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民间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杭州西湖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意义。

那你知道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望仙桥早先,杭州鼓楼附近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桥,桥边有个专治烂疮脓泡的外科朗中。

他宽额角,粗眉毛,高鼻梁,阔嘴巴,黑脸上长满络腮胡须;两腿生烂疮,一脚高一脚低的,是个跷拐儿,他在桥边撑一柄大布伞,摆一只破药箱,白天坐在大伞下行医,夜晚就躺在药箱上困觉。

起先,人们看他这副外相,都不信他真能治病。

后来,有一个烂脚烂了三年的人,到处治不好,想碰碰运气看,就到大伞下面来找他医治。

不料他给了一张狗皮膏药,三天工夫就把那人的烂脚治好了。

消息传开去,到大伞下面来求医的人便渐渐多起来。

这朗中就用这一种狗皮膏药,治好许多人的陈疮烂毒。

这一来,他的名气很快就轰动了杭州城。

大家还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赛华佗”。

赛华佗出了名,杭州好些挂牌的“高手名医”和药铺老板的生意便清淡了。

他们气不过,就聚拢来商量,大家凑一千两银子送给知府,要求把赛华佗赶出杭州去。

知府受了贿赂,便差衙役去把赛华佗抓来。

知府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蛋!见了本府怎不跪下!”赛华佗冷泠地回答说:“我是个跷拐儿,膝盖骨硬啦,从来不跪的。

”知府又一拍惊堂木:“你叫啥名字?从哪里来的?”赛华佗说:“我没有取过名字,不过杭州百姓送我一个外号,叫我赛华佗。

从哪里来,我倒记不灵清啦。

”知府眼睛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赛华佗!亏你自己说得出口!你既有赛华佗的本事,为啥不先把自己的烂脚治治好呀?”这时,知府只觉得背脊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动,痒得难熬,急忙伸手到衣裳里去摸,却摸不到什么。

只见赛华佗冲着他哈哈大笑道:“知府大人哪,你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世上各行各业顾得了别人顾不了自己的该有多少!盖屋的为啥住茅草房?养蚕的为啥穿破衣裳?种谷的为啥饿肚肠?管盗贼的官府又为啥要在暗地里贪赃?这些你怎么不问一问、管一管呀?”知符被赛华佗问住了,回不出话来,就把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大叫:“掌嘴!把他关进死囚牢里去!”知府退了堂,觉得背脊上那地方痒得更厉害了,脱去衣裳叫人看看,原来起了个小硬块。

西湖民间故事

西湖民间故事

西湖民间故事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悠久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而西湖周边也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西湖的周围还是一片茫茫的湖泊和沼泽地。

有一位名叫苏小小的女子,她生活在湖边的一个小村庄里。

苏小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姑娘,她常常帮助邻里的人们做事,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有一天,苏小小听说了湖中有一条神龙,它时常出现在湖中,给村庄带来了灾难。

苏小小决定要去寻找这条神龙,希望能够解除村庄的困扰。

她划着小船,来到了湖中心,果然见到了一条巨大的龙。

龙告诉她,它是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愤怒,才会给村庄带来灾难。

苏小小听后心生歉意,她请求龙原谅人类的过错,并答应会劝说村民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苏小小回到村庄后,她告诉了村民们自己的遭遇,并劝说大家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村民们听了她的话,纷纷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保护好家园。

从此以后,村庄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神龙也再没有出现过。

这个故事就是西湖传说中的“苏小小寻龙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苏小小的善良和勇敢感动了神龙,也感动了村民们,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除了“苏小小寻龙记”,西湖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故事,比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情节,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哲理,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西湖的民间故事,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这些故事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美丽的传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西湖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西湖民间故事,如此美丽动人,它们的魅力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传奇。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些美丽的故事里,感受西湖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份古老而深刻的人文情怀。

关于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

关于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

关于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
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除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西湖还拥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以下将为您介绍其中几个脍炙人口的西湖民间故事。

故事一:《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杭州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原本是一条白蛇,借助千年修成人形。

