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教育干预

合集下载

血液透析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

血液透析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
中外医学研究
l l Il 誊。
21 0 0年 1 2月 第 8卷
第2 8期
C I E EA D F R I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薯 l l 。 _ 。 l ll - l l l- - ll - l l 。 ≯一 手l
潜伏期或 只能检测抗体 , 无法有 效早期 发现献血 员有无 血液 性 传染病 。 115 侵入性操 作 .. 患者 每周 2~ 3次的动 、 静脉 内瘘 穿刺 , 临 时、 长期 导管使机体 向外界暴露 , 增加 了细菌 、 病毒侵入 的途径。 1 16 透 析器的重复使用 复用透析 器增加 了消毒灭 菌的操 .. 作环节和难度 , 若处理不当或透析器破膜均增加感染机 会 , 也是 传播 血液性传 染病 的重要环 节。 1 17 医疗垃圾 .. 12 患者方 面 . 血液透析使用后 的物 品均被 血液污染 , 若处 慢性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由于长期 消耗 , 大多有 理不 当 , 不仅易引起交叉感 染 , 若流 向社会 , 后果难 以想象 。
23 机械 因素 的管理 . 2 3 1 反渗机管理 . . 水处理 设备 为微生 物提供 一定 的生存环 境 , 每周两次对水处理 的沙滤 、 应 活性碳 进行 冲洗 , 脂交换 , 树 每
淋 巴细 胞 和 粒 细 胞 的 损 伤 , 和 毒 素 的 长 期 堆 积 导 致 重 要 脏 器 水
并隔 日进行 消毒 , 更换 无菌 纱布 , 操作 时严 禁 导管 暴露 于空 气
中 , 疗 后 用 一 次 性 肝 素 帽 封 管 , 强 自我 防 护 宣 教 , 出现 发 治 加 对 热 的患 者及 时进 行 血 培 养 , 找感 染 源采 取 控 制 措 施 。 查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整改措施摘要】 ?目的:对血透室在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方法:针对血透室各个环节中易忽略的细节逐项评估,采用PDCA的方法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措施。

结果:血透室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未发现一例医院感染。

结论:环境的整改和防范意识的的提高对控制血透室的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关键词】血透室;医院感染;整改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61-02血透室是抢救、治疗及护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殊场所,血液透析更是治疗终末期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血透室的医院感染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还能确保医疗安全。

我院血透室自从2011年12月份搬进了新建的住院大楼后,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我科的部分设计和安排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我将我科的一些造成医院感染的可能因素及改进措施做一个探讨。

1.血透室造成医院感染的一些因素1.1 环境因素血透室的布局设计不合理。

虽然我科的乙肝、丙肝病毒性肝炎分了两个区域,并有透明玻璃门与其他区域分开,但没有集中管理,这两个区域将普通血透患者给分隔成了几块。

所以传染病患者到达自己的血透间必须要经过普通患者的血透通道,这是不合理的。

我科偶有急诊透析的患者,也有备用的血透机,但没有单独的急诊血透间和进行临时深静脉置管的手术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乙肝和丙肝病毒性肝炎区域的洗手设备也不符合规范,是后期引用透析反渗水装置的。

由于血透室格局已定,患者又逐渐增多,科室增加了床位和机器,使得床间距变小,空气流通差,这又加大了院感机会。

1.2 人员的管理1.2.1医务人员由于患者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也增加了一些,这些新来的医务人员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防范意识薄弱,未必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来执行,无意中增加了感染机会。

我科现有27台机器,乙肝区5台,丙肝区2台,梅毒区1台;护理工作人员9名,护士长1名,责任组6名,机动组2名,一天两班,平均每责任人负责7~9台机器,普通患者和传染病患者混合管理,这样不仅未达到患者分区的目的,也不符合每人最多管理5台机的标准,忙乱中医务人员不可能完全按照手卫生标准来操作,这样势必会加大院感的机会。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引言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肾脏疾病患者。

然而,由于透析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险,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及相关内容。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制定背景1. 血液透析室感染风险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透析管路等设备的使用以及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接触都可能引发感染。

2. 法律法规的要求现行的医疗法规对医院感染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医院建立并执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内容1. 透析设备的消毒与维护血液透析室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透析设备的消毒与维护。

透析器、透析管路等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设备的完好性。

2. 医务人员的培训与防护医务人员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

他们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

3. 患者的感染防护患者应接受感染防护教育,了解感染的可能途径和预防措施。

同时,提供完善的血液透析环境,包括洁净的透析室、过滤器等设施,减少感染风险。

4.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对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汇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执行1. 制度的宣传与推广医院应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进行广泛宣传与推广,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

