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合集下载

铝合金压铸件所有缺陷及对策大全

铝合金压铸件所有缺陷及对策大全

铝合金压铸件所有缺陷及对策大全一、化学成份不合格主要合金元素或杂质含量与技术要求不符,在对试样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时发现。

1、配料计算不正确,元素烧损量考虑太少,配料计算有误等;2、原材料、回炉料的成分不准确或未作分析就投入使用;3、配料时称量不准;4、加料中出现问题,少加或多加及遗漏料等;5、材料保管混乱,产生混料;6、熔炼操作未按工艺操作,温度过高或熔炼时间过长,幸免于难烧损严重;7、化学分析不准确。

对策:1)、对氧化烧损严重的金属,在配料中应按技术标准的上限或经验烧损值上限配料计算;配料后并经过较核;2)、检查称重和化学分析、光谱分析是否正确;3)、定期校准衡器,不准确的禁用;4)、配料所需原料分开标注存放,按顺序排列使用;5)、加强原材料保管,标识清晰,存放有序;6)、合金液禁止过热或熔炼时间过长;7)、使用前经炉前分析,分析不合格应立即调整成分,补加炉料或冲淡;8)、熔炼沉渣及二级以上废料经重新精炼后掺加使用,比例不宜过高;9)、注意废料或使用过程中,有砂粒、石灰、油漆混入。

二、气孔铸件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大或小的孔洞,形状比较规则;有分散的和比较集中的两类;在对铸件作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后可发现。

1、炉料带水气,使熔炉内水蒸气浓度增加;2、熔炉大、中修后未烘干或烘干不透;3、合金液过热,氧化吸气严重;4、熔炉、浇包工具氧等未烘干;5、脱模剂中喷涂过重或含发气量大;6、模具排气能力差;7、煤、煤气及油中的含水量超标。

对策:1)、严禁把带有水气的炉料装入炉中,装炉前要在炉边烘干;2)、炉子、坩埚及工具未烘干禁止使用;3)、注意铝液过热问题,停机时间要把炉调至保温状态;4)、精炼剂、除渣剂等未烘干禁止使用,使用时禁止对合金液激烈搅拌;5)、严格控制钙的含量;6)、选用挥发性气体量小的脱模剂,并注意配比和喷涂量要低;7)、未经干燥的氯气等气体和未经烘干的氯盐等固体不得使用。

三、涡流孔铸件内部的细小孔洞或合金液流汇处的大孔洞。

低压铸造件的常见缺陷分析

低压铸造件的常见缺陷分析

过慢
艺允许的情况下加快铸件的凝固速
度。
尽量选用缩松亲向小的铝合金锭;
4 铸件内部缩孔
铝锭成分不合理,铸件厚实部位远离 浇口,铸件结构不合理,铸件的顺序 凝固条件不佳,模具温度过低,铝液温 度过高,保压压力及保压时间不足, 铸件冷却速度过快。
合理设计铸造工艺及模具结构,建 立顺序凝固条件;铸件厚大部位采 取强制冷却措施如风冷、水冷、冷 铁;尽可能加大保压时间及保压压 力;对于壁厚悬殊过大的铸件,可 以设置暗冒口进行补缩。适应提高
模具温度并降低铝液温度。
铝锭成分不合理,涂料厚度不佳,局 尽量选用缩松亲向小的铝合金锭;
铸件外部缩孔、缩 部模具温度过高,铝液温度过高,冷 加喷此处涂料增加保温性能;缩孔
Hale Waihona Puke 5陷却速度过慢,铸件的顺序凝固条件不 部位采取强制冷却措施如风冷、水
佳,保压压力及保压时间不足。
冷、冷铁;尽可能加大保压时间及
备注
保压压力;适当降低铝液温度;适
当降低模具温度。
6
流道与铸件接合处 缩松
铸件的顺序凝固条件不佳,浇道位置 及形状设计不合理,因铝液温度过 高、充型速度过快造成浇口处温度过 高
结合浇口位置及形状设计合理的浇 注系统,浇口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设计时应以小到大进行调整;适当 降低浇注温度及充型速度,加喷保 温涂料,提高此处的保温性能。
合理调配砂芯成份减少发气量,清 理模具排气系统,增加模具排气能 力。
12 冷隔 13 表面麻点 14 铸件飞边 15 铸件拉毛
模具温度太低,浇注温度较低,充型 速率较低,模具排气不畅。
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及铝液温度,适 当调快充型速率,清理模具排气系 统
模具涂料太厚,表面粗糙