她与许仙相爱,但受到了白娘子师妹青蛇的阻挠。

最终,白蛇被抓,青蛇化身为法海师妹欲加害许仙。

然而,白娘子与青蛇最终对抗到底,救出了许仙。

这个故事展现了爱情和善良的力量。

故事二:《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它讲述了一对恋人因战乱分离的故事。

据传,杭州的断桥最初是用来通往西湖南岸的,但在战乱中被损毁。

诗人白居易的《望天门山》中有一句“断桥残雪飞独鸟”,描述了桥断人离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离别的感伤之情。

故事三:《雷峰塔的探秘》
雷峰塔是西湖最著名的古塔之一,也是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塔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建筑结构和传说中都有其独特之处。

有一种说法认为,雷峰塔内有一块奇石,名为“雷峰石”,据说如果一个不适合的人站在这块石头上,塔就会倒塌。

这个传说使得雷峰塔更加神秘而吸引人。

这些民间故事增添了西湖的神秘与魅力,使其成为许多游客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还是古老的神秘传说,这些民间故事都丰富了游客对
于西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欣赏西湖美景的同时,不妨聆听一下这些故事,感受属于西湖的独特魅力。

杭州西湖摇撸船的 民间故事传说

杭州西湖摇撸船的 民间故事传说

杭州西湖摇撸船的民间故事传说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其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其中,摇撸船是西湖上一项独特的民间传统活动,被人们称为“水上摇篮”。

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李铁脚的渔夫,他勤劳善良,生活过得很艰辛。

一天,他在西湖岸边修船时,发现了一艘残破的渔船。

他费尽心思修复它,最终使渔船重新浮起。

为了纪念自己的艰辛努力,他给船取名为摇撸船。

摇撸船的名气渐渐传开后,西湖的游客们纷纷前来体验。

摇撸船是一艘用双桨划行的小船,游客坐在上面,船夫则站在船尾用力摇撸船桨,使船向前行驶。

这种摇摆的船身给人一种独特的体验,仿佛在水上摇篮中漫游。

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撸船成为了西湖的一道独特风景。

传说有一个叫做“摇撸船神”的神秘存在,他每天晚上会悄悄地坐在摇撸船上,向游客展示他的摇撸船技艺。

据说,只有那些心灵纯洁、善良勤劳的人才能见到这位神秘的船神。

摇撸船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西湖的特色之一。

每年的春天,当西湖的樱花绽放时,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并且体验摇撸船的乐趣。

乘坐摇撸船,游客可以欣赏到湖畔美景,感受到湖水的温柔,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中。

除了欣赏风景和享受船摇的乐趣外,摇撸船也传承了一些民俗活动。

例如,每年的农历端午节,人们会在摇撸船上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摇撸船比赛,例如摇撸船接力赛和划桨比赛,吸引了许多热爱运动和挑战的人们参加。

总之,杭州西湖的摇撸船不仅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民间传统的活动,更是西湖景区独特的风景线之一。

它不仅带给游客欢乐和美景,也传承了民间故事与传说,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和文化。

无论是在湖畔漫游,还是参与比赛,摇撸船都将带给人们难忘的体验和回忆。

《西湖民间故事》

《西湖民间故事》

暑假,我和我的父母读了一本书,叫西湖民间传说。

西湖民俗故事有49篇,220页是郭梦茂精心制作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中,很多文章让我特别记得,所以我似乎回到前几年。

在西湖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哪个是金山的水是杰作,海是一个小偷不改变,猖獗的霸道乌龟,偷佛三佛,杀死金山寺的老人,自己的老人来。

法国海金山寺香并不坚强,他们把魔法献给感染瘟疫的人,让人们去金山寺愿望。

许先生,白女士,小清看到人民的瘟疫,打开一个药房和教堂的药房,让人们可以免费使用瘟疫丹,洪水散散毒品。

因此,瘟疫的规模不扩大,人民的情况改善。

他们的生死亡,仁慈,愿意帮助人们得到尊重。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感觉真实的世界有很多人需要帮助。

例如在山区和儿童的灾区,以及那些老年人的社区。

我在这里代表我个人的呼吁,我们的能力能够脱颖而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关于瘦西湖的民间故事

