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客车进气系统设计规范
进气系统的设计I-宋绍超

8r La L 3
式中
L a 和 L分别是实际长度和计算长度,修正频率为: c f0 4 La
三,进气系统声学设计初步
3,旁支消音器声学分析
进气系统的共振消音器有赫尔姆兹消音器和四分之一波长管。这两种 消音器的目的都是消除窄频带的噪声,但是赫尔姆兹消音器的消音频 带比四分之一波长管要宽,所以赫尔姆兹消音器比四分之一波长管显 得更重要。赫尔姆兹消音器一般是用来消除低频噪声,而四分之一波 长管用来消除高频噪声。如果要用四分之一波长管来消除低频噪声, 那么波长管必须做得很长,但是太长的管道很难安装。 3.1 进气系统中,低频噪声成分往往非常大,而控制低频要采用赫尔姆兹消 音器。所以在汽车设计初期,要尽可能地给进气系统留出较大空间,以 便安装赫尔姆兹消音器,一般来讲赫尔姆兹消音器不能安装在空气滤清 器上。
一,进气系统简介
进气系统结构图
一般的进气系统结构如上图所示:空气经引气管流入空气滤清器过滤掉杂 质后,流过空气流量传感器,经由进气软管进入进气歧管,与喷油嘴喷出 的汽油混合后形成适当比例的燃油混合气,由进气门送入汽缸内点火燃烧, 产生动力 。
一,进气系统简介
进气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噪声
功率损失
式中L是四分之一波长管的长度,而m是主管截面积与波长管截面积的比值
当
2L 2n1 (n=1,2,3…)时,传递损失达到最大,旁支管长为: 2
L 2n 1 4
四分之一波长管共振的频率为:
f0
(2 n1 )c 4 L
三,进气系统声学设计初步
旁支管的频率只取决于管道的长度,管道越长,频率越低。从上式知道, 影响四分之一波长管传递损失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旁支管的截面积与主 管截面积的比值m,另一个是波长管的长度。 四分之一波长管的一端是开口的,一端是封闭的,在开口处的声波会象活 塞一样运动,存在辐射声阻抗,因此管道的实际工作长度增加,需要对开 口端进行修正。对四分之一波长管来说,主管的管壁相当于法兰,於是四 分之一波长管的实际长度应该为:
发动机各主要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一、进气系统1、空气滤清器:1.1 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度等严格按计算结果,确定空滤器额定空气流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
1.2 参照国际标准规定并结合我公司Q/FT A002《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滤清效率、粗滤效率等技术参数。
1.3 牵引车等公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应不低于75%(卧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或87%(立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自卸车等经常在工地上,或在灰尘较多环境下运行的车辆,应配装粗滤效率不低于90%的双级带旋流管的沙漠空滤器。
空滤器试验用灰尘应不低于JB/T9747标准要求。
1.4 根据国内道路状况,空滤器必须加装安全滤芯。
并且应配装空滤器阻塞报警装置。
1.5 确保空滤内部清洁,各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 空滤器出气口为了保证密封,应用圆形管,并要求接口处有一凸缘和止口,以保证密封和不会松动。
1.7 为了保养和清洁方便,在空滤器最底端部位要加装排尘袋,并保证排尘袋子不靠近污染大的地方。
1.8 空滤器进出管走向避免肘关节现象。
中冷器:、2根据发动机的有关技术参数先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的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及整车空间尺寸,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并尽可能加大迎风面积。
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减少增压后的空气压降,应尽量使中冷器进、出气口内表面光滑,并保证各连接和圆角处无死角、急弯。
还应考虑气室大小、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最大空气压力,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
欧Ⅱ发动机取250kPa,欧Ⅲ取300kPa,时间均为不低于2分钟。
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气管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气口直径。
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明确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确保内部清洁,无残留物。