铸造铝合金会产生哪些缺陷或质量问题

铸造铝合金会产生哪些缺陷或质量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 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壁厚尽量均匀,多用过渡性连接,厚实部位可用镶件消除热节。
(2)减小合金收缩率。
(9)调整慢速充型和快速充型的转换点。
7、缩孔特征:铸件在冷凝过程中,由于内部补偿不足所造成的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的孔 洞。
形成原因:
(1)铝液浇铸温度高。
(2)铸件结构壁厚不均匀,产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3)补缩压力低。
(4)内浇口较小。
(5)模具的局部温度偏高。
防止方法:
(1)遵守作业标准,降低浇铸温度。
(2)改进铸件结构,消除金属积聚部位,缓慢过渡。
(2)确定最佳开模时间,增加铸件刚性。
(3)放大铸造斜度。
(4)取放铸件应小心,轻取轻放。
(5)放置在空气中缓慢冷却。
10、错位
特征:铸件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错开,发生相对位移。 形成原因:
(1)模具镶块位移。
(2)模具导向件磨损。
(3)模具制造、装配精美度。
防止方法:
(1)调整镶块加以紧固。
(2)交换导向部件。
(3)涂料太厚或何温性能差,则擦干净涂料后再补喷。
(4)缩短铸造周期。
C环缩松:
(1)推迟或关掉轮网与辐条交接处风道。
(2)上模辐条补喷保温涂料,涂料太厚擦干净重喷。
(3)可适当加快充型速度。
辐条根部(辐条与轮网交接处)
(1)在上模对应处拉排气线。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缺陷及其消除与预防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缺陷及其消除与预防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缺陷及其消除与预防铝合金铸件热处理后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力学性能不合格、变形、裂纹、过烧等缺陷,对其产生原因和消除与预防方法分述如下。

〔1〕力学性能不合格通常表现为退火状态伸长率〔6 5〕偏低,淬火或时效处理后强度和伸长率不合格。

其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如退火温度偏低、保温时间缺乏,或冷却速度太快;淬火温度偏低、保温时间不够,或冷却速度太慢〔淬火介质温度过高〕;不完全人工时效和完全人工时效温度偏高,或保温时间偏长;合金的化学成分出现偏差等。

消除这种缺陷,可采取以下方法:再次退火,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提高淬火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降低淬火介质温度;如再次淬火,则要调整其后的时效温度和时间;如成分出现偏差,则要根据具体的偏差元素、偏差量,改变或调整重复热处理的工艺参数等。

〔2〕变形与翘曲通常在热处理后或随后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反映出铸件尺寸、形状的变化。

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是:加热升温速度或淬火冷却速度太快〔太剧烈〕;淬火温度太高;铸件的设计构造不合理〔如两连接壁的壁厚相差太大,框形构造中加强筋太薄或太细小〕;淬火时工件下水方向不当及装料方法不当等。

消除与预防的方法是:降低升温速度,提高淬火介质温度,或换成冷却速度稍慢的淬火介质,以防止合金产生剩余应力;在厚壁或薄壁部位涂敷涂料或用石棉纤维等隔热材料包覆薄壁部位;根据铸件构造、形状选择合理的下水方向或采用专用防变形的夹具;变形量不大的部位,则可在淬火后立即予以矫正。

〔3〕裂纹表现为淬火后的铸件外表用肉眼可以看到明显的裂纹,或通过荧光检查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

裂纹多曲折不直并呈暗灰色。

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加热速度太快,淬火时冷却太快〔淬火温度过高或淬火介质温度过低,或淬火介质冷却速度太快〕;铸件构造设计不合理〔两连接壁壁厚差太大,框形件中间的加强筋太薄或太细小〕;装炉方法不当或下水方向不对;炉温不均匀,使铸件温度不均匀等。

