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2 0 1 5 ,3 1 ( 7 )
Chi ne s e J ou r na 1 of Zo o no s e s 6 6 3
DOI : 1 0. 3 9 6 9 / c j z . j . i s s n 1 0 0 2—2 6 9 4 . 2 01 5. 0 7 . 0 1 5
弓形 虫致 密颗 粒蛋 白的生物学功 能及 免疫 原性研究的新进展
胡玲 英 。 , 张念 章。 , 王金磊。 , 林 旋 , 周 东辉 , 朱兴全 , 王寿昆
摘 要 : 刚地 弓 形 虫 ( T o x o p l a s m a g o n d i i ) 可 引起 严 重 的人 兽 共 患 弓 形 虫 病 , 给全 世界经济造 成 巨大的损失 , 给公 共卫 生 安全 带 来 巨大 的 隐患 。致 密颗 粒 ( d e n s e g r a n u l e ) 分 泌 的 致 密 颗 粒 蛋 白( d e n s e g r a n u l e p r o t e i n s , GR As ) 参与调节纳 虫泡( p a r a —
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L a n z h o u 7 3 0 0 4 6 ,C h i n a)
羊弓形虫病的诊治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6期摘要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感染羊后常会导致妊娠母羊的流产和产出畸形胎等,对羔羊的危害更大,可导致病羊死亡,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羊弓形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本病,最常用的为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以及甲氧苄氨嘧啶等。
早发现、早用药,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羊;弓形虫病;防治羊弓形虫病的诊治金冬辉辽宁省阜蒙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阜蒙1231331病原羊弓形虫病的病原体为刚地弓形虫,属于孢子虫纲的原生动物,它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1]。
其发育分为5个阶段,即速殖子、组织包囊、卵囊、裂殖体和配子体。
速殖子又称为滋养体,外观呈弓形或月牙形,长度通常为4~7μm ,宽度2~4μm 。
本时期的弓形虫可以通过吉姆萨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呈现出蓝色的胞浆和核。
经过速殖子阶段后就进入组织包囊阶段,这个时期的弓形虫呈卵圆形,在感染动物的体内存留,主要是在心肌、骨骼肌和脑等多部位存留。
包囊的大小为50~60μm ,甚至能增长至100μm ,太大包囊会破裂,形成新的包囊。
接下来就发展成为卵囊,外边变为椭圆形,长度大约为11~14μm ,宽度在7~11μm 之间,卵囊多在猫科动物的体内排出,而后是裂殖体和配子体。
裂殖体又变回圆形,直径大小在12~15μm 之间,在其内部含有数量不等的裂殖子。
裂殖子逐渐增大,变成配子体,分为大配子和小配子。
2流行病学羊的弓形虫感染相对较少,研究也少。
通常羊感染弓形虫的感染率在30%以下,甚至只有不到5%,发病大多是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
其感染是中间宿主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导致卵囊通过黏膜和皮肤等进入动物体内,根据所感染的弓形虫的毒性强弱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在体内形成包囊。
包囊被猫科动物所吞食后在体内形成大小配子,又发育成卵囊排出体外,在体外适宜的温度下就能够发育成熟,具有感染力。
弓形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弓形虫是一种能够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由于其寄生特性,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体。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弓形虫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工具,通过其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将治疗性蛋白质递送到神经元,从而为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旨在探讨改造后的弓形虫在神经元递送治疗性蛋白质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开发新型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弓形虫:选用实验室保存的弓形虫株,进行培养和繁殖。
