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的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种植服务平台构建方案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种植服务平台构建方案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种植服务平台构建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内容 (3)第二章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种植服务平台概述 (3)2.1 平台定义 (3)2.2 平台架构 (3)2.3 平台功能 (4)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4)3.1 数据采集技术 (4)3.2 数据处理技术 (5)3.3 数据存储与管理 (5)第四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6)4.1 决策模型构建 (6)4.2 决策算法与应用 (6)4.3 决策效果评估 (7)第五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 (7)5.1 种植环境监测 (7)5.1.1 环境参数监测 (7)5.1.2 环境预警与调控 (7)5.2 作物生长监测 (7)5.2.1 生长指标监测 (7)5.2.2 生长趋势分析 (8)5.3 病虫害防治 (8)5.3.1 病虫害监测 (8)5.3.2 防治措施推送 (8)5.3.3 防治效果评估 (8)第六章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8)6.1 数据挖掘技术 (8)6.2 农业生产预测 (9)6.3 农业市场分析 (9)第七章平台开发与实现 (9)7.1 平台开发流程 (9)7.2 平台开发工具与语言 (10)7.3 平台测试与优化 (10)第八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1)8.1 平台运营模式 (11)8.2 平台维护与升级 (11)8.3 用户服务与支持 (12)第九章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种植服务平台推广与应用 (12)9.1 推广策略 (12)9.1.1 政策引导与支持 (12)9.1.2 建立健全推广体系 (12)9.1.3 优化服务模式 (12)9.1.4 加强宣传与示范 (13)9.2 应用案例 (13)9.2.1 某地区智能化种植服务平台应用案例 (13)9.2.2 某企业智能化种植服务平台应用案例 (13)9.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3)9.3.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3)9.3.2 促进农民增收 (13)9.3.3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13)9.3.4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3)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4)10.1 研究成果总结 (14)10.2 研究不足与局限 (14)10.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4)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Chapter
技术风险识别及应对方案
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动态,及时引进新技术,保持 平台技术领先。
数据安全风险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用加密技术、备份机制等 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系统稳定性风险
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容错能力,降低系统故 障概率。
政策法规风险应对策略
法律法规变化风险
关注政策法规动态,及时调整平台运营策略,确保合规经营 。
部署和隔离性。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缓存技术 ,提高系统数据处理能力和响
应速度。
应用API网关,实现统一接口 管理和安全防护。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 加密存储和传输,保障数据安全。
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采用角色访 问控制、数据脱敏等技术手段,防止 数据泄露和滥用。
引入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 数据,确保数据不丢失。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农 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 质量不稳定。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农村 金融保险等方面存在短板。
农村信息化水平低
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民获取农业信息、市场信息的渠道 有限。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需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块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 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安 全信息可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系统架构设计思路
01
02
03
04
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平台功能拆 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实现 服务的独立部署、升级和扩展。
引入容器化技术,将服务部署 在容器中,实现轻量级、快速

