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2018海淀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得小说,完成19-24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得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得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得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就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得余晖像被顽皮得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得。
(A)老铁瞧不清烟盒上得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得,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得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得狗为啥咬您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她就是经常回来得,这狗不应该吠她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您不合群,您得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得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就是套崭新得西装,为此,她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瞧在啥场合。
您回到自己得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您变了,能不咬您?”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得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您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就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就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就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您还别说,这次狗见了她们,没一个龇牙咧嘴得。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您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您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得,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得。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就是村里得命脉。
北京四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卷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北京四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卷语文注意事项: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一、(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八模考试)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
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东城期末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
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从官长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霸’次‘王’也。
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
”上颔.之。
异日复进讞,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官对:“任满,已出外官。
”上遽指挥中书与在京差遣,除三司检法官,俄擢三司判官,庆历中,遂入相。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上:指宋仁宗。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刁绎亦不谕.其由谕:告诉,告知B.明年除.馆阁校勘除:任命授职C.乃越次.对日等次职位次:等次,职位D.上颔.之颔:点头,指同意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令可知其.孰能讥之乎B.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甚器重者方.召一饭C.或云乃.天章阁待制杜杞也今乃.不读其诗D.乃往见文肃而.问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为之延誉于是为他传扬声誉B.简重少所许可简静持重,(对人)少有称许、肯定C.诗中得无激触否诗中恐怕没有什么地方激发、触动他吧D.盖以“霸”次“王”也大概是因为把严苛的执法放在宽仁的王道之后了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②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13.根据文意概括回答蒋堂和宋仁宗是如何察人的。
(4分)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盛文肃对夏有章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并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
(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9.(3分)A10.(3分)B 11.(3分)C12.(7分)①不是这样,县令一定是个能干的人,能让属下不敢怠慢他的命令到如此程度。
【评分标准】共3分。
“不然”“健”“慢”翻译正确,各1分。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海淀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4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
2018年北京市昌平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用卷

2018年北京市昌平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副标题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诗文常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苏轼《前赤壁赋》“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如李煜《虞美人》“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春日畅游图的句子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咏而归”。
【答案】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小楼昨夜又东风;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浴乎沂;风乎舞雩【解析】故答案为: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小楼昨夜又东风(重点字:楼)②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重点字:君)③浴乎沂,风乎舞雩(重点字:雩)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赤壁赋》中的名句辑录:(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6.0分)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它承载文化。
汉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是依据“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造汉字的,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深邃的图画”,记录了山川鸟兽、天地万物,以至民俗民风等。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微写作、写作)教师版(同名14495)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微写作、写作)教师版(同名14495)D二类卷(33—4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没有题目,扣2分。
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2018朝阳二模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
(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80字。
①有些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时代的徽记”,请从《红楼梦》《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四部名著中,选择一位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从下列含有“帆”的诗句中选取一联,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要求画面完整,描写生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都与教育、学习相关,请选择其中一个,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阐述你对这个成语的认识。
26.作文。
(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不少于700字。
①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爱读书,读好书,学会读书……请以“读书之道”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个人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国家有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人类有追求和平共荣的梦想……这些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筑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5.(10分)【评分参考】①依据题目要求,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②超过字数不扣分。
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早在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华彩乐章]”。
从2009年起,“大数据”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词汇之一。
如今,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中,都能看到大数据的身影。
有学者认为对不同的使用者来说,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大数据是热门的融资标签;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或工程师来说,大数据意味着对一堆数据进行计算;对于消费者或者互联网用户来说,大数据是商家尽可能搜集的跟终端消费者相关的行为数据……有学者认为大数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来说,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数据规模上,传统的大型数据集规模一般为TB级别,而大数据的规模则呈千倍级的增长,从TB跃升至PB.第二,大数据不再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而是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和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类型的非结构化信息。