消除与预防的方法是:减慢升温速度或采取等温淬火工艺;提高淬火介质温度或换成冷却速度慢的淬火介质;在壁厚或薄壁部位涂敷涂料或在薄壁部位包覆石棉等隔热材料;采用专用防开裂的淬火夹具,并选择正确的下水方向。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形成原因:(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

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

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

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

提高浇铸速度。

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

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

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

(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防止方法:(1)改进铸件结构,壁厚尽量均匀,多用过渡性连接,厚实部位可用镶件消除热节。

铝合金压铸件不良品原因分析及对策页PPT文档

铝合金压铸件不良品原因分析及对策页PPT文档

24.08.2019
yangpeng
18
压铸件产生缺陷的间接原因
就缺陷的原因而言,直接的原因是技术不良所给与 的影响最大。所以需要特别努力提高技术,但间接原因 也有较大的影响。有关下列的间接原因,也应予以充分 的注意。
1.工程组织不合理,工程管理不恰当。
2.质量管理(程序、工作标准、检查标准等) 不够完善。
发生在铸件表面的小孔
搬运、取活时由于磕碰造成的伤痕
浇口部位气 孔
在去掉浇口时,在铸件浇口处出现的小孔
工具伤痕
操作人员使用工具等所造成的伤痕
24.08.2019
yangpeng
5
缺陷的分类 缺陷的种类
缺陷的特征
缩孔 疏松
合金液凝固后收缩时在铸件内部产生的洞穴 在铸件上局部出现的粗糙海绵状组织
内部缺陷
因铸型涨开,型芯后退,在铸件局部铸出厚的飞 边,不符合制品的原定尺寸
变形
铸件变形改变了原来的形状
多肉,欠铸 铸件局部过厚或太薄以及有局部缺损
掉肉
去掉浇口和飞边时造成铸件局部缺损
24.08.2019
yangpeng
3
缺陷的分类 缺陷的种类
缺陷的特征
合金液流动 不良
型腔局部尚未充满,合金即已凝固
冷纹
合金液未充分融合而产生的粗糙表面,浅皱纹, 流动性花纹
氧化物
铸件里混有氧化物
24.08.2019
yangpeng
7
缺陷的分类 缺陷的种类
缺陷的特征
物理化学性能 不良
强度、抗腐蚀等物理化学性能不符合规定
其他缺陷
耐压不良
给铸件加液、气压,局部有漏压现象
漏装镶嵌件 忘了装镶嵌件的制品

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的铸造缺陷与缺陷控制技术

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的铸造缺陷与缺陷控制技术

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的铸造缺陷与缺陷控制技术铸造工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铸造缺陷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在再生铝合金铸造过程中更是如此。

因此,探索铸造缺陷的成因及相应的缺陷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分析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常见的缺陷,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是气孔。

气孔是由于铝合金液体在凝固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未能完全逸出所形成的。

气孔不仅会降低铝合金件的强度和密封性,还会影响其外观品质。

针对气孔问题,工程师们往往采取增加浇注系统的压力、增加液态金属的保温时间和采用适当的浇注温度等措施,以促使气体逸出,从而减少气孔的产生。

其次,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常见的另一个缺陷是缩松。

缩松是铝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而形成的空洞或裂纹。

缩松缺陷会降低铝合金件的承载能力和韧性。

为了避免缩松,可以通过优化浇注系统设计,采用合适的冶炼工艺和浇注温度,以及合理控制凝固速率等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还存在着夹杂物的产生。

夹杂物是指杂质或其他金属的颗粒在铝合金液体中未能被有效去除而造成的。

夹杂物会降低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同时也会对铝合金件的外观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夹杂物问题,工程师们通常采取净化熔体、增加浇注速度、优化浇注系统设计以及采用合适的过滤器等技术手段。

最后,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还需关注晶粒度的控制。

晶粒度是指铝合金凝固过程中晶粒的大小,对铝合金件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大晶粒度会导致铝合金件的塑性下降,而小晶粒度则会影响铝合金件的强度。