农业行业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农业行业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农业行业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搭建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1.1 农业行业发展概述 (4)1.2 智慧农业服务的需求与市场分析 (4)1.3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搭建的重要性 (4)第2章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5)2.1 设计原则与目标 (5)2.1.1 设计原则 (5)2.1.2 设计目标 (5)2.2 平台架构设计 (5)2.2.1 感知层 (5)2.2.2 传输层 (5)2.2.3 平台层 (6)2.2.4 应用层 (6)2.3 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6)2.3.1 数据采集模块 (6)2.3.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6)2.3.3 决策支持模块 (6)2.3.4 农业生产管理模块 (6)2.3.5 农产品销售模块 (6)2.3.6 农业技术咨询与服务模块 (6)2.3.7 用户管理模块 (6)2.3.8 系统管理模块 (6)第3章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 (6)3.1 数据采集技术选型 (6)3.1.1 地面传感器监测技术 (7)3.1.2 遥感技术 (7)3.1.3 物联网技术 (7)3.1.4 移动互联网技术 (7)3.2 数据传输与存储 (7)3.2.1 数据传输 (7)3.2.2 数据存储 (7)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3.1 数据预处理 (7)3.3.2 数据整合 (7)3.3.3 数据分析 (8)3.3.4 模型构建 (8)3.3.5 数据可视化 (8)第4章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8)4.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概述 (8)4.2 传感器与监测设备选型 (8)4.2.1 土壤传感器 (8)4.2.2 气象传感器 (8)4.2.3 水质传感器 (8)4.2.4 视频监控设备 (9)4.3 网络通信技术 (9)4.3.1 无线传感网络 (9)4.3.2 4G/5G网络 (9)4.3.3 有线网络 (9)4.3.4 卫星通信 (9)第5章农业专家系统构建 (9)5.1 专家系统概述 (9)5.2 农业知识库建设 (9)5.2.1 知识库构建原则 (9)5.2.2 知识库内容组织 (10)5.2.3 知识库构建方法 (10)5.3 决策支持与智能推荐 (10)5.3.1 决策支持 (10)5.3.2 智能推荐 (11)第6章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设计 (11)6.1 电子商务平台架构 (11)6.1.1 总体架构 (11)6.1.2 用户展示层 (11)6.1.3 业务逻辑层 (11)6.1.4 数据访问层 (12)6.1.5 基础设施层 (12)6.2 产品展示与交易功能 (12)6.2.1 产品展示 (12)6.2.2 交易功能 (12)6.3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12)6.3.1 供应链管理 (12)6.3.2 物流管理 (13)第7章农业生产管理与调度 (13)7.1 生产管理功能设计 (13)7.1.1 生产计划管理 (13)7.1.2 农事活动管理 (13)7.1.3 生产数据管理 (13)7.2 调度系统构建 (13)7.2.1 农业资源调度 (13)7.2.2 农业机械设备调度 (13)7.2.3 农产品物流调度 (13)7.3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14)7.3.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14)7.3.2 水资源优化配置 (14)7.3.3 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14)7.3.4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4)第8章农业信息服务与互动 (14)8.1 农业资讯发布与管理 (14)8.1.1 资讯内容多样化 (14)8.1.2 资讯来源可靠性 (14)8.1.3 资讯发布及时性 (14)8.1.4 资讯管理规范性 (14)8.2 农业社区交流互动 (15)8.2.1 互动交流平台构建 (15)8.2.2 交流内容专业性 (15)8.2.3 互动机制完善 (15)8.2.4 专家在线解答 (15)8.3 信息推送与个性化定制 (15)8.3.1 信息推送精准化 (15)8.3.2 个性化定制服务 (15)8.3.3 推送策略优化 (15)8.3.4 用户反馈收集与处理 (15)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5)9.1 系统集成技术 (15)9.1.1 集成架构设计 (15)9.1.2 集成技术选型 (16)9.2 系统测试与优化 (16)9.2.1 测试策略 (16)9.2.2 测试方法与工具 (16)9.2.3 优化策略 (16)9.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分析 (17)9.3.1 系统安全分析 (17)9.3.2 系统稳定性分析 (17)第10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7)10.1 项目实施策略与计划 (17)10.1.1 分阶段实施 (17)10.1.2 精细化管理 (18)10.1.3 持续优化与升级 (18)10.2 项目风险管理 (18)10.2.1 风险识别 (18)10.2.2 风险评估 (18)10.2.3 风险应对 (18)10.2.4 风险监控 (18)10.3 项目推广与运营策略 (18)10.3.1 政策支持与宣传推广 (18)10.3.2 合作与联盟 (19)10.3.3 培训与支持 (19)10.3.4 个性化服务与定制 (19)10.3.5 运营数据分析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农业行业发展概述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

