卵囊,所以猫(特别是家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

丁贞英等〔4〕检查67份猫粪,弓形虫卵囊检出率为43.3%,等孢球虫卵囊为28.4%,认为加强猫的管理和猫粪处理,是预防人兽弓形虫病的重要措施。

1.2 家畜:弓形虫在经济疫源地的许多家畜中广泛存在,是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1.2.1 猪:猪是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

于恩庶等最早于1959年在猪体内发现弓形虫,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77年上海郊区从暴发之“无名高热”病猪体内分离出弓形虫后,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此后,江苏、北京、辽宁、湖北、山东、黑龙江、浙江和广西等地也先后报告。

本协作组〔1〕调查各地猪的感染率是:北京11.8%(524头)、天津26.1%(241头)、广东11.6%(476头)、广西30.4%(4703头)、湖南26.7%(738头)、云南32.8%(235头)、四川20.9% (225头)、上海61.4%(1226头)、江苏39.1%(1790头)、浙江30.1%(1790头)、福建10.3%(1533头)。

另外,从猪体内分离出20株病原体,其中广东11株、广西5株、福建2株、浙江1株和云南1株。

进一步调查表明:从病猪体内分离虫株的阳性率为11.9%(118头),比正常屠宰猪分离阳性率1.1% (570头)高10.8倍,提示病猪肉含有弓形虫的危险性比正常猪肉高10多倍。

在猪群中弓形虫的感染不但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是人类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对肉品进行检查,防止含弓形虫的肉上市,制定卫生标准,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做好食品卫生及个人卫生,是预防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1.2.2 其他畜禽:吕元聪、崔君兆等〔5〕在我国的14个省的部分地区用统一的I HA调查畜禽的感染率是:牛8.5%(5121头)、羊8.2%(2006头)、鹿8.8% (214头)、狗7.4%(1619头)、牧犬5.5%(458头)、鸡15.7%(1568只)、鸭3.8%(2398只)、鹅16.5% (520只)、鼠4.5%(2852只)、兔4.1%(2655只),此外,从兔体内分离出弓形虫9株和鼠类5株。

由此可见,家畜和家禽弓形虫感染较为普遍,且较严重,它不仅是人类的传染源,而且因流产或死亡给农村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应加强研究。

综上所述,人类弓形虫病的动物传染源相当广泛,动物的种类多,范围广。

不过大多数动物均为隐性感染,其感染率虽高,但临床表现显性症状者却为数不多,这些动物的体表健康却携带病原体,在传播本病上意义重大。

2 传播途径弓形虫病的传播方式,已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

有的传播方式较明确,如先天性弓形虫病;而获得性弓形虫病的传播方式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2.1 先天性弓形虫病:先天性弓形虫病系孕妇妊娠期间受到弓形虫感染,虫体通过胎盘在宫内感染胎儿。

本病不但会影响胎儿,造成各种先天畸形或死亡,而且可使孕妇出现流产、死产、早产或增加妊娠合并症,是围产期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弓形虫感染可致先天性缺陷问题已引起注意,有将其列为感染性畸形TORCH综合征的主要位置者〔6〕。

吕元聪等〔7〕调查智力正常儿童组80例,弓形虫阳性6例,阳性率为7.50%;调查弱智儿童及弱智儿童母亲130例,阳性25例,阳性率为19.23%,揭示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可能与弓形虫感染有关,因此对育龄期妇女和妊娠早期妇女进行常规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查,这对于有效地降低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及保护新生儿的健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 获得性弓形虫病:弓形虫感染以获得性传播占绝大多数,其传播方式有:2.2.1 经肉、乳、蛋传播:这些食品如不煮熟,其中弓形虫滋养体或包囊(C yst)未被杀灭,人食用后有可能发生感染。

某些工种,如兽医、厨师、屠宰场工作人员及家庭妇女等,经常接触动物或生肉,或在处理生肉过程中擦伤皮肤,或在制作过程中舐手指,或因生肉污染食物和饮具,这都可造成感染。

此外,在制作肉食过程中,如果温度未达到杀虫要求时,则肌肉中的包囊有可能存活,或在制作过程中,生肉污染其他食品及餐具,人进食污染了的肉食或沾有感染性肉类的餐具时,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故认为“肉※人”途径以肉中包囊型感染为主。

可见,这种包囊※肉※人的传播方式对造成人的弓形虫感染至关重要。

生食未煮熟的乳、蛋感染弓形虫也有文献报告,这些食品如不煮熟,其内弓形虫未被完全杀死,当人们食用时往往造成感染,特别是那些爱吃半生不熟蛋的人,情况尤为突出。

实验感染猫、狗、山羊、绵羊、家兔和豚鼠时,可自其乳中分离出弓形虫;从自然感染的无症状母猪初乳中,分离出弓形虫;吸实验感染小白鼠乳的幼鼠,亦可获得感染。

因此,对肉、乳、蛋进行检查,做好食品卫生及个人卫生,是预防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2.2 经猫粪(卵囊)传播:猫及其猫科动物从粪便中排出大量弓形虫卵囊,其抵抗力很强,长期污染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当人们与之接触时则可发生感染。

这种卵囊※环境※人的传播方式值得重视。

据有关资料表明,养猫户比不养猫户感染率特别高,吕元聪等〔8〕报告广西养猫者感染为6.87%,而不养猫者仅2.2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 0.01),认为养猫与弓形虫感染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