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常见缺陷

合集下载

铝合金压铸件所有缺陷及对策大全

铝合金压铸件所有缺陷及对策大全

铝合金压铸件所有缺陷及对策大全一、化学成份不合格主要合金元素或杂质含量与技术要求不符,在对试样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时发现。

1、配料计算不正确,元素烧损量考虑太少,配料计算有误等;2、原材料、回炉料的成分不准确或未作分析就投入使用;3、配料时称量不准;4、加料中出现问题,少加或多加及遗漏料等;5、材料保管混乱,产生混料;6、熔炼操作未按工艺操作,温度过高或熔炼时间过长,幸免于难烧损严重;7、化学分析不准确。

对策:1)、对氧化烧损严重的金属,在配料中应按技术标准的上限或经验烧损值上限配料计算;配料后并经过较核;2)、检查称重和化学分析、光谱分析是否正确;3)、定期校准衡器,不准确的禁用;4)、配料所需原料分开标注存放,按顺序排列使用;5)、加强原材料保管,标识清晰,存放有序;6)、合金液禁止过热或熔炼时间过长;7)、使用前经炉前分析,分析不合格应立即调整成分,补加炉料或冲淡;8)、熔炼沉渣及二级以上废料经重新精炼后掺加使用,比例不宜过高;9)、注意废料或使用过程中,有砂粒、石灰、油漆混入。

二、气孔铸件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大或小的孔洞,形状比较规则;有分散的和比较集中的两类;在对铸件作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后可发现。

1、炉料带水气,使熔炉内水蒸气浓度增加;2、熔炉大、中修后未烘干或烘干不透;3、合金液过热,氧化吸气严重;4、熔炉、浇包工具氧等未烘干;5、脱模剂中喷涂过重或含发气量大;6、模具排气能力差;7、煤、煤气及油中的含水量超标。

对策:1)、严禁把带有水气的炉料装入炉中,装炉前要在炉边烘干;2)、炉子、坩埚及工具未烘干禁止使用;3)、注意铝液过热问题,停机时间要把炉调至保温状态;4)、精炼剂、除渣剂等未烘干禁止使用,使用时禁止对合金液激烈搅拌;5)、严格控制钙的含量;6)、选用挥发性气体量小的脱模剂,并注意配比和喷涂量要低;7)、未经干燥的氯气等气体和未经烘干的氯盐等固体不得使用。

三、涡流孔铸件内部的细小孔洞或合金液流汇处的大孔洞。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及改进方案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及改进方案
2)适当调整内浇口厚度
19、花纹
(花斑)
特征:
铸件表面上呈现的光滑条纹,肉眼可见,但用手感觉不出的,颜色不同于基体金属的纹络,用0#砂布稍擦几下即可去除。
检查方法:
目测铸件表面,判断是否影响成品质量。
1)填充速度太快。
2)涂料用量太多。
3)模具温度偏低。
1)尽可能降低压射速度。
2)涂料用量薄而均匀。
根据产品表面积碳的严重程度,及实际需要,定期清理模具。
10、缺肉或多肉
特征:
铸件表面多出一部分,或少一部分。
检查方法:
目测或测量,判断是否影响成品质量。
模具连续生产后,开裂或其他故障。
修理模具。
11、孔异常
(孔位偏斜)
(孔堵塞)
特征:
铸件孔位偏斜、不通。
检查方法:
直接或解剖后目测,判断是否影响后道加工及成品质量。
2)型芯、型壁有压伤痕。
3)合金液粘附模具。
4)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
5)型壁表面粗糙。
6)涂料喷涂不到位。
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于0.6%。
1)修正模具,保证拔模斜度。
2)打光压痕。
3)合理设计浇注系统,避免金属流对冲型芯、型壁,适当降低填充速度。
4)修正模具结构。
5)打光模具表面。
6)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16、缩孔
(缩眼、缩空)
特征:
压铸件在冷凝过程中,由于内部补偿不足所造成的形状不规则、表面较粗糙的孔洞。
检查方法:
直接或解剖后目测,判断是否影响成品质量。
1)合金浇注温度过高。
2)铸件结构壁厚不均匀,产生热节。
3)比压太低。
4)溢流槽容量不够,溢口太薄。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形成原因:(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

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

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

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

提高浇铸速度。

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

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

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

(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防止方法:(1)改进铸件结构,壁厚尽量均匀,多用过渡性连接,厚实部位可用镶件消除热节。

铝合金结构焊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

铝合金结构焊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

铝合金结构焊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铝合金结构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而焊接是制造铝合金结构中常用的连接方法之一。

