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讲稿1.5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素材课件

能量流动
总结词
能量流动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功能,它驱动着生态系统的运行。
详细描述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起始于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 学能,并存储在有机物中。随后,这些有机物被草食动物和其他掠食者摄取,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 递。这个过程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地,同时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灌木和半灌木
02
在某些草地中,灌木和半灌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为动
物提供遮蔽和繁殖的场所。
地被植物
03
地被植物包括苔藓、地衣等,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
动物群落
昆虫
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类群,它们 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鸟类和哺乳动物
科学普及
通过展示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向公众普及生态学和环境科学 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小型动物,它 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
非生物环境
气候和土壤
气候和土壤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 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它们决定了 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和生长。
水和空气
水和空气也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们影响植物的光 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
03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公园和广场绿化
在公园和广场等公共空间,草地生态系统能够提 供宜人的休闲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 象。
在生态旅游上的应用
自然保护区
草地生态系统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丰 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6
二、 牧草的营养繁殖方式
分蘖(分枝):从禾本科等植物的分蘖节、根颈、
根蘖以及叶腋或根上形成新枝条的过程。
营养繁殖:从营养器官(除种子、孢子等有性生
殖器官)上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7
多年生草类按照新枝形成特点,分为根茎 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 型、匍匐茎型、鳞茎型等各种类型。
对土壤要求较严,需疏松及通气良好的土壤,否则以分蘖节逐 渐上移来满足对生长的需要,移到一定程度,根茎便死亡。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9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0
无芒雀麦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1
蓝茎冰草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2
根蘖型草类
地下横走的水平根,长4-5米,位于地面下5-30厘 米处,其上春夏秋可产生不定芽,萌发生长形成地 上枝条,寿命长。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8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9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20
根茎--疏丛型草类
由短根茎把许多疏丛型株丛连在一起,形成 稠密网状,如草地早熟禾、肥披碱草等。可 形成平坦、有弹性和不易破裂的生草土,是 放牧地最理想的生草土。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21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3
3.拔节期
禾本科植物地面出现第一节时为拔节期,标准为 50%植株第一节露出地面1-2厘米。
4.抽穗(现蕾)期
禾本科50%植株的穗从顶部叶鞘伸出,豆科、杂类 草50%植株形成花蕾时。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4
5.开花期
草地保护会议发言材料

草地保护会议发言材料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草地保护会议上发表我的观点和建议。
我相信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保护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草地。
草地不仅为我们提供食物、饮水和氧气,还是无数动植物的栖息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全球范围内草地退化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草地被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使用农药等原因对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草地退化不仅导致了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还给农民的生计、气候变化和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认为在草地保护工作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和土地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技能。
只有当农民和土地管理者了解到草地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草地资源。
其次,我们应该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促进草地保护。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对非法放牧和非法开垦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经济激励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和土地管理者采取可持续的草地管理方式,例如适度放牧、轮作种植等。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草地是跨国界的资源,其保护工作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我们可以建立草地保护联盟,共享经验和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草地保护工作。
最后,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草地保护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公众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鼓励公众采取环保行动,例如减少用草地资源、支持有机农业等。
总而言之,草地保护是一项紧迫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通过加强农民培训、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公众参与度,我们能够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草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草地学》第五版 教材

草地学第五版教材一、草地与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生态服务。
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草地植物生物学草地植物是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了解草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进行草地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适应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草地动物生态学草地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食物链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地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四、草地土壤学草地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土壤的分类、性质、形成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土壤质量与草地管理之间的关系。
五、草地环境与管理草地环境是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本章节将介绍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草地的管理,包括草地的种植、施肥、灌溉、除草等方面的知识。
六、草地利用与保护草地的利用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合理的利用可以促进草地的保护,而有效的保护则可以保障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本章节将介绍如何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如放牧、割草等,以及如何进行草地的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七、草地分类与评价草地的分类和评价是进行草地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的分类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草地的特点和潜力。
草地学全套课件

(四)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1、植物对温度的适应状况: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特殊情况
2、植物在低温下完成的生活过程:
休眠状态 种子保存 储藏营养物质的积累 许多植物种子需经过低温过程才能正常发芽 春化阶段
3、植物的耐寒性:
寒害 霜害 冻害 雪害
4、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1)在对高温的适应上,一般来讲: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 植物;旱生植物(肉质旱生植物的适应力最强)>中生植物 (2)植物怎样用生理适应方法降低高温的危害 ①使用蒸腾作用降低日晒温度 ②夏季休眠 ③减少了细胞 中游离水分的含量,使细胞内盐分、糖分浓度 增加,增加了原生质抗凝结能力。 ④某些禾本科植物在根系形成沙套,也可防御高温危害。 5、根据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植物分为:喜温植物和耐寒植物 6、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1)根据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动物分为:变温动物 和 恒温 动物 (2)动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与环境,在因过热或过冷而处于休眠或 混睡状态,生命过程是在低水平上维持着。 (3)对大多数动物本身来讲,温度的变化起着积极作用。
3、草业四个生产层的相互关系:
草业的四个生产层中,每一层次都可分别接受社会的加工、管理和投 入,每一层都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投入
前 植 物 生 产 层 植 物 生 产 层 动 物 生 产 层 外 生 物 生 产 层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为什么要学草原学
1、从资源学看,学习草地学可以更好的利用草 地这项农业资源。 2、从生态学角度看,学习草地可以更好的合理 利用草地,改良和保护草地,为我国的生态平 衡做出贡献。 3、从少数民族的繁荣与发展看,合理的利用好 草地对维护边疆各民族团结,进行共同繁荣起 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 大气因素
《草地学》教学大纲

