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4)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

合集下载

第3章 土壤基本性质

第3章 土壤基本性质
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 过程。
可用下式来表示:
土壤 Mg2+ +10NH4+ 胶粒 AI3+
K+
土壤 10NH4+ +Ca2+、Mg2+、Al3+、K+、 2H+ 胶粒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与交换力的关系 离子半径(A) 离子
Na+ NH4+ K+ Mg2+ Ca2+ H+
价数
1 1 1 2 2 1
绿泥石粘粒矿物结构示意图
由两层四面体与两层八面体构成2:2型矿物
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一)氧化铁 (二)氧化铝
(三)氧化硅
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非晶质(无定形)的铁铝 氧化物。非晶质的铁铝氧化物可以吸附阴离子 ,如土壤中磷酸根离子的吸附,使磷被固定, 失去其有效性。
二、土壤胶体的共同特性****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分散性和凝聚性 (4)吸附代换性
(二)粘土矿物基本类型 与特性
硅氧片和铝氧片如何联结?
硅氧四面体
铝氧八面体
硅氧片
铝氧片 晶层
1:1型粘土矿物 2:1型粘土矿物
晶体颗粒 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四个类组:
高岭石类 蒙脱石类 水云母类 绿泥石组矿物
高岭石类(1:1型矿物)
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迪恺石及埃洛石等 特点:(1)1:1型的晶层结构 (2)膨胀性差 (3)同晶替代极少或没有,保肥力差 (4)胶体特性较弱,主要是晶架上的-OH在一定条件下,H+ 向外解离,使其带负电 (5)六角片状,粘着力和可塑性较弱(与蒙脱石比) 高岭组粘土矿物是 南方热带和亚热土壤中普遍而大量存在的粘土矿物,在 华北、西北、东北及西藏高原土壤中含量很少。
2、可变电荷(variable charge)*** 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壤电荷,这种电荷 称 为可变电荷。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
5.3 反应水文地质特征
如根据平原地区不同矿化度地下水 引起盐分组成上的差异,盐土可 划分出氯化物、硫酸盐盐土等土 属。
5.4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残留特征或埋 藏特征。
如残余沼泽土,埋藏盐土等
5.5 耕种的影响
由耕作、种植、施肥等影响所产 生的变化尚未形成新的土类和亚 类的特性均可在土属中反应。
5.6质地的变化
学习 1954 学习发生分类阶段,以地理 发生 - 发生为基础,以成土条件为 分类 1958 依据,以土类为基本单元,
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 种和变种五级分类。
第一 1958 开展全国土壤普查,1978年
次土 - 召开土壤分类会议,采用土
壤普 1978 纲、土类、亚类、土属、土

种、变种六级分类。
1土纲
土纲是土壤重大属性差异的归纳和 概括,反应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 中,土壤物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 重大属性差异,是土类间在发生 上和性质上的共性的综合。
淋溶土纲指石灰充分淋溶,呈酸性, 有明显粘粒移动淀积的土壤。
钙层土纲的各土类都具有明显的钙 化过程,即在剖面一定位置具有 钙化层。
如铁铝土纲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 硅富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 以 1‫׃‬1 型 高 岭 石 和 三 、 二 氧 化 物 为主的一类土壤。
成土因素不同,其利用改良方向不 同,虽有相似的剖面形态和理化 性质,但不一定是同一类土壤。 如海滨盐土和内陆干旱盐土。
2.2.2 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土壤特定的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可以在土壤剖面中反映出来,故 在各级分类系统中所依据的剖面 形态应有不同。
2.2.3土壤属性的差别
不同成土因素作用产生的属性,其 分类地位不同。母质成土过程造 成的是区分亚类的属性,而人为 产生的则作为划分土种的属性。

我国土壤的基本特征

我国土壤的基本特征

我国土壤的基本特征如下:
1.土壤类型:我国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红壤、黄壤、黑土、草地土、棕壤、沙土、盐渍土、石山土等。