为了控制晶粒度,可以通过合适的铸造参数、合金元素添加和合理的工艺操作等方法进行调控。

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的铸造缺陷控制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工程师们需要深入研究缺陷产生的机理,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铸造设备和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再生铝合金铸造工艺中的缺陷产生,提高铝合金件的质量和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欧阳学文
一氧化夹渣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

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二气孔气泡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

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三缩松
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

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br>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5.采取细化品粒的措施
6.改进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四裂纹
缺陷特征 :
1.铸造裂纹。

沿晶界发展,常伴有偏析,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在体积收缩较大的合金和形状较复杂的铸件容易出现
2.热处理裂纹:由于热处理过烧或过热引起,常呈穿晶裂纹。

常在产生应力和热膨张系数较大的合金冷却过剧。

或存在其他冶金缺陷时产生
产生原因: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尖角,壁的厚薄变化过于悬殊2.砂型(芯)退让性不良
3.铸型局部过热
4.浇注温度过高
5.自铸型中取出铸件过早
6.热处理过热或过烧,冷却速度过激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设计,避免尖角,壁厚力求均匀,圆滑过渡
2.采取增大砂型(芯)退让性的措施
3.保证铸件各部分同时凝固或顺序凝固,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4.适当降低浇注温度
5.控制铸型冷却出型时间
6.铸件变形时采用热校正法
7.正确控制热处理温度,降低淬火冷却速度
气孔分析
压铸件缺陷中,出现最多的是气孔。

气孔特征。

有光滑的表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

表现形式可以在铸件表面、或皮下针孔、也可能在铸件内部。

(1)气体来源
1)合金液析出气体—a与原材料有关 b与熔炼工艺有关2)压铸过程中卷入气体¬—a与压铸工艺参数有关b与模具结构有关
3)脱模剂分解产生气体¬—a与涂料本身特性有关b与喷涂
工艺有关
(2)原材料及熔炼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铝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约占了气体总量的85%。

熔炼温度越高,氢在铝液中溶解度越高,但在固态铝中溶解度非常低,因此在凝固过程中,氢析出形成气孔。

氢的来源:
1)大气中水蒸气,金属液从潮湿空气中吸氢。

2)原材料本身含氢量,合金锭表面潮湿,回炉料脏,油污。

3)工具、熔剂潮湿。

(3)压铸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由于压室、浇注系统、型腔均与大气相通,而金属液是以高压、高速充填,如果不能实现有序、平稳的流动状态,金属液产生涡流,会把气体卷进去。

压铸工艺制定需考虑以下问题:
1)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有没有尖角区或死亡区存在?
3)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
4)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
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断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4)涂料产生气体分析
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喷涂工艺:使用量过多,造成气体挥发量大,冲头润滑剂太多,或被烧焦,都是气体的来源。

(5)解决压铸件气孔的办法
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

1)干燥、干净的合金料。

2)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进行除气处理。

3)合理选择压铸工艺参数,特别是压射速度。

调整高速切换起点。

4)顺序填充有利于型腔气体排出,直浇道和横浇道有足够的长度(>50mm),以利于合金液平稳流动和气体有机会排出。

可改变浇口厚度、浇口方向、在形成气孔的位置设
置溢流槽、排气槽。

溢流品截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内浇口截面积总和的60%,否则排渣效果差。

5)选择性能好的涂料及控制喷涂量。

解决缺陷的思路
由于每一种缺陷的产生原因来自多个不同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解决问题,面对众多原因到底是非功过先调机?还是先换料?或先修改模具?建议按难易程度,先简后复杂去处理,其次序:
1)清理分型面,清理型腔,清理顶杆;改善涂料、改善喷涂工艺;增大锁模力,增加浇注金属量。

这些靠简单操作即可实施的措施。

2)调整工艺参数、压射力、压射速度、充型时间、开模时间,浇注温度、模具温度等。

3)换料,选择质优的铝合金锭,改变新料与回炉料的比例,改进熔炼工艺。

4)修改模具,修改浇注系统,增加内浇口,增设溢流槽、排气槽等。

例如压铸件产生飞边的原因有:
1)压铸机问题:锁模力调整不对。

2)工艺问题: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峰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