第三,大数据本身拥有海量信息,但信息必须通过分析才能实现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变,而真正可用的数据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
第四,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及时,流转快速,能保证大数据的新鲜和价值。
为什么人们对大数据如此关注?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经济学人》杂志数据编辑肯尼思•库克耶在其合著的畅销书《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分析的信息量很多,在处理个别现象的数据时不用依赖随机采样。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它让人们关注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只需知道“是什么”,而不用知道“为什么”。
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模式,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对人类的认知方式和交流方式提出了新挑战。
(取材于杨敏等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大数据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据规模巨大 B.数据类型多样C.数据可用度高 D.数据流转性快(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大数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从1980年到现在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海淀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4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
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药)鱼。
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
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
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
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
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
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
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
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
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
不过,儿子不敢吭声。
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
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
儿子有些焦急。
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甲】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
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
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
来,我唱,你也跟着唱。
”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月光光,照池塘。
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
问郎短,问郎长,问郎此去何时返……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
【乙】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
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
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
老铁看看鱼。
这个,小了,放吧。
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
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
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
老铁说:“走吧,回家。
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取材于肖建国同名小说)19.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儿子强调烟是自己买的,让父亲放心地抽。
B.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儿子刻意打扮自己,说明非常重视晚上的活动。
C.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父亲的话戳中了要害,令儿子心虚、紧张。
D.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说明老铁对辛苦劳累的儿子非常关心。
20.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既点明了时令,又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B.小说写父亲退休后义务巡逻小河,也写儿子将捕获的鱼放生,深化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C.文中插叙老铁退休后的生活,对塑造老铁这一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凸显了人物特质。
D.文中两次使用拟声词“咯噔”,形象地写出儿子面对父亲的提醒时内心产生了触动。
21.从文中看,“老铁”这个称谓有哪些内涵?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分)22.小说结尾部分写“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请说说“儿子”明白了什么。
(5分)23.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从【甲】【乙】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甲】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儿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乙】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呜虫叫,草木散香。
24.作家给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蕴含深意,如本文中的“老铁”。
下列对作品人物命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人物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B.《药》取“华”“夏”两姓,意在体现“华夏”本为一家,却陷入了“吃”与“被吃”的悲剧之中,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C.《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绰号是人们从描红纸上截来给孔乙己的,表现了众人对他的嘲弄,蕴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D.《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和“孙兰香”,他们的名字寄寓了百姓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19.(3分)D20.(3分)B21.(4分)答案要点:①是非面前立场分明、铁面无私,如坚决不允许儿子走上歪路②行动方面冷静稳健,如不急不躁地引导、教育儿子改正错误③意志方面坚定执着,如坚持让村民保证不电鱼和药鱼才离开【评分标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22.(5分)参考答案:儿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不是真的让他出来捕鱼,而是让他因捕鱼错过“晚上的活动”(2分),教导他为官(1分)要“接地气”、不能做错事(不“跑偏路数”)(2分)。
23.(5分)答案示例:【甲】两处运用比喻(1分),形象写出父亲心明眼亮、看问题敏锐(1分),以及儿子内心的灰暗(1分)被父亲发现时其紧张、畏惧的心理(1分),突出了父亲明察秋毫、是非分明的形象特点(或“为后文儿子改正错误埋下伏笔”)(1分)。
【乙】用词简约、优美(1分),形象写出周围环境的自然清新(1分),渲染出父子歌唱时和谐美好的气氛(2分),为后文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教育,最终改正错误做铺垫(1分)。
【评分标准】“乙”句使用的手法有“顶针、夸张、情景交融”等。
意思对即可。
24(3分)D2018朝阳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一卷星辰①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②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
“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
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
”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 “民间”等等。
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
一切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③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
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
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
”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
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无二”的认知和追求。
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
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④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
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
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甲,充满“悲”“病”字眼。
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
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⑤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
杜甫感时——感应一个时代乙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
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⑥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
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
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
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丙。
⑦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
像杜甫那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⑧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