关于瘦西湖的民间故事

关于瘦西湖的民间故事
瘦西湖是江苏省扬州市内的一条著名河流,被誉为“中国园林之盛”,也有许多著名的民间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瘦西湖的民间故事: 1. 瘦西湖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扬州是一个繁华的都城,的皇帝住在城内,但他每天都会来到瘦西湖散步。

有一天,他走在湖边,发现湖水很清澈,风景也很美丽,便下诏书让扬州的官员们每天都来瘦西湖巡逻,以保持湖水的清洁和风景的美丽。

2. 扬州八怪的传说:瘦西湖是扬州八怪经常活动的地方,他们喜欢在湖边散步,欣赏风景,写诗作画。

有一天,八怪中的一位书法家在湖边散步时,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着“瘦西湖”三个字。

他非常喜欢这块石头,便把它带回家,放在自己的院子里。

3. 荷花仙子的传说:在瘦西湖里,有许多美丽的荷花。

据传,荷花仙子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非常喜欢在瘦西湖里游玩。

有一天,她在湖边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张生的书生,两人一见钟情。

后来,他们结为夫妻,并在瘦西湖里度过了余生。

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瘦西湖的美丽和神秘,也为扬州文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西湖民间故事有哪些

西湖民间故事有哪些

西湖民间故事有哪些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在民国时期曾一度被作为放生池。

那你知道西湖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西湖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西湖民间故事:白蛇与许仙传说南宋初年,家住杭州过军桥珠儿巷(今鼓楼附近)有一青年店伙计名叫许仙(也有叫许宣的),在一年清明时节,去灵隐附近上坟。

归来时遇到急雨,就在断桥雇船回家。

这时,由千年白蛇修炼而成的白素贞与青蛇修炼而成的小青儿,化作主婢两人邂逅许仙。

白素贞相中了许仙,要求搭船回家。

许仙答允了她。

到涌金门上岸时雨仍不停,许仙将伞借给她们主婢俩,自己冒雨回店。

次日,许仙如约到白家取伞,受到白素贞的盛情款待,终于由小青儿从中说合,两人成了婚。

婚后不久,他们迁居镇江,开了一家药铺,夫妻生活十分美满。

不料镇江金山寺主持法海,他知道了白素贞的来历,以为江南佛地,不能容妖孽栖身,就借登门化缘之名,挑拨许仙与白素贞的关系。

在法海的诱使下,许仙让白素贞在端午节饮下了雄黄酒,发现白素贞醉后露出白蛇原形,受惊昏倒。

白氏醒来不顾千难万险上仙山盗取仙草救活了许仙,但许仙病愈后,又受法海挑唆,上金山寺还愿。

法海要他出家,并软禁了他。

白素贞前去索夫,百般哀求,反遭辱骂。

她与小青儿无奈,就发动了虾兵蟹将,将长江水倒灌,水漫金山;法海求来天兵天将抵挡。

双方一场苦战后,白素贞败回杭州。

这时,许仙趁乱也逃回杭州,与白、青俩在“断桥相会”。

未几,白素贞生下男孩取名许仕林,在喜庆满月时,法海赶到,他祭起金钵,把白素贞镇压在西湖雷峰塔下,宣称要待到塔倒才许她重见天日。

在“合钵”时逃走的小青儿,后在深山修炼多年,学得一身法术,终于推倒雷峰塔,救出白蛇,一起升天而去;而被打败的法海,无处藏身,最后只好躲进蟹壳。

至今人们在吃螃蟹时,壳里面有个“蟹和尚”,据说就是法海和尚。

西湖民间故事:茶祖宗早先,龙井是个荒凉的小村庄。

山岙岙里,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十来户人家。

人们在远山上栽竹木,在近山上种六谷,一年到头过着苦日子。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话传说故事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话传说故事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话传说故事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景区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以及“三评西湖十景”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湖十景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杭州西湖十景传说故事西湖传说故事一、苏堤春晓北宋元佑五年(1090),苏轼(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以湖泥筑成长堤,后世称苏堤,全长2.8公里,堤上建有六桥,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沿堤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

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绿杨拂岸,艳桃灼灼,晓日照堤,春色如画,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西湖传说故事二、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龙王祠,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

