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糖行业分析与糖期货常识

合集下载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糖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但也可作为成分添加。

像其他碳水化合物一样,它们在体内用作能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制糖行业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制糖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全球食糖供大于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制糖工艺已经比较成熟,能够大批量产糖的国家较多,世界上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量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其中,只有中国、美国、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

随着全球性健康问题的重视,未来十年全球食糖的生产和消费总趋势将趋于缓慢增长甚至有所下滑。

食糖产量回升自2013年以来,全球糖市步入减产周期,供需过剩幅度逐步收窄,导致食糖价格持续低迷。

供需过剩逐步收窄,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食糖产量在亿吨左右,同比增长%,为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食糖消费量下降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健康问题的愈发重视以及食糖替代品的发展,人们主动减少食糖的使用量,因此全球食糖消费量增速缓慢。

自2012年以后全球食糖消费动力不足,2013-2016年全球食糖消费量处于缓慢上涨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食糖的国内消费量为亿吨,结束了连续10年的上涨,2007年以来首度出现下滑,较2016年下滑%。

全球食糖消费总量之所以没有在2013-2016年出现下滑,是因为以印度和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渐成糖消费的主力军,印度和中国又是全球人口大国,从而抵冲了欧美发达国家食糖消费量的减少。

分产品结构来看,料和糖果是最主要的糖类食品,消费结构近几年基本稳定,其消费占比分别为24%和23%。

现今中国第一人口大国逐渐步入老年化阶段,人们也逐步关注糖尿病等健康问题,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下降,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的食糖消费量将持续缓慢下行。

全球食糖供大于求由于制糖的工艺不需要先进的技术,制糖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

制糖行业重点指标

制糖行业重点指标

制糖行业重点指标随着人们对甜食的需求不断增长,制糖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这个行业中,有一些重要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制糖行业的重点指标。

1.产量:制糖行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产量,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糖的数量。

产量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取得更多的销售收入。

2.销售额:销售额是衡量制糖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企业销售的产品数量和价格水平。

销售额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销售收入增加。

3.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销售额占比。

它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市场份额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提升,可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利润。

4.利润率:利润率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企业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

利润率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可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5.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制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等,企业可以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6.质量指标:制糖行业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质量指标包括糖的纯度、颗粒度、颜色等方面。

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7.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企业在市场中树立的形象和声誉,也是制糖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

通过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产品溢价能力。

8.创新能力:制糖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研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

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制糖行业的重点指标包括产量、销售额、市场份额、利润率、成本控制、质量指标、品牌价值和创新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白糖期货主要受哪几个因素影响

白糖期货主要受哪几个因素影响

白糖期货主要受哪几个因素影响?影响白糖期货价格的因素无非由这几个方面构成:供求关系、气候及天气、国家政策、季节变化、替代品、国际市场的变化、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等,还有人为因素。

1、供求关系:这方面很好理解,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供应主要从产量、库存、进口等方面考虑。

需求从消费量、出口考虑。

2、气候及天气由于白糖的制造原料是植物,包括甘蔗和甜菜。

甘蔗只在低纬度的热带副热带上涨,而甜菜生长在温带地区。

气候对其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而天气主要从短期考虑,台风、干旱、寒潮等都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含糖率。

3、国家政策中国的农业受国家政策影响非常严重,譬如有指导购价、种植补贴等,还有收储政策。

当国家提高指导收购价当然会使价格上涨;提高收储率,使市场供应减少,也提高价格。

4、季节变化主要是指需求和生产的季节变化,白糖的生产集中在10到次年4月份。

当在这时供应非常充足,价格下跌;而需求主要集中在中秋和春节,大量使用糖做食品5、替代品其他能够提供甜味的产品都是白糖的替代品,如糖精、淀粉糖等,它们产量的高低、价格的高低都影响白糖价格。

如替代品价格成本比白糖低,消费替代品增多,就会是白糖价格下跌。

6、国际市场的变化由于现在全球化严重,国际白糖的供给关系,国外白糖期货的走势都会影响国内白糖走势;还有由于我国一部分白糖需要进口来满足需求,同时也出口一点,这样会与国际价格接轨。

7、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和关税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很大。

国际食糖组织的有关政策、欧盟国家对食糖生产者的补贴,美国政府的生产支持政策等,对全世界食糖供给量均有重要的影响。

如美国实行食糖的配额制度管理,按照配额从指定国家进口食糖,进口价格一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美国不出口原糖,但却大量出口原糖精炼而成的食用糖浆。

