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式,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在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学: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3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4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5 环境资源: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6 经济效益: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7 外部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好的影响,没有取得报酬。
8 外部不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坏的影响,没有进行赔偿。
9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10 绿色贸易壁垒: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11 环境经济效益:是指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
1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4 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承担管理污染源,并清除环境污染所需费用的原则。
15 需求:是指人们意愿买进的数量及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6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马尔萨斯人口论: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两个级数假设: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限制原理);(2)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增殖原理);(3)占优势的人口增加,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均衡原理)两种抑制:积极抑制: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罪恶、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增长;预防抑制:通过禁欲、晚婚、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
马尔萨斯人口论四个结论:(1)“人口法则”是永恒的绝对法则,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2)“人口法则”的作用造成失业、贫困甚至是罪恶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实施“救贫法”是错误的;(3)“人口法则”的作用是把工人的工资压到最低水平;(4)“人口法则”使任何试图通过实现财产平等等来消除失业、贫困的社会改革趋于失败。
马克思: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还有环境的再生产)。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对人口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表现在马克思关于不同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规律的著名论点中;其次,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经济是决定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决定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因素;第三,经济决定人口的社会构成,决定人口的各种社会规定性,如阶级、职业、部门的规定性;第四,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经济决定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
相对过剩人口:由于可变资本对不变资本的比例相对下降而产生的劳动力人口叫做“相对过剩人口”。
主要变现为:(1)流动的过剩人口(近代产业中的失业者,随着景气循环的局面反复出现暂时失业和暂时就业);(2)潜在的过剩人口(经常等待着流向城市的农村人口);(3)停滞的过剩人口(现役劳动军的最底层,劳动条件最差);(4)需要救济的贫民(失业的工人,绝对过剩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1)(1)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概念 30个1.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指获取一单位国土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它包括:①边际生产成本,②边际使用者成本,③边际外部成本。
2. 贴现和贴现率:运用利息率计算资本本金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未来应收或应付款项的现期等值,它为复利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Si/(1+r)i|,式中Si 为现值,r为贴现率,i为时间;贴现率则指由于时间偏好或因存在着正利息率而对未来收益或成本进行贴现的比率。
3.揭示偏好法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4.单次投标博奕法调查者首先要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具体办法,然后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水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水体污染的事实。
5.绝对地租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撇开了绝对地租问题,暂时假设最劣土地不付地租。
实际上使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论土地好坏,只要使用土地就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6. 投资回收率为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假定把数量等于投资额的资金存入银行,每年从银行取回的钱等于系统每年可以获得的效益,在时间等于系统寿命时,正好把银行中的存款全部取完,这个假想的年利率就等于投资的回收率。
7. 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8. 旅行费用法对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旅游者通过消费和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所获得的效益,为了进行参观需要承担交通费用和时间代价来表示的环境价值。
9. 比较博奕法给出一定数额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组合,然后询问被调查者愿意选择哪一项,被调查者要对二者进行取舍。
山西省考研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人口学与资源经济学重要概念解析

山西省考研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人口学与资源经济学重要概念解析山西省考研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人口学与资源经济学重要概念解析人口与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的就是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山西省考研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是考生们的必修课程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本文将从人口学和资源经济学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人口学重要概念解析1. 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特定时间内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增长与总人口数之比。
它是人口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为:(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划分的组成分布状况。
常见的人口结构指标有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
人口结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年龄段、性别和职业群体的人口数量和比例,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共同问题,也是人口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二、资源经济学重要概念解析1. 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使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供给的能力。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有效调节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资源枯竭资源枯竭是指某种资源在自然界中数量减少至无法再满足人类需求的状态。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一些资源的需求量逐渐超过其供给能力,导致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突出。
解决资源枯竭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3.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水源、气候、肥料等各种要素。
《人口与环境》考试重点复习

人口与环境一、人口问题与环境关系概述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认真审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人口与环境的影响因素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会加大,包括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
2.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老龄化对环境的影响与青少年比较。
3.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衡也会导致环境问题,一些地区人口密集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三、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随着人口增长,环境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过度耗竭,环境持续恶化。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概念。
通过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资源,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五、应对策略与措施1.推行节育政策: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2.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资源节约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
4.提高环境意识: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六、总结人口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通过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资源,才能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未来,我们应该重视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互动关系,共同为可持续发展努力。
以上是关于《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复习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P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第二章、2.1世界人口的增长(P17人口的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快速增长原因)第二节(了解)第三节(马尔萨斯人口论p26※)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两种抑制第四节(凯恩斯人口论)看一看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p37“两种生产”原理物质资料,人类自身生产“三种生产”理论p42第三章、第一节p45孩子的成本和效用生育、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p50概念形式教育培训的需求和供给p51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第三节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p56划去三个(刘、拉、非)第四章、第一节p62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p64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第二节适度人口论(什么是适度人口,静态经济适度人口、动态经济适度人口,静态动态要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还有p73城市化及其机制三个方面第五节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经济学(概念)第五章、第二节p90人口压力说第三节p93增长极限轮“资源耗竭”说第六章、第一节什么叫自然资源p108自然资源及其分类第二节p112矿产资源p113七地资源第三节p122人口承载量第七章、第二节p127自然资源定价相关定价理论水资源定价五个方面土地资源定价两个方面定价评价第八章、p135自然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第九章、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第一节P149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P153(背)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第二节p154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P156目标与原则(原则6个)第十章、第一节(关系)第二节p16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p163图第十一章、第一节p172环境-经济体系(四个要素)第二节产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正负… 问题)第三节p179公共商品(两个特性)环境质量公共商品的供给(如何实现?背过!)第十二章、环境资源的特点环境资源的价值(了解一下)第十三章、环境污染(概念)p193P200环境污染的经济控制手段(知道即可)P203排污权交易(优势及好处)第十五章、第一节p213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4个方面经济及社会背过!)第二节p217 公平的三个方面,效率三个方面(知道即可)第三节p219 价值观五个尺度第十六章、p229可持续的生产模式4个方面(看看)P230可持续的消费模式4个方面第十七章、p234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衡量要素(5个)第十八章、(名词解释为主)P241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原则(3个)节能减排(概念)清洁生产(概念)绿色经济(概念)绿色经济基本原则低碳经济(概念)第十九章、p269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概念P270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内容(6个)。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世界银行计算各国财富的指标体系被分解为四种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