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每当清秋气爽。

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

“湖天一碧楼”联曰: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西湖传说故事三、断桥残雪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佑桥,也称段家桥。

桥为1921年重建。

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断桥残雪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是,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

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西湖传说故事四、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为西湖十景之一。

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曲院荷风”。

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御书西湖十景碑,便将“麯”字改成“曲”,易“荷风”为“风荷”,“曲院风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民间传说故事杭州城西有座花家山,花家山下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溪。

淙淙的溪水,沿着山脚流到西湖边,汇成了一个小池塘。

这花家山上山花烂漫,碧桃花,雪李花,绣球花,山杜鹃,开得满山满坡,一阵风吹来,花瓣飘落,一片片随水流进了小池塘,水面上姹紫嫣红,十分好看,人们就把这小池塘叫做花港。

却说南海龙王有个女儿鱼龙公主,生得端庄秀丽,十分可爱。

可惜娘早死了,长年累月住在水晶宫里,孤单单的。

只有老龙王过生日时,亲眷们走拢来祝寿,可以热热闹闹过几天。

平时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对着草、珊瑚树,冷冷清清,苦恼极了。

听说杭州是人间天堂,她就独个儿偷偷地出了南海,经过东海,弯进钱塘江,来到了杭州西湖。

这时清明已过,四月春光,莺啼燕舞,正是江南景色最美的时光。

鱼龙公主抬头望,山青青;低头看,水粼粼;湖堤上,杨柳绿,桃花红,风送笑语一阵阵,人来人往闹盈盈。

看着这一番西湖美景,鱼龙公主乐得心花怒放,觉得这里千好万好,便纵身跳进西湖,准备在这里安身。

这时候,湖岸边停着一只小小的渔船,船头上立着一个满脸愁容的小后生,正在撒网捕鱼。

鱼龙公主贪看景色,不提防一头撞进鱼网。

小后生收起鱼网,发现一尾赤鳍红鳞的金鲤鱼,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意。

他收起鱼网,正想回家,突然看到金鲤鱼的眼里流出了泪珠,昂首翘尾,像在向他求情。

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把鲤鱼放回湖里去了。

小后生望望西天,太阳已经衔山,只得收起鱼网,心事重重地走回家去。

原来这后生从小死了娘,是个苦孩子,爹给他取名叫苦哥.苦哥父子两个,住在湖边,靠着打鱼过日子。

前些日子,父子俩冒雨撒了一天网,爹受了风寒,病在床上。

苦哥盼爹的病早些好,今天一早来到湖上,想网条鲜鱼给爹煎汤吃。

谁知清明断鱼腥,苦哥从早到晚整整撒了一天网,连一条鱼也没有捉到。

刚刚网了一条红鲤鱼,却又遇见这样的奇怪事。

苦哥走不上四五步路,忽然听见身后有人招呼:“小哥哥,等一等!”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青衣布衫,渔家人的打扮。

那姑娘追上来说:“小哥哥,我来帮你撒一网吧!”说完,从苦哥手里接过鱼网,走到湖边,只听得“噼喇”一声水响,果然网到了一条大青鱼。

苦哥真是高兴极了,他望着姑娘红扑扑的圆脸蛋,干谢万谢,还说他家就住在湖北岸的茅屋里,邀姑娘去坐坐,喝杯茶。

姑娘也不推辞,欢欢喜喜地一块儿去了。

老爹爹听儿子说这姑娘这么好,问她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姑娘说:“我家住南海渔村,叫渔姑,跟着姨娘来到天竺敬香,失散了没处找。

”父子俩就留她住在家里。

老爹爹吃了鲜鱼汤,十分病去了七分,没几天,全好了。

他看姑娘心地善良,手勤脚快,更加欢喜。

日久天长,苦哥和渔姑生活在一起,情投意合。

老爹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就请邻居作个媒证,给他俩成了亲,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地过着日子。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

仙林寺光有大殿,前面少了个山门。

这座不尴不尬的寺院,据说是唐太宗时候造下的。

唐太宗小时候多灾多病,他老子怕他养不大,就让他拜一个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师父。