然而,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缺陷,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焊接质量缺陷及其处理方法。

1. 焊缝裂纹:焊缝裂纹是焊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

裂纹可能出现在焊缝中或与焊缝平行。

裂纹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材料的变形或焊缝设计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优化焊接参数、使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设计合理的焊缝形状。

2. 焊接变形:焊接过程中,热量会引起材料的膨胀和收缩,导致结构产生变形。

焊接变形可能会导致尺寸偏差、强度降低或导致零件之间的不匹配。

为了减少焊接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预热、控制焊接速度、合理排布焊接顺序和使用局部焊接等方法。

3. 焊接气孔:焊接气孔是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体残留物。

气孔的存在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密封性。

避免气孔的方法包括:保证焊接材料和焊接区域的清洁、使用适当的焊接电流和气体保护、控制焊接速度等。

4. 焊接夹渣:焊接夹渣是指焊缝中残留的金属或非金属夹杂物。

夹渣的存在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质量。

为了避免焊接夹渣,应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填充材料,并确保焊接区域干净。

5. 焊接缩孔:焊接缩孔是指焊缝中存在的空洞或孔洞。

焊接缩孔可能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的材料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引起的。

控制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和使用适当的焊接技术可以减少焊接缩孔的发生。

综上所述,了解铝合金结构焊接质量缺陷及其处理方法对于确保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焊接参数、合理设计焊缝和采取适当的焊接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焊接质量缺陷的发生。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及改进方案范文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及改进方案范文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及改进方案铝合金压铸件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然而,由于不同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不同,压铸件在生产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缺陷。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1.气孔在铝合金压铸件的制造过程中,容易在铸件内部形成气孔,这是由于铸造中熔铸金属与模具表面接触时产生的气体无法完全排除而形成的。

气孔会降低铸件的强度和韧性,甚至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纹。

2.缩孔与气孔相似,缩孔是由于熔铸金属冷却收缩后引起的。

缩孔也会降低铸件的强度和韧性。

缩孔缺陷通常存在于压铸件的壁厚和角部。

3.毛刺毛刺是由于铸模不当或模具磨损所引起的,通常发生在铝合金压铸件的壁薄处或边缘。

毛刺会影响铸件的外观和功能,甚至会划伤使用者的手部。

4.裂纹裂纹是由于铝合金压铸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耐受能力所引起的。

这种缺陷通常在压铸件的角部和连接处发生,会导致铸件失去强度和稳定性。

二、铝合金压铸件改进方案1.优化材料制备为了避免铸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开裂、气孔等缺陷,可以通过优化材料制备的过程来提高铸件的质量。

当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制造的材料通常采用钙处理、收尾处理和特殊合金添加等改进技术,这些改进技术可以大幅减少气孔、缩孔和裂纹等缺陷的出现。

2.改进模具设计压铸模具的设计是影响压铸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避免铸件的毛刺和纹路等缺陷,可以采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设计模具,并优化模具的表面质量和耐磨性,从而确保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形质量。

3.控制铸造过程铝合金压铸件的铸造工艺也是影响铸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达到较好的铸造效果,可以优化铸造过程参数,例如控制铸造温度、在压铸件内部加压、运用真空铝合金熔铸等技术,以减少缺陷的出现。

4.采用热处理技术热处理可改变铝合金压铸件的微观组织和物理性能,从而使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耐蚀性和机械性能。

铝合金压铸常见缺陷及形成原因

铝合金压铸常见缺陷及形成原因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外观缺陷
外观:网状毛翅原因
特征
产生原因
防止措施
1 压铸模型腔表面龟裂
1 加强模具的日常保养
2
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艺 不正确
2
确选用压铸模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网状发丝一样凸
3 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大
起或凹陷的痕迹,随
压铸次数增加而不断
扩大和延伸。
4 浇注温度过高
压铸模要定期或压铸一定次数后退 3 火,消除内应力;合理选择模具冷
3
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3 清洁型腔及分型面
4 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4 增加模具厚度和支撑柱
5
镶块、滑块磨损与分型面不平 齐
5
修整模具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内部缺陷 内部:气孔
特征:解剖后外观检查或探伤检查,气孔具有光滑的表面、形状为圆形。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内部缺陷
内部:气孔原因
特征
产生原因
防止措施
合金液导入方向不合理或金属
狭小而长,在外力作
用下有发展趋势。冷 4 .模具,特别是型芯温度太低 4 提高模温,模温要稳定
裂:开裂处金属没被氧
化.热裂:开裂处金属已
被氧化。
5
铸件壁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 缩受阻,尖角位形成应力
5
改变铸件结构,加大圆角,加大出 模斜度,减少壁厚差
6 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
6 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
7 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7
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 均匀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外观缺陷
外观: 变形、磕碰
变形
磕 碰 前
磕 碰 后
特征:压铸件几何形状与图纸不符或整体变形/局部变形。

