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4. 将高速旋转的陀螺放在轨道上,观察陀螺下滑及进动。
5. 将转盘放在底座上,把高速旋转的陀螺有横杆的一端放在转盘上,可以看到陀螺仪和转盘同时转动起来。(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讨论与思考:
回转仪在航空、航天及航海等领域都有哪些应用?
注意事项:
由于平衡体较重,操作时一定要旋紧螺钉,防止转动时脱出伤人。
,启动电机。
2. 将回转仪四个外环调整到同一平面内,把回转仪的转子放在电机的旋转轮上,转子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起来,放开脚踏开关。手持转子,任意改变外环的方向,可以看到转子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即陀螺定向)。
3. 将高速旋转的陀螺放在插座上,可以观察进动和回转现象;
【实验步骤】:打开电源即可观察到由多个相同图案构成的半球形图像。
磁光调制演示仪
实验目的:
1.演示对于给定样品介质光振动面的旋转角与样品介质的长度及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的规律;
2.演示磁致旋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实验原理:
1945年,法拉第(Faraday)在探索电磁现象和光学现象之间的联系时,发现了一种现象,当一束平面偏振光穿过介质时,如果在介质中,沿光的传播方向上加一个磁场,就会观察到光经过样品后偏振面转过一个角度,亦即磁场使介质具有了旋光性,这种现象后来称为法拉第效应。法拉第效应有许多应用,它可以作为物质研究的手段,可以用来测量载流子的有效质量和提供能带结构的知识,还可以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磁场,特别是在激光技术中,利用法拉第效应的特性可以制成光隔离器、光环形器和调制器等。
反射光栅立体画
实验目的:
观察反射光栅成像。
实验原理:
立体照片的本质是柱镜的分光和人脑的合成。人眼观看物体之所以有立体感,是因为人有两只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的一个侧面,这两个像经人脑合成就成为物体的立体像。这儿像面是两个照相机照得的像的重叠,为使两像分别映入人的左右眼,像面上覆以一层由柱镜条状透明带组成的膜,两像经膜上柱镜分光向左右偏射,使看照片的人左眼看到左像,右眼看到右像,经人脑合成为立体印像。

初中物理实验讲座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讲座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讲座课件一、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加深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公式和定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素养。

本讲座将针对初中物理实验的各个方面进行讲解。

二、实验目的与原理在进行任何物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通常包括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探究物理问题等。

而实验原理则是指利用物理学知识,通过一定的操作步骤来实现实验目标。

在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在实际实验中的应用。

三、实验器材使用介绍实验器材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详细讲解每一种实验器材的名称、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器材,应着重强调其特殊性质和应用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器材的使用。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实验步骤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解释,并强调操作要点。

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器材,以达到实验目的。

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提前进行说明并给出解决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的总结和归纳。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有一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实验室安全、器材保护、操作规范等。

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强调遵守实验室规定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实验问题,应给出解决方案,以帮助学生应对实际问题。

七、结语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结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讲座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在实际实验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讲解全集(学生探究演示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讲解全集(学生探究演示分组实验)

专题 分组实验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问 【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两块)、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或细铁丝,约30 cm)、停表。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③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密绕圈数为竹,测量出n圈线圈的宽度为L,则一圈的宽度Ldn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将细铜丝绕不同的圈数,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④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

如图所示,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三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⑤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①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搏跳动10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的时间,再用停表测出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③再次按一下接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注意事项】(1)在使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要用末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得出。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精确度要和测量值的精确度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能留空隙,不能重叠,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直径发生变化。

(5)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实验二:测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说课稿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说课稿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节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主题是《光的折射现象》,旨在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原理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解释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演示材料: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笔、白纸、量角器、水槽、水、牛奶。

2.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们见过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演示- 演示一:使用激光笔和白纸,展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 演示二:利用半圆形玻璃棱镜,展示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光线的路径变化。

3. 互动讨论- 邀请学生上台操作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并提出问题。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光的折射规律,引出折射定律。

4. 知识拓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显微镜等。

- 讨论光的折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 总结光的折射原理和折射定律。

- 强调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记录下来。

- 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阅读有关光的折射的进阶材料。

五、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定义- 折射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 应用实例- 眼镜- 放大镜- 显微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展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单色光源、透明介质块、白纸
实验步骤:
1. 将单色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好光源的位置和方向。

2. 将透明介质块放置在光源正前方的位置,使光线能够穿过透明介质块。

3. 在透明介质块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空白白纸,使得光线可以在白纸上形成折射的光点。

4. 观察并记录光线穿过透明介质块后发生的折射现象,可以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

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发现光线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
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以及折射定律的基
本原理。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
验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讲义(清华大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讲义(清华大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讲义实验室功能介绍本实验室将全面支持同学们的大学物理课学习;本实验室为同学们提供了数十个定性或半定量实验。

