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勘察目的及范围:此次勘察的目的是评估土地适合建设的能力,并确定施工所需的地质条件。
勘察的范围包括整个项目区域。
二、地质概况:该项目地处一条地势平坦的平原上,周边地貌以河流和农田为主。
根据勘察所得的地质资料,该项目区域属于第四纪黄土和第三纪砂岩组成的地层。
该地层具有稳定性较好、承载力高的特点。
三、地质灾害: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该区域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地震、山体滑坡、地面下陷等。
但是,由于该地区属于水源地区,存在土壤液化的可能性,建设时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四、地下水: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浅,一般都在5米以内。
地下水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硬度,建议在施工中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五、地质勘察结果分析:根据勘察结果分析,该项目区域属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地层稳定,承载力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土壤液化问题以及处理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此外,建议在建设过程中监测周边地层的变化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勘察结论:根据对该项目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认为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适合建设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并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供水需求。
此外,建议进行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取填充夯实、加固地基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处理地下水问题。
建议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3.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以上为勘察报告的内容,供参考和决策使用。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注:以上勘察报告仅为示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编写。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是工程建设前的必要步骤,旨在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便项目方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
二、勘察区域概况该工程项目位于某市某区,总用地面积约XX平方米。
周边地区主要为居民区和商业区,地形起伏较小,土地利用较为集中。
勘察区域内有部分已有建筑物,需进行拆除和改建。
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调查。
三、地质勘察方法本次地质勘察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勘察、地质钻探、岩土实验室测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地质情况描述1.地层情况根据钻探数据和岩土实验室测试结果,勘察区域地下主要由XX层、XX层和XX层组成。
其中,XX层为砂土层,层厚约为X米,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XX层为黏土层,层厚约为X米,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差的承载能力;XX层为砾石层,层厚约为X米,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2.地下水情况根据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勘察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深度约为X米,地下水位相对稳定。
地下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标准。
3.地震活动情况勘察区域属于XX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但多为小震。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分析,该区域未发生过大规模地震,属于低地震烈度区。
五、地质风险评估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对勘察区域的地质风险进行了评估。
主要风险包括地基沉降、地下水渗流和地震影响等。
为降低风险,建议采取相应的地质处理和加固措施,如地基加固、防渗处理和抗震设计等。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该工程项目在地质条件上具备可行性。
但需要注意地下水位对施工的影响,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和采取防渗措施。
此外,应根据地震烈度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七、参考文献1.某市某区地质调查报告2.某市地震局地震资料八、致谢在本次地质勘察调查工作中,我们得到了相关单位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地质勘察,并提供详细的地质情况、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
通过本次勘察,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勘察区域概况1. 地理位置勘察区域位于某省某市,地理坐标为XX度XX分XX秒北纬,XX度XX分XX秒东经。
2. 地形地貌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山脉、河流和平原组成。
山脉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在XXX米至XXX米之间变化;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山脉之间,地势相对平坦。
3. 气候条件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XX摄氏度,年降水量为XX毫米。
三、地质勘察结果1. 勘察方法本次地质勘察采用了野外调查、钻探取样、地质剖面观测等多种方法。
2. 勘察结果(1)地层构造:勘察区域地层主要由XXX、XXX、XXX等层组成,形成了一定的地质构造。
(2)岩性特征:岩石主要为XXX、XXX、XXX等类型,具有一定的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情况:根据勘察结果,该区域地下水位较浅,水质优良,可供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
(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历史灾害数据分析,该区域存在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具体的风险评估结果见附表1。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1. 滑坡防治(1)加强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
(2)加固措施:对潜在滑坡点进行加固,采取土工措施,如护坡、加固墙等。
(3)合理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避免建设在潜在滑坡区域,合理规划建设项目。
2. 泥石流防治(1)疏导水流:清理河道,保持河道通畅,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2)建设防护设施: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设防护堤坝、拦挡坝等设施,减轻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3)加强预警: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人:XXX勘察团队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一、勘察背景为了满足xxxx工程建设需要,本勘察团队于xxxx年开始实施xxxx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现报告如下。
二、勘察范围本勘察范围包括:xxxx地块xxxx平方米范围内,根据建设规划和需求进行的细节勘察。
三、勘察内容1. 勘察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勘察现场情况,勘察区域位于xxxxxx,地处xxxxx地区,是一块地勘察地点(超过100字)。
