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ppt课件

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生于鲁国。是古代 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 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 个极重要的人物读,初步了解孔 子及其思想。 二、通过研读《论语》的经典语句,增加对古代 经典知识的储备。
走近孔子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乃 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世界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长达14年 之久,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14年间,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 壁,所以孔子生前,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在他死后,儒学几经起落,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 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形象: 坦荡
执着
(四)思考问题 1、四个弟子的人生理想分别是什么?
2、孔子为什们对子路的理想“哂之”呢?
3、曾皙的理想是什么?
思考总结
“吾与点也” 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理想, 这与他一贯主张的积极入仕以实现自己 政治主张的做法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走近孔子作文800字

走近孔子作文800字走近孔子——我的课外阅读体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
从小学习《论语》,我就被孔子的思想深深吸引,但是关于孔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直到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走近孔子》的课外阅读书籍,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这位伟大的人物。
在《走近孔子》这本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和影响。
孔子提倡“仁爱”这一核心价值观,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这种“仁爱”之道通行于千年之间,影响至今。
同时,孔子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做人要有道德、有修养。
这些思想对我的影响十分深远,让我明白了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是要做一个有爱心、有道德的人。
孔子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品质,他还提出了“人心向善”、“君民同乐”等政治思想。
他认为,君主要以仁政治国,以民为本,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这些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推行仁政,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此外,我还了解到孔子的生平事迹。
他在求学的过程中遭遇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不放弃,勇往直前,最终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师。
通过他的事迹,我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走近孔子》,我不仅仅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生平,还感受到了孔子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糜烂不堪,孔子的思想依然有着强大的指引作用。
我们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秉承仁爱、勤奋、诚信、忠诚等美德,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爱心、有道德的好青年。
总之,《走近孔子》这本书让我对孔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是要有爱心、有道德。
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孔子的思想,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有贡献的人。
走近历史,走近孔子——指导周明、吴铖钰作文《走近孔子》有感

诱惑所迷惑 。心辨 是非 ,知人识人。而今 ,我们看 多 圣 ”孔 子,在传世经 典 《 论语 》中践悟人生 , “ 积小 了所谓 的聪 明人 ,将 “ 智 ”演 绎成一出算计他人的把 流 以成 江 海 ”… … 值此 ,对 “ 孔子杯 ”作文大赛辛勤的耕耘者表示 戏 ;将 “ 智”当成 一个违 法牟利的工具 。聪明的你想 成为一个真正 的智者 吗?聆 听先哲的教诲,你定会茅 衷心 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
塞顿开 !
礼是孔子思想体系 的出发 点。孔子认为 礼治是 社会得 高 的称号 :他不但谦虚好学 ,志行高洁 ,而且有 以天 以安定的必要保障 ,唯有实行礼 治才能建立 “ 天下有 下为 己任 的理想与胸怀 ,又能发愤进取 , 自强不息 , 道 ”的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仁是礼 的实质 ,复礼是行 具有 匡时济世 的学 问和才能 ,是一个道德完人 。他是 仁 的手段。我们 现行社会所讲的 “ 礼 ”与孔子主张 的 孔子培养弟子 的标准 ,也是一个为人的总方 向。两千 “ 礼”的内涵 已经有所 不 同。但 “ 礼 ”在社会生活 中 多年来,正是这种道德完人,理想人格的 “ 君子”形 所起 的作 用是不 可估量 的。做一个知礼、讲礼 、行礼 象,一直吸引和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有志之 士,为能到 之人是社会的呼唤,也是莘莘学子 的 目标 。 这种境界历经千磨万难 ,终身砥砺不懈,也因此 成就 子 日: “ 由 !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 了 他们 的 辉 煌 , 为 世 世 代代 人 们所 敬仰 。 做 “ 谦 谦君 不 知 ,是 知 也 。 ” ( 《 论语 ・ 为 政 》 )智 者 之 所 以成 子 ”是 我 们 的 理想 ,更 会 是我 们 的人 生信 念 。 为智者 ,是 因其有一种 理智 ,是因其 有一种 明智,是 九 月,鲜花再次开遍 了校园,映着 一张张朝气蓬 因其有一种睿智 。保持 定力 ,不为外 力所左 右,不为 勃、充满 活力 的笑脸 。让我们把一 首首赞歌送给 “ 至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
走近孔子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学生将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促进:学生将通过问题探究和辩论活动,促进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的激发:学生将通过文化体验和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步骤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促进: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辩论活动,促进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的激发:学生通过文化体验和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资源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的阅读材料和讨论资料。
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培养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材料。
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促进的问题探究和辩论活动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的文化体验和传统文化活动资源。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对孔子的了解程度、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发展、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展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的体现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评价、作品评价和参与度评价等进行评价。
走近孔子作文(最新)