因此,产糖国若向美国出口,必须首先获得美国的进口配额。

巴西、古巴、欧盟用控制种植面积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产糖量,印度、菲律宾、泰国政府则依据国内市场情况控制出口数量,随时调整有关政策。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中国糖业市场概述 (5)2.1 中国糖业市场的发展历程 (7)2.2 中国糖业市场的特点 (8)2.3 中国糖业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9)三、中国糖业市场的结构变化 (10)3.1 主要产区与销区分布 (11)3.2 产业链结构分析 (12)3.3 市场竞争格局 (13)3.4 市场集中度变化 (15)四、糖价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16)4.1 国内外糖价波动特征 (17)4.2 影响糖价的因素分析 (18)4.3 政策因素对糖价的影响 (19)4.4 季节性因素对糖价的影响 (20)五、价格关联分析 (21)5.1 上游原材料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3)5.2 下游产品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4)5.3 进出口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5)5.4 消费者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6)六、结论与建议 (27)6.1 结论总结 (29)6.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30)6.3 对行业参与者的建议 (31)一、内容概述糖市场概述:介绍中国糖市场的规模、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参与主体,为后续分析市场结构变化奠定基础。

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中国糖市场的结构变化,包括产品种类、市场份额、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变化。

价格波动分析:探讨中国糖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包括国内外糖市供求关系、季节性因素、政策因素等。

价格关联因素:分析影响中国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如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国际贸易等。

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市场结构变化和价格波动分析,预测中国糖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中国糖市场的结构变化和价格关联,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糖市场的健康发展。

1.1 研究背景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其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稳定增长的特性。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糖市经历了显著的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糖的生产和消费格局,还对糖的价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制糖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加工行业之一,其市场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供需情况、行业竞争格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制糖行业的市场现状。

一、市场规模制糖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加工行业之一,其市场规模与稳定性都较为显著。

2019年,全国白糖产量为845万吨,同比下降3.92%;供给量相对稳定,行业总量却面临少量波动。

而消费市场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越来越关注,低糖、低脂的糖类产品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带动制糖行业的发展。

因此,制糖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态势。

二、供需情况在制糖供需方面,制糖产品的价格往往受到国内外供应总量、黄糖和化糖之间的相对供需关系、外部市场价格导向、紧急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疫情造成冲击,但国内消费市场的保持和恢复表现较好,同时生产需求也逐渐恢复确认,进口量略微下降,但总的需求没有受到明显波动的影响。

三、行业竞争格局制糖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在品牌知名度、生产技术、供应能力等方面。

目前,我国制糖行业的竞争度非常高,虽然固定市场主体较少,但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企业以及一些地方性品牌,产业链结构基本清晰完整。

另外,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制糖行业正在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和高端市场化方向发展。

综上,制糖行业的发展前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及研发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

同时,在国家及行业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加强适度整合,合理规划布局、合理开发产能,扩大产品升级、附加值增值,进一步提高制糖行业整体竞争力,并进一步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形态。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制糖行业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从甘蔗、甜菜根、玉米、水果等原料中提取糖分进行加工生产。

本文将对制糖行业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行业概况制糖行业是一个大宗商品生产行业,主要分为白糖和红糖两大类别。

白糖是通过在加热和过滤过程中从原料中提取出糖分而得到的,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红糖则是通过加热和浓缩等过程从原料中提取糖分的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杂质,因此红糖的颜色较深且口感较为浓郁。

二、市场需求制糖行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需求。

制糖行业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对糖类食品的需求,如饮料、甜品、糕点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味道甜美的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制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行业竞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糖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糖料资源和先进的制糖技术。

目前,国内制糖企业众多,竞争激烈。

大型企业通常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而中小型企业则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和地区市场的占有率。

四、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增加,制糖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一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健康性和营养价值,对低糖、低脂、低盐的产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健康食品市场不断崛起,如代糖、天然甜味剂等替代品逐渐流行。

这些因素都对传统制糖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制糖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

一方面,制糖企业需要在原料采购和糖化工艺上进行创新,以提高糖分的提取率和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制糖企业还可以拓展产品种类,如研发低糖、低热量、有机等特殊糖类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另外,制糖行业还需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从种植环节开始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提高翻耕技术和肥料管理水平,以提高糖料产量和质量。

同样,制糖企业也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糖行业分析

制糖行业分析

集团业务动态第67期建设银行集团客户部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按〕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制糖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其制成品——食糖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

制糖业与糖料种植紧密相关。

我国的糖料种植又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省区,糖料种植及食糖生产加工业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制糖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维护区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受国际贸易、期货市场及产能因素影响,制糖业不确定因素增加,累积风险增大。

面对新形势,为准确把握制糖业运行现状,探求符合我行信贷政策的行业对策,进一步深化与制糖企业的合作,总行组织人员研究并撰写了《制糖业行业现状及我行经营分析报告》。

现将报告予以印发,供各分行参考。

制糖业行业现状及我行经营分析报告一、制糖业行业概况(一)制糖业行业简介制糖业(国标行业代码:C1340),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作成品糖,以及以原糖或砂糖为原料精炼加工各种精制糖的生产活动。