(2)治疗性蛋白质:选择已知可治疗人类神经疾病的蛋白质,如MeCP2。
(3)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1)改造弓形虫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治疗性蛋白质基因插入弓形虫的基因组中,使其在弓形虫繁殖过程中表达出治疗性蛋白质。
(2)感染实验动物将改造后的弓形虫感染小鼠,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繁殖情况。
(3)检测治疗性蛋白质的递送效果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弓形虫感染小鼠大脑神经元中治疗性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以评估其递送效果。
三、实验结果1. 改造后的弓形虫在感染小鼠体内成功繁殖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和病理切片,发现感染改造后的弓形虫的小鼠在感染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异常,且弓形虫在小鼠体内成功繁殖。
2. 治疗性蛋白质在神经元中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感染改造后的弓形虫的小鼠大脑神经元中,治疗性蛋白质表达明显,表明改造后的弓形虫已成功将治疗性蛋白质递送到神经元。
3. 治疗性蛋白质对神经元的影响通过检测神经元活性、神经元形态等指标,发现感染改造后的弓形虫的小鼠神经元活性提高,形态正常,表明治疗性蛋白质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四、实验结论本研究通过改造弓形虫,使其能够将治疗性蛋白质递送到神经元,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弓形虫在神经元递送治疗性蛋白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望为开发新型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者:张二营等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年第07期摘要:弓形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
国内外学者在弓形虫病诊断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检测抗弓形虫抗体或循环抗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有染色试验(DT)、凝集试验(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胶体金技术等。
文章就该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关键词: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中图分类号:R3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5-001弓形虫(Toxoplasma)是一种专性细胞寄生性原虫,具有广泛的宿主群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免疫学诊断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诊断弓形虫病的主要方法,主要有染色试验(DT)、凝集试验(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胶体金技术等。
一、染色试验DT曾被视为是弓形虫病病原特有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活滋养体在致活因子的参与下,与样本的特异性的抗体相互作用,使虫体表膜破坏而不被美兰所染。
但由于在进行检查时必须使用活的、有毒力的速殖子而存在巨大的危险性,限制了其应用[1]。
二、.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DAT)简便快速,阳性反应出现时间比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IHA)早。
试验以甲醛固定的弓形虫悬液作为抗原与被检血清直接进行反应。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IHA)主要建立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基础之上。
优点是简便、快速、灵敏,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2]。
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是以完整的弓形虫为抗原,采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检测特异IgM和IgG。