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

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
中图分类号 : 2 2 G 5 文献标识码 : A
进 入 2 世纪 , 我 国国民经济 的持 续发展 , 息化 工作 l 随着 信 在各行 各业得到 了长足 的发展 , 农业及农 村信息化工作更 是得 到高 度重视 。党 中央从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提 出了加快建设 农业 和农村信 息化步伐的任务和方 向 ,同时也实行了像农业 83 6 计 划和农业科 技支撑计划等一大批具有划 时代 意义 的重大农 业科 技项 目。 通过这些科技项 目的实践 , 出体现 了科技在农业与农 突 村 的重要性 , 国农业 与农 村信 息化建设奠定 了坚 实的基础 , 为我 同时也带动 了以科技 为支撑 的农 业产业 的发展 , “ 为 十二 五” 计 划 的顺利开局做 了很好 的铺垫 。 随着计算 机技术等网路技术的不断发展 , 于浏览器 的网 基 页运行模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 同时具有跨平 台的特点 。 在国家
fau e fp r— i a saos n rm h e e eso a sao ’h ma e o c n g me t t n ltr ’q ai e tr so at t me t n ltr,a dfo tr elv l ft n ltr r r s u n rs u e ma a e n , a sao r r s u ly t ma a e n dta sao s o n g me ta rn ltr ’c mmu iain ma a e n , rb sit h f c v n s fi rvn h n a e n f n nc t n g me t p o e note e e t e e so o i mp o ig te ma g me to p r- i r saos e p ca ytr u h t y tmai ee r h o ea i t f at t a sao , usfr ad t e at t met ltr, s e il o g h sse t r sac nt bl yo r- me t ltr p t ow r n a l h e c h i p i r n s h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计划书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计划书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技术推广渠道不畅、服务资源分散等,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旨在整合各方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科技服务。

二、项目目标1、搭建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整合农业科技信息、专家资源、技术成果等。

2、为农民、农业企业等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咨询、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等服务。

3、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三、项目内容1、平台架构设计构建用户管理系统,实现对农民、农业企业、专家等不同用户的分类管理和权限设置。

设计信息发布模块,包括农业科技新闻、政策法规、市场动态等。

开发在线咨询模块,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咨询方式。

建立技术培训模块,提供在线课程、直播讲座、实操视频等培训资源。

打造成果转化模块,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交易和推广。

2、数据资源整合收集整理各类农业科技文献、专利、标准等信息。

整合农业专家信息,建立专家库,包括专家的研究领域、联系方式等。

汇总农业技术成果,形成成果库,并进行分类和评估。

采集农业生产数据,如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3、服务团队组建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平台的开发、维护和运营。

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顾问团队,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培训一批农业技术推广员,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线下服务和指导。

4、推广与合作制定平台推广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平台的发展。

参与农业展会、科技下乡等活动,展示平台成果,拓展服务渠道。

四、项目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平台的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职责分工。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二、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包括:(二)搭建农业产业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创业辅导和重点扶持培育,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三)建设河南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技术创新联盟等的门户网站或业务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信息化水平。

三.承担单位及开发团队概况四.总体技术方案本平台依据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综合服务性等原则进行构建,充分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和服务资源,以形成“政、科、农、产、学、研”有机互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和创业服务机制。

4.1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如下:(一)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政策、动态、通知、宣传)主要功能板块包括:通知公告、科技政策、领导讲话、工作动态、工作简报、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种业创新、农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等。

(二)农业科技科技系统、业务平台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管理系统公文传递系统、三区人才在线签署管理平台、科技特派员综合管理平台、农村科技信息在线统计系统(科技扶贫数据、科技特派员数据、三区人才信息数据、等科技统计)、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平台、产学研、科技中介农业科技服务业对接平台(创新创业主题、提供智能化的增值服务、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服务,提供在线科技服务,商务、技术对接系统;信息咨询、技术和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商业模式创新、农村科技金融等服务)。

(相关设置:技术需求发布、科技服务需求发布、科技人员技术开发、转移需求发布、科技金融需求发布、创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相关需求发布)。

(三)农产品发布系统和电子交易交流平台依托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原农村信息港对接。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智慧农业被认为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它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融合了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帮助农民实现智能化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1. 建设一套全方位、信息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涵盖种植、养殖、水利、气象等方面,实现智能化、透明化和可预测性管理。

2. 接入农业大数据,建设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集合各类数据资源,支持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农业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3. 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农业服务平台,包括资讯发布、技术支持、培训教育、市场推广等模块,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4. 推广运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三、建设方案1. 构建全方位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1)种植管理系统:通过传感与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土地、气候、生长参数等的全面记录和监测,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管理,帮助农民做出更好的生产决策。