产品包括: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冰糖等,统称食糖;不包括: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麦芽糖、葡萄糖、果糖、高果糖、葡萄糖浆及糖果制造等。

本文所指原糖,又称粗糖或二号糖,是指以甘蔗、甜菜榨糖取汁,经过简单的过滤、澄清,通过沸腾浓缩、煮炼结晶、离心分蜜,制成的不供直接食用,作为精炼糖厂再加工用的原料糖。

原糖只作为食糖精加工的原料使用,不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或直接食用。

我国常见的食糖生产流程是,糖料经提汁、提纯、一次结晶,产出食糖,也称为一步法制糖。

这种方法生产的最终制成品是可供直接食用的食糖。

另一种制糖方法称为二步法制糖,即是先将糖料生产为原糖,再回溶、提纯后重新结晶生产食糖。

在制糖过程中,由于原糖在储存、运输方面的优势,便于组建大型化的工厂。

目前国际间贸易主要采用原糖。

而采用一步制糖法,受原材料种植面积及经济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制约,制糖企业只能在靠近原材料产区的地方组织生产,制约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中国白糖行业产量、消费量、进出口情况及库存分析: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

中国白糖行业产量、消费量、进出口情况及库存分析: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

中国白糖行业产量、消费量、进出口情况及库存分析: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白糖是天然甜味剂,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生产白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其次还有甜菜,两者的比例大致为甘蔗:甜菜=8:2。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南美、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地区。

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少量在亚洲地区和欧洲,如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北部等。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

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2019年全球白糖总产量达到1.80亿吨,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白糖主产区主要有印度(占世界产量份额19.1%,下同)、巴西(16.4%)、欧盟(9.9%)、泰国(8.1%)、中国(6.0%)、美国(4.5%)。

2019年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次是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产量在400万吨以上,再次是印尼、阿根廷和古巴,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

2019年世界白糖产量达到1.80亿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印度、巴西、欧盟等为白糖主产地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世界白糖消费量增长较为稳健,2019年全球白糖消费量达到1.74亿吨。

印度、欧盟、中国、美国、巴西为主要消费地区,年消费白糖分别在2750万吨、1860万吨、1580万吨、1115万吨和1060万吨。

印度、欧盟、中国、美国、巴西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6.2%、10.5%、9.0%、6.3%和6.0%。

相比生产,白糖的消费较为分散。

2019年世界白糖消费量为1.74亿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印度、欧盟、中国为世界白糖消费较多的地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全球白糖生产较为集中,消费分散,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食糖产量分布(一)我国食糖产量及其分布我国18 个省区产糖,沿边境地区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

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近三年达到90%以上,2003/04 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1002 万吨,甘蔗糖产量944 万吨,占94.1%,甜菜糖产量59 万吨,占5.9%;2004/05 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917.4 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857.10 万吨,占93.4%,甜菜糖产量60.3 万吨,占6.6%(如图八所示)。

主题图片.jpg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制图:商品交易所。

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集中于、、、、五个优势省区(如表二和图九、图十所示)。

表 2 1993/94-2003/04 榨季我国食糖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榨季93/94 94/95 95/96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全国合计602.3 542 623 680 811 882 687 620 849.71064 1002.3 917.4甘蔗糖小计502.1 447 494 538 677.91 756.8 621 551747 939.6 943.57 857.1123 108 111 122 149 150 99 75 104 1 16 98.5112.1其中:82 69 75 77 99 95 59 55 82 87 73 90 .1222 174 231 235 321 366 306 300 443 5 61 588 53281.6 96 84 111 124 164 149 130 143 18 9 195 15923 18 21 24 29 26 33 25 30 42 4 1 38.520 18 16 18 19 17 7 3 6 9.6 6 .8 5.7其它32 33 30 27 37 32 26 18 19 21 14 9.6甜菜糖小计100 95 129 142 133 126 66 69 102 124 5 960.321 24 51 44 32 27 12 20 31 40 913.426 32 29 39 46 52 32 28 48 52 3 7 34.522 14.5 22 28 23 19 7 11 11 20 7 7.4其它30 23 27 31 32 28 14 10 11 11 5 5.0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制表:商品交易所。

主题图片.jpg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制图:商品交易所。

我国食糖消费一、我国食糖消费总体情况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 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 6.2%。

2003 年和2004 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 万吨和1140 万吨(如图十六所示),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 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3.65 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人均23.9 公斤、人均31.0 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低下水平"的行列。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35-40 公斤,高的达到50-70 公斤。