铝合金挤压缺陷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铝合金挤压缺陷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铝合金挤压缺陷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铝合金挤压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复杂、尺寸准确的铝合金材料。

在挤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缺陷,如裂纹、畸变、气泡等。

这些缺陷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铝合金挤压缺陷进行分析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些铝合金挤压可能出现的缺陷:1.裂纹:裂纹是挤压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可能是由于材料的拉伸、压缩或应力过大引起的。

裂纹通常位于材料的边缘或内部,严重影响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2.畸变:挤压过程中,材料受到强烈的变形力,可能导致其形状发生畸变。

这可能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当、材料不均匀或挤压温度过高等原因引起的。

畸变会影响产品的精度和外观质量。

3.气泡:在挤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泡,这通常与气体溶解度、挤压温度、模具设计等因素有关。

气泡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

为了控制和避免上述铝合金挤压缺陷,可以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方法:1.优化模具设计: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减少挤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和变形,降低裂纹和畸变的风险。

通过对挤压参数和材料性能的充分了解,可以设计出适合的模具几何形状和尺寸。

2.选择合适的挤压温度:挤压温度对铝合金挤压过程中的材料流动性和冷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

选择适宜的挤压温度可以避免材料的过度损伤和缺陷的产生。

3.控制挤压速度:挤压速度对挤压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微观组织形成有影响。

过高的挤压速度可能引起过度的应力和快速冷却,增加裂纹和畸变的风险。

因此,需要控制挤压速度,使之适应材料的性质和模具的要求。

4.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是制造高质量铝合金挤压材料的基础。

需要严格遵守材料规格和标准,进行材料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检测,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加强挤压过程监控:挤压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挤压力、温度、速度等参数,及时反馈调整,并进行质量检验。

通过合理的挤压工艺和检测控制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缺陷的出现。

以上是针对铝合金挤压缺陷的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简要介绍。

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及其解决方案

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及其解决方案

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及其解决方案关键信息项:1、铝合金铸造缺陷的类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铸造缺陷的原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预防铸造缺陷的策略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铝合金铸造缺陷的类型111 气孔气孔是铝合金铸造中常见的缺陷之一。

气孔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尺寸大小不一。

112 缩孔和缩松缩孔是由于铸件在凝固过程中,金属液补缩不足而形成的较大孔洞。

缩松则是分散的细小缩孔。

113 夹渣夹渣指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

114 裂纹裂纹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在凝固末期高温下形成,冷裂纹则在较低温度下产生。

12 造成铸造缺陷的原因121 熔炼工艺不当熔炼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合理、熔炼时间过长或过短、搅拌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合金成分不均匀,气体和夹杂物含量增加。

122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浇注系统的结构和尺寸如果设计不当,可能导致金属液的流动不畅,产生卷气、冲砂等问题,从而形成气孔、夹渣等缺陷。

123 模具问题模具的温度不均匀、模具的排气不畅、模具的表面粗糙度不合适等,都可能影响铸件的质量,导致缺陷的产生。

124 铸造工艺参数不合理包括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冷却速度等参数,如果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铸件的凝固过程,从而引发各种缺陷。

13 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131 优化熔炼工艺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采用合适的搅拌方式,确保合金成分均匀,减少气体和夹杂物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63铝合金型材以其良好的塑性、适中的热处理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华丽的色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缺陷而致使产品质量低下,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最终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

因此,从根源上着手解决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缺陷问题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根据多年的铝型材生产实践,在此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常见缺陷及其解决办法作一总结,和众多同行交流,以期相互促进。

1 划、擦、碰伤划伤、擦伤、碰伤是当型材从模孔流出以及在随后工序中与工具、设备等相接触时导致的表面损伤。

1.1 主要原因①铸锭表面附着有杂物或铸锭成分偏析。

铸锭表面存在大量偏析浮出物而铸锭又未进行均匀化处理或均匀化处理效果不好时,铸锭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坚硬的金属颗粒,在挤压过程中金属流经工作带时,这些偏析浮出物或坚硬的金属颗粒附着在工作带表面或对工作带造成损伤,最终对型材表面造成划伤;②模具型腔或工作带上有杂物,模具工作带硬度较低,使工作带表面在挤压时受伤而划伤型材;③出料轨道或摆床上有裸露的金属或石墨条内有较硬的夹杂物,当其与型材接触时对型材表面造成划伤;④在叉料杆将型材从出料轨道上送到摆床上时,由于速度过快造成型材碰伤;⑤在摆床上人为拖动型材造成擦伤;⑥在运输过程中型材之间相互摩擦或挤压造成损伤。