(2)养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管理养殖场的水质、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对养殖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的预测和控制,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3)水利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和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灌溉、排水等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节约水资源,保证灌溉效果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4)气象管理系统:接入气象数据,掌握天气动态和预测信息,实现气象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为农业灾害预警和决策提供支持。

2. 建设农业大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1)建立数据采集和标准化机制,规范各类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过程。

(2)搭建大数据处理平台,采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数据价值和应用效果。

农业信息发布与服务平台搭建实施方案

农业信息发布与服务平台搭建实施方案

农业信息发布与服务平台搭建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4)1.2 项目目标与意义 (5)第2章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5)2.1 信息发布功能 (5)2.1.1 农业政策发布 (5)2.1.2 农业市场信息发布 (5)2.1.3 农业技术发布 (5)2.1.4 农业资讯发布 (6)2.1.5 农业项目发布 (6)2.2 农业服务功能 (6)2.2.1 农业技术咨询与解答 (6)2.2.2 农业金融支持 (6)2.2.3 农业电商服务 (6)2.2.4 农业培训与教育 (6)2.2.5 农业项目管理 (6)2.3 用户互动功能 (6)2.3.1 问答社区 (6)2.3.2 农业论坛 (7)2.3.3 农业圈子 (7)2.3.4 在线咨询 (7)2.3.5 用户评价与反馈 (7)第3章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7)3.1 技术选型 (7)3.1.1 前端技术 (7)3.1.2 后端技术 (7)3.1.3 数据库技术 (7)3.1.4 缓存技术 (7)3.1.5 搜索引擎技术 (7)3.1.6 消息队列技术 (8)3.2 系统架构设计 (8)3.2.1 总体架构 (8)3.2.2 前后端分离架构 (8)3.2.3 服务端架构 (8)3.2.4 数据库架构 (8)3.3 数据库设计 (8)3.3.1 用户表 (8)3.3.2 农业信息表 (8)3.3.3 评论表 (8)3.3.4 分类表 (8)3.3.5 权限表 (8)第4章信息采集与处理 (9)4.1 信息来源与采集渠道 (9)4.1.1 部门发布信息 (9)4.1.2 行业协会与企业信息 (9)4.1.3 农业科研机构与专家 (9)4.1.4 农民用户反馈信息 (9)4.1.5 互联网信息采集 (9)4.2 信息处理与审核流程 (9)4.2.1 信息筛选 (9)4.2.2 信息审核 (9)4.2.3 信息加工 (10)4.2.4 信息发布 (10)4.3 信息分类与标签体系 (10)4.3.1 信息分类 (10)4.3.2 信息标签 (10)4.3.3 标签管理 (10)第5章平台核心功能模块开发 (10)5.1 信息发布模块 (10)5.1.1 农业新闻发布 (10)5.1.2 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 (10)5.1.3 农业技术知识发布 (10)5.1.4 农业政策解读 (10)5.2 农业服务模块 (11)5.2.1 农资服务 (11)5.2.2 农业技术服务 (11)5.2.3 农产品销售服务 (11)5.2.4 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11)5.3 用户互动模块 (11)5.3.1 农业问答 (11)5.3.2 农业论坛 (11)5.3.3 农业圈子 (11)5.4 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块 (11)5.4.1 农业数据可视化 (11)5.4.2 农业市场分析 (11)5.4.3 农业产量统计 (12)5.4.4 农业效益分析 (12)第6章系统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12)6.1 系统安全策略 (12)6.1.1 访问控制 (12)6.1.2 数据加密 (12)6.1.3 安全防护 (12)6.