图十四: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变化对比图主题图片.jpg资料来源:商所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我国食糖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食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由于糖的需求对价格的忍耐力较大,食糖价格常常对大量上升的消费量影响并不大。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围的滥用。

据统计,我国糖精每年销量达到 1 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 万吨食糖。

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由于2005 年较高的食糖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费,同时刺激了淀粉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一部分食糖消费空间。

2005 年全国淀粉糖产量达到430 万吨,比上年增长22.8%。

图十:我国食糖主产区分布示意图主题图片.jpg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小小少年侠at 2008-1-14 22:18:03(一)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

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1、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 1.21-1.40 亿吨,产量超过1000 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 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糖国之一,近年来食糖产量维持在1000 万左右。

表二:世界主要甘蔗糖生产国产量单位:万吨00/01 01/02 02/03 03/04 04/05非洲907 886.9 904.1 895.9 903.8南非281.3 229 275.1 241.9 222.5埃及109.7 106.1 102 108.9 109丹75.2 75.8 79.2 82.1 83.7毛里求斯60.4 68.4 55.3 56.9 59.2斯威士兰58 52.9 55.5 60.5 65.2津巴布韦54.5 58 50.1 42.2 40美洲北&中美洲1695.6 1711.8 1573.4 1644.9 1549.1墨西哥523.6 517.2 534.5 534.3 574美国371 362.1 359.5 359 310.1危地马拉165 188.7 184.7 200.6 215.3古巴359.2 370.6 225.1 253 160南美洲2346.2 2720.9 3080.9 3368.5 3541.7巴西1703.6 2032.2 2365.2 2635.9 2814.8哥伦比亚226 252.3 264.6 274 268.3阿根廷157.9 163.1 167.9 195.2 184.1秘鲁76 87.7 95.8 74.5 82委瑞拉58.2 55 50 55 55亚洲4010.7 4469.1 5042.8 4348.7 3922.2印度2012.1 2013.9 2189.7 1437.6 1250中国594.5 817.7 1021.7 1015 1059泰国543.9 649.4 767 728.1 560巴基斯坦269.7 348.2 397 434.5 339.6菲律宾186.8 196.5 223.7 242 232.6印度尼西亚169.1 186.5 191.2 177.9 222.9越南120.8 106.7 107.8 125 110伊朗24.7 31.3 37.4 53.4 67.4大洋州477 514 600.8 575 603.5澳大利亚436.8 477.8 560.9 539.8 567全球总产量9437.3 10303 11203 10834 10521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表三:世界主要甜菜糖生产国产量单位:万吨00/01 01/02 02/03 03/04 04/05欧洲2852.2 2529.1 2882.8 2648.4 2886.9欧盟(25 国)2153.9 1902.9 2206.8 1970.6 2113.5德国476.4 406.6 439.4 412 466.5法国460.1 396.2 510.4 434 456.3俄罗斯166.7 173.7 175.5 209.3 244.6波兰218.8 167.4 219.3 211.5 215.9土耳其275.5 179.6 234.5 198.9 205.9乌克兰168.6 180.3 155.7 169 194.6英国144 132.9 155.4 148.4 146.6意大利168.7 139.5 153.2 97.8 125.9西班牙119.2 102.4 130.2 99.2 115.2荷兰115.3 103.6 111.2 116.7 112.8比利时102.4 91.3 110.7 111.8 107.7非洲87 89.6 79.9 84.2 91.4摩洛哥37.8 40.2 42.2 44.3 46埃及48.9 49.4 37.3 39.9 45.4美洲487.7 420.2 448.4 478.2 482.7北&中美洲436.7 363.7 406.1 435.3 438.1美国424.6 355.1 400.6 425.7 426.3南美洲51 56.5 42.3 42.9 44.6智利51 56.5 42.3 42.9 44.6亚洲232.2 263 318 248.3 269.2伊朗67.4 59.8 75.7 80.1 87日本62.1 73.9 77.9 80.8 83.7中国79.4 108.9 139.4 63 70全球总产量3699.1 3301.9 3729.1 3459.1 3730.2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表四:2000/01-2004/05 榨季我国食糖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榨季00/01 01/02 02/03 03/04 04/05全国合计620 849.7 1064 1002.3 917.4甘蔗糖小计551 747 939.6 943.57 857.1300 443 561 588 532130 143 189 195 15975 104 116 98.5 112.1其中:55 82 87 73 90.125 30 42 41 38.53 6 9.6 6.8 5.7其它18 19 21 14 9.6甜菜糖小计69 102 124 59 60.328 48 52 37 34.520 31 40 9 13.411 11 20 7 7.4其它10 11 11 5 5.0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2、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 1.24 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

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 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 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 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 万吨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