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ppt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巧判断(课件)-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巧判断(课件)-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而在“而秦兵又至矣”中则是引申义,“拿着武器的
人”,指“士兵”了。
“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中的“苗”和“裔”现在
比喻 就是由本义的比喻 已经是一个词了,表“后代”的意思。其实“苗”是庄
义 用法形成的意义。 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裔”是衣服的边缘。在 《离骚》中,这两个字用的就是比喻义。
假借 义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古义:__求__学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古义:__旷__远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6)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琵琶行》) 古义:__第__二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高考一轮复习
10 文言文阅读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
一词多义 【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多种含义,乃至拥有不同 词性。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最为普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词义的分化衍 生是有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大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 接或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
参考译文 皇帝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举。唐介说王安石不可担 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王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讨论的时 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合实际事理,如果他当政,恐怕政策会经常变更。”唐 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王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 应该知道。”皇帝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文学才能很高,处于侍从献 纳的职位是可以的。宰相自有宰相的度量,王安石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必 想求得贤明的宰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是合适的人选。”皇帝却不这 样认为,最终(还是)重用王安石,对王安石说:“别人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 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计划处理世务的。”皇帝说:“你认 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俗,公布新的法 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做的事。”皇帝就采用了(他的意见)。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之一词多义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之一词多义ppt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1、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
义; 3、重点掌握多义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古
字通假等实词知识。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
还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语境推断法
❖ 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 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
❖ 如某年高考试题要求选择文末"子访得之"的"访"字的 意思: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自己生 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 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
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 字形推断法 ❖ 语境推断法 ❖ 课文迁移法 ❖ 成语印证法 ❖ 对句判断法 ❖ 语法分析法
1、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 “形旁” 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 有关;
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 象声词、 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 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 来表达。
❖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 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 名词也有20个以上。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假字:“得”、“与”——本字: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课件
• 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一般可以译成“以……为……” 或“认为……是……” 或“把……当作……”。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①渺沧海之一粟(以……为微小) • ②而耻学于师(以…… 为耻辱) • 2.名词的意动用法 • 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 人或事物。 •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伴 侣、把……看作朋友) • ②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 [即时小练2] •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作状语的词语并释义。 • ①夜缒而出( ) •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 ③卒廷见相如( ) •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 ⑤辇来于秦( ) • 答案: • ①夜:在夜晚 ②南:向南 • ③廷:在朝堂上 ④犬马:像犬马一样 • ⑤辇:坐辇车
(二)形容词活用
• 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 “道”的本义是“路,道路”。
• 2.引申义 •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 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峙或者相关联 的关系。
• 3.比喻义 •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 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 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
• 4.假借义 •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 的意义。
三、通假字
• 通假,是中国古汉语的用字现象 之一。 • 1.判断该字有两个条件: • (1)通假字自身特点:a.读音相 同或相近;b.字形相近。 • (2)语境条件:当某个字用它的 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 可以考虑其为通假字。 • 2.通假字的类型
(1)同音通假; (2)近音通假; (3)形近通假。
【提示】
• 1.词语的古义和今义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如“诛”,古今都有“杀戮” 之意。
• 2.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遇到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时,要考虑古 今异义现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推导提示: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 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 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 “胜过、超过”别人喽。

推导提示:“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 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 “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 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 衰老 ”和“故人 (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 ”等义 。由 12 “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推导提示:“乃”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词“你”; 一是连词“于是,就”。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 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 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 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 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10

推导提示:“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 “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 (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 又”。

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 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 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 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 “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11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 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15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 (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 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 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 为什么”。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 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 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2)其日牛马嘶(
)
■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
■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7)蟪蛄不知春秋(
)
■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国”,“家”是衬字。(7)否。春天和秋天。 ■ (8)否。“痛恨”是十分遗憾之意。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文知识复习专题
第二课时
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 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 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 的词类活用。
■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知通智,音zhì,智慧;
■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具通俱,音jù,都;
■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12也)生通性,音xìnɡ,资质、
本性。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 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 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 又如“诗”“书” 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文言实词ppt课件 共61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共27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共27张PPT)
1、同义词\近义次词之间细致琢磨__还原到译文中去
2、对于比较生疏的意思要加强记忆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辨别文言实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句子中的意思
-----追求准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徒
(仔细看,观察) (考虑)
(了解,弄清楚)
(看清楚) (精明)
(察察 ,洁白的样子)
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在文章中的 意思
-------依据前后内容推断
子罕以不贪为宝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 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传》)
•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表反问,反而、难道(副)
顾,金文(雇,在家中养护鸟禽)(页,头,
关注),造字本义:用心养护、照看。
照看
→回头 →转折
小结:
由实而
三、真题演练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C、今又济之以雪
【2014年湖南卷】雪屋记 (明 杜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造:
尚:
济:
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
韪:
“造”的词义引申
策动谋划
• 。
(造反)
前往达
(登峰造极
尊府拜访 筑造制作 (造访) (创造) 铸器祈福 (本义消失) 总结:语境定
1.明德校本《语文一轮复习》 之《巩固提升》(实词一)
要求:在积累本上做难点实词 的“词义引申脉络”思维导图
四、课后作业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 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 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 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歌德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亡”字 逃跑 1.沛公今有急事,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 失去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灭亡 3.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通“无” 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小结:本义引申
二、巩固提升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鄙”字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鄙视
(动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顾”字,并梳理词义引 络 •(《荆轲刺秦王 回头看 •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以不顾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看、视 • 3.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看望、拜访 • 4.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 顾虑、考虑 •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副) (《廉 • 5.顾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 一词多义;
2、梳理词义把脉规律; 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预习检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国”字
1.去国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
诸侯国
国家
小结:词义相近。
逃跑 →失去→灭亡→通(无)
以…为边邑
未开化 ③北蛮夷之鄙人,未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 ④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见识浅
轻视(动)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本义”由何构成?造字的“字
•鄙
,甲骨文(囗,邑,表示聚居地)(廪
在田野的临时谷仓),造字本义:垦荒耕种的 边邑。
小结:
字形“演”义
词义引申脉络
边鄙(名) → 鄙俗(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