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2)6.2.1 数据备份 (13)6.2.2 数据恢复 (13)6.3.1 硬件优化 (13)6.3.2 软件优化 (13)第7章用户界面与体验设计 (13)7.1 界面设计原则 (13)7.1.1 一致性原则 (13)7.1.2 简洁性原则 (13)7.1.3 易用性原则 (14)7.1.4 可访问性原则 (14)7.2 界面布局与交互设计 (14)7.2.1 导航设计 (14)7.2.2 搜索设计 (14)7.2.3 内容展示 (14)7.2.4 交互设计 (14)7.3 用户体验优化 (14)7.3.1 加载速度优化 (14)7.3.2 响应式设计 (14)7.3.3 信息架构优化 (14)7.3.4 用户反馈机制 (14)7.3.5 用户教育 (15)7.3.6 售后服务 (15)第8章系统测试与验收 (15)8.1 测试策略与计划 (15)8.1.1 测试目标 (15)8.1.2 测试范围 (15)8.1.3 测试方法 (15)8.1.4 测试环境 (15)8.1.5 测试计划 (15)8.2 功能测试 (15)8.2.1 测试内容 (15)8.2.2 测试方法 (16)8.2.3 测试用例设计 (16)8.3 功能测试 (16)8.3.1 测试内容 (16)8.3.2 测试方法 (16)8.3.3 测试工具 (16)8.4 安全测试 (16)8.4.1 测试内容 (16)8.4.2 测试方法 (16)8.4.3 测试工具 (16)第9章培训与推广应用 (16)9.1 培训内容与方式 (16)9.1.1 培训内容 (17)9.1.2 培训方式 (17)9.2.1 推广策略 (17)9.2.2 推广措施 (17)9.3 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 (18)9.3.1 用户反馈 (18)9.3.2 持续改进 (18)第10章项目实施与保障措施 (18)10.1 项目进度安排 (18)10.1.1 项目启动阶段(13个月) (18)10.1.2 平台设计与开发阶段(48个月) (18)10.1.3 平台部署与试运行阶段(910个月) (18)10.1.4 项目总结与验收阶段(1112个月) (18)10.2 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18)10.2.1 技术风险 (18)10.2.2 数据安全风险 (18)10.2.3 市场竞争风险 (18)10.2.4 政策法规风险 (19)10.3 质量保障与售后服务 (19)10.3.1 质量管理 (19)10.3.2 技术支持与维护 (19)10.3.3 售后服务 (19)10.3.4 用户培训与指导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包括农业咨询客户端、登录系统、咨询项目模块、选择图谱、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文字咨询模块、人工服务系统、专家服务平台、数据库分析系统、记录模块、输入模块、电话咨询模块、电话咨询转接平台、智能分配模块和电话咨询记录模块,所述农业咨询客户端内设置有登录系统,所述登录系统右侧设置有咨询项目模块,所述选择图谱右侧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且选择图谱下侧设置有文字咨询模块,所述电话咨询转接平台内设置有智能分配模块,所述智能分配模块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记录模块,该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能方便农业生产人员在遇到生产疑问时及时咨询专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农业咨询客户端(1)、登录系统(2)、咨询项目模块(3)、选择图谱(4)、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5)、文字咨询模块(6)、人工服务系统(7)、专家服务平台(8)、数据库分析系统(9)、记录模块(10)、输入模块(11)、电话咨询模块(12)、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智能分配模块(14)和电话咨询记录模块(15),所述农业咨询客户端(1)内设置有登录系统(2),所述登录系统(2)右侧设置有咨询项目模块(3),所述咨询项目模块(3)右侧设置有选择图谱(4),所述选择图谱(4)右侧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5),且选择图谱(4)下侧设置有文字咨询模块(6),所述文字咨询模块(6)右侧设置有人工服务系统(7),所述人工服务系统(7)右侧设置有专家服务平台(8),所述专家服务平台(8)内设置有数据库分析系统(9),所述数据库分析系统(9)下侧设置有记录模块(10),所述记录模块(10)下
侧设置有输入模块(11),所述文字咨询模块(6)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模块(12),所述电话咨询模块(12)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所述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内设置有智能分配模块(14),所述智能分配模块(14)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记录模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录系统(2)内设置有账户识别和密码识别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图谱(4)内设置有植物特征选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家服务平台(8)通过信号传输线与专家服务客户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内设置有人工转接服务站。