本实验室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趣味物理展品。

实验和资料将帮助你理解物理概念,帮助你体会实验构思的巧妙,帮助你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你开阔知识视野。

总之是为了帮助你早日成才!本实验室采取互动方式教学,除了观察教师为你做的演示实验以外,你还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亲自动手做实验;你可以利用导学系统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你还可以在课外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实验室建设,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实验室的经历将会使你终生难忘!、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陀螺进动【实验目的】: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图2陀螺进动仪【实验原理】: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03
注意事项
ZHUYISHIXIANG

03
注意事项
ZHUYISHIXIAN G
0
小球抛出时的切线水
1
平;
0
每次A小球都要从同一
2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0 3
; 小球要保证对心碰撞;
0 4
入射小球的质量mA与
被撞小球质量mB关系
为 mA>mB;
0 5
圆规画圆时要用尽可
能小的圆把所有小球
落点都圈在里面。
04
结果与分析
JIEGUOYUFENXI
数据记录
mA= kg mB= kg 2r= mm OO'=2r= cm OP= cm OM= cm ON= cm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 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
的条件:如抛出点轨道 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 大。
实验步骤
SHIYANBUZHO U
安装好实验装置, 注意使试验器的 斜槽末端点的切 线水平。
AB
准确记下重锤 线所指的位置 O。
OO M P '
把被碰球放在斜槽前的支柱上, 调节实验装置使两球处于同一 高度,且两球的球心和槽轴线 在同一直线上。
垫木板和白纸时,要使木板 水平。
N
02
实验步骤
SHIYANBUZHO U
小球做平抛运动,相同落地时间抛出的水 平距离与速度成正比。
AB
即只需验证 mAOP=mAOM+mBO'N。
OO M P N '
02
实验步骤
S H I YA N B U Z H O U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二)引言概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二)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实验展示和验证物理理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二)的内容和目标。

正文:1. 实验一:光的折射- 介绍折射现象和斯涅尔定律- 测量光线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角-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总结实验对折射现象的认识和物理原理的应用2. 实验二:牛顿环实验- 介绍牛顿环实验和干涉现象- 利用透明球与平板玻璃之间的干涉环展示干涉现象- 实验中的观察与记录- 计算干涉环的半径和观察现象的解释- 总结实验对干涉现象的认识和光的波动性质的验证3. 实验三:弹性碰撞- 介绍弹性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守恒定律- 利用弹性碰撞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测量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和动量-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总结实验对弹性碰撞的认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 实验四:平衡与力的测量- 介绍物体平衡和力的概念- 利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和不同角度下的拉力- 实验中的观察与记录- 绘制力的示意图和分析力的关系- 总结实验对平衡和力的认识和测力学的应用5. 实验五:磁感线实验- 介绍磁感线和磁力线的概念- 利用磁铁和铁屑展示磁感线的分布- 实验中的观察与记录- 分析磁感线和磁铁性质的关系- 总结实验对磁感线和磁铁性质的认识总结: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二)通过五个实验点的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理论和原理。

通过折射、干涉、碰撞、平衡和磁感线五个实验的展示和验证,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这些实验的结果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演示实验讲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编二零零八年六月目录糖溶液旋光 2 白光全息 3 太阳能应用 4 法拉第笼 5 能量穿梭机 6 超导磁悬浮列车7 电磁炮8 飞机的升力9 激光倍频10 魔灯——等离子球11 氢燃料电池12 三相旋转磁场13 锥体上滚14阿贝成像和空间滤波15超声雾化16傅科摆17光学分形18光学幻影19红绿立体图20混沌摆21家用冰箱空调制冷系统原理22龙卷风23茹可夫斯基凳24陀螺仪25雅格布天梯26长余辉材料27海市蜃楼28直升飞机29糖溶液旋光【实验目的】演示糖溶液的旋光色散现象【实验原理】线偏振光在某些介质中传播时,出射光振动面会转过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性。

线偏振光可分解成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

两种圆偏振光在介质中传速不同,但通过一定距离后,两种圆偏振光合成后仍为线偏振光,只是振动面转过一定角度θ。

在溶液传播时,转角θ大小为:θ=,其中l为液体的长度,D为溶液的浓度,c为溶液的旋光率。

cDlc是偏振光波长λ的函数。

由此,当白色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后,不同波长的线偏振光振动面旋转的角度不同,各色光的振动面随之相互分开。

这种现象称为旋光色散。

【实验操作】在仪器的后方加上第二个某单色偏振片,转动第1个偏振片,使该色光的振动面与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一致,则此色光可全部通过,此色光的光强最大,其余色光成分按马吕斯定律为部分通过,旋转偏振片可见透射光的主色调周期性变化。