IFAT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与ELISA对猪弓形虫病的IgG 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3],但判定结果易带主观性。
猪弓形虫

猪弓形虫摘要: 弓形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不但在公共卫生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养猪生产也曾造成过巨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猪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致病作用、诊断方法以及防制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该病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猪;弓形虫病;流行情况;致病作用;诊断;防制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
人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在胎儿或婴幼儿可出现发育畸形、智力障碍、脑炎、脑膜炎甚至死亡等的临床症状。
在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爱滋病患者中,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
弓形虫病对家畜的危害也很严重,许多畜禽如猪、牛、猫、犬、羊、马、骆驼、家兔、鸡、鸭等都可以感染弓形虫且出现病症。
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20世纪70~80年代,弓形虫病曾在我国养猪场中大规模暴发流行,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曾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就国内猪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致病作用以及诊断和防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1 流行情况1955年,于恩庶等在福建首先从家兔、猫和猪体中分离出弓形虫[1]。
1977年,上海市农科院证实“猪无名高热”是由弓形虫引起的。
猪弓形虫病的暴发,引起人医、兽医对本病的研究热潮。
我国各地的有关单位对猪弓形虫感染情况作过流行病学调查,例如,张德才等(1990)以间接血凝试验调查辽宁省12市34县猪弓形虫感染情况,阳性率为38.7%[2]。
傅斌等(1993)应用滤纸干血滴间接血凝试验调查山东省9个地区15个县市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其中猪的阳性率为30.34%[3]。
由轩等(1998)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哈尔滨市4个生猪定点屠宰厂、齐齐哈尔某生猪定点屠宰厂和佳木斯种猪场的358份猪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猪30份,阳性率为8.37%[4]。
邝泳娟(2002)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深圳市部分大型猪场727份猪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39.3%,阳性率最低为10.0%,最高为100%,只有一个猪场为阴性[5]。
重组抗原用于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原 1 S G ) 主要 表面 抗原 2 S G ) (A 1和 (A 2 。 主要 表 面抗 原 1 S G ) 又称 P 0 (A 1 , 3 。分 布于 弓形 虫 速殖 子 内 部 、 膜 及 纳 虫 泡 的 管 状 结 构 中。S G 表 A 1 含 量很少 , 是速 殖 子 的主 要抗 原成 分 , 急 性 或 恢 却 是 复期 血 清抗体 识别 的主要抗 原 , 具有 高度 的免 疫原 性 和 免疫保 护 性 。用 基 因 工 程 技 术 在 体 外 表 达 S G1 A 基因是 产 生 大量 纯 化 S G A 1抗 原 的 良 好 途 径 。 Br ug等 首 先 于 18 9 8年 克 隆 得 到 了 完 整 的 弓 形 虫 SG A 1基 因序 列 , 重 组 S G 为 A 1抗 原 奠定 了 基 础 。吴 君 霞等 以纯 化 的 重 组 弓形 虫 R H株 S G 、 A 1 次黄 嘌 呤 一黄 嘌 呤 一鸟 嘌 呤磷 酸 核糖 转 移 酶 ( G —P弓 形 虫 病 诊 断 、 妇 弓 已 孕
形虫 感染 的早 期 筛 查 及 弓形 虫 现 场普 查 等 。 传 统 的
免疫 学诊 断是 应用 血 清学方 法 检测 弓形 虫速殖 子 、 包
检测 抗 弓形 虫 IG抗 体 , 有 高 度 特 异 性 和 敏 感 性 , g 具
达 和 纯 化 , 此 获 得 大 量 纯 化 的 重 组 特 异 性 诊 断 抗 以 原 , 而 应用 于 弓形虫 病 的诊 断和研 究 。 从
