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作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形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能够记述的事专门多专门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差不多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语言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同时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赞扬了。
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差不多上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3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篇一第一课时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抒情议论,使这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这些特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仔细加以揣摩。
学习本文,还要注意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染力和音乐美的语言。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了解闻一多和臧克家,朗读课文,识记词语,初步感知内容。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自主检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1、注音衰微赫然迭起高标典籍弥高卓越校补函寄漂白2、释词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目不窥园3、自我评价,总结自读收获: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这两方面矛盾吗?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明确:1、学者方面 2、特点3、闻一多 1、革命家方面 2、特点3、闻一多是一个的人,我从这里可以看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社会活动
总结词
积极参与,贡献良多
详细描述
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关心国家大事,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在抗日战 争期间,他投身民主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而奋斗。他的社会活动成果丰硕,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 远影响。
03
闻一多先生的言论
对文学的见解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
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中 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 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民主运动
积极参与民主运动
闻一多先生是民主运动的 积极倡导者,为争取民主 权利而奋斗。
发表激进言论
闻一多先生在民主运动中 发表了许多激进的言论,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组织学生运动
闻一多先生曾组织学生运 动,支持民主运动,为推 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育改革
闻一多先生关注教育问题,主张教育 改革,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 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后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高度评价
后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普遍很高,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 人、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社会进步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
纪念与研究
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后人建立了闻一多纪念馆和闻一多基 金会,开展了对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弘扬了他的 思想和精神。
对后辈的提携
培养年轻学者
闻一多先生非常注重培养年轻学 者,通过指导、鼓励等方式帮助
他们成长。
推荐人才
闻一多先生善于发现和推荐人才, 为学术界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与年轻学者交流
闻一多先生经常与年轻学者交流, 分享学术心得和经验,促进了学术 的传承和发展。
0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自学指导一
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6分钟后展示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每个方面都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主要事迹? 2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过渡的?
课文结构分析
学者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 硕果。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 过 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 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 渡 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 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民主战士 投身民主运动,不畏敌人,视死如归, (8-18) 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1-7) 总结 (19-20)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 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 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 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 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 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
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 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 一步。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
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 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 “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 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
读一读
地壳 qià o 函寄 há n 卓越 zhuó
锲而不舍 qiè 潜心贯注 qiá n 气冲斗牛 dǒu 仰之弥高 mí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
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10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篇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但我教得较为轻松。
主要是注意了五个方面:一是抓住了课文词汇量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达到会释意、会运用。
二是抓住文章充满生命情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刻体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打开学生发问的闸门和思维通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胆地探究。
四是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介入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拓展学生的问题内涵,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帮助学生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到思考。
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否则,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4、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选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自学内容:1、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2、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资料。
3、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句子。
第一课时一、导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底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 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
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 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 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 变得不平常。
四字词语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钻之弥坚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闻一多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民主战士 诗人 学者
新诗集《红烛》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 他一身正气,抗 《死水》是现 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 战蓄髯八年。 年以后,面 代诗坛经典之 学。学术著作有《神 1943 对国民党统治的 话与诗》《唐诗杂论》 作。 1925年3 日益腐朽,拍案 《楚辞校补》《古典 月在美国留学 新义》 等。他对《周 而起,走出书斋, 期间创作了组 易》《诗经》《庄子》 投身到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革命 诗《七子之 《楚辞》四大古籍的 洪流中去。1946 歌》,表达了 整理研究(后汇成 深挚的爱国之 “新义”),被郭沫 年7月15日,在昆 明被国民党特务 情。 若称为:前无古人, 刺杀身亡。 后无来者。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裁剪材料的方法。
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课文对闻一多的记叙、描写、议论,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根据文章内容,在研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的关键词句,说出闻一多治学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涉这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
只说不做,叫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是行动的矮子,天长日久,终将一事无成。
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谈课题的意思,揭示文章的文学样式。
3.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
二、读通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抽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后交流说出内容。
2.文章写了闻一多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3.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的内容。
4.弄清文章的结构。
三、研读文章,学习言语形式(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文章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2.文章写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
(1899~1946)
本名家骅,集诗人、学 者、民主斗士“三重人 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学者
革命家
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 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 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 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 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 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 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 (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5、第5句“潜心贯 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 用心极专极深,除 学术研究外,没有 别的任何事情使他 分心。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人物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 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 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 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 (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
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 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 本 书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 目的是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 三 件 群众大会演说、 事 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现身民主事业
特征 具体 表现
目的
献身民主事业。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
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促使他
的这个变化的? 作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恪守着怎 样的“说”与“做”的原则?谈谈你的理解。
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 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 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三本书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讲究典型性,以少 胜多。
起稿政治传单 三件事 群众大会演说 (革命家) 参加示威游行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 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 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 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 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 过渡自然。
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 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 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 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 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 精神。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 言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言的
不 变 化
“不说”
死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臧克家
掌握字音
qiá n
潜心贯注
kuī
jià o
校补
锲而不舍 群蚁排衙 慷慨淋漓
yá
赫然
wù
hè
何妨
fá ng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dǒ u lì
qiè
兀兀穷年
jiǒng
迥乎不同
k ăi
kāngkăilí nlí
气冲斗牛
小楷
积累词语: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
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 专心致志。
1.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 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 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 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 出称赞“说”或“做”的词 语吗?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 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扩展练习:
2、这篇课文在描述闻一 多先生研究唐诗时抓住了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 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一 系列的细节来表现闻先生的 刻苦精神.现在,我们也来观 察一位同学在认真听课时的 一两个细节,写一片断,100 字左右。
学者 (1-7) 前期
潜心学术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硕果累累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19-20)
嫉恶如仇 革命家 (8-18) 勇于献身 后期 说了就做 说(言) 做(行) 一致
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 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 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巨 “说” 人 行 的 高 标
的 巨人
舍弃个人利益,始终心系祖国
——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 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 “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 的主人。
(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 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 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 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 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 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
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 2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 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 脉络 , 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 每个 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 写的。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 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 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 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 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 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1、第1句“诗兴 不作”是文言说 法。“作”,起。 “诗兴不作”就 是写诗的兴致减 少了。20年代, 闻一多写了许多 爱国诗篇。从20 年代末起,转入 对我国古典文化 的深入研究。
2、第2句“开一 剂救济的文化药 方”是比喻的说 法,指寻找使我 国民族文化繁荣 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 闻先生过了十多 年“书斋生活”, 企图从文化上寻 找振兴民族的途 径。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
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促使他的这个变化的?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前期: 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 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 后期: 取民主的战士,青年 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作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恪守着怎样的 “说”与“做”的原则?谈谈你的理解。
1.怎样理解“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 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方”?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寻找 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 的方法。20年代,闻先生过了 十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 化上寻找振兴现 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
(外貌、语言、细节。)“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 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 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 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 苟的严谨态度。
3、第二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 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 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试 找出来并加一分析。
(6)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 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 原话回答)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总结,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指出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7—9段)
结构 内容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18)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说”了就“做”, “做”了不“说” 既“说”又“做”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 起草政治传单;在 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 李公朴先生的追悼 艰辛撰写了楚词“校补”;又 会上作《最后一次 讲演》,壮烈献身。 向“古典新义”迈进。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本文语言特点
1、精炼含蓄
2、生动形象,
3、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你是一团火
——朱自清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 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 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 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 祸,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 火。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 不要发抖,伸舌头, 破, 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 默?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 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 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一句话》(闻一多)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