技术说明书
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生产者在进行生产时,往往会遇到难以除去的的杂草,或者遇到庄稼病害等生产问题难以解决,若不能及时得到专家的意见,就会使生产者有较大损失,所以设计一种简单可靠的咨询服务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中出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包括农业咨询客户端、登录系统、咨询项目模块、选择图谱、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文字咨询模块、人工服务系统、专家服务平台、数据库分析系统、记录模块、输入模块、电话咨询模块、电话咨询转接平台、智能分配模块和电话咨询记录模块,所述农业咨询客户端内设置有登录系统,所述登录系统右侧设置有咨询项目模块,所述咨询项目模块右侧设置有选择图谱,所述选择图谱右侧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且选择图谱下侧设置有文字咨询模块,所述文字咨询模块右侧设置有人工服务系统,所述人工服务系统右侧设置有专家服务平台,所述专家服务平台内设置有数据库分析系统,所述数据库分析系统下侧设置有记录模块,所述记录模块下侧设置有输入模块,所述文字咨询模块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模块,所述电话咨询模块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转接平台,所述电话咨询转接平台内设置有智能分配模块,所述智能分配模块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记录模块。

优选的,所述登录系统内设置有账户识别和密码识别系,账户识别和密码识别系统能鉴别农业咨询客户端。

优选的,所述选择图谱内设置有植物特征选项,植物特征选项能帮助使用者选择将要查询的杂草。

优选的,所述专家服务平台通过信号传输线与专家服务客户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话咨询转接平台内设置有人工转接服务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动服务
系统、文字咨询模块和电话咨询模块,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能方便农业生产人员在遇到生产疑问时及时咨询专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农业咨询客户端,2、登录系统,3、咨询项目模块,4、选择图谱,5、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6、文字咨询模块,7、人工服务系统,8、专家服务平台,9、数据库分析系统,10、记录模块,11、输入模块,12、电话咨询模块,13、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4、智能分配模块,15、电话咨询记录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包括农业咨询客户端1、登录系统2、咨询项目模块3、选择图谱4、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5、文字咨询模块6、人工服务系统7、专家服务平台8、数据库分析系统9、记录模块10、输入模块11、电话咨询模块12、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智能分配模块14和电话咨询记录模块15,农业咨询客户端1内设置有登录系统2,登录系统2内设置有账户识别和密码识别系,账户识别和密码识别系统能鉴别农业咨询客户端1,登录系统2右侧设置有咨询项目模块3,咨询项目模块3右侧设置有选择图谱4,选择图谱4内设置有植物特征选项,植物特征选项能帮助使用者选择将要查询的杂草,选择图谱4右侧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5,选择图谱4下侧设置有文字咨询模块6,文字咨询模块6右侧设置有人工服务系统7,人工服务系统7右侧设置有专家服务平台8,专家服务平台8通过信号传输线与专家服务客户端连接,专家服务平台8内设置有数据库分析系统9,数据库分析系统9下侧设置有记录模块10,记录模块10下侧设置有输入模块11,文字咨询模块6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模块12,电话咨询模块12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电话
咨询转接平台13内设置有人工转接服务站,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内设置有智能分配模块14,智能分配模块14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记录模块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时,先对该系统结构进行了解,农业咨询客户端1内设置有登录系统2,登录系统2内设置有账户识别和密码识别系,账户识别和密码识别系统能鉴别农业咨询客户端1,登录系统2右侧设置有咨询项目模块3,咨询项目模块3右侧设置有选择图谱4,选择图谱4内设置有植物特征选项,植物特征选项能帮助使用者选择将要查询的杂草,选择图谱4右侧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5,选择图谱4下侧设置有文字咨询模块6,文字咨询模块6右侧设置有人工服务系统7,人工服务系统7右侧设置有专家服务平台8,专家服务平台8通过信号传输线与专家服务客户端连接,专家服务平台8内设置有数据库分析系统9,数据库分析系统9下侧设置有记录模块10,记录模块10下侧设置有输入模块11,文字咨询模块6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模块12,电话咨询模块12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内设置有人工转接服务站,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内设置有智能分配模块14,智能分配模块14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记录模块15。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