面等离 子体 共振 结 合研 究验 证 , 弓形 虫 S G A 1与 阿 苏 林样 蛋 白相 互作 用 的强烈 程度 较轻 。此 外 , 弓形 虫 突 变 体缺 乏 S G1不 容 易受 到 阿 苏 林 蛋 白生 长抑 制 的 A
猪弓形体病的分析与治疗

猪弓形体病的分析与治疗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的血液原虫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有时感染率很高。
猪弓形虫病最早的报道是在美国俄亥俄州(1952年),继之在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也相继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猪爆发弓形虫病时,常可引起整个猪场发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
因此,目前猪弓形虫病在世界各地以成为重要的猪病之一而受到重视。
我国于1977年在上海发生的“猪无名高热”,最后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流行特点本病自上世纪60年代传入我国,经40多年,其流行特点不断发生变化,由以往的暴发性流行到近年来以隐性感染和散发为主。
当然也有局部的小范围流行,但已很少见。
(一)暴发性是突然发生,症状明显而重,传播迅速,病死率高;(二)急性型是同舍各圈猪相继发病,一次可病10~20头;(三)零星散发是某圈发病1~2头,过几天另圈又发1~2头,在2~3周内零星散发,可持续一个多月后逐渐平息;(四)隐性型,即临床不显症状。
目前大多数猪场已转入此型。
临床症状据报道,在我国各地发生的弓形虫病,其症状基本相同;而自然和人工感染的症状也基本相同。
本病的潜伏期为潜伏期为3~7天,病程多位10~15天。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
(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二)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
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图4)。
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三)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四)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五)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七)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
(八)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九)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人们进行了辐照减毒疫苗 的研究 。 林爱芬等应用 45 . . ~6 W 0 剂量 的 C O 激光照射 弓形虫速殖子 , 镜下观察仍存在少量活
;r ; 毒 t— } 9 kr j -v ae 夸; } ;业 } j 业 夸 jkr v, e业 a -t }韭  ̄  ̄夸; t j ・ } k — 9 ;
31 熔 封 或 压 塞 .6 . 在 保 持 真 空 的状 态 下 , 酒 精 喷 灯 在 菌 用
种管颈部 加热 , 步将其拉长 后熔封 , 者在真空状 态下直 逐 或 接压塞。 31 保 .7 . 存 根据不同的菌种对保存温度 的需求 , 选择在 室温下 、 ℃保 存或者低 温冰箱 ( 2  ̄ ) 4 一 0( 中保存 , 2 保存 期一般
虫 病 的 报 道 明 显 增 加 。 由于 弓形 虫 生 活 史 复 杂 , 播 途 径 多 传
1 弱毒或战毒 活疫苗 . 2 相对灭 活疫苗 , 减毒活疫 苗却具有一 定的优越性 , 弱毒 或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在人I ̄l J育的条件下 , n 促使产 生定 向变 异 , 使其极 大程度地 丧失致病性 , 但仍 保留一定 的 毒力 、 免疫原性 和繁衍能力 。此类疫苗 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 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等多种保护性反应 。 近几年随着分 子遗传学 的发展 , 们采用放 射线及化学试 剂等手段 , 人 成功
一
以免在真空干燥时菌液沸腾外溢 。预冷 的温度要低 , 一般在 3 O一_ 0 以 下 , 度 要 快 , 般 2~5 n即 可冻 结 , 使 菌 4℃ 速 一 mi 为
中预 冷 。
在生物安全柜 内进行 , 准备好 消毒剂 以防万一 。例如在打 并 开真空菌种管时 , 防止 内部干燥 菌逸 出和 防止外部杂菌侵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 病 的传 播过 程 中发 挥 着 重要 的作 用 , 其 是 野 生 尤 动 物 中的猫 科动 物 。猫科 动 物是 弓形 虫 病 传播 过 程