走近孔子作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他智哲的话语,阐释着一份真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他的理念,传达着一份仁爱之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他的志向,透出一份责任心。
一本《论语》,淡淡的墨迹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却了然于心底,感受的是一份灵慧,一份凝重。
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圣人——孔子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他严谨,他尚德,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
他极力维护西周礼法,在他看来礼制代表着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当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时,他表示深恶痛绝。
对政治主张,他坚定执著。
在奔走列国的年代里,曾受到暴力威胁,他不惊恐,不低头,对自己的德行能力及政治使命充满信心,加上得当的措施,终究化险为夷。
他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他实践了这个道德信条的。
他深邃,他博怀,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最重要途径。
他创办私学,广收学徒,有教无类。
他因材施教,力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因而,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他总结了私学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深刻印象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他仁爱,他乐观,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在他身上,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
他认为人应积极乐观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所以,他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他构设并执着的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以及“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他沉稳,他灵动,许多人认为,保守、守旧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
其实,“信而好古”的他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走进孔子的作文

走进孔子的作文走进孔子的作文孔子是个伟人,那么你了解孔子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5篇走进孔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一:走进孔子我盼望以久的山东旅游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那一天晚上都没睡着。
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大约做了8个多小时的车子,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来山东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远近闻名的孔庙,孔林,孔府。
我们晚上在宾馆住了下来。
这一天我们坐着车子,穿过了十几道桥来到了孔府。
刚刚进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四处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树。
这些柏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几行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以为对后市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
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
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我们坐着光缆车来到了孔庙。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
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个孔子庙,上面写着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我们又来到了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
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
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的坟墓。
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
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
走近孔子作文800字

走近孔子作文800字走近孔子作为一位千古留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故事被世人广为流传。
他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仁爱之心”、“诚实守信”等思想,成为后代子孙追求的精神寄托。
如今,我们仍能从他的思想和生平中找到许多值得学习和探究的东西。
孔子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自我约束,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在孔子看来,一家之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治国平天下是一位治理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孔子不仅思考如何推动社会进步,还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能够影响后人的人物。
孔子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名言、故事和成就来了解。
例如,他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语,这句话直白明了地表达了他对于“仁爱之心”的理解。
孔子还传授了许多格言和箴言,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
这些话语不仅冠绝千古,而且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同时,孔子的故事也是我们了解他思想的重要途径。
例如,孔子曾经被流放,但他并没有被打倒,他坚定地继续寻求机会推广自己的思想。
此外,孔子曾经协助鲁国君主完成宪政改革,还曾经召开过著名的“论语宗师会”,这些成就都可以视为他思想实践的体现。
若要评价孔子的贡献,绝非止于此。
他的理念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的。
实际上,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深深影响了社会,被当做了一种文化、信仰和处世哲学的重要象征。
创造历史的人不一定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更多的苦难,而是能够用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孔子虽然走了七十二年的人生旅途,但他一生积极追求进步、努力改变社会现状,正是这让他成为了一个永不被遗忘的伟人。
在学习孔子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了解他的思想,更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去思考如何把孔子的思想贯彻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当我们真正理解并践行孔子的思想时,我们也会变得更为成熟、自律与进步。
走近孔子

