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合集下载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讲课稿)一、西方人口理论西方的人口理论,是在西方文明大背景下从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家各派思想家关于人口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识和学说的总称。

这里讲的西方,指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西方即指欧洲和北美,而不是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概念。

西方人口理论就是研究与探讨随着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人口思想不断演变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学说。

(一)西方人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人口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时代。

当时的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已开始从奴隶至庄园的经济管理和政治层面上考察人口问题了。

在进入欧洲的封建时代之前,还有古罗马的法制实践家,在他们的立法执法过程中,阐述了对人口问题的深刻看法与见解。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口思想的萌芽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50至前14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该历史时期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09至47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是指体现在古罗马各种法典和法令中的人口观点与主张。

①古希腊时期的人口思想古希腊从公元前750年形成各城邦国家的松散联合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征服,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其中,对人口问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色诺芬、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著名思想家。

A、色诺芬的人口思想色诺芬(约公元前431-前350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接受过奴隶制贵族教育,是古希腊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年)的得意门生。

他在其主要著作《经济论》和《财源论》中,都论述了颇为丰富的人口思想。

其人口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男女婚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种的延续与繁衍。

因为“各种生物要传宗接代,他们就得结成婚姻好生儿育女;其次,这种结合为他们养儿育女提供了条件”。

这是从经济上考虑,即解除婚姻当事人对其年老之后在生活支持上的顾虑。

第二,从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应努力增加人口。

第十三讲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第十三讲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 • • • 一、现代适度人口理论的涵义 二、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 三、动态适度人口 四、适度人口增长率
1.1 现代适度人口的特征
• 1,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与早期适度人口理 论相比,研究的领域扩大了,研究涉及 的时间间隔也明确了,确定经济适度的 标准也变化了,从原来的“收益”、 “经济收益”变为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 • 2,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不仅从静态角度考 察而且从动态角度考察
4.2稳定人口
• 1,稳定人口(stable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数 按照固定增长率增加的人口。一个封闭人口如 果具有固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就成为稳定人口。 当增长率k为正值时,就称为增长型稳定人口, 当增长率k为负值时,就称为缩减型稳定人口, 当增长率k为零时,就称为静止人口。 • 2,适度人口增长率就是要寻求一个稳定人口 的适度增长率。这是劳动力的增长率等于人口 增长率。
1.2 索维对现代适度人口理论 的贡献
• 1,索维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现代适度人口 理论和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曾 担任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主席和国际人口学会主 席。1952年出版了《人口通论》,上册副标题 为“增长经济学”,下册副标题为“社会生物 学”。 • 2,著名论文有“由于人口增长所产生的经济 负担和收益”(1972年),“零增长”(1973 年),“人口适度变化的速度”(1973年), “人口的适度变动”(1976年)
4.3以人均产量最大值来确定适 度人口增长率。
• 索罗增长模型
图2
• 5,实力适度人口。
• 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使社 会达到最大实力(包括军事力量和其它相关的集体目标) 所必需的人口数量。 • 图3表示实力适度人口。纵轴OY表示边际生产率,横轴 OX表示人口数量。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要从每个人的 产量中征收一定数量的财富,以取得物质上的实力。为了 获得最大实力,必须把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一切都征走。 开始时,边际生产率很低,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OMp 水平线表示),OmMMp表示边际生产率随着人口增加而 变动的轨迹。 OmMMp 与OMp水平线之间的面积表示政府 能够征收到的最大财富。 • 当总人口规模为ON0时,边际生产率达到最大,但是人口 继续增加,政府的征收额将增加,知道ON2,政府的征收 额为0,这是实力适度人口,继续增加人口就不利于实力 的提高。显然实力适度人口高于经济适度人口。

人口学复习笔记

人口学复习笔记

出生性别比:100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一年)分年龄(组)的性别比:该年龄组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5.性别比的特征及性别比失衡1.性别比的特征出生性别比基本稳定青壮年性别比基本平衡老年性别比降到100以下,说明老年女性偏多2.性别比失衡是指出生性别比失衡,不在人为干预下,一般在103-107之间。

偏离这个数值,就是失衡。

5.中国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和对策1.现状1982年以后,性别比开始失衡。

2.原因1.性别选择技术滥用2.男孩偏好,传统观念3.社会经济落后,“男性优势”明显4.政策法律不完善3.对策1.新型生育文化,提高妇女地位2.加快发展,拓展女性发展空间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新的养老模式4.加强对卫生医疗机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第六讲人口年龄结构1.人口年龄结构及其表示方法1.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百分比表示。

2.表示方法- 列表表示(x岁就是组距)1岁年龄组5岁年龄组特殊年龄组(0-14(少年儿童)、15-64(劳动人口)、65及以上(老年人口)) - 人口年龄金字塔1.年轻型2.成年型3.老年型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1.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 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或65岁)- 少年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0-14岁)-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年龄排序后的中位数。