2.土层结构:我国土层结构复杂,一般分为表层土、次表层土、底层土和岩石层。

3.土壤质地:我国土壤质地多样,主要有粘土、壤土、砂土和淤泥等。

4.土壤肥力:我国土壤肥力较为丰富,但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黄土高原等地区。

5.土壤酸碱度:我国土壤酸碱度不同,主要有酸性土、中性土和碱性土。

6.土壤水分:我国土壤水分状况不同,主要有湿润土、中等湿土和干旱土。

7.土壤生态环境:我国土壤生态环境多样,主要有山地土、草地土、沙漠土和盐碱土等。

总的来说,我国土壤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衡性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土壤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分布和特征。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1.赤红壤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东南部、云南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等风化物。

形成特点: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叫砖红壤弱,但比红壤强;土壤的淋溶强度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表现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森林植被下,赤红壤的剖面形态是A—B-C;地表为一层布厚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呈灰棕色至灰色,厚度多为10-20厘米,具有良好的核状结构;其下沉积层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及棕色,核块状结构。

结构面上有时也剖光泽的胶膜,厚度30-120厘米不等;母质一般呈红色或红黄色.土体中常见铁锰结核和红黄等杂色的网状斑纹。

2.红壤红壤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常落阔叶林下形成的中度脱硅富铝化的红色土壤,其分布范围广泛,东部以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的背部和安徽、浙江等省的南部;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即云南省北部和贵州省南部,以及四川的西部南部,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主要形成过程的脱硅富铝化合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红壤剖面构型为A-B—C(Cp1),A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或更薄,为核状结构;B层厚度一般为0.5-1米,个别达2米以上,呈均匀的红色、棕色或拮红色,粘重紧实,块状结构,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一般在1米以下即过渡带C层。

在深厚的母质层出现黄、红、白色相间的网状层Cp1。

红壤风华程度深,一般较粘重。

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3.黄壤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热带的丘陵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最多,滇、湘、鄂桂浙赣闽以及台湾等省区也有分布,是南方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黄壤主要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黄化过程。

黄壤的剖面构型为Ao-A—B-C型。

在森林植被下,地表由厚薄不一地凋落物层(Ao),呈半分解状态.腐殖质层(A)呈灰棕色至淡黑色,粒状或块状结构,厚度多为10-20厘米或更厚,沉积层(B)呈鲜艳的黄色或蜡黄色,质地稍粘重,块状结构,厚度为15—60厘米不等.母质层(C)多保留母岩的色泽。

任务02 土壤的基本性质

任务02 土壤的基本性质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粒状结构
水稳性和机械稳定性较团粒结构 差,大小与团粒结构相似,是较好 的土壤结构。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块状结构
俗称“坷垃”,不规则的立方体型, 内部紧实。
有机质含量少,质地黏重,耕性不良 的土壤易出现。
不良结构。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核状结构
俗称“蒜瓣土”,近立方体型,较块 状小,水稳性和机械稳定性较强。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pH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宜于中性 和微碱性土壤。
真菌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pH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①土壤pH6.5时,各种养分的有效性 都较高。
②氮在6~8时有效性较高。 ③磷在6.5~7.5时有效性较高。酸 性环境中,磷酸根离子易与铁、铝等 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碱性环境中,磷 酸根离子易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土壤黏着性:
指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土壤黏附于外物上的性能。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物理机械性:
土壤可塑性:
指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塑造成任意形状,并且在干燥 或外力除解后仍能保持所获得形状的能力。
土壤胀缩性:
指因土壤含水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或者在含有水分情况下 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土壤体积变化。
代号W,干湿交替、淋溶淀积作用 活跃,土体呈棱柱状结构,裂隙有 大量锈纹锈斑淀积。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青泥层(潜育层)
代号G,长期处于铁、铝氧化物等 还原条件下,土层呈蓝灰色或黑灰 色,土体分散成糊状。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2土壤的基本性质

3.2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一、土壤孔隙性与结构性(一)土壤孔隙性1.概念 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和性质的总称。

2.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是gcm -3 或tm -3。

一般情况下,把土壤的密度视为常数,即为2.65 gcm -3。

3.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也是gcm -3 或tm -3。

4.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土壤密度和容重计算得出。

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30%~60%之间,适宜的孔隙度为50%~60%。

土壤孔隙度(%)= (密度容重-1)⨯100 5.土壤孔隙类型 根据土壤孔隙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如表所示。