《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大道之志, 更有那永不改变的心灵之源、思想之源 、智慧之源 。 2 0 年夏天 ,我来到 向往 已久的圣人的故乡—— 09
文化运动 “ 打倒孔家店 ”的号召到文革 时期 的 “ 破四 曲阜 ,聆听着一个个关于孔子 的传奇故事,在孔庙 、 旧”,你先是被封建统治者们供上神坛 ,继而又在一 孔府 、孔林的秀丽景色 中流连忘返 ,感受着这座古老 夜之 间跌落谷底。你和你 的思想,在人们一次又一次 的城 市 悠 久 的 历 史渊 源 和深 厚 的文 化 教 育 积 淀 。 大成 的 曲解和 误读 中, 失去 了最初 的面 貌 。痛 心疾 首之 殿上 ,我用一柱心香遥 寄孔子 ,来表达 自己心头无穷 余 ,我 不禁仰天 长 问:那个 和蔼恭 谦 、学富五 车 的 的敬意 。或许 ,舍去一切繁琐 的形式 ,心灵的呼应才 你 ,那个为了理想而颠沛流离、布道他 乡的你 ,那个 是我们走近圣人最好 的方式 。 白嘲 “ 累累若丧家之 犬”的你 ,那个作为人而非神 、 有着真性情的你,如今又在何处?
这是 一 个 举 世 瞩 目的伟 大 时 刻 。 而你 ,则 站 在这 了一份 心 灵 的滋 润 。
有人说,无论何时翻开 《 论语》 ,都能从中感受
到 一 种 不 可 言喻 的美 。是 的 , 《 语 》之 美 , 正是 美 论
你就 是 孔 子 。
多想 穿越历 史厚重 的封盖 ,走近 你 ,孔 子 。我 在孔 子的品格 ,美在孔子深厚的情感和敦厚的心性 。 从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 秋一路走来 ,却一次又一 次地被扬起的尘埃迷 了眼:从汉武 帝的 “ 罢黜百家 ,
着 车 ,诗 意 地 来 ,坚 定地 去 ,有 哭 有笑 ,亦 行 亦 歌 。颜 回的 一 句 : “ 温 而 厉 , 威而 不 猛 , 子 恭 而 安 ” ,是 你 最好 的写 照 。你 的 生 活 中充 满 了 真 实 的苦 难 与 欢 乐 ,你 隽 永 的 话 语 中永 远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孔子》主题活动成果报告浙江省义乌市保联小学402班指导老师:胡日红组长:何雯丽组员:张入云,陈可佳,许曼琳,吴家乐,楼博谦活动时间:2009.9-2010.4一、活动背景(一)社会热点1.“孔子热”。
孔子这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人其思想学说价值对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承认和尊重,在每年的9月孔子诞辰日,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要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
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祭孔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近年来“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理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2.“经典诵读热”。
为促进国学经典诵读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民族精神和读书兴趣,目前,在民间、和学校教育中悄然兴起经典诵读现象。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经典之作,很多名句被传颂,思想主张被人们接受,有的学校还把《论语》作为校本课程学习。
(二)可行性1.我们的兴趣、爱好:距今2500多年的一位古稀老人,为什么会被后人堪称为一代圣人?2.实际情况:我们班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些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已经会背《三字经》、《弟子规》,对其中一些语句的含义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3.客观条件:《论语》中的许多警句被选入我们的教材。
再加上我校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制定了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书目,其中《论语》就是我们四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
(三)活动主题的提出在带领学生诵读《论语》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确定课题。
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走近孔子》的综合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走近孔子不是要深入透彻地研究孔子,而是对他有一定的认识就可以了。
(四)活动意义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之师,至圣先师”。
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他的身世,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及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开展《走近孔子》主题活动,引导同学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孔子,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深邃内涵及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弘扬孔子文化,提醒和促进学生关注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孔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孔子其人、其重要思想,获得对历史名人的认识,激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习孔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3.学会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发展规划与组织能力。
4.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5.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思路,形成对问题深入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三、活动过程(一)确定活动主题1.我们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高徒众多,孔子的思想曾影象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对当代中国人仍还有大影响,而关于孔子的生活,又有多少人了解呢?这一切都吸引着我们走近他,探索他。
2.主题确定阶段任务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活动子课题,形成活动小组,拟定活动计划,论证活动计划的价值及可行性,提交活动方案。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引导聚焦问题,论证子课题的价值,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3.子课题的确定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征集大家的意见,提出问题和切入点,经过整理归类,确定以下子课题:A.对孔子的了解程度B.孔子的生平与代表作C.孔子的思想D.孔子的故事E.孔子的弟子F.孔子的名言、《论语》中的成语(二)制定活动方案我们按照自己所选的子课题开始纷纷行动。
1.分析完成活动的有利条件:我们处于科技发达的年代,这便于我们查找资料。