(越大,高年龄人口比重越大)-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

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反映劳动力人均负担的非劳动人口的数量。

- 老年人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少年儿童抚养比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 划分的标准数值- 不同结构特征1.年轻型(与老年型相反)青少年比例大,老年人小。

处于生育年龄人口多,人口增长势头旺盛。

故又称增长型人口。

2.老年型青少年比例小,老年人大。

现代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现代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收稿 日期 : 0 5 1 —1 20 — 0 1
作者简介 : 李仲生 (9 1 ) 15 一 ,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日本经济 研究 中心主任 、副 研究员 , 1本早稻 田大学特 约研 究 3 员 ,经济学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 I经济学 、日本经济。 : 1
6 0
维普资讯
26 第1 0年 期 0
首I 湃ji. 擅 ,侄 i'誊学 f 『 ‘ j
现 代 经 济 适 度 人 口学 说
李仲生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2 ) 006
摘 要 :现代 经济适度人 1学说是从早期经济适度人 1学说的发展 而来的。本文以动态的人 1经济模 : 7 : 7 : 7 型为基础,阐述 了2 世 纪中叶以来有关人 1与收入、经济适度人 1增长的确定等适度人 1增长理论 。并 O : 7 : 7 : 7
度人 口数为 O o P ;当曲线 Ⅱ 达到最高值 , 点时 ,其对应的经济适度人 口数为 O P 。从该模型 中可 以看出 O 。Oo P > P 。这说明技术进步有助于经济适度人 口提高。索维在考察动态经济适度人 口时 ,还分析 了工时、 发展第三产业以及职业变动等因素对适度人 口的影响。 .
维普资讯
量的实力适度人 口模型。他所说的实力适度人 口是指一个国 生产婆
家达到最大实力时的人口。
索维在考察经济适度人 口时,提出了人 口 “ 适度增长”
盎‘砉

的概念 ,并从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适度人 口的影响角度
去进行分析 ,从而由静态经济适度人 口论推 向动态经济适度 人口论 。他指出 ,一般来说 ,技术进步有助于生产工作量增 加,从而使就业人数和适度人 口数都有所提高 。现用图2来 说明技术进步对经济适度人 口的影响。纵轴表示人均产值或 生活水平 ,横轴表示人口数量。曲线 I 表示初始期技术水平 下,人均产量随人 口增长而变化的趋势。经过一定的时期 ,

第九讲 家庭劳动与闲暇选择问题(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第九讲   家庭劳动与闲暇选择问题(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1.3 劳动参与率
• 1,劳动参与率是指某一年龄性别的个人成为 劳动力的可能性。广义上指经济活动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狭义指从事市场劳动的劳动力人 数占全部劳动年老人口的比重。劳动参与率常 常用来估计劳动力资源状况和了解劳动年龄人 口的就业和失业情况。 • 2,妇女劳动参与率对了解家庭人口经济行为 具有重要意义。狭义指妇女在户外参加市场劳 动的人数占妇女总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广义指 妇女劳动力人数于妇女总人口的比例。
• 3,家庭已婚男女成员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和闲 暇时间之和就是固定的总时间,因此夫妇的总 时间也是一定的。对男性已婚者来说,工资上 升时,收入效应较大,可能超过替代效应,决 策中会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 • 4,但是对于已婚女性而言,最初投入家庭的 非市场活动已经很多,因此当女性工资提高时, 意味着她们的时间价值提高,她们会减少非市 场活动时间,增加市场活动时间。由于女性增 加市场活动时间的决策正处于女性生育年龄期, 从而有利于降低生育率。
• 4,可以把单个劳动者或家庭劳动力成员的时 间区分为市场活动时间和非市场活动时间。 • 5,市场活动时间也叫市场劳动时间,是指劳 动者把劳动投入市场以获取货币收入所花费的 时间。非市场活动时间克看作是劳动者从市场 活动时间中挤出的空闲时间,即闲暇时间。 • 6,于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市场劳动的工 资收入,货币工资也就可以看作是闲暇的价格。
• 4,父母在决策生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把生 育行为纳入家庭时间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中。
2.1 消费者需求理论
• 1,预算约束线,也叫消费可能线。它把 商品组合划分为三个区间。
• 2,无差异曲线。它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 来相同效用水平的所有商品组合的轨迹。
• 3,商品之间的替代性与互补性。 • 4,边际替代率

