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1)

合集下载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导学案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导学案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释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

3.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意义:科学地解释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和,对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不足之处:对于的本质以及对可遗传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1、主要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和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2、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的改变,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3、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有的。

4、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比例。

5、基因型频率:某种的个体在中所占的比例。

6、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及生物进化理论,同学们最容易联想到哪位科学家?【读一读】教科书P94“知识海洋——达尔文进化学说”,找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

【讨论】1.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2.用农药消灭害虫刚开始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是什么原因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议一议】达尔文进化学说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达尔文进化学说有什么局限性?活动二:说明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说一说】现代达尔文主义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议一议】怎样一群个体可以称为种群?【辨一辨】下列哪些属于种群?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④一个养殖场所有母鸡;⑤森林中所有的杨树苗。

种群的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读一读】什么叫基因库?【辨一辨】判断下列两项是否为基因库?①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②一个池塘所有鲫鱼的体色基因。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第二课时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选择学说,知道了它是进化论的中心内容,一百多年来,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也是生物进化长河中的一座明亮的灯塔,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发展,自然选择学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课件展示:〔1〕1984年在某某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

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呈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无需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日本生物学家木村资生发现,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中性的,即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既无害也无利。

此外,由于一个氨基酸分子一般有多个遗传密码,例如,当遗传密码由CUU 变为CUA时,它所决定的氨基酸仍是亮氨酸,因此,当碱基发生突变以后,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十分微弱。

师:分析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以上观点与自然选择是否矛盾?你认为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

生甲:我认为自然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像澄江动物化石群毕竟少见,仅仅是个特例而已,还不足以撼动自然选择学说。

生乙:我认为都正确,因为目前人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格局,只要有证据两者皆可以存在。

学生讨论:……师:〔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式的、缓慢的,物种是可变的,新物种产生,旧物种消灭,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

在他的《物种起源》中写道“同一纲内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常常可以用一株大树来表示,绿色的和出芽的枝,可以代表生存的物种;过去年代所生的枝桠,可以代表那长期的、先后继承灭绝物种,它的许多已毁灭和脱落的枝条,充塞了地壳,它的不断的美丽的分枝,遮盖了大地……〞〔2〕继达尔文以后先后出现了现代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中性学说等等理论。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研究阶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日益发展,原有的进化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生物的进化》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

高中生物教案——进化理论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3. 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解其对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贡献。

4. 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等。

5.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mechanisms(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等)及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2. 教学辅助材料:PPT、案例素材、相关论文和书籍。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概念与意义1. 生物进化的概念2. 生物进化的意义第二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证据2. 比较解剖学证据3. 分子生物学证据第三课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 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贡献第四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1.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 突变和基因重组3. 自然选择4. 隔离第五课时: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 生物进化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2. 生物进化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进化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续)第六课时: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续)1. 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2. 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3. 生物进化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七课时: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内涵2.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 生物进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第八课时:生物进化与人类起源1. 人类起源与进化概述2. 人类进化的重要事件3. 生物进化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第九课时: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内涵2. 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 生物进化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第十课时: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与挑战1. 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2. 生物进化理论面临的挑战3.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趋势十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十一课时至第十五课时)第十一课时:生物进化与基因流、基因漂变1. 基因流的概念与作用2. 基因漂变的概念与作用3. 基因流与基因漂变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第十二课时: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1. 物种形成的过程与机制2. 物种形成的证据与标准3.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第十三课时:生物进化与生态位1. 生态位的概念与内涵2. 生物进化与生态位的关系3. 生态位分化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第十四课时:生物进化与人类疾病1. 人类疾病与进化的关系2. 生物进化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3. 生物进化与医学研究的启示第十五课时: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与前瞻1. 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与发展2. 生物进化研究的前沿领域3. 生物进化理论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高中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生物进化的历程。

进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观察化石和现存物种的特征,了解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

1.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化的概念,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观察法。

1.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化石标本、现存的生物标本。

第二章:化石——生物进化的证据2.1 课程介绍: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在过去的时间里的演化过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化石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化石研究生物进化。

2.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化石的形成过程,了解不同地层的化石分布规律,掌握利用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化石标本、地层模型。

第三章:比较解剖学——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3.1 课程介绍:比较解剖学是研究不同物种器官和结构相似性的学科。