2. 责任与考核医院应明确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3. 持续改进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制度内容和执行效果。

五、结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对于提高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防控感染风险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培训与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透析服务。

六、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部分]。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尿毒症是一种由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血液透析患者往往由于免疫功能减弱和频繁接受医疗操作,容易感染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下是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一、免疫功能减弱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身体内毒素无法有效排泄,导致免疫功能减弱。

而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会接触到多次医疗器械和药品,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免疫功能减弱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导管相关感染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通常需要植入血管导管,用于输注透析液和血液回输。

在长期留置期间,导管表面易形成生物膜,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一旦细菌感染,将导致导管相关感染,甚至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三、血液透析中心环境血液透析中心是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但也是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

中心内人员密集,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来往频繁,易导致细菌病毒通过空气、接触等途径传播。

血液透析中心的环境卫生管理与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四、使用抗生素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因为免疫功能减弱,抗生素成为预防和治疗感染的重要措施。

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引发真菌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

五、皮肤损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需要经常进行动静脉穿刺或者导管置入,这些操作容易造成皮肤损伤。

一旦皮肤受损,将成为细菌感染的入口,加重感染风险。

针对上述分析,为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风险,有以下建议:1. 加强免疫功能支持。

除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免疫力的保护外,应通过疫苗接种等措施提高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

2. 导管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导管置入和护理的操作规程,加强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教育,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干预化护理方式研究

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干预化护理方式研究

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干预化护理方式研究发布时间:2021-12-10T05:45:51.75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2期作者:唐小花[导读] 目的研究血透室医院感染存在的安全,从而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唐小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 400000摘要:目的研究血透室医院感染存在的安全,从而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

方法针对血透室实施护理,加强管理,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任意选择50名作为对照组,剩余50名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在感染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同时统计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情况。

结果两组的临床感染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实验组的感染率为2.0%,对照组的感染率达到1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血透室存在的主要医院感染隐患包括防范意识不足,未彻底进行消毒等,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整,改善护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血透室的感染率。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干预;医院感染血液透析技术可以说是临床常用的救治手段之一,主要应用于慢急性肾功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稳定病情之外,更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血液透析往往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并且由于所接待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加之去透视自身在预防意识方面的不多,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

除了引发医患纠纷之外,更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的产生威胁。

在血透室出现的院内感染,首先受到来自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医院的血透室,其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但每天接待的患者数量众多,在人员密度大的情况下,缺少有效的空气流通,很容易导致感染风险。

其次是缺少关于院内感染的良好防范意识,对于血透机的消毒不彻底,或者是在实施血液透析过程中各种消毒流程不够完善,也有可能引发感染风险。

例如在人员意识以及操作技术方面的不足,都有可能导致。

血透室感染管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对策

血透室感染管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对策

血透室感染管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对策作者:陆春霞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6期血液透析疗法是尿毒症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是直接影响血透病人预后和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1)我科定期对医院感染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将分险管理应用于日常管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一、一般资料我科使用中透析机共37台。

维持性血液透析140人,≥55岁84人,占透析人数的60%;长期置管29人,占透析人数的20.7%二、血透室感染安全隐患1、环境 ;我科老年患者多,活动能力受限,陪护人员多,人员流动大,导致空气流动差。

病房的消毒不彻底,大量细菌滋生,开窗通风不够,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2、物品管理不符要求水处理系统及管道不能定期消毒,管道内壁细菌累积,形成生物膜,导致细菌内毒素进入患者血液引起热源反应。

透析耗材多,存放不符合要求。

3、血透机消毒不彻底。

血液透析属于体外循环,护士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操作按键及面板,透析机表面受到细菌污染逐渐加重,透析结束后,透析机不能彻底消毒,可能发生医院感染。

(3)4、部分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防范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规章制度不全面,执行不严。

专家指出感染知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手卫生依从性差是造成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4)三、护理干预对策1、完善制度,布局合理根据血透室建设规范,明确划区,各区域不交叉,不逆流。

及时根据最新规范更改修订血透室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透析用水管理制度等。

2、透析设备的管理 ;水处理系统清洗消毒按说明进行,去除科室内透析用水水箱,减少供水管路死角。

做好机器表面上到下、从左到右,“M”型擦拭,有血迹时先处理。

库房明确一级、二级库房分类放置。

规范管理血液透析一次性材料是血液透析安全的重要保证。

(5)3、病人及家属的管理 ;我科老年患者及长期置管病人多,做好一对一宣教,改善营养及生活指导。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