第四讲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课件

第四讲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课件

4.2经济标准是判断人口适度数量的 唯一标准
• 1,桑德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始对人 口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 2,一战期间的流行观点是人口越多,士兵 越多。他认为,这种对人口数量的渴望, 实际上是希望士兵越多越好。英国当时的 一份报告认为,根据一战的经验,如果出 生率下降,没有足够的人力,“我们今天 就会成为奴隶”。
3.5达到适度人口规模的途径
• 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死亡率,二是降低 出生率。他认为前一种途径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途径是通过避孕药物来有意识地节 制生育。
4.1卡尔· 桑德斯
• 卡尔· 桑德斯出生于1886年,是继坎南和威克塞尔 之后对适度人口学说作出重要贡献的英国社会学 家。大学时学习生物学,并对社会学和人口问题 非常感兴趣,1923年被聘为利物浦大学社会学教 授。 • 他认为人口问题涉及面很广,涉及生物学、人类 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他的主要人口学著作有: 《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1922年), 《人口》(1922年),《职业》(1933年), 《世界人口》(1936年)。他是第一个研究人口 质量问题的学者。
3.2威克塞尔的理论背景
• 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瑞典的人口出生率比较 高,大约在35 ‰至25 ‰之间波动,死亡率下降非常明显, 从33 ‰下降到12.4 ‰,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高,这期 间近200年,总人口从175万增加到612万,瑞典威克塞尔 所生活的时代尽管有100多万人口向外移民,但是总人口 还是增加了200多万,新增加人口无法被工农业发展所吸 纳,终于产生大量过剩人口。 • 同时由于这个时期瑞典经济不景气,农业欠收,粮食产量 下降,工厂开工不足,加上俄国、美国廉价农产品的竞争, 使失业人口增加,大批人口向国外迁移。因此人口经济问 题成为瑞典当时最重大的问题。