早研究《论语》也是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捷足先登吗?还有老师的指导。
2.分析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孔子的一生都值得研究,他的事迹及精神其内容都较复杂,难于归纳。
3.活动成员的分工,时间的安排(1)资料的查阅:a、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张入云b、孔子的生平与代表作:何雯丽c、孔子的思想:许曼琳d、孔子的故事:楼博谦e、孔子的弟子:陈可佳f、孔子的名言、《论语》中的成语:吴家乐(2)资料的整理:各组员整理一份再进行讨论。
最后整理为一篇。
撰写结题报告:何雯丽输入电脑:陈可佳,吴家乐准备工作:各个组员买一本《论语》阅读后整理资料。
(3)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第一阶段2009.9中旬 :选题,选出合适的课题第二阶段2009.9下旬: 开题报告,拟定报告方案第三阶段2009.10上旬至12上旬: 收集资料(每人拟一份资料的梳理汇总报告)第四阶段 2009.3-4月 : 分析资料(总结出一份资料并输入电脑)第五阶段 2010.4中旬 : 结题报告(研究性课题完成)(三)实践过程1.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活动方案,每个组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开展活动。
有的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有关孔子的相关资料,有的到学校图书室、市图书馆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有的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向大街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积极主动地背诵《论语》,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主动地请教老师、家长。
利用班队课开展讲《孔子故事》比赛。
组织同学收看录像《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2、整理汇总资料每个小组长在小组成员收集好资料后,把自己组里的资料进行汇总,再把自己汇总好的资料输入电脑交给主要负责的同学。
最后由何雯丽同学撰写活动结题报告。
四、活动成果展示A.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同学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上街头,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被访者1:在我心目中,孔子长得像老寿星,和蔼可亲,是个智慧老太爷。
他是第一个办学校的人,有很多的学生。
被访者3:我觉得孔子是有思想、对当时社会有着自己深刻理解并且意识超前的人。
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做了一切努力,他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授之于人。
被访者4:我知道孔子是一个思想很开放的老师,他有很多学生。
他的教育思想很独特,非常值得现在的老师学习。
被访者2:我觉得孔子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他是一个行动果断、具有叛逆思维的人。
谈总是很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 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b.孔子的重要年龄段的经历。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35岁时,鲁国内乱而奔齐,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10多年时间里,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壁,后来回到又回到鲁国。
虽被尊称为“国老”,但仍得不到重用。
他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c.孔子讲学。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
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
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d.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可是他还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还要千里迢迢来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对学习是永不满足的。
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e.孔子的代表作。
孔子一直是“述而不著”,虽然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但自己的著作却极少有传世的。
至于那部泽被后世的《论语》,是由其门人和再传弟子们整理。
完成的一部他和他门徒们的语录结集。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C.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政治思想。
以“仁”为核心.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施行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治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问过而知新”D.孔子的故事我们在阅读了大量的孔子故事后,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同学们积极地参与。
E.孔子的弟子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F.孔子名言、《论语》中出现的成语(1)a. 人生态度格言v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v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v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v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v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v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v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v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v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v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v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v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v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v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v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