1.2 解决办法①加强对铸锭质量的控制;②提高修模质量,模具定期氮化并严格执行氮化工艺;③用软质毛毡将型材与辅具隔离,尽量减少型材与辅具的接触损伤;④生产中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随意拖动或翻动型材;⑤在料框中合理摆放型材,尽量避免相互摩擦。

2机械性能不合格2.1 主要原因①挤压时温度过低,挤压速度太慢,型材在挤压机的出口温度达不到固溶温度,起不到固溶强化作用;②型材出口处风机少,风量不够,导致冷却速度慢,不能使型材在最短的时间内降到200℃以下,使粗大的Mg2Si过早析出,从而使固溶相减少,影响了型材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③铸锭成分不合格,铸锭中的Mg、Si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④铸锭未均匀化处理,使铸锭组织中析出的Mg2Si相无法在挤压的较短时间内重新固溶,造成固溶不充分而影响了产品性能;⑤时效工艺不当、热风循环不畅或热电偶安装位置不正确,导致时效不充分或过时效。

2.2 解决办法①合理控制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使型材在挤压机的出口温度保持在最低固溶温度以上;②强化风冷条件,有条件的工厂可安装雾化冷却装置,以期达到6063合金冷却梯度的最低要求;③加强铸锭的质量管理;④对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⑤合理确定时效工艺,正确安装热电偶,正确摆放型材以保证热风循环通畅。

3几何尺寸超差3.1 主要原因①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制造有误、挤压工艺不当、模具与挤压筒不对中、不合理润滑等,导致金属流动中各点流速相差过大,从而产生内应力致使型材变形;②由于牵引力过大或拉伸矫直量过大导致型材尺寸超差。

3.2 解决办法①合理设计模具,保证模具精度;②正确执行挤压工艺,合理设定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③保证设备的对中性;④采用适中的牵引力,严格控制型材的拉伸矫直量。

4 挤压波纹挤压波纹是指在挤压型材表面出现的类似于水波纹的情况,一般无手感,在光的作用下表现明显。

4.1 主要原因①牵引机发生周期性上下跳动使型材表面发生局部弯折;②模具设计不合理,工作带在挤压力作用下发生颤动导致型材出现波纹。

4.2解决办法①保证牵引机运行平稳;②合理设计模具结构。

5 麻面麻面是指在型材表面出现的密度不等、带有拖尾、非常细小的瘤状物,手感明显,有尖刺的感觉。

5.1 主要原因由于铸锭中的夹杂物或模具工作带上粘有金属或杂物,在挤压时被高温高压的铝夹带着脱落,在型材表面形成麻面。

5.2解决办法①适当降低挤压速度,采用合理的挤压温度和模具温度;②严格控制铸锭质量,降低铸锭中的夹杂物含量,将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③加强修模质量管理。

6 黑斑型材阳极氧化后局部出现近似圆形的黑灰色斑点,在型材纵向贴摆床的面上等距离分布,大小不一。

6.1 主要原因由于挤压机出口处风冷量不够,导致铝材在较高温度下接触摆床,接触部位的冷却速度于其它位置不同,有粗大的Mg2Si相析出,在阳极氧化处理后该部位变为黑灰色。

6.2 解决办法①加强风冷强度,避免摆床上型材的间隔过小,保证风冷的温度梯度;②有条件的工厂应采用雾化水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法,可完全消除黑斑。

7 条纹挤压型材的条纹缺陷种类比较多,形成因素也较复杂,这里仅就一些常见条纹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加以论述。

7.1 摩擦纹模具每次光模上机挤压后,纹路都不能一一对应,有轻有重。

7.1.1 主要原因在挤压过程中,型材流出模孔的瞬间与工作带紧紧地靠在一起,构成一对热状态下的干摩擦副,且将工作带分成两个区——粘着区和滑动区。

在粘着区内,金属质点受到至少来自两个方面的力的作用:摩擦力和剪切力。

当粘着区内金属质点所受摩擦力大于剪切力时,金属质点就会粘附在粘着区工作带表面上,并将型材表面擦伤而形成摩擦纹。

7.1.2 解决办法①调整模具工作带出口角α,使其在-1°~-3°范围内,这样可降低工作带粘着区高度,减小该区的摩擦力,增大滑动区;②进行高效的模具氮化处理,使模具表面硬度保持在HV900以上;工作带表面渗硫可降低粘着区摩擦力,减少摩擦纹。