管路:、3由于中冷器通常与水冷散热器一起通过软垫安装在车架上,而发动机也是通过悬置软垫固定在车架,考虑到两部分振动频率不一致,为了提高进气系统各接口不会由于振动产生松动及泄漏,因此各接口必须安装有一定伸缩量的弹性软管,两个硬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管径的2倍。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规范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规范1范囲本标社规定了汽车发动机逬P系统布虫的槪述、术语和定义以及进气系统各寒部件的布置要求. 本标淮适用于本公司在研车型整车总布宣设计中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设计布比对于口然吸气式发动机和增斥式发动机同时适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足必不叩少的"凡足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足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兀最新版本(•包摘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CC SJ599-2014保安场天布置仙隙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进岂口original inlet进气系统在整车上空气的宜接入口・进气管路intake pipe逬气系统中导流空气的管閒*注:包括空濾留遴"首和空津容舟花咎,堪圧炎型的进*1索焼还包括中冷器连接笞等.3.3空气滤清8S air filter去除恳浮丁被发动机吸入的空P屮杂.质的護置"4概述把空岂或混合气体导入发动机气気的零部件棄令体祢为发动机逬气系统,Jt主要组件有空气沌泊辭进气管、空P滤清帚・空气注消器岀气管,茹功能足为发动机捉供清洁、干燥、充足的空发动机足汽车的心脏,而逬勺系统则足发动机的聘吸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布食.安装直按影响发动机功能的发挥、T:作的花定性及可维性.环保性,彩响发动机的寿命"统计表臥发动机的早期.曆损、油耗高、无力等故叶,绝人数请况与进气系统设计布宣不合理有关,故障所占叱例住85%以ho通帮进气口、连按管路殺面积越人.管路走向罐平顺.管壁越國滑,以及空气沌荷髀倾定渝址越大,则整个进气系统性廃就J8好*发动机性茂也越好.5进T系统各零部件的布直要求5.1进汽口的设计布直5.1.1进勺疾统进气口位运布宜应能防止雨、日进入迸气系统,時陳位宣应设有防商日及水分离給构. 避免桐坏发动机.5.1.2产禁将空气酒洽髀逬U 口作为进气系统的进气口。
5.1.3进T口不得布置左车辆行较时产生的负斥区、集灰区、甩泥区.5.1.4进岂口布氏商哎町初步设计为整车涉水深腹与MOmm〈经脸值)之和.井可根据整车涉水要求程皮対经脸但进行消狂但不低丁250 mm,并且其芯面决足空池进U口的山倍左右,以确保能吸进十净、充足的空伍.5 1.5进气口的布3&fi通常有如下=•沖「1) tt点:进U口远肉锯驶皇,对减少进气嗓芦传到驾杖室有利:还能保证有足够的冷空气进入到进吒系统:2)統点】水、召和空气中的躱尘齐质I匕较容易)t入进气至统•・b)拔岂口布買于散超器上方,如图2所示;图2L)S点】进气口延离驾驶室,对减少进T噪声传到驾驶室有利:有足够的新祥空气进入,能够訪止杂质、水和雪进入进气骨:2)缺点」进气口育歆热踊较近,空气SftiHff・发动机的堀焼效率低.c)进气口布爲于凳子板内,如图3所示:1)优点,館够肪止杂咸、灰尘.水和雷进入进气普:逬气温度足够低22)決点:进气口肉驾皺室较近•传到驾驶室的噪声较宵;且易与翼子板形成共鸣产生瓶外的5.2空HSJSS布直插則与要求5. 2 1布査原则5.2.1.1空久滤淸器一般布置丁•整车机输内,安装在机枪车身上或动力总成匕亦置时网远离发动机热源。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主机附件系统设计规范一、进气系统1、空气过滤器:1.1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程度等,严格按照计算结果,确定空气滤清器的额定风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录1)。
1.2参照国际标准和我公司Q/FT A002《干式空气过滤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气过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过滤效率、粗过滤效率和其他技术参数。
1.3对于拖拉机等道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不应低于75%(水平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或87%(垂直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
多环境运行的车辆应配备带旋流管的两级沙漠空气滤清器,粗滤效率不低于90%。
空气过滤器试验所用粉尘不得低于JB/T9747标准的要求。
1.4根据国家路况,空气滤清器必须配备安全滤芯。
并应配备空气过滤器堵塞报警装置。
1.5确保空气过滤器清洁,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为保证空气滤清器出口的密封,采用圆管,接口处需加法兰和挡块,保证密封不松动。
1.7为方便维护和清洁,应在空气过滤器的底端安装集尘袋,并确保集尘袋不靠近高污染的地方。
1.8空气滤清器进出水管的方向避免了弯头接头的现象。