《草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课。
其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及其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基础,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优质高产饲草通过动物生产过程有效地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畜产品的流程,同时使草地生态条件不断地得以维持和改善的一门科学。
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群落地理学的特性和理论;天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草地资源的分类及培育、经营利用和调查规划等方法;基本草地建设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方法及草地季节畜牧业的原理和实施办法。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或草业生产中草地生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3.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一方面论述草地植物生产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介绍植物产品转变为动物产品的各个转化节。
在教学中,与草地学课程相关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动物生产学、草地生态学、气象学、牧草栽培学、动物营养学等。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其中授课37学时,课堂讨论3学时(3次)。
学时安排详见表1。
另外,有实验10学时,1周实习20学时,共70学时。
表1 《草地学》学时安排章节名称学时教学方式第一章绪论 2 讲授,讨论第二章草地发生发展的诸因素 6 讲授第三章草地类型与草地分类 4 讲授第四章饲用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4 讲授,讨论第五章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 4 讲授第六章草地的调查与规划 6 讲授第七章草地的培育与改良 6 讲授第八章草地的合理利用 4 讲授,讨论第九章基本草地建设和草地围栏 2 讲授第十章草地季节畜牧业 2 讲授第十一章实践教学:实验(5个实验)实践教学:实习1周10 20合计学时706.考试考核办法基于课程的性质,草地学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草坪学讲义》

草坪学讲义第一章绪论(5学时)第一节草坪的概念一、草坪《辞海》:草坪是园林中用人工铺植草皮或播种草籽培养形成的整片绿色地面。
严格讲:草坪是指以禾本科草或其他质地纤细的植被为覆盖,并以它们大量的根或匍匐茎充满土壤表层的地被,是由草坪草的地上部分以及根系和表土层构成的整体。
二、草坪概念的部分用语1 turf :草坪、草地(不用于草原学中),泛指草坪。
Turfgrass即草坪草。
2 lawn:草坪、草地、林间空地,泛指庭院草坪或装饰草坪。
3 sod:指草皮、草块,可用于草原学中。
4 sward:指人工草地、草甸,草原学用语,与turf是同义词。
第二节草坪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美化人类生活、工作、运动、休假地环境和保持水土。
具体讲有:1. 绿化美化环境2. 调节小气候(温、湿度):水泥地面温度达38℃时,草坪表面温度可保持在24℃。
沥青路面55℃,裸地40℃时,草坪31.8℃。
3. 净化空气(稀释、分解、吸收、固定有毒有害气体)4. 降低噪音(10-20分贝)国外不少飞机场用草坪铺装地面,既可减少飞机场的尘,又能减轻噪音和延长发动机寿命。
5. 用作运动场:不仅让观众和竞赛者观感良好,还能提高竞技成绩、减少运动员受伤机会,延长运动寿命。
6. 优质饲料:草坪草多为优良的禾本科牧草,修剪下的草屑是家畜的良好饲料,发展草坪业可与城市畜牧业结合起来。
7. 水土保持:因具有致密的地表覆盖,表土中有絮结的草根层,可防止土壤侵蚀。
表层20cm厚的土层,被雨水冲刷净所需要的时间,草地为3.2万年,而裸地仅为18年。
第三节草坪发展史草坪起源于天然放牧地,最初被用于庭院来美化环境。
而草坪草则起源于天然牧草。
(一)国外公元前631~579年,波斯(今伊朗)的庭院中,就出现了缀花草坪。
公元前354年,罗马在有关草坪的简短描述中,提到了庭院里的小块草坪,指出草坪是公园中的小块绿地。
随着造园技术的发展,到13世纪草坪在庭院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草地生态学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0