白光全息白光全息是指在普通白光照射下再现的立体全息。

当记录介质的感光厚度远大于干涉条纹的间距时,在其厚度方向形成三维干涉图样。

如图示白光再现全息照相光路,激光束经过扩束后,再经反射镜反射,设该光为参考光,参考光穿过全息干版后,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反射,此光为物光。

参考光和物光形成三维空间干涉条纹,如用白光再现,则各色光全息像完全分开,全息再现像十分清楚。

太阳能应用——神州号飞船仿真模型某些半导体物质,在光照的情况下可以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神州号飞船仿真模型分轨道舱、返回舱及动力舱三个部分。

上面两侧的电池板提供音响设备用电,下面两侧的电池板提供动力舱旋转动力;当电池板吸收了太阳能,模型能够旋转,并播放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立伟的声音。

神舟6号飞船模型法拉第笼本实验可以演示较大型的静电屏蔽。

导体在静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宏观电场,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内部以及腔内的场强为零。

这样,空腔内的系统将不会受腔外电场的影响,这叫静电屏蔽。

用金属丝网做成的法拉第笼,使它带电,电荷仅存在于笼体外表面,笼内无电场,人在笼内部安然无恙。

能量穿梭机能量穿梭机模型是一种演示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力学运动实验装置。

通过球体穿梭在富有流动雕塑美感的轨道间趣味旅程,折射出多种力学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现象。

超导磁悬浮列车当超导块经冷却达到超导态后,和永磁性导轨靠近时,在超导体表面会感应出高屏蔽电流,该电流的感应磁场与磁性轨道的磁场互相作用,会产生磁悬浮或磁倒挂现象。

电磁炮当炮筒中的线圈通入瞬时强电流时,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从而置于线圈中的金属炮弹会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磁场将与通电线圈的磁场相互作用,使金属炮弹飞速射出。

电磁炮的作用时间很长,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家们的极大关注。

飞机的升力飞机机翼的形状被精心设计成流线型,下面平直,上面圆拱,飞行时能使流过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

这样机翼下表面的压力要比上表面的大,形成一个向上偏后的举力(图A)。

正是举力的作用使飞机机翼向上举起。

如果机翼的上下形状相同,那么上下压强相同,就不存在压力差,即没有升力(图B)。

激光倍频根据量子理论,原子中电子在能级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

若入射光强度足够大,可出现一次吸收2个或多个光子的情况。

当电子再从高能级跃回,发射的电子的频率增加一倍,这就是光学倍频。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μ的红外激光,通过按特定方向切本实验利用氙灯光泵激励下发射1.064mμ的红外激光外,还有波长为0.532mμ割的碘酸锂晶体,出射时除了有1.064m的绿光(频率为红光的一倍)。

魔灯——等离子球该球体内装有不同的几种惰性气体,通电后,由于电子碰撞而使原子失去外电子而产生电离,电能转化为光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束。

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利用了电解水的逆反应来发电,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阴极和阳极,氢通过阴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阳极。

从而产生电能。

氢燃料电池污染少、噪音小,装置可大可小,非常灵活。

其能量转化率高,可达60%~80%。

且贮氢材料丰富,因此前景应用广阔,目前在航天和汽车领域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功。

氢燃料汽车(概念车)三相旋转磁场定子的三个线圈绕组通以对称的三相电流,各相电流幅值相等,相位差为0120,则三对线圈将产生旋转磁场,该磁场以三相交流电频率 在平面内旋转。

把金属球在旋转磁场中,将发生电磁感应产生涡流。

球从而产生有趣的运动现象。

线圈的三相星型电流和相位图锥体上滚从导轨低端处释放滚轮,在滚动过程中由于导轨的间距逐渐增大,使得滚轮的重心逐渐降低,重力势能逐渐减小,滚轮就沿导轨从低端滚向高端。

在台东县东河乡,有一个名叫“都兰”的旅游胜地,其最吸引游人处,便是“水往高处流”。

“怪坡”旁有一股小溪,溪水流到山脚下的农田,而靠近山脚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观者无不称奇。

阿贝成像和空间滤波阿贝在改进显微镜时发现大孔径的物镜有较高的分辨率,提出了相干成像原理。

认为在相干平行光照明下,显微镜的成像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通过物的衍射光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形成一个初级衍射图(即频谱图);第二步是这一初级衍射图向前发出球面次波,干涉叠加后位于目镜焦面上的像,这个像可以通过目镜观察到。

这称为阿贝成像原理。

阿贝成像示意图成像的两个步骤如图所示。

以一维光栅为物,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经衍射分解成为不同方向的很多束平行光(每一束平行光对应于一定的空间频率)。