大多 伴有 慢性 疾病 , 加上 各种 器 官功 能老 化, 机 体抵 抗 力降低 . 是 g / k g , 以优质 蛋 白如鸡 蛋 、牛奶 、鱼 、瘦 肉为主 . 另外 需 补充 维 i . 1 . 2 患 者伴 有原 发病 及 贫血 者 发生 感染 率 高 .透 析不 充 2 . 2 建 立 完善 的管 理与 监 督体 系组 成 分致 透 析 患者 食 欲 不佳 、营养 不 良, 易致 患 者 消瘦 、 体力 不 佳 , 由院长 、 感管 科 长 、科 室 负 责人 的三 级 网络 , 分工 明确 , 各 贫 血逐 渐 加 重 。特 别 是 尿 毒症 患者 体 液 免疫 与 细 胞 免疫 功 能 普 司 其 责 。院 长重 视 ,院感 科 科长 督 促 、 监管 科 室负 责 人 , 把 血 透 遍低 下 , 透析 时 易丢 失营 养成 分,易于 感染 。有 报 道 1 0%~7 0% 室院 感 工作 提 高 到重 要 的议 事 日程 , 每 月进 行 一 次空 气 ( 包括 透 血 液透 析 患者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营养 不 良, 这也 是 易于 感染 的 原 因 析 室 、 治疗 室、配 液 室)采样 、透 析 用水 、透 析 液 、消 的微 生物 监 测 , 落 实 消 毒隔 离制 度 , 监 管一 次性 医疗 垃 圾, 定 时 检 查并 就 发 生 的 问题 , 及 时提 出整 改措 施 。
2 . 3 加 强 医院 感染 防控 知识 的 培训
i . 2 医源 性 因素 1 . 2 .1 血 透 室 环 境
医 院感 染 已成 为血 液透 析 患者 死亡 的第 二 大 原因 。 为此, 国家 卫 带 到 B处 在 条件 适 宜 时 引起 医 院 感染 的发 生 。 生 部 、省卫生 厅 已先后 出 台 《 血液 透析 器 复用操 作规 范 》和 《 四 1 . 2 . 6 进 出血 透 室人 员控 制不 严 血 透 室原 则 上不 留 陪伴 , 但实 际 中血 透 病 人家 属 往往 不 听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目的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近年来我科加强对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排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以加强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

结果每月透析550余人次,到目前为止,透析患者未发生1例医院感染,医护人员也无感染发生。

结论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提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定期开展自查,及时查找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就能够防患于未然,避免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标签: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干预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对维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命起到重要作用。

但随着血透患者的增多,血透室工作量大而繁重,人员活动性大,是一个医院感染高风险场所[1]。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医院血透室管理而临的首要问题。

我科对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排查,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实施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1.1环境污染因素血透室建筑布局不合理,床间距小,陪护管理不到位,患者家属随意进出,病室内人员密度相对较大,造成空气流动性差,污浊空气不能及时排出,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1.2血透机自身因素血透室拥有血透机12台,使用年限均在两年以内,机器构造上存在缺陷,旁路及连接A,B浓缩液桶的管帽含金属结构,长期暴露在外,不易清洁消毒处理,很容易造成透析液污染。

1.3血透机消毒不彻底因素有研究表明回,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机表面受到的细菌污染会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对透析前后透析机表面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各班次透析后透析机表面菌落计数均显著高于透析治疗前,不合格样本也均为透析后产生,用消毒液擦拭后采样合格率从擦拭前的93.9%升至100%。