课称名称: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草地生态学》是草业科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在普通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基础上,针对草原自身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草地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讲授与实习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1. 草地生态系统概论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消费者;草地生态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生物圈的功能单位、稳定陆地环境、草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草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2.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渠道、类型、效率;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水循环、营养物质循环、磷的循环;草地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草地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概念;自我调节;生态平衡的指标、生态阈限。
3. 草地生物群落生态学草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边缘效应;草地生物群落的动态和演替:草地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演替理论的发展;演替的基本类型;退化草地的恢复过程。
4.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第一性生产的生产量:生产量的概念;测定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概念;估测方法;影响第一性生产效率的因子;提高第一性生产效率的途径。
5.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二性生产第二性生产的生产者:反刍动物;非反刍动物非农业动物;第二性生产的生产量;第二性生产的生产力;第二性生产的生产效率;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提高第二性生产效率的途径;6. 放牧生态放牧地的种类;牧地植物与植食动物的关系;水源和火对牧地的影响;牧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退化:亚顶级群落;牧地退化的信号和过程;放牧生态的进展。
7. 中国主要草地生态系统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典型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暖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热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温带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高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芽率
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 ℃,
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
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
率就是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 发芽率(%)= 供试种子数
×100
2、发芽势
种子的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也是决定种子优 劣的重要因素。一般新鲜而生活力强的种子发 芽常是初期集中,后期缓慢,初期集中的发芽 率叫发芽势,决定种子生活力强弱。
(一)真实性
就是指种子的名实是否相符,是否是该 品种或该种类的真正种子。种子在收获、 贮藏、运输过程中要有标签,以免混杂。
(二)纯净度
指从种子中剔除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
真实纯正种子的百分率。种子纯净度不应
少于95%,否则不宜作种用。
种子纯净度(%)=
纯净种子重量 样重总重量
×100
(三)生活力
种子的生活力指种子有无发芽力、发芽 快慢或是否均匀。种子生活力高低需进行 种子发芽试验,计算发芽率和发芽势确知。
(四)播种量
播种量随作物种类、种子大小、品质、 整地精细程度、栽培用途、播种时的气候 条件等方面有变化。
播种量(斤/亩)=
种子用价100%时的播种量 种子用价%
播种量主要由种子的净度和发芽率来决
定,种子千粒重也是决定播种量的因素。
播种量(斤/亩)=
1亩应播种子粒数÷ 1000 ×千粒重 种子用价
÷ 500
15年 25年 32年 5年 7年 4年 3.5年 8个月 2年 5年 13年
生活力
发芽良好 82.3% 48.6% 16.0% 85.0% 51.5 约80%
保持生活力 保持生活力
丧失 发芽良好
100% 0
几种作物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寿命(二)
作物
贮藏条件
水分14%,32.2 ℃ 水分7.7%,相对湿度80% 水分10.8%
30
(四)种子用价
种子用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
种真正有利用 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
百分率。
种子用价(%)=
净度×发芽率 100
(五)千粒重
