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合集下载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应注意几点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应注意几点

派 。 塞 诗 多反 映 边 塞 的 山川 景 物 和 风 土人 情 . 现将 士 杀 敌 边 表 报 国 的意 志 和 不 畏辛 劳 的 战斗 精 神 :或 描 写 将 士 对 亲 人 的 思 念, 讽刺 穷 兵 黩 武 的 统 治 者 , 以雄 浑 豪 放 、 腾 峻伟 见长 。 多 奔 ( ) 水 田 园诗 2山 诗 人 把 审美 对 象 或 投 向静 谧 的 山林 , 投 向悠 闲 的 田野 . 或 创 造 出一种 田 园牧 歌 式 的 生 活 , 以表 达 对 现 实 的 不 满 , 宁 借 对 静 平 和 生 活 的 向往 () 3 闺怨诗 闰 怨诗 指 的 是 以 闺 中思 妇 的情 怀 或 愁 绪 为 主 要 写 作 内 容 的 诗歌 。这 些 诗 或抒 发 别 离 苦 情 , 描 写美 人迟 暮 , 借 思 妇 或 或 闺情 寄 寓 作 者 自己 的人 生 感 慨 。 () 4 咏物 诗 咏 物诗 指 的是 诗 人 采 用 象 征 、 比喻 等 手 法 , 自己 的某 种 把 理 想 和 志趣 融 于 某 种 具体 事 物 的 一 类 诗歌 。 ( ) 史诗 5咏 咏 史 诗 以 历 史 人 物 、 件 、 迹 为 题 材 来 感 慨 兴 衰 、 托 事 陈 寄 哀 思 、 古讽 今 。 托 这类 诗 由于 多 写古 人 往 事 , 多 用 典 故 . 法 且 手
2 古 代诗 词 中常 见 的 思 想情 感 . ( ) 国 伤 时 1忧
① 揭 露 统 治 者 的 昏庸 腐 朽 。 :长 安 回望 绣 成 堆 , 千 如 “ 山顶 门次 第 开 。 骑 红 尘 妃 子 笑 , 人 知 是荔 枝 来 。”杜 牧 ,过 华 一 无 ( 《
清宫》② 反映离乱 的痛苦。如 : 国破山河在 , 春草木深。感 ) “ 城 时花 溅 泪 , 别 鸟 惊 心 。 烽 火 连 三月 , 书 抵万 金 。 白头 搔 更 恨 家

高中语文专题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高中语文专题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2
答题模板 感情产生的原因+表达情感的词语(形容词或表达心理活动的 动词)
13
题型二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5·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7
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 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重要体现。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 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诗词的全局入手,要求概括分析诗歌的 思想内容,提问的方式往往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词)反 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人生 态度)”等;一种是就某几句或某一句设题,结合具体诗句的 内容、意境、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来考查。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和前提,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 8
(2)理解诗句言外之意,揣摩诗歌的内在情感 诗贵含蓄,诗人的情感有些直接表达出来了,有些通过言外 之意,如用典、双关,或通过景物描写等间接表现出来。第 三联,诗人写悟禅、饮酒,以压制内心的不安躁动,消除愁 情,其实正暗示了内心的愁苦。第四联,诗人不愿意官帽被 尘埃玷污,“尘埃”一般指官场上的污浊,是奸邪小人的象 征,而“眼明”则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前景的向往。 (3)结合注释、全诗,分析诗歌情感产生的原因 从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和注释②“咸京: 这里借指都城长安”以及首联的“忆咸京”三字可以发现, 诗人愁苦源于流徙南地,但诗人对京城依然恋恋不忘,满怀 16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思想内容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诗歌与思想内容的关系1.3 诗歌的形式与风格第二章:作者的观点态2.1 作者的生平背景2.2 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2.3 作者的观点态与诗歌创作第三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3.1 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意境3.2 分析诗歌的情感与思想3.3 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第四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4.1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与创作背景4.2 解读作者的观点态与诗歌表达4.3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与时代背景第五章:实践与案例分析5.1 诗歌案例分析一:杜甫《月夜忆舍弟》5.2 诗歌案例分析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3 诗歌案例分析三:李清照《如梦令》第六章:诗歌的形式与风格分析6.1 古典诗歌的韵律与节奏6.2 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象征意义6.3 不同风格诗歌的特点与鉴赏第七章:诗歌的思想内容解读7.1 诗歌中的意象与主题7.2 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7.3 诗歌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影响第八章:作者观点态的体现8.1 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创作风格8.2 诗歌中的隐喻与讽刺8.3 作者观点态与诗歌主题的关系第九章:诗歌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的综合评价9.1 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度分析9.2 作者观点态的认同与批判9.3 诗歌价值与时代意义的探讨第十章:实战演练与批判性思维培养10.1 学生自主分析诗歌案例10.2 小组讨论与观点分享第十一章:诗歌与文化背景11.1 古代诗歌与社会历史背景11.2 诗歌与哲学、宗教等思想体系11.3 诗歌与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关联第十二章:诗歌的传承与影响12.1 古代诗歌在历史上的传承12.2 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影响12.3 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三章:比较研究13.1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13.2 不同作者之间作品的比较13.3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比较第十四章:诗歌教学与研究方法14.1 诗歌教学的理念与策略14.2 诗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4.3 诗歌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与趋势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15.2 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反思15.3 未来研究方向与教学改进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进行深入探讨。