2、中冷器:2.1 根据发动机相关技术参数,利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见附录1和方法)。
2.2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和车辆的空间大小,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尽可能增加迎风面积。
2.3 为提高进气效率,降低增压后的空气压降,中冷器进、出风口表面应尽量光滑,并保证各处无死角和急弯连接和圆角。
还应考虑腔室尺寸和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2.4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的最大气压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
欧II发动机250 kPa,欧III发动机300kPa ,时间不少于2分钟。
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水管的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水管的直径。
2.5 在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规定零件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清洁无残留。
3、管道:3.1 由于中冷器通常与水冷散热器一起通过缓冲垫安装在车架上,而发动机也通过悬挂缓冲垫固定在车架上,考虑到两部分的振动频率不一致,为了改进进气系统,各接口不会因振动造成松动和泄漏,各接口必须配备有一定伸缩量的弹性软管,两硬管间距不小于2乘以管道直径。
国六排放法规下的重卡进气系统

10.16638/ki.1671-7988.2020.05.032国六排放法规下的重卡进气系统刘艳芬,李帅,方松源(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200)摘要:文章介绍了重型商用汽车几种进气系统的布置。
长途运输牵引车采用直流空滤器,放在驾驶室下方,轮胎上方;工程自卸车由于特殊的运行工况,通常采用防水型进气扁管、单体油浴式空滤器和中置普通空滤器;中型载货车采用前置竖直空滤器,位于上车踏板内侧。
由此可见,差异化的国六车型由于其自身特点需匹配差异化的进气系统。
关键词:国六排放;进气系统;差异化中图分类号:U4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05-107-03Automotive Air Intake System Under National Six Emission RegulationsLiu Yanfen, Li Shuai, Fang Songyuan(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Shaanxi Xi'an 710200)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rrangement of several air intake systems for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 The long- distance tractor adopts PowerCore air cleaner, which is placed under the cab and above the tire. Due to the special working conditions of dumps, high-waterproof air inlet, single oil bath pre-filter and central air filer are usually used. The medium truck uses the air filter placed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with the upturned entrance, which is located inside the boarding pedal. It follows that differentiated national 6 emission vehicles need to be matched with differentiated air intake systems. Keywords: Nation 6 emissions; Intake system; Differentiation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20)05-107-03前言随着国家保卫蓝天行动计划的实施,重型商用车的国六排放实施已经到来,各大主机厂家面对排放路线的升级,都在积极规划底盘布置。
客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车身进气部分设计

客
j 技 t
术 与
研
究
的 流 正
、 中冷器 侧对称位 置 , 避开 发动机舱 散
热 , 同时进气 门面积 的当量直径 大于 D。 , 并安装 有杂
物 滤
2 进 气 系统 结构 对气 流 阻 力 的影 响
根据流 体 力学可知 , 车身进气部分气流阻 力损 失包
括沿程 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曲部分 , 沿程 阻力损火