护理人员平时因工作繁忙,忽略了机身表面的擦拭消毒,在操作时经常频繁接触操作面板,病原菌有可能通过护理人员手传染给下一个患者,造成交叉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是血 液透 析患者 常见 的并发 症 , 感 染 发生 后可 导致患者全身情况 迅速 恶化 , 并 引起全 身炎症 反应 综合 征甚 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非隧道式 中 t 2 , 静 脉导管 为病原菌 的入侵
护理 能力 , 在透析过程 中可 以采 取正确 的应 对措施 , 并 注意锻 炼、 加强营养等 。2 0 1 3年 1— 6月 问入组病 例采用 回顾性调查 研究 , 资料来源于 出院后 的病历 及电话 随访。 1 . 4 调查 内容 调查 内容包 括性 别 、 年龄 、 非 隧道 式 中心 静
脉导 管留置时间 、 合并糖尿病情 况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 、 自
我护 理 能 力 , 并按下列标 准进行 分类量 化 : 术 后 院 内感 染 发 生 情况 : 未发生 = 0 、 发 生 =1 ; 性别 : 男性 = 0 、 女 性 =1 ; 年龄: < 5 5 岁= 0 、 >5 i 5岁 =1 ; 非 隧 道 式 中 心静 脉 导 管 留 置 时 间 : < 5 d= 0 、
提供了直接 的路径 , 再加 以患者本身抵抗 力低下 , 都会 增加 医
院感染发生的风 险。在 临床实 践 中, 正确 认识 血液 透 析患者 发生医院感染 的危 险 因素有 助于针 对性 地给予 预 防措施 ,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医 院 感 染 的 发 生 。近 年 来 , 我们 分 析 了血液透
同意者 。共 纳入 5 8 0例 , 男3 3 4例 , 女2 4 6例 。 1 . 2 院 内感染定义标准 参照卫生部 颁布的《 医院感染 诊断
标 准》 并 结 合 明确 的微 生 物 学 证 据 判 断 院 内感 染 的 发 生 情 况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析。检验水准 = 0 . 0 5 。
2 结果
1 . 1 研究对象
析治疗 的患 者纳 入研 究 , 纳 入标 准 : ① 明确 的肾脏 疾病 诊断 ;
素 分 析 采 用 检 验 , 多 因素 分析采 用 二 分类 L o g i s t i c回归 分
②符合 血液 透析治疗 指征 ; ③取得 患者知情 同意 , 签署知情 同 意 书。排 除标准 : ①合并慢性感染性疾 病患者 ; ② 未取得 知情
并根据 样本 来源不同分为上呼 吸道感 染 、 下 呼吸道感 染 、 胃肠 道 感染 、 泌尿道感染 以及 切 口感染 。 1 . 3 调查方法 参考 世 界卫 生组 织 《 健 康 和卫 生 系统反 应
2 . 4 健康教育干 预前后住 院患者感 染情况 比较
性使 用抗生素是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 因素 , 自我 护理能力强是 医院感染发 生的保 护 因素 ; 采取健 康教 育干预后 , 上 呼吸道 感染 、 下呼吸道感染、 胃肠道感 染、 泌尿道感染及导管感 染的发 生率均低 于干预 前 ( P< 0 . 0 5 ) 。结论 : 高龄 、 非 隧道式 中心静脉 导管 留 置时间超 过 5 d 、 合 并糖尿病 、 预防性使 用抗 生素是 医院感 染发 生的危险因素 , 自我护理 能力强是 医院感染发 生的保 护 因素 , 健 康 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发 生率 。 【 关键词 】 血液透析 ; 医院感 染; 健康教育 ; 危 险因素
齐鲁 护理 杂志 2 0 1 5年 3月 第 2 1卷第 5期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医 院感 染 发 生 危 险 因素 分 析 及 健 康 教 育 干 预
常 美, 戴欢 欢 , 徐 骏。 邓 竹溪 。 田志娟 , 梁 爽
( 苏 北 人 民 医 院 江 苏 扬 州 2 2 5 0 0 0 )
2 . 1 医 院感 染 发 生 情 况
5 8 0例 入 组 患 者 中 , 发 生 医 院感 染
8 2例 , 医院感染发生率 1 4 . 1 4 %。
2 . 2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医 院感 染 危 险 因素 的单 因素 分 析 2 . 3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医 院感 染 危 险 因 素 L o g i s t i c分 析 见表 1 。 见表 2 。
康教 育干预 的效果。结果 : 不 同年龄 、 非隧道式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 时间、 合并糖尿病情 况、 未预 防性使 用抗生素情 况、 自我 护理 能
力患者的 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高龄 、 非 隧道式 中心静脉 导管 留置 时间超过 5 d 、 合 并糖尿病 、 预 防
【 摘
要】 目的: 探 讨血液透析患者 医院感 染发 生危 险因素及健康教 育干预 效果。方法 : 将2 0 1 3 年7 ~ 1 2月间接 受血液透 析的 患
者进 行 前 瞻性 研 究 , 并 给 予健 康 教 育 干预 ; 2 0 1 3年 1 ~ 6 月接 受血 液 透 析 的 患者 进 行 回 顾 性 研 究 , 分 析 医 院 感 染 的 危 险 因 素 及 健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5 . 0 5 . 0 2 0 文章编 号: 1 0 0 6— 7 2 5 6 ( 2 0 1 5) 0 5— 0 0 4 0— 0 3
析患者发生 医 院感 染 的危 险 因素及 健康 教 育干 预 的预 防效 果 。现报告如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5 d=1 ; 合并糖尿病情况 : 否= 0 、 是 =1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

况: 否= 0 、 是 =1 ; 自我护理能力 : < 9 2分 = 0 、 >9 t 2分 =1 。 将2 0 1 3年 1~1 2月期 间在我 院进 行血液 透 1 . 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 用 S P S S 1 8 . 0软件进行 分析 。单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