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原子、分子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带正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知识全解

《分子和原子》知识全解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体积小、质量轻、不断运动、有间隔的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微观粒子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知识结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的特点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和原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定义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重难点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并认识微粒的特征,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也是本课题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并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
2.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本课题的教学难点是:(1)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2)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突破难点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模型、动画演示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形象化,得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概念。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法建议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FLASH动画,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从微观角度讨论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基础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二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基本单位: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相同种类的原子或不同种类的原子。
2.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单一种类的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组成和性质可变化。
3.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可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元素。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物质组成改变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相态的转变、形状的改变等。
- 化学变化是物质通过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导致的物质组成改变的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三、元素与化合物1.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元素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
- 化合物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其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元素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分组有: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3.元素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 共价化合物是由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1.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组成和反应过程。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讲解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讲解一、分子。
1. 分子的概念。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同。
像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
2.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将1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这充分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例如,我们能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腔;把盐放入水中,水会变咸,是因为盐的离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溶解时以离子形式存在,这里可类比分子扩散)在不断运动,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快。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物质的三态变化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例如,水变成冰时,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时分子间隔最小,液态时次之,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穿插填充,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分子的构成。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即H_2O;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即O_2。
二、原子。
1. 原子的概念。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例如,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2024年初中化学考试中,分子、原子和离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下面是一份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分子1. 分子的概念: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并保持一定空间结构的粒子。
2. 分子的种类:分子可以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两种类型。
单原子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如O2、N2等;多原子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如H2O、CO2等。
3. 分子的化学键: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4.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的式子。
分子式中一般会用下标表示原子的个数,如H2O表示一个水分子。
5. 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由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决定。
分子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平面的或立体的。
二、原子1. 原子的概念:是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位于原子核外的能级轨道上。
3.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由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组成,用于表示元素的种类。
例如,H表示氢,O表示氧等。
4.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是该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同时也是元素符号上面的小数。
三、离子1. 离子的概念:通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粒子。
正离子由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荷;负离子由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带负电荷。
2. 价电子:位于原子外层能级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原子通过失去或获得价电子形成离子。
3. 离子的命名:正离子一般采用元素名称加“离子”的形式命名,如氢离子(H+)、钠离子(Na+)等;负离子一般采用元素名称加“化合物根离子”的形式命名,如氧化物离子(O2-)、氯化物离子(Cl-)等。
4. 离子化反应:指发生在化学反应中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九年级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九年级分子和原子知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和原子理论成为了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一、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单元,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而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这种结合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二、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例如氧气(O2)和金属铜(Cu)。
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和盐(NaCl)。
化合物中的原子通过特定的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新的性质。
三、离子和离子键的概念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通常是通过电离过程形成的。
正离子叫做阳离子,由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组成;负离子叫做阴离子,由得到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组成。
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在一起。
四、共价键和共价分子的形成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建立的。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接近时,它们的电子云会重叠,从而形成共价键。
例如,氧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共价分子的性质通常取决于其构成原子的性质。
五、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的形成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通常,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则会获取电子形成负离子。
当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吸引时,它们会排列在一个有序的三维结构中,形成离子晶体。
常见的离子晶体包括盐(NaCl)和钙化合物。
六、分子式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的简略方法。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其中“H”代表氢原子,“O”代表氧原子。
化学式则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的原子组成。
例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其中“C”代表碳原子,“O”代表氧原子。
七、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
而分子和原子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九年级化学也不例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九年级化学中关于分子和原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最小化学单位,它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量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被进一步分解成其他物质。
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2)、氢气(H2)。
而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
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出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比例,如H2O表示水的化学式。
三、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是元素的特征性物理常数,用于表征元素的位置,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元素。
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来度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用于比较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
四、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通过电子的失去或获得形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而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离子化合物是由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形成的物质,如氯化钠(NaCl)。
五、化学键化学键是将分子或离子结合在一起的力。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它通常存在于非金属之间。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离子和带负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它通常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金属结构形成的化学键。
六、分子的成键与非成键电子对分子中的共价键形成时,电子对在原子之间共享。
一个分子中的非成键电子对是不参与共享形成化学键的电子对,它们存在于原子的价层中并对分子的性质产生影响。
七、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反应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化学式。
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

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一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梳理
课题1、分子和原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1.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
分子:
【典型例题】
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 分子大,原子小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例3: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例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例5: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表示混合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例6: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