气 系统 , 包括 车身进气 罩 / 进气盒 、 进气管道 、 进气过 渡
盒 、 气胶管等 车身进气部分 和空滤器选用等底 盘进气 进 部分f 1 ] 。发动机进气 系统 的作用 是为发动机在各种 工况 下 的 良好运行提供一 定流量 的 、 清洁的 、 干燥 的、 适宜 温
度的 、 适宜阻力 的空气 , 以保证 发动 机燃烧性 能 , 提高燃 油经济 性 , 同时降 低发动 机磨损 和排放 , 长发动机 使 延
设 计 流 程 和 方 法
关 键 词 : 车发 动 机 ; 气 系统 ; 气 阻力 ; 量 ; 法 客 进 进 流 方
中图分类号 : 6 . 4 4 U4 41 L 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0 6 33 (0 10 - 0 1 0 10 — 3 12 1 )3 03 - 3
De i n o d n ak y t m o a h Bu g ne sg fBo y I t eS s e f r Co c / sEn i
tk y tm, h uh r re yd s rb h e in p o e sa d meh d o e b d na es se frt ec a h b s a e s se t ea to sb f e c et ed sg r c s n t o ft o yi tk y tm o h o c / u i l i h
大中型客车进气系统设计规范

向发动机输送清洁空气的管道。
3.6进气阻力(压力损失)
因发动机进气系统在额定流量下流动时所引起的能量损失,以压力降(被测进气系统的上游和下游规定测压点所测得静压差)表示,并按两个测量点的动压头之差加以修正。
3.7空滤器的去尘能力
QC/T32中空气滤清器在进气阻力达到限值时所能除去的灰尘总量定义为空滤的去尘能力。
△Pm=λ*(1/4Rh)*ρυ2/2*L(2)
式中:
△Pm——管道沿程压力损失;
λ—摩擦阻力系数;
ρ—空气密度;
L—管道的长度;
Rh—管道的水力半径,计算公式为Rh=A/P,,Dh= 4A/P(3)
其中A为截面面积,P为湿周。
b)客车进气管道材料目前均为薄钢板件,在表面粗糙度k=0.15 mm,直径D=(0.05~2.0) m,空气流速υ=(5~30)m/s时,沿程压力损失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估算:
局部损失是指克服边界急剧改变的区域造成的局部阻力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其一般的计算公式为:
△Pj=ξ*ρ*υ2/2,(6)
式中:
大中型客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规范
(试行稿)
编号
C/SJGF119008
编制
审核
标准
批准
日期
欧辉客车事业部
1
为实现大中型客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的规范化、通用化,根据国家有关客车方面的法规、政策、技术要求,结合我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参考高等院校汽车专业教材中有关章节的规定,编制本设计规范。本设计规范对生产、检验具有参考作用。
5.2.4.3远离高温部件,如不能远离需采取隔热措施。
5.2.4.4正常路面上,确保不需要拆除其它部件的情况下方便滤芯装拆和清理维护。
5.2.4.5排尘口位置处于空滤器的最低点,应尽可能远离发动机表面、传动皮带、冷却散热系统和其迎风面等。
1300 进气系统设计规范

进气系设计规范根据发动机对进气量的需求计算空滤器的流量允许范围,并选择合适的空滤器增压机计算公式:Qe= n (转) × V 排 × 130%×60/1000/2(m3/h)CY4102BZLQ:Qe= n (转) × V 排 × 130%×60/1000/2=2800*3.856*1.3*0.006/2=421m3/h(1109010Z11QZ-caS进气流量为600m3/h)非增压机计算公式:Qe= n (转) × V 排 × 80%×60/1000/2(m3/h)JM495:Qe= n (转) × V 排 × 80%×60/1000/2=4800*2.693*0.8*0.006/2=310m3/h (1109010Z412进气流量为430m3/h)(考虑到管路中,进气阻力产生的压力降,故选择空滤器时,将空滤器流量设为发动机进气需求量的1.3倍左右)2、中冷器的选择:根据发动机对进气量的需求计算出中冷器所需的降温能力(或所需面积),根据其降温能力(或所需面积)选择适当的中冷器 。
(附1109020N3QZ-uh0的选择、计算过程)3、空滤器位置的确定及出气口方向的选择:根据总布置要求选择空滤器的位置,并决定是否加用支架,然后根据空滤器与发动机的相对位置选择适当的出气口方向。
4、管路设计要求:根据空滤器与增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增压器与中冷器、中冷器出气管与发动机进气管的相对位置设计管路,同时,必须考虑到气流的顺畅性及其他分组是否会与进气管路干涉。
管路设计时,一般选择“软管--钢管--软管”的设计方案,尽量选用软管过弯,必要时可用钢管过弯,但钢管不得多于一处弯角。
钢管与软管之间采用过盈配合,钢管的外径应该大于软管的内径1~2mm,以避免软管脱落;同样,在变径处,尽量选择软管,因为采用钢管变径,必须拼焊,这样会降低钢管的强度以及钢管的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试验件的进气阻力(压力损失)。
—
环境温度
汽车行驶时周围环境阴影下的空气温度。
迎风面积
表示冷却介质为空气的中冷器芯子迎风侧的面积,单位为m2。
压力损失