7.2 组织条纹7.2.1 主要原因铸锭铸造组织不均匀,成分偏析,铸锭表皮下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铸锭的均匀比处理不充分等,在随后的挤压过程中导致型材表面成分不均匀,从而使型材氧化后的着色能力不相同,形成组织条纹。

7.2.2 解决办法①合理执行铸造工艺,消除或减轻组织偏析;②铸锭表面车皮;③认真进行铸锭均匀化处理。

7.3 金属亮纹在氧化白料中表现发亮,大多数情况下为笔直条状且宽度不定,在氧化着色料中该条纹呈浅色条状。

7.3.1 主要原因由于金属流动出现摩擦或变形极其剧烈时,金属局部温度会上升很高,另外金属流动不均匀也会导致晶粒发生剧烈破碎,然后发生再结晶,致使该处组织发生变化,在随后的氧化处理中导致型材表面出现纵向的亮条纹,着色处理中致使型材着不上色或呈现浅色条纹。

7.3.2 解决办法①合理设计模具结构;②模具加工要注意工作带的过渡,防止出现工作带落差;③保证模桥呈水滴形,消除棱角。

7.4 焊合条纹焊合条纹又称焊缝,笔直通长,在氧化白料中多呈现浅灰色,着色料中多显浅色。

7.4.1 主要原因①模具分流孔设计过小;②焊合室深度不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压力;③挤压时模具焊合室内铝料供应不足;④挤压工艺不合理,润滑不当。

7.4.2 解决办法①合理设计模具结构;②注意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的协调;③尽量减少润滑或不润滑。

8 裂纹挤压时型材受到拉应力作用而在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金属横向撕裂现象。

8.1 主要原因①由于摩擦力的原因使金属表层受到附加拉应力的作用,当附加拉应力大于表层金属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②挤压温度过高,金属表层抗拉强度下降,在摩擦力作用下产生裂纹;③挤压速度过快时,金属表层所受的附加拉应力增加使型材产生裂纹。

8.2 解决办法严格控制挤压工艺参数以保证合理的出口速度和出口温度。

9 波浪、扭拧、弯曲波浪、扭拧、弯曲是由于金属流动不均匀造成的型材外形缺陷。

9.1 主要原因①模具工作带设计不合理导致金属流动不均匀;②挤压速度过快或挤压温度过高导致金属流动不均匀;③模具型孔布局不合理造成金属流动不均匀;④导路不合适或未安装导路;⑤润滑不合适。

9.2 解决办法①修整模具工作带使金属流动均匀;②采用合理的挤压工艺,在保证出口温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挤压;③合理设计模具结构;④配置合适的导路;⑤合理润滑;⑥采用牵引机牵引挤压。

10 气泡型材表层金属与基体金属出现局部连续或断续的分离,表现为圆形或局部连续凸起。

10.1 主要原因①由于挤压筒经长期使用后尺寸超差,挤压时筒内气体未排除,变形金属表层沿前端弹性区流出而造成气泡;②铸锭表面有沟槽或铸锭组织中有气孔,铸锭在墩粗时包进了气体,挤压时气体进入金属表层;③挤压时,铸锭或模具中带有水分和油污,由于水和油污受热挥发成气体,在高温高压的金属流动中被卷入型材表面形成气体;④设备排气装置工作不正常;⑤金属填充过快,造成挤压排气不好。

10.2解决办法①合理选择和配备挤压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②加强铸锭的质量管理,严格控制铸锭的表面质量和含气量;③保证设备的排气系统正常工作;④剪刀、挤压筒和模具应尽量少涂油或不涂油;⑤合理控制挤压速度,按要求进行排气。

11 石墨压入沿型材纵向浅表层呈条状半露的孔隙,短的几毫米,长则几厘米或更长。

孔隙中主要成分为石墨。

11.1 主要原因①由于石墨润滑剂中石墨比例过高或石墨没有完全搅拌均匀,有颗粒或块状石墨存在;②石墨润滑剂的涂抹过于接近分流或型孔,挤压时这些石墨没有进入压余,而是被高温高压的金属流卷入制品的浅表层形成石墨压入。

11.2 解决办法①使用优质的润滑剂;②润滑剂涂抹时要离分流孔或型孔远一些,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润滑剂。

该文章转自[中国废旧物资网] 原文地址:/html/20088/16/9441982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