经过物镜分别聚焦于后焦面上形成点阵(频谱面)。

然后代表不同空间频率的光束重新在像平面上复合而成像。

成像的两个步骤本质上就是两次傅里叶变换。

第一步起的作用就是把光场的空间分布变为频谱面上的空间频率分布;第二步则是再作一次傅里叶变换将其还原成空间分布。

由此可见,成像过程本质上就是两次傅里叶变换。

如果在透镜的后焦面(即频谱面)按需要放置一块挡光屏,以减弱或去掉某些空间频率成份或改变某些频率成份的相位,将使像平面上的图像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改变像的频谱的物理过程叫空间滤波。

频谱面上的挡光屏称为空间滤波器。

常用的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方向滤波器等。

超声雾化超声雾化就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荡将水打散成直径只有1-5微米的细小颗粒,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加,雾化液滴会越来越细,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颗粒吹到空气中,这些小颗粒直观的看来就是蒙蒙的水雾,超声雾化后水珠会带负离子。

超声波技术及其应用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较弱的超声来实现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该类技术产品有雷达、声纳、超声诊断、超声探伤、超声检测等等;另一类是用较强的超声,即功率超声,以其能量来改变材料或人体病灶的状态、性质或性能,该类技术及其应用产品有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粉碎、超声波抛光、超声波搅拌、超声波焊接、超声波治疗等。

傅科摆傅科摆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J.B.L.Foucault )1851年在巴黎万神殿的圆拱屋顶上悬挂一个长约67米的大单摆,在摆的过程中,摆动平面不断地作顺时针方向的偏转,从而证明地球是在不断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其角速度ω 的方向沿地轴指向北极。

处于北半球某点的运动物体速度v 方向,那么该物体所受的科里奥利力的表达式为:ω ⨯=v m f c 2 ,科里奥利力c f 的方向垂直于一个平面,这个平面是由v 和ω 的方向所组成的平面,所以c f 垂直于v ,使v 发生偏转。

在地球的两极,傅科摆的摆动平面24小时转一圈,而在赤道上,傅科摆没有方向旋转的现象;在两极与赤道之间的区域,傅科摆方向的旋转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右图所示为北半球傅科摆摆动平面的旋转轨迹。

将单摆拉开一定角度(不超过底盘限定的范围),使其在竖直面内摆动;调节底盘上的定标尺,使其方向与单摆的摆动方向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大约1-2小时),北半球傅科摆摆动平面的旋转轨迹观察单摆的摆动面与定标尺方向的夹角(大约10-20度)。

光学分形分形是一种具有自相似特性的现象、图像或者物理过程。

在分形中,每一组成部分都在特征上和整体相似。

除自相似性以外,分形具有的另一个普遍特征是具有无限的细致性。

即无论放大多少倍,图像的复杂性依然丝毫不会减少。

但是每次放大的图形却并不和原来的图形完全相似,即分形并不要求具有完全的自相似特性。

本实验利用互成一定角度的多个反射镜对同一个图案进行多次反射,构成一个复杂图像,体现分形的基本概念。

光学幻影——“看得见,摸不着”如图所示,将物体A置于凹面镜的曲率中心——C点下方,则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面镜反射将汇集于光轴C点的上方等距处,形成与物等大的倒立实像A'。

观察者只要使A'离眼的距离大于近点,在凹面镜孔径角ω的反射范围内进行观察,就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实物景象,其三维立体感、视差及反差等视觉特性如同观察实际物体完全一样。

接通电源后,通过观察窗可以看见一条游动的鱼;移近或远离窗口,观察现象的变化。

红绿立体图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立体图像是由于左右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形成具有一定视差的两幅图像,各自反映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合成产生立体感。

红绿立体图是把两幅具有适当视差的同一景物分别制成红色和绿色图像,再把这两幅图像组合在一起.戴上红绿眼镜后,透过红色镜片只能看到红色的图,透过绿色的镜片只能看到绿色的图。

因此通过红绿眼镜将具有视差的两张图各自反映到大脑,使人产生逼真的立体感.上述立体图立体感的深度,取决于两幅图的视差大小。

混沌摆一个动力学系统,如果描述其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线性的,则只要初始条件给定,就可预见以后任意时刻该系统的运动状态。

如果描述其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非线性的,则以后的运动状态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运动状态对初始条件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内在的随机性。

本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一个很小的扰动,就会引起很大的差异,导致不可预见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之为混沌现象,这种摆称之为混沌摆。

手持轴柄给系统施加一冲量矩,系统开始运动,运动情况复杂,前一时刻难以预测后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重新启动,由于初始状态的不同,系统的运动情况就差别很大。

这反映了系统运动的混沌性质。

1972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提出一个貌似荒谬的论断:在巴西一只蝴蝶翅膀的拍打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产生一个龙卷风,并由此提出了天气的不可准确预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