表示试验条件下介质通过中冷器因克服流动阻力而产生的压力降,用介质进口与出口处的静压差表示,单位为KPa。
4设计准则
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本规范由欧辉客车事业部技术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欧辉客车事业部技术中心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欧辉客车事业部技术中心底盘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覃军伦、范国柱、蔡斌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版本。
@
。
(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评审要求、输出图样明细及制图要求等。
中冷器应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和迎风面积,中冷器的总散热面积推荐为()m2/kw,中后置发动机选取稍大系数。
中冷器的固定必须牢固,以免行车时晃动导致管路松动或松脱。
中冷器的固定必须有减振措施,以免行车时晃动导致中冷器损坏破裂。
6设计计算
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计算
发动机进气流量设计计算
可用下列公式近似的计算发动额定功率时的最大进气流量,
.4进气管路布置应简洁,尽量减少方向的改变;金属管口应有凸缘,钢管插入橡胶管的长度确保在40mm以上,卡箍紧固密封有效;对于悬空较长的钢管,要在钢管适当位置增加支撑。
中冷器的选用和布置要求
中冷器的作用
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中冷器的作用就是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空气滤清器采用带安全滤芯并具有叶片环的双级过滤结构形式,该结构要求原始进气阻力不大于;
空气滤清器选用要考虑系列车型的系列化,通用化,使底盘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可拓展性。
空气滤清器的布置和固定
便于拆装、固定牢固。
不影响车辆接近角和离去角。
|
远离高温部件,如不能远离需采取隔热措施。
正常路面上,确保不需要拆除其它部件的情况下方便滤芯装拆和清理维护。
有车身进气系统时,取气管路内径截面积不能小于空气滤清器进气口截面积,设计时要平滑过渡,避免急弯产生进气阻力;侧围取气口的净面积尽可能的大,不能小于空气滤清器进气口截面积的倍;侧围取气口下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针对后置发动机车型而言)。
无车身进气系统时,空气滤清器取气口位置要求尽可能高,高出车身裙边的高度不小于,同时要设置雨、雪及杂物等异物过滤装置(进气转接箱)。
弯头的局部损失计算公式:
△ Pj=ξ*εθ*ρ*υ2/2(7)
b)90°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ξ见表3,对于其它角度的损失系数需乘上角度修正系数εθ,角度修正系数εθ见表4.
表390°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
R/D
'
ξ
!
c)对于其它R/D下的局部阻力系数ξ根据公式(8)的拟合公式估算:
ξ=(8)
表4圆管弯头的局部损失角度修正系数εθ
}
大中型客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规范
(试行稿)
—
编号
C/SJGF119008
编制
审核
标准
'
批准
日期
欧辉客车事业部
1
2
为实现大中型客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的规范化、通用化,根据国家有关客车方面的法规、政策、技术要求,结合我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参考高等院校汽车专业教材中有关章节的规定,编制本设计规范。本设计规范对生产、检验具有参考作用。
排尘口位置处于空滤器的最低点,应尽可能远离发动机表面、传动皮带、冷却散热系统和其迎风面等。
进气阻力报警器
进气阻力报警器的作用
在空滤器被阻塞到进气阻力达到发动机规定的最大限值时发出警告,以便及时更换滤芯;指示报警值的设置应为发动机技术参数表中滤芯充满灰尘时的最大进气阻力。
进气阻力报警器取气口位置
一般情况下应位于空气滤清器出口气管上适当位置,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布置在空滤后的进气管上,位置为靠近空气滤清器出口附近。
3.3空气滤清器
QC/T 770和QC/T 32中用以去除悬浮于被发动机吸入的空气中颗粒杂质并达到一定寿命的装置,简称空滤器。
空滤器额定流量(额定空气体积流量)
QC/T 770中用户或制造商规定的标准大气状况下,流过空气滤清器出气口的空气体积流量。
进气阻力报警器
通过反应空气滤清器进气阻力来提示空气滤清器滤芯灰尘附着程度的报警元件。
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客车发动机增压前进气系统设计及发动机中冷系统的匹配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更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770汽车用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32汽车用空气滤清器试验方法