自然资本:拥有各类自然资本的价值。
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
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进行教育、医疗等形成的价值。
生活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
2.看不见的脚:人们基于自利行为而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
看不见的手在私人和社会之间造成失衡,产生一只看不见的脚。
3.稳态经济:是人口和社会商品生产规模维持在恒定的水平。
物资和能量流通率最小的经济。
四个特点:一是持横的人口数量,二是持横的人造资本数量,三是上述两个数量的持横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四是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保持恒定。
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
任务: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因、条件、特点、规律和途径。
5.人类文明史的三次转折:第一次转折有狩猎和采集社会向农业文明社会的转折(黄色文明);第二次转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折(工业文明);第三次是从黑色的工业文明像着绿色的生态文明的转折。
6.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发展与普及并深入实践的过程: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
(1)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产生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2)1982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后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目标和策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成为一种具有逻辑内涵和完整内容的思想体系,也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3)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把可持续发展转化为具体目标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全球21世纪章程》是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转向实践的重要标志。
(4)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又称地球峰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时间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与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
或者P81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与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与心理的付出与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适度人口:p94经济适度人口:p94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就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就是说人口质量就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与。
PQLI指数:p100HDI指数:p101ASHA指数:p102“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与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P118城市化:p125过度城市化:p129逆城市化:p131自然资源:p171耗竭性资源:p171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与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p172本身没有自我循环生长的能力,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日渐消耗减少的自然资源。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p194公地悲剧:p198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她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她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与枯竭。
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与空气,都就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叫悲剧,就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
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就是必然的结果。
循环经济:p198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与谐。
3R原则:p198市场失灵:P287市场在某些领域不能有效作用或能有效作用但就是结果不好的情况。
即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环境资源不适当配置。
产生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不确定性、垄断的存在、非对称信息、外部性、产权不清晰、公共物品的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政府失灵:P290政府失灵(Government malfunction)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与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资源:公共资源就是指那些没有明确所有者,人人都可以自由获得、免费利用的资源,如海洋、湖泊、草场等。
14.外部性:P292-296某个人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她的个人或厂商的福利造成的直接的、非故意的单方面影响。
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中。
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庇古税、私人谈判、公共政策方案、道德约束。
生态工业:p313所谓生态工业,就是指合理的、充分的、节约的利用资源,工业产品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损害最小以及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再生利用的工业发展模式。
这就是一种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性的生态工业模式,就是一种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
ISO14000:p314可持续发展原则:p318《人类环境宣言》:p317、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blems):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健康造成的影响。
环境问题分为原生与次生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就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如火山、地震等,也称为第一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就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与环境污染,也称为第二环境问题。
2、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经济曾长与一些环境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不就是单纯的负相关与正相关,而就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经济发展初期环境污染程度较轻, 污染程度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趋于严重,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3、循环经济( recycling economy):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与谐。
4、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5、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就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就是说人口质量就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与。
6、人口数量的微观分析:就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把家庭瞧成一个生育行为决定的微观单位,把人们对孩子数量的选择瞧成就是类似对其她消费品一样进行选择的经济决策过程,决策者基于成本收益分析与消费需求满足方式的选择而决定自己的生育行为,从而决定家庭人口数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7、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8、绿色GNP: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融合环境经济学方法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补充与完善的一种方法。
9、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资源与环境支持的限度内,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运用与人类广泛的共同参与,在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前提下,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福利的最大化与社会公正。
11、市场失灵(Market malfunction (failure)):市场在某些领域不能有效作用或能有效作用但就是结果不好的情况、即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环境资源不适当配置。
12、政府失灵(Government malfunction):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13、外部性(Externality) : 某个人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她的个人或厂商的福利造成的直接的、非故意的单方面影响。
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中。
14、耗竭性自然资源(Exhaustible resources):指该种自然资源以一定量蕴藏在某地点,其存量会随着人们的开发利用而日渐减少,直至枯竭。
15、非耗竭性自然资源(Non-exhaustible resources):指自然界生成的数量丰富而稳定,而且几乎不会因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其开发利用而导致枯竭的资源。
16、可再生自然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与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17、不可再生自然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本身没有自我循环生长的能力,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日渐消耗减少的自然资源。
18、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是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19、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与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20、影子价格的含义:假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与社会福利的某类资源应该具有的价格。
、污染削减的三大支柱:政府的作用、市场的作用、社区的作用2、资源价值评估的一般方法: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3、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底价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拍卖法4、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收益现值法、轮作最优法。
5、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型试:同步型城市化(Synchronous urbanization);过渡型城市化(Transitional urbanization)滞后型城市化(Hysteretic urbanization)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般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非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污染排放原则。
7、中国历史上表现出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资源有:忧患意识、与谐与中道思想、天人合一观念、绿色意识、互动共济8、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9、自然资源的类型:非耗竭性资源与耗竭性资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0、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就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11、人口质量人口质量的测度:P100在人口质量的测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综合性指数:PQLI指数(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数就是“15岁以上的人口识字率、婴儿死亡率及1岁人口预期寿命3个指标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