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八章诗歌鉴赏第5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生活杂感5.别离愁绪6.贬谪失意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规范答题“3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词句情感题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 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方法指导
方法三:查序注
序注——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
A.看诗前小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 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九宿月建九渔德日闺王家范江忆怨维傲仲·山·孟王秋淹东浩昌思兄然龄弟
塞移下独舟秋在泊来风异烟景乡渚异为,,异日衡客暮阳,客雁愁去新无留。意。四面 边闺声中连少角每起妇逢,不佳千知节嶂愁倍里,,思春长亲日烟。凝落日妆孤上城翠闭楼。。
浊野酒遥旷一杯知天家兄低万弟树里登,,高江燕处清然,月未近勒归人无。计。羌管 悠忽悠见霜陌满遍地头插,杨茱人柳萸不色少寐,,一悔将人教军。夫白发婿征觅夫封泪侯。。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 诗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 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 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方法一 :审标题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一、看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精准突破一 把握思想情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 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 分析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
1.忧国伤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6种情感类型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应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典例3] (202X·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答案:“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 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 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 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精准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 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流露羁縻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 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如《琵琶行并序》中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提示: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 时应该重点注意。
[典例2] (202X·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儿子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5个要点 (1)知人论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偏 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深入体悟。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 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能等外在的情 势,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 间意象
灞陵行送别(节选)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 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 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 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 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 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 别之处的代名词。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 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 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 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 法。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 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 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要中肯,要就诗论诗,实事 求是,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 恨怨愤之情自现。)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 “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 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 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 归林、鱼翔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 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计划课时:7课时
主备人:方振川参备人:严德发、何铁平、李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明确高考考点和命题特点
3、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计划课时:7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考点一、概括诗歌主旨
教学步骤:
【自学】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自学明确】: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一红叶黄花染绘初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互学】阅读“知识点睛”从所学过的诗词中学习常见的思想内容。

【导学】问题一:概括诗歌的主旨
思考二:遇到概括诗歌主题应该怎样答题?
【导学明确】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XX句写了XXX”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这是一首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通过手法,抒发了的情感,评价。

【变式训练一】阅读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回答下列问题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在对比手打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四、目标检测(检学)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结合全诗,剑术结尾句“剑阁行路难”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小结
六、配餐作业:成才之梦A类P144 (1)题B类P149(1) (2) C类P150(1)(2)
七、课后反思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明确高考考点和命题特点
3、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计划课时:7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考点二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自学明确】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P84<成才之梦>
【互学】问题一:通过自学《春日秦国怀古》谈谈要怎样做评价作者的情感题?答:
【导学】问题二:评价作者的情感题要怎样答?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哪些?思考一:如何答评价作者的情感题?
【明确】第一步:更具诗句描写内容,分析设计的诗句具体描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

采用的答题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答题公式:通过抒发(寄寓、揭露、表达)情感。

特别提示:①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②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含的情感。

③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④抓住注释,提取内容。

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
思考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变式训练二】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结合全诗,剑术结尾句“剑阁行路难”所表达的情感答案:
四、目标检测(检学)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小结
六、配餐作业:成才之梦A类P144 (2)题B类P149(3) (4) C类P150(3)(4)
七、课后反思
第五、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明确高考考点和命题特点
3、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计划课时:7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考点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自学】阅读下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隔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大成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互学】问题一:谈谈应该如何做评价作者观点的题
【导学】问题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题要怎么做?
朝中措——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刘熙载在《艺概》中这样评价这首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

请分析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凄怆缠绵”的情感。

答:
思考一:如何做评价作者观点的题?
【导学明确】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待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中肯的评价。

思考二:做评价作者观点题时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导学明确】①体悟深入②分析细致③归纳全面④评价恰当。

四、目标检测(检学)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小结
六、配餐作业:成才之梦A类P144 (3)题B类P149(5) (6) C类P150(5)(6)
七、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目标检测
教学内容:运用前七节课所学的知识,做《成才之梦》第85页变式训练1、2。

课堂演练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