式中:
△Pj单位为Pa其中ξ为局部阻力系数;
客车进气管常见的接头有圆管弯头,多节90°圆管弯头,圆管斜接弯头,Z型圆管弯头,圆管道扩散管及原管道渐缩管等,对于非圆管结构的接头,应按照公式(3)计算当量直径。
.1圆管弯头
a)圆管弯头是进气管路的主要接头形式,图1为其结构参数。
—
图1 圆管弯头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空气滤清器的分类
$
从壳体结构上分为铁壳空气滤清器和塑壳空气滤清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塑壳空气滤清器;从滤芯性质上分为干式(常用的属于此类)和湿式(又称油浴式,目前主要在工程车上使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干式滤芯结构的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必须在空气滤清器图中规定额定空气体积流量,原始过滤效率要求不小于%。
GB/T23338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
GB机械制图 尺寸注法
GB机械制图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Q/FT B209 大中型客车产品零部件及其图样编号规则
3术语及定义
3.1)
3.2发动机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是指将空气或者混合气导人发动机气缸内的零部件集合体。其功能是向发动机提供清洁、干躁、温度适当的空气进行燃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磨损并保持最佳的发动机性能,在用户接受的合理保养间隔内有效地过滤灰尘,并保持进气阻力在规定的限值内。进气系统主要由原始进气管道(进气转接箱)、空气滤清器、连接管路、增压器及中冷器等部件组成。
硬管
一般选用壁厚为的不锈钢圆管,钢管直径确定以不小于下一级进气管或部件接口直径为原则。
卡箍
在空滤器出气口(包含出气口)到发动机进气口这一段的管路必须采用T型卡箍固定。
进气管路的结构要求
,
.1进气管径必须大于增压器进气口内径;
.2从空滤器出口管径到发动机进口管径要逐渐过渡,并尽量避免方向的急剧改变.
.3在空滤器(中冷器)到发动机之间必须使用过渡软管,以抵消发动机和底盘之间的相对位移,该软管应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负压造成吸扁破损和局部狭小、或由于振动而变形。管路与排气系统等高温部件距离较近时,应考虑增加隔热措施。管路布置时要充分考虑管路本身以及其它需保养维护件的维修便利性。
!
进气阻力报警器的分类
进气阻力报警器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结构,优先推荐使用电子式结构。
机械式进气阻力报警器前的接头处应装一个滤片,防止报警器及软管损坏后灰尘进入进气系统。
进气阻力报警器布置和软管固定
机械式报警器进气阻力报警布置位置应是在不需要拆除其它部件情况下方便观察,报警器和软管(线束)布置固定位置要远离排气管及发动机排气支管等高温区,以防止外界因素对部件使用寿命的影响。
θ/°
0
$
20
30
45
60
75
90
110
130
{
150
180
εθ
0
%
1
εθ=+θ*10-5θ∧2+*10-7θ∧3(9)
`
.2多节90°圆管弯头
图2所示的是3节,4节,5节圆管弯头示意图。公式(10)为局部损失系数公式,
ξ0=*(D/R)P(10)
图2 多节90°圆管弯头
表5 不同节数及R/D的圆管弯头局部损失系数表
△Pm=λ*(1/4Rh)*ρυ2/2*L(2)
式中:
△Pm——管道沿程压力损失;
λ—摩擦阻力系数;
ρ—空气密度;
,
L—管道的长度;
Rh—管道的水力半径,计算公式为Rh=A/P,,Dh= 4A/P(3)
其中A为截面面积,P为湿周。
b)客车进气管道材料目前均为薄钢板件,在表面粗糙度k=mm,直径D=~m,空气流速υ=(5~30)m/s时,沿程压力损失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估算:
为防止由于振动造成错误显示,应注意将指示器安装在振动较小的位置,指示器一般是竖向安装。
进气管路
进气管路由过渡软管(橡胶管),硬管(不锈钢管)和卡箍组成。
>
进气管的选用
过渡软管(橡胶管);
在增压器前的进气管路因承受压力较小、温度较低、过渡软管一般选用能在-40℃-120℃的温度环境下正常工作、耐高压不低于200KPa、抗负压能力不小于15KPa、具有耐腐蚀、耐氧化、抗老化性能的橡胶管、三元乙丙胶管,在增压器后到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胶管必须使用硅橡胶胶管。
应有良好的密封、隔声、隔热及防振动等性能。
中冷器布置要考虑维修便利性,尤其考虑周围相关易损件的维修方便性。
充分考虑系列车型的系列化、通用化,使中冷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可拓展性,中冷器尽可能考虑结构、部件规格等通用化、模块化。
《
中冷器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与散热器的相互影响,并保证中冷后的进气温度符合发动机要求的温度。
^
Qmax=φcPebe/1000ρa+Q空压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