土壤孔隙类型及性质6.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适宜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耕作层土壤孔隙状况为: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孔隙度在10%以上,如能达到15%~20%更好,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之比为2:1为宜,无效孔隙度要求尽量低。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在同一土体内孔隙的垂直分布应为“上虚下实”。

(二)土壤结构性1.概念 土壤中的土粒,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沙土例外),而是相互胶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土壤中,这种土团称为结构体或团聚体。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土壤中的排列方式等状况。

2.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特性 按照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1)团粒与粒状结构 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且直径大小在0.25~10 mm 之间的土壤结构体,俗称“蚂蚁蛋”、“米糁子”等,常出现在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适中的土壤中。

图 土壤结构的主要类型1—块状结构 2—柱状结构 3—棱柱状结构 4—团粒结构5—微团粒结构 6—核状结构 7—片状结构(2)块状与核状结构这两种结构近似立方体形状。

第四章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

第四章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

四、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是影响土壤和 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
1、地形对母质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
2、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
大的地形分布和排列能影响到气候带和生物带 的分布 ;中小地形主要影响土壤水热条件、养分、 质地、土壤厚薄的差异。 3、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影响水分的重新分配,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水的活动情况。
(3)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状况也不相同。
(4)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 的作用。
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气候支配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 (1)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和物质的淋溶过程。 (2)气候影响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 (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4)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 布规律。
A B
C R
A1 A2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二、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1、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2、农业土壤中的发生学层次
(1)耕作层(A) (2)犁底层(B) (3)心土层(W) (4)底土层(C)
4.1.1.3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母质、 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方向的。
4.1.1.4 主要成土过程
一、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出露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 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 成土过程。 二、腐殖化过程 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 是在土体表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4.1.1.4 主要成土过程
三、粘化过程 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 粒在土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四、钙化过程 是指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的过程,多发 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指南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指南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指南第1章种植基础与环境调控 (6)1.1 土壤类型与改良 (6)1.1.1 土壤类型概述 (6)1.1.2 土壤改良措施 (6)1.2 气候条件与种植规划 (6)1.2.1 气候类型与作物生长 (6)1.2.2 种植规划 (6)1.3 水肥一体化技术 (6)1.3.1 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6)1.3.2 设备与实施 (6)1.4 设施农业与环境控制 (7)1.4.1 设施农业类型 (7)1.4.2 环境控制技术 (7)第2章育苗技术 (7)2.1 育苗基质选择与配置 (7)2.1.1 基质种类 (7)2.1.2 基质配置 (7)2.2 种子处理与催芽 (7)2.2.1 种子处理 (8)2.2.2 催芽 (8)2.3 播种技术与苗期管理 (8)2.3.1 播种技术 (8)2.3.2 苗期管理 (8)2.4 炼苗与移栽 (8)2.4.1 炼苗 (8)2.4.2 移栽 (8)第3章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9)3.1 水稻种植技术 (9)3.1.1 品种选择 (9)3.1.2 育秧技术 (9)3.1.3 整地与施肥 (9)3.1.4 播种 (9)3.1.5 田间管理 (9)3.1.6 收获与储藏 (9)3.2 小麦种植技术 (9)3.2.1 品种选择 (9)3.2.2 整地与施肥 (9)3.2.3 播种 (9)3.2.4 田间管理 (9)3.2.5 收获与储藏 (9)3.3 玉米种植技术 (9)3.3.2 整地与施肥 (10)3.3.3 播种 (10)3.3.4 田间管理 (10)3.3.5 收获与储藏 (10)3.4 豆类作物种植技术 (10)3.4.1 品种选择 (10)3.4.2 整地与施肥 (10)3.4.3 播种 (10)3.4.4 田间管理 (10)3.4.5 收获与储藏 (10)第四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10)4.1 棉花种植技术 (10)4.1.1 土壤选择 (10)4.1.2 播种技术 (10)4.1.3 田间管理 (11)4.1.4 病虫害防治 (11)4.2 油菜种植技术 (11)4.2.1 土壤选择 (11)4.2.2 播种技术 (11)4.2.3 田间管理 (11)4.2.4 病虫害防治 (11)4.3 烟草种植技术 (11)4.3.1 土壤选择 (11)4.3.2 播种技术 (11)4.3.3 田间管理 (11)4.3.4 病虫害防治 (12)4.4 茶叶种植技术 (12)4.4.1 土壤选择 (12)4.4.2 栽植技术 (12)4.4.3 田间管理 (12)4.4.4 采摘 (12)第5章果树种植技术 (12)5.1 苹果树种植技术 (12)5.1.1 品种选择 (12)5.1.2 土地准备 (12)5.1.3 栽植 (12)5.1.4 肥水管理 (12)5.1.5 病虫害防治 (12)5.1.6 修剪整形 (13)5.2 梨树种植技术 (13)5.2.1 品种选择 (13)5.2.2 土地准备 (13)5.2.3 栽植 (13)5.2.5 病虫害防治 (13)5.2.6 修剪整形 (13)5.3 柑橘树种植技术 (13)5.3.1 品种选择 (13)5.3.2 土地准备 (13)5.3.3 栽植 (13)5.3.4 肥水管理 (14)5.3.5 病虫害防治 (14)5.3.6 修剪整形 (14)5.4 葡萄种植技术 (14)5.4.1 品种选择 (14)5.4.2 土地准备 (14)5.4.3 栽植 (14)5.4.4 肥水管理 (14)5.4.5 病虫害防治 (14)5.4.6 修剪整形 (14)第6章蔬菜种植技术 (14)6.1 叶菜类蔬菜种植技术 (14)6.1.1 土壤选择与整地 (15)6.1.2 品种选择 (15)6.1.3 播种与育苗 (15)6.1.4 施肥与浇水 (15)6.1.5 病虫害防治 (15)6.2 根茎类蔬菜种植技术 (15)6.2.1 土壤选择与整地 (15)6.2.2 品种选择 (15)6.2.3 播种与定植 (15)6.2.4 施肥与浇水 (15)6.2.5 病虫害防治 (15)6.3 花果类蔬菜种植技术 (15)6.3.1 土壤选择与整地 (15)6.3.2 品种选择 (16)6.3.3 播种与育苗 (16)6.3.4 施肥与浇水 (16)6.3.5 病虫害防治 (16)6.4 薄皮类蔬菜种植技术 (16)6.4.1 土壤选择与整地 (16)6.4.2 品种选择 (16)6.4.3 播种与育苗 (16)6.4.4 施肥与浇水 (16)6.4.5 病虫害防治 (16)第7章药材种植技术 (16)7.1 中药材种植规划与品种选择 (16)7.1.1 调查分析当地药材资源,优先选择道地药材品种; (16)7.1.2 了解市场需求,选择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药材品种; (16)7.1.3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药材品种; (16)7.1.4 咨询相关专家意见,保证所选品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乌审旗职业中学导学案
1
§3.2 土壤的基本性质
4 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
年级:高一 科目:植物生产与环境 课型:新课 主备人:张志伟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壤的特性,熟悉旱地土壤的培肥与水田土壤的培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熟悉我国土壤的特性, 熟悉旱地土
壤的培肥水田土壤的培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土壤特性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旱地土壤培肥与水田土壤培肥 2.难点:旱地土壤培肥与水田土壤培肥 学习用具:导学案,黑板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2. 土壤质地的改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1. 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是什么?两条呈地带性分布的土壤类型是什么?区域性土壤类型包括哪些?
2. 旱地高产土壤的特性如何? 旱地土壤培肥有哪些方法?
3. 水田土壤特性如何?水田土壤培肥有何方法? 三、自学检测 一、填写下列空白:
1. 我国土壤资源极其丰富,东部湿润区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暖温带和温带地域辽阔,由东向西依次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除了地带性分布的土壤类型,还有许多区域性土壤类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农业土壤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农田土壤又分为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 旱地高产肥沃土壤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旱地土壤培肥与管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水田土壤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高产水田土壤肥力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一般水田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低产水田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作业
1. 我国主要土壤特性包括哪些?
2. 试比较旱地土壤培肥与水田土壤培肥的异同。

五、安全教育
越鲜艳的文具意味着生产时加入的颜料更多,含铅量也越高,所以同学们应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更不要将文具放入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