第四讲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课件27页文档

第四讲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课件27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第四讲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理论(人口 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课件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第十二讲 人口投资与人力资本(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第十二讲   人口投资与人力资本(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 (2)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前者 有一系列规则管理劳动力价格的确定和分配,使 一种相对封闭的等级制市场,存在于大企业和大 公司;后者存在于小型竞争性企业种,是一种不 稳定的、条件差的市场,容易受外部经济波动的 影响。 • (3)“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市场”、 “有工会组织的劳动力市场和”和“竞争性劳动 力市场”。一类是好的、令人向往的劳动力市场; 另一类是差的、令人生厌的劳动力市场。这种理 论也称为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
• 3,他通过建立人力资本挣得函数,把人 力资本投资区分为学校教育投资和学校 教育后的投资,于是收入可以看成是学 校教育年数和工作经验的函数。
3.4 内生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本
• 1,在人力资本研究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 复兴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它的特点是把技 术内生化,把人力资本纳入模型之中。代表人 物有罗默、卢卡斯等。 • 2,罗默的“收益递增”理论
• 第三,就业资本存量。
• 就业资本存量由就业投资转化而来。就业投资是 指为装备新增劳动力人口所花费的费用,这种投 资往往以物质资本投资的形式,转换为物质资本 存量。
1.3 人口投资的特点
• 1,人口投资是一个从投资流量转化成资本存 量的过程。随着新增人口从怀孕开始,经过出 生、哺乳、抚养、教育或培训,到进入劳动力 市场就业的过程,人口投资逐渐转换为资本存 量。人口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转换时间更长, 是逐渐进行的。 • 2,人口投资转换为健康资本存量和知识存量, 体现在一定人口数量上,蕴藏于人口自身内,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 质量。物质资本投资则体现为物质形态的资本。
• 教育水平与劳动力市场有密切关系。教育水平高 的人处于好的劳动力市场中,教育水平低的人常 常处于差的劳动力市场中。教育水平的高低不仅 是不同劳动力市场的标志,而且是构成不同劳动 力市场的条件。 • 教育对个人的经济价值,在于它是决定一个人在 何种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教育对整个经 济的作用,在于它将人们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力市 场。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上,教育具有不同的作用, 教育成为筛选雇员的手段,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 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达到适度人口的目标。早期适度人口 理论主要从经济上找目标,现代适度人 口理论不仅从经济上、还从政治上、社 会学、以及军事上确立适度人口的目标。
• 如个人福利,福利总和,财富增加(能够使财富 增加得最快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就业(能够实 现充分就业的人口数量),实力(各种能用于集 体目标的手段,包括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健康长寿,寿命总和(人口数与平均预期寿命的 乘积),文化知识,居民人数
4.2稳定人口
• 1,稳定人口(stable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数 按照固定增长率增加的人口。一个封闭人口如 果具有固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就成为稳定人口。 当增长率k为正值时,就称为增长型稳定人口, 当增长率k为负值时,就称为缩减型稳定人口, 当增长率k为零时,就称为静止人口。 • 2,适度人口增长率就是要寻求一个稳定人口 的适度增长率。这是劳动力的增长率等于人口 增长率。
• 3,图1表示纯粹静态经济适度人口。横 轴表示人口数量,纵轴表示人均收入。 人口规模为ON0时,人均收入达到最大, 大于或小于ON0分别对应人口过剩和人口 不足。
图1
• 4,图2表示比较静态适度人口。横轴表 示人口数量,纵轴表示人均产量、总产 量和边际生产率。OP表示总产量曲线, OS表示人均产量曲线,OM表示边际产 量曲线。如果以人均产量为标准,则ON0 为经济适度人口,如果以边际生产率为 标准,则OK为经济适度人口。OK< ON0
• 4,分析适度人口的时候总是假设以下因 素不变。
• 物质资源,既包括过去已经掌握的物质资源,也 包括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 • 技术水平,它对福利水平有很大影响 • 产品的分配,假定平均分配或者分配比例不变 • 国内经济稳定,充分就业,没有国际贸易或移民 • 不考虑年龄结构,假定每个人的生产率是一样的
• 3,最高人口和最低人口。
• 所谓最高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地区人口 增长最终达到的生活水平不会超过维持生存的最 低水平的人口规模。可以从经济、社会、生物学 三个方面去考虑最高人口。 • 最低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地区维持一个 群体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人口规模。也可以从 经济、社会、生物学三个方面去了解最低人口。
• “最高人口并不是由于出现一种新技术而造成的实际人口, 而是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并对产品进行精打细算的分配 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
图4Leabharlann 4.1 适度人口增长率• 1,与适度人口规模类似,适度人口增长 率是对于既定目标而言,人口增长可能 太慢或者可能太快,总是有一种既不太 慢又不太快的适度增长率。
第十三讲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
• • • • 一、现代适度人口理论的涵义 二、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 三、动态适度人口 四、适度人口增长率
1.1 现代适度人口的特征
• 1,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与早期适度人口理 论相比,研究的领域扩大了,研究涉及 的时间间隔也明确了,确定经济适度的 标准也变化了,从原来的“收益”、 “经济收益”变为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 • 2,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不仅从静态角度考 察而且从动态角度考察
4.3以人均产量最大值来确定适 度人口增长率。
• 索罗增长模型
1.3 适度人口的涵义
• 1,人口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数或居民数, “适度”包涵最好、最优、最适宜的意思。适 度人口“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种 特定目标的人口”。 • 2,适度人口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适度人口 总是依赖于某项特定目标,如经济目标、军事 目标、政治目标等;另一方面是指通过什么方 式达到适度人口,如是控制人口增长还是鼓励 人口增长。
2.1 经济适度人口的标准
• 1,所谓经济适度人口就是在其它条件均 相同时,达到人均收入最大值的人口规 模。人均收入标志着人均生活水平。 • 2,静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其它条件不 变时,在一定时点达到一定经济目标最 适宜或最有利的人口。
• 静态经济适度人口的标准包括:最大平均生产率、 零边际生产率、平均生产率等于最低限度的生存 资料(此为最大人口点)这样三个标准。
1.2 索维对现代适度人口理论 的贡献
• 1,索维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现代适度人口 理论和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曾 担任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主席和国际人口学会主 席。1952年出版了《人口通论》,上册副标题 为“增长经济学”,下册副标题为“社会生物 学”。 • 2,著名论文有“由于人口增长所产生的经济 负担和收益”(1972年),“零增长”(1973 年),“人口适度变化的速度”(1973年), “人口的适度变动”(1976年)
图2
• 5,实力适度人口。
• 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使社 会达到最大实力(包括军事力量和其它相关的集体目标) 所必需的人口数量。 • 图3表示实力适度人口。纵轴OY表示边际生产率,横轴 OX表示人口数量。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要从每个人的 产量中征收一定数量的财富,以取得物质上的实力。为了 获得最大实力,必须把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一切都征走。 开始时,边际生产率很低,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OMp 水平线表示),OmMMp表示边际生产率随着人口增加而 变动的轨迹。 OmMMp 与OMp水平线之间的面积表示政府 能够征收到的最大财富。 • 当总人口规模为ON0时,边际生产率达到最大,但是人口 继续增加,政府的征收额将增加,知道ON2,政府的征收 额为0,这是实力适度人口,继续增加人口就不利于实力 的提高。显然实力适度人口高于经济适度人口。
3.1动态适度人口
• 1,动态适度人口是指人口数量或人口密 度的变动对经济变量施加的影响。它不 再是时点定义,而是一个时期定义。它 考虑到人口的适度变动,这种适度变动 既是人口的经济效应也是经济变动对人 口的作用。
3.2技术进步对适度人口的影响
• 1,可以把技术进步定义为同样多的时间内生 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 2,技术进步可以使最高人口和生活水平都有 所提高。 • 3,图4中,横轴表示人口数量,纵轴表示人均 产量,MP表示最低生活水平,OP表示初期最 高人口,曲线Ⅰ表示在最初技术水平下,人均 产量随人口增长而变化的趋势,曲线Ⅱ表示后 来的技术水平,OP’表示后来的最高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