后来,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

仙林和尚听说杭州地方风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顶大的寺院,让他养老。

唐太宗碍着师父的面子,不好推托,便答应下来。

还差大元帅尉迟恭到杭州来,监造这座顶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迟恭到了杭州,两人便商量这座顶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么大。

仙林和尚说:“这寺院是皇帝的师父养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尉迟恭一听火起来:“谁见过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没当大元帅时候,和七八个徒弟做生活,家里打铁的工棚炉房也不过五丈见方!你一个老和尚,除了吃饭、困觉、念经,又不做别样生活,要那么大的地方做啥?给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顶啦。

”仙林和尚漫天计价,尉迟恭就地还钱,两个人从早晨争到天黑,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请尉迟恭再去商量。

尉迟恭到了仙林和尚门口,刚刚跨下马鞍,只听仙林和尚在屋里大喝一声:“圣旨下!”尉迟恭一听圣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头。

仙林和尚笃定站在屋里念圣旨,一字一板,拖长声调慢慢来,几十个字的圣旨,足足念了半个时辰,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从清早念到响午。

尉迟恭是个又黑又粗的大块头,你叫他驰马上阵,三日三夜也不会吃力的;如今却叫他跪着半日不动,真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差点爬都爬不起来了。

仙林和尚念罢圣旨,笑嘻嘻地问尉迟恭:“大元帅,这回听清楚了吧?圣旨上讲的明明白白,要造一座顶大的寺院给我养老。

顶大的寺院嘛,方圆五里地少得了吗?”尉迟恭仍旧摇摇头,说:“圣旨上只讲造一座顶大的寺院,却没有讲要造五里大。

我是钦差监造寺院的,说一无二,还是顶多五十丈!”两个人又争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

过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请尉迟恭。

尉迟恭心想: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尝点味道!就从箱子里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怀中,骑着马去了。

他刚在门口下了马,仙林和尚的老办法又用上啦——“圣旨下!”这一回,尉迟恭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去,往正中太师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赐如意在此,下跪宣读圣旨!”原来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给尉迟恭的,因为尉迟恭打天下的功劳大,应该让他事事如意。

仙林和尚没料想他会有这一着,只好跪下来,急急忙忙把圣旨念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

哪知尉迟恭说:“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还没听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迟恭还是说没有听清楚。

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从清早念到夜快边,念得仙林和尚差点断了气。

尉迟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让他起来。

仙林和尚触了这回霉头,知道自己拗不过尉迟恭,便乖乖地答应只造五十丈方圆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后,尉迟恭骑上乌骓马回京去了。

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骑了一头秃驴,“的嗒的嗒”一路追赶上来,一直追到海宁县地界才追迟恭。

仙林和尚在后面大喊:“大元帅慢点走呀!还有一桩事要商量哩!”尉迟恭勒住乌骓马,问他还有什么事情。

仙林和尚说:“大元帅还不曾造山门哩,你倒说说看,天下哪有没山门的寺院呀!”尉迟恭想想也是的,就答应再给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补造一个山门。

本来,这事情就好了结;可是仙林和尚偏偏节外生枝,说要把山门造出五里路以外去。

尉迟恭问他:“这又是为什么?”仙林和尚煞有介事地说:“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呀?我这仙林寺是大唐开国以来造的头一座寺院。

山门造得远些,大唐江山就长久啦!”尉迟恭一听又火起来,狠狠唾了仙林和尚一口:“呸!我们汗马功劳打下的大唐江山,难道只有五里路长吗!”仙林和尚还当尉迟恭要给他比五里路还多,高兴得差点从秃驴上滚下来。

尉迟恭跳下马,拿竹节钢鞭在地上画了个十丈见方的圈子,说:“喏,山门就造在这里!”便自顾回京去了。

这一来,弄得仙林和尚啼笑皆非。

他原想拿大唐江山来哄一哄尉迟恭这个老粗,好把山门以内五里路的田地都划归自己;哪知尉迟恭偏要把山门造得更远!海宁杭州隔着一府一县,一个和尚怎能管得这么宽呢,他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直到如今,这座仙林寺还是老样子:寺院座落在杭州,山门却孤零零在造在海宁。