同一种类或同一品种的一千粒种子的重 量叫千粒重。表示种子品质,也可换算产 量和播种量。
二、种子处理
各种农作物、饲料作物和牧草种子供播 种用者,要求品质纯净、发芽率高、发芽 势好,故播前要进行去杂、精选、浸种和 消毒等处理。豆科牧草种子还应进行根瘤 菌接种。
(七)种子丸衣化
用包衣剂将种子包起来。
(八)人工种子-未来农业革命的火种
把植物种子胚封闭在人工胶囊里,分内外 两层,内层贮存养分相当于胚乳,外层保护 种子防止养分外流相当于天然种子的种皮。
三、播种的一般要求
(一)播种时期
为了不误农时,适时播种,对各种牧草、 饲料作物的生长均具有决定性作用。
1、早春作物 应顶凌播种,3 ℃以上年 8个月 13年
2年 5年 3年 7年 8个月 8个月 4年
发芽率(%)
64 78 75-84 全部丧失 80 85.1 80 67.5 84.5 80-90 完全丧失 50
主要作物种子贮藏条件、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二)
作物
贮藏条件
时间 发芽率(%)
一般贮藏
1.5年 65-72
适宜
31-37 20-25 20-25 20-25
30 25-30 25-30 25-30 25-30 20-30 25-31 25-31 25-31 37-44 37-44 15-25
最高
37-44 32-35 32-35 32-35
40 35-37 35-37 35-37 35-37 40-50 31-37 31-37 31-37 44-50 44-50
(三)播种方式
一般为条播、点播、撒播和混播。 条播:利于出苗整齐,便于中耕管理。 点播:节约种子,便于中耕管理。
撒播:整地后把种子扬撒于土地上,无
行、株距,适于大面积播种。人工、家畜、 机具、飞播。
混播:牧草常采用混播。 育苗移栽:采用温室、温床或露地育苗 法育苗,到一时间后再移植到大田的一种 栽培方法。育苗移栽出苗率高,还可节约 种子的用量,缩短植物在大田的生长期。 地膜覆盖种植:利于保水,提高地温, 出苗整齐,防除杂草。
显,用KNO3溶液(0.2%)拌种,发芽率稍高。
(三)豆科硬实种子的处理
便于吸水萌发,石碾粗砂擦伤种皮。
(四)去芒、去壳
便于播种,人工、机械
(五)根瘤菌接种
各种豆科植物所共生的根瘤细菌不一, 比较专一,需要接种根瘤菌,以利根瘤菌 迅速形成。
(六)种子施肥
用肥料拌种或浸种,称为种子施肥。可使 幼苗得到充足营养,根系发达,幼苗壮实。
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温度( ℃)
温度
种类
紫花苜蓿 红豆草 三叶草
箭舌豌豆 大豆
无芒雀麦 猫尾草 羊茅 黑麦草 苏丹草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高粱 胡萝卜
最低
0-4.8 2-4 2-4 2-4
10-12 5-6 5-6 5-6 2-4 8-10
0-4.8 0-4.8 0-4.7 4.8-10.5 4.8-10.5 10以下
大豆 种子含水量10%,密封
2年 70左右
分层放生石灰缸贮
2.5年 84-95
一般麻袋包装堆藏
1年
42.5
花生 种子含水量6%,气温35 ℃ 17个月 80
低温(1 ℃左右)
4年
100
种子含水量14%,32.2 ℃ 4个月 完全丧失
棉花 种子含水量8%,10 ℃以下 8年
88
相对湿度76-88%,15-25 ℃ 18个月 76
棉花 水分9%
水分8-11%,11-32 ℃ 水分8%,1 ℃ 水分7%,21.1 ℃
水分6%,35 ℃以上 麻袋藏
花生 密封
-18 ℃或1 ℃ 27 ℃
期限
4个月 8个月 2年 5年 11年 13.5年 15年 7个月 12个月 4年 4年以上 4年以上
生活力
丧失 丧失 63% 81% 发芽良好 93% 73% 80% 丧失 发芽良好 100%
种子贮藏期间温度检查的时间和次数
季节 夏秋季 冬季 春季
检查周期和次数 检查对象
未完成后熟新收种子 已完成后熟的种子 种子温度 0℃以上 种子温度 0℃以下 种子温度 5℃以下 种子温度 5-10℃ 种子温度 10℃以上
种子含水量(%) 15以下 15以上 每天1次 每天1次 3天1次 3 天1次 5-7天1次 3天1次 15天1次 7天1次 5-7天1次 5天1次 5天1次 3天1次 5天1次 每天1次
(一)选种
提高纯净度,去除杂质。 方法:泥水、盐水和硫酸铵溶液选种。
(二)浸种
后熟种子处理,打破休眠,变温。
线叶嵩草种子打破休眠和处理方法
NaOH溶液浓度(%) 浸种时间(分钟) 发芽率(%)
5
60
51.8
10
40
56.3
15
30
53.8
20
20
59.3
25
20
24.0
后用赤霉素(30单位/毫升)浸种效果不明
第五节 种子与播种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是广义的,包括 种子子、果实、其它繁殖器官如块根、 块茎、枝条等播种材料。
种子(播种材料)的品质要求 种子处理 播种的一般要求
一、种子(播种材料)的品质要求
种子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饲料、牧草 的产量。优良的种子应是纯净、饱满、整 齐一致、生活力强而无病虫浸害。检验种 的品质好坏,主要有真实性、纯净度和生 活力,还应考虑其它因素。
0
主要作物种子贮藏条件、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一)
作物 大麦 玉米
粟 蚕豆 菜豆
贮藏条件
一般贮藏 种子含水量12% 一般贮藏 相对湿度80% 种子含 水量5% 一般贮藏 种子含水量9%,20 ℃ 一般贮藏 种子含水量63-75%,20 ℃ 相对湿度50%,10 ℃ 相对湿度80%,26.7 ℃ 相对湿度35%,17 ℃
2、晚春作物及牧草 土温达10 ℃以上播种,玉米、苏丹草。 3、冬性作物和牧草 在气候温和地方,在秋季播种,第2年春季或 夏季成熟,冬小麦。 4、多年生牧草应在播种时期内及早播种
(二)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指土壤开沟的深浅和覆土的厚 薄。开沟的目的使种子接近潮湿土壤,使 根深扎,覆土的目的在使沟内水分不致蒸 发,以使种子吸水并防止种子暴露地面不 发芽而损失。
几种作物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寿命(一)
作物
贮藏条件
一般贮藏条件
水分12%。密封
小麦 玻璃瓶藏,混生石灰
人工干燥,瓶装
低温地区
水分6%,密封
水稻
水分3.6-4.5%,密封 水分10-12%,密封,30℃
相对湿度55%,20-25℃
相对湿度80%
玉米
一般条件 玻璃瓶藏,混生石灰
水分5%,密封
期限
3年 3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