通过对现存物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了解生物进化中的适应和演化。

3.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通过比较分析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比较分析法。

3.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比较解剖学实例图片。

第四章: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进化4.1 课程介绍: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水平上的学科。

通过对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生物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了解生物进化与分子演化的关系。

4.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DNA和蛋白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证据。

o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o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生物进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理解自然选择如何驱动生物进化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准备•生物进化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关的生物进化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o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强调生物进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地位。

2.新课讲解o讲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证据,包括达尔文的理论和化石记录的支持。

o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作用、自然选择的影响以及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机制。

o讨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和物种灭绝的原因,包括适应性辐射、生态位分化和环境变化等因素。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证据如何支持生物进化的理论。

o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观察和分析生物进化的现象和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在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形成中的意义,以及生物进化理论在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九章生物进化一、本章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理论是指导人们辩证认识生命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学习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章分三节。

在第1节《生物的进化》中,教材以大量的实例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证明“生物进化”这一事实,并揭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界的发展方向,为进化理论的阐述奠定基础。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从介绍达尔文开始,以自然选择为主线,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现代进化理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外因和基本形式,回答了生物是怎么进化的问题。

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选学)》,简要说明了人类进化历程,指出人类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性,其进化历程与人类文明相伴随。

二、课题:第九章生物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三、本节教材分析:本节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说生物是进化的?引导学生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从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

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物化学是研究现代生物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结果可以证实,现代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有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史的直接手段,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存在有当时生活的生物种类化石,若将不同地质年代的马的化石连接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马的进化历程。

由此,用事实来回答生物是进化的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简要展示38亿年来,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并将生物进化与地球环境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显示了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为自然选择理论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进化的规律,通过以实例对进化规律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进化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生物现象,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

4.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改变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2.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 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和隔离。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原因,特别是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生物进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2. 讲解: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 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进化的意义和证据。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论和证据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性学习
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例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
A .12 %
B .9 %
C .6 %
D .4.5 % 解析:色盲基因频率为:(15+2×5+11)/(200×2+200)=6%。

例2.某种群中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右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解析:根据题干图中各基因型的阴影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A 个体繁殖成功率
最低,产生的后代数量少,aa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后代数量多,Aa个体繁殖成功率居中。

因此,该种群的后代中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例3.(多选)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解析:种群发生变异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但生物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的。

地理隔离决定了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发展方向不同,从而出现种群间基因库的不同,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就有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例4.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⑴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⑵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⑶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⑷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进化的原材料由提供,生物进化方向决定于,进化的实质是。

解析:⑴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所以A的频率为30%+50%÷2=55%,a的频率为1—55%=45%。

⑵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30%+50%×1/4=42.4%,aa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20%+50%×1/4=32.5%。

则Aa基因型的个体占后代的25%,再按第⑴中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A的基因频率为55%,a的基因频率为45%。

⑶由于该植物种群在这两年中基因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没有发生进化。

[随堂演练]
1.关于生物进化的方向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中生物个体的变异是定向的
B.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
2.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A.自然选择 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生存斗争
3.(多选)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确
..的是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
4.(多选)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的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
C.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地理隔离使一个种群分为多个小种群,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

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两地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 地区
B 地区
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

⑵在A 地区人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B 地区人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

⑶如果在B 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将会发现AA 的基因型频率会 。

6.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 ),有的脚趾是分趾(WW 、Ww ),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千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 为0.2,w 为0.8。

请问:
⑴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⑵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⑶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⑷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设计意图:
新课程理念是,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本节课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着手,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旨在能够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让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导师”,学生是科学家的新课程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切实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现代进化理论是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上,使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从个体水平发展到群体水平,解决了自然选择和遗传与变异的关系,解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关系。

内容比较抽象,而且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表象与之相矛盾,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生物的进化过程模拟再现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通过学生去通过现象去总结理论,自己去发现知识,即加深了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学习现代进化理论的发展,使学生理解科学发展是不断完善的。

创新点分析:
1、 通过展示一些进化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现代进化理论,既掌握了
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演绎归纳能力。

2、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去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引发情趣,拓展思路,更好的体现教师是一个“引路人”,学生是科学家、探索者,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达尔文内容 自然选 择学说基本观点 发展 本节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其进化的观点,既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能调动课堂气氛。

在上课过程中,把课本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来分析,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