早先,龙井是个荒凉的小村庄。

山岙岙里,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十来户人家。

人们在远山上栽竹木,在近山上种六谷,一年到头过着苦日子。

村边有间透风漏雨的破茅屋,里面住着个老大妈。

老大妈没儿也没女,只孤苦伶仃一个人。

她年纪大了,上不了山,下不了地,只能照管照管屋子后边的十八株茶树。

这些茶树还是她老伴在世的时候栽的,算起来也有几十年啦。

老茶树缺工少肥,新叶出的很少,每年只能采到几斤老茶婆。

老大妈是个好心的人,她宁愿自己日子过得苦点,每年总要留下一些茶叶,天天烧镬茶,在门口凉棚下摆两条板凳,给上山下岭的过往行人歇力时解渴。

有一年除夕,天落大雪,左邻右舍多少都办了点年货,准备过年。

老大妈家里实在穷,米缸也快空啦,除了瓮里剩的几把老茶婆,别的什么也没有了。

但她仍旧照着老规矩,清早起来,抓把茶叶在镬里,发旺火,坐在灶前烧茶。

这时,忽听“咿呀”一声,茅屋的门推开了。

进来一个老头儿,身上落满雪花。

老大妈忙站起身来招呼:“老大伯呀,这山上风雪大,快进屋里坐。

”老头儿掸掸身上的雪花,走进屋里,一面向灶洞烤火,一面跟老大妈搭话:“老大妈,你镬里烧的啥东西呀?”“镬里烧茶里!”“今天除夕,明天就过年啦。

人家都忙着汆三牲福礼,你家怎么烧茶呢?”老大妈叹口气,说:“暧,我孤老太婆穷呀,办不起三牲福礼供神,只好每天烧镬茶给过路人行个方便。

”老头儿听了哈哈笑道:“不穷,不穷,你门口还放着宝贝哩。

”老大妈听了很奇怪,伸出头去向门外看看,仍旧是松毛搭的凉棚底下两条旧板凳,还有墙角落头一只破石臼,破石臼里堆满陈年垃圾——一切还是老样子。

老头儿走过来指指那只破石臼,说:“喏,这就是宝贝!”老大妈只当老头儿跟她寻开心,就笑着说:“一只破石臼也算宝贝!你喜欢,就把它搬走好啦。

”“哟,我怎么好白拿你的宝贝!把它卖给我吧,我这就去叫人来抬。

”老头儿说完,就冒着大雪走了。

老大妈望望破石臼,心想,石臼这么脏,叫人家怎么搬呀!便把里面盛的陈年垃圾扒在畚箕里,埋到屋后那十八株老茶树的根头。

又到龙井拎来一桶清水,把破石臼洗刷得干干净净,洗下来的污水也泼在老茶树的根头。

她刚把破石臼弄清爽,那老头儿带着人来了,他到门口一看,竟大声叫起来:“哎呀,宝贝呢?哎呀,宝贝呢?”老大妈弄得越发湖涂了,指着破石臼说:“这——这不是好好摆着吗?”“嗳,你把里面的东西弄到哪里去啦?”“我把它倒在屋后的老茶树根头了。

”老头儿绕到屋后,一看果然如此,不禁连连顿脚道:“可惜,可惜,这破石臼的宝气就在那陈年垃圾上,既然把它埋在茶树根下了,就成全这十八株老茶树吧。

”他说完话,便领着人走了。

过了除夕过新年,很快,春天到了。

这年,老大妈屋子后边那十八株老茶树,竟密密麻麻地生出一片葱绿的嫩芽来。

采下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

邻居见老大妈的茶树长得这样好,大家就砍掉竹木,收了六谷,用这十八株茶树的子,在远远近近的山头上发起茶树来。

一年一年,越发越多,越发越旺。

到后来,龙井这一带地方漫山遍野都栽遍了茶树。

因为这一带地方出产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吃起来味道特别美,所以“龙井茶”便在各地出了名。

直到现在,茶农们都说,那老大妈屋后的十八株茶树,是“龙井茶”的祖宗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