中惟 一 的终末 宿 主 , 弓形 虫 在 其 肠 道 内通 过 有 性 生 殖 产 生大 量 的卵 囊 , 卵囊 随着 粪 便 而 散 播 非 常 普 遍 的 , 弓 形 虫 对 很 易感 , 有较 高 的感染 率 , 弓形虫 病 的传 播 过 程 具 在
呈 隐性 , 明显 的临 床 症 状口 。动 物 或 人 类 一 旦 在 无 ] 怀 孕期 感染 弓形 虫 , 将会 导致 流 产 、 胎儿 畸 形甚 至 死 胎 ; 疫 缺陷 患者 以及艾 滋 病 患者 感 染 弓形 虫 , 免 则
会 产生 严 重 的并 发 症_ 。 5 ] 近些 年来 , 野生 动 物逐 步成 为人 类 的 “ 中餐 ” 盘 。 野 生动 物作 为 弓形 虫 病 的最 终 宿 主 或 中 间 宿 主 , 在
中扮演 重要 的 角色 。Du e b yJP等 对 波 多 黎 各 的 ] 莫娜 岛上 的野 猫 进 行 弓形 虫病 血 清 学 检测 , 现 感 发 染率 高达 8 . % , 且 从无 临床 症 状 的野 猫 体 内成 42 并
工 作 。Z a gz— u fj h n i n1 对某 动 物 园进 境 的狮 子 弓形 q _ 1 虫感 染情 况做 了一 些 研 究 , 现 该 批 狮 子 弓形 虫 感 发 染 率较严 重 , 阳性 检 出率 高达 3 。 弓形 虫病 临床 3 症 状一般 表 现 为高 热 、 神 状 态差 、 欲 不 振 , 重 精 食 严
中 图 分 类 号 : 82 7 1 ¥ 5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75 3 ( 0 2 0 —0 3 0 10 —0 8 2 1 )20 8—4
弓形 虫 病 是 由 刚 地 弓形 虫 ( o o ls o — T z pa mag n
d i 引起 的 , 泛 存 在 于 人 和 动 物 的一 种 人 兽 共 患 i) 广 寄 生虫病 口 , ] 呈全 球性 分布 , 以寄生 在 除 红细 胞 以 可
(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兰 州 兽 医 研 究 所 家 畜 疫 病 病 原 生 物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肃 兰 州 1 甘 7 0 4 ;.吉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 林 长 春 1 0 1 ) 30 6 2 吉 3 18
摘 要 : 弓形 虫是 一种 重要 的胞 内寄 生原 虫 , 以感 染几 乎所 有 的温血 动物 。食 肉性 动物 中猫 科 动物 对 可 弓形 虫病的 传播起 着重要 的作 用 , 它是 惟一 的 可 以排 泄含 有 弓形 虫的 卵囊到环 境 中的动 物 , 而使 全世 界 的 进
动物 医学 进展 。0 2 3 ( ) 8 —6 2 1 , 3 2 :38
Pr gr s n V e e i r e c n o e s i t rna y M dii e
野 生 动 物 弓 形 虫 病 研 究 进 展
丛 伟 , 吴松 明 , 思 扬 , 黄 赵 权 周 东辉 ,
我 国 , 有 部 分 关 于 野 生 猫 科 动 物 弓 形 虫 病 的 调 查 也
中, 动物或 人类 一 旦 不 小 心 进 食 被 卵 囊 污 染 的食 物 或者 水分 就很 有 可能感 染 弓形 虫 口 。野 生动 物 在饮 ]
食 习惯 和 食物 种类 方 面具 有 多 样性 ,从 而 感染 弓形 虫 的几率 也有 所不 同 。人 类 和动 物 的关 系 非 常密 ]
系统 的稳 定 , 对整 个 生物界 起 着 至关重要 的作 用 , 该 引起 我 们极 大 的关 注和 重视 。论 文就 弓形 虫在 野生 动 应
物 中的 感 染情 况及 临床症 状加 以概 括 , 为其 在野 生动物 中的流行趋 势 、 断和 防控 的深入 研 究提供 资料 。 诊
关键 词 : 刚地 弓形 虫 ;弓形 虫病 ; 生动 物 ;流行 病 学 ;临床 症 状 野
功分 离到 了 7个不 同基 因 型 的 弓形 虫虫 株 。Mic li ln J等 调查 了西 班牙 东 部 马 洛 卡 地 区 的野 生 猫 科 动 物 弓形虫 感染 情 况 , 果 显 示 当地 的野 猫 弓形 虫 阳 结 性率 达 8 . , 4 7 这是 有 史 以来 在 欧 洲 野猫 中发 现 的
最高 的感 染率 。在 南 美 洲 的 巴西 , 研 究 表 明 新 热 有 带野 生猫 科 动物 弓形 虫 抗 体 水 平 很 高 , 体 阳性 率 总 在 5 左 右 [ 。在北 美 洲 , c e 等 _ 。 道 5 9 ] Mu k rE M 】报 。 宾夕 法尼 亚 州 的 山猫 弓形 虫 阳 性 率 高 达 8 。在 3
人和 动 物都 有机会 感染 弓形 虫病 , 而草 食性 动物 和 杂食 性 动 物则 是 重要 的 中间宿 主 。 然而 野 生 动物 感 染 弓
形 虫病之 后 往往 缺 少明 显的 临床 症状 , 很难 在 第一 时 间判 断 出是 否 感 染 弓形 虫 。野 生动 物 关 系到整 个 生 态
展 加 以综述 。
1 弓形 虫 在 野 生 食 肉动 物 中 的感 染 情 况
1 1 猫 科 动 物 .
外 的几 乎 所 有 有 核 细 胞 内l 。 人 类 普 遍 易 感 弓 形 1 ]
虫 , 报 道 全 世 界 约有 1 3 人 感染 弓形 虫 _ , 我 据 /的 2 在 』 国约有 7 9/ . 的人 感 染 弓形 虫l 。 弓形 虫 感 染 一 般 9 6 _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