2. 勘察区域地质构造(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3. 勘察区域地下水环境(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4. 勘察区域地层状况(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5. 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四、勘察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 建设地点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存在x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2. 建设地点地下水环境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3. 建设地点地质构造状况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4. 建设地点地质灾害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五、建议1. 在xxx地段建设前应仔细分析,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尽可能排除地质隐患;2. 建设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探查和评估,以便合理地制定防洪与排水的建设方案;3. 建议对xxxx进行xxx措施,确保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结论为了保证xxx工程的建设质量,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上述方案,希望各部门能够参考我们的勘察报告,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过程的平稳进行。
XXX勘察团队XXXX年XX月XX日。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勘察调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次报告旨在对某地的地质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包括了多个岩性和断层。
在地层组合上,主要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
断层活动频繁,地下水裂隙较多,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涵盖了整个工程项目区域,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
四、勘察方法1. 地质勘察: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采样,对地下岩石、土层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和稳定性。
2. 地球物理勘察:采用电阻率法和地震勘探等手段,获取地下岩层和断层的分布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地下水勘察:通过钻孔和取样分析,了解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流方向,评估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五、勘察结果1. 地质构造特征:该地区主要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存在断层和地下裂隙较多。
砂岩层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但泥岩和页岩层较软,强度较低。
2.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较深,水质良好,水流方向向东南流动。
3. 断层情况:存在多条断层,其中XX断层为主要活动断层,具有一定的滑动位移。
六、工程建议1. 建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特征和断层活动,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2.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地下水的排水和处理,以避免水文问题对工程造成影响。
3. 建议在选址时避开活动断层,以减少地震风险。
七、结论通过本次地质勘察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应根据勘察结果提出的建议,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八、致谢在本次勘察调查中,我们得到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请各位领导及相关部门批示。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勘察报告是指通过对地球地壳构造和地质成因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后,得出的关于某一地区地质状况的报告。
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工作文献,地质勘察报告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进行地质勘察,可以得到独特的地质信息,如岩石层的性质、构造特征、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类型等,这对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基础设计、工程材料的选择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地质勘察报告还可以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选矿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质概况、地质调查与测试、地下水勘察、工程地质特点、地质灾害评价等。
在地质概况部分,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发育背景、地质历史、构造特征等进行描述,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状况。
地质调查与测试是地质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地质特征、岩石层面、断裂带、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调查与测试,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地下水勘察主要是对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动、地下水类型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条件的可行性评估。
工程地质特点则主要是对勘察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况以及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进行论述和预测,以便在工程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质灾害评价是对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潜在性和风险的评价,如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和审查要求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要注重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反映勘察成果。
首先,报告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和资料,主要依据实地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等获得。
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勘察人员需要在报告中注明数据来源和测试方法,以便审查机构对其进行核实。
企业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最新

企业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最新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XX公司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估。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确定该地区的地质情况,为XX公司未来的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2. 勘察范围和方法2.1 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设定为XX公司拟建项目的周边区域,包括土地表层地质、地下水资源、地质构造等多个方面。
2.2 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观测、钻探、取样等,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
3. 勘察结果经过勘察工作,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3.1 土地表层地质该地区土地表层主要由砂质土壤和粘土组成,地下水位较浅,适宜进行建设项目。
3.2 地下水资源根据取样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可满足建设项目的需求,并适宜进行矿泉水开发。
3.3 地质构造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和地震活动,不会对建设项目带来重大地质灾害风险。
4. 结果分析根据勘察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4.1 地质条件优越该地区土地表层地质较为平坦,地下水资源充沛,地质构造相对简单,这些因素都为XX公司未来的建设项目提供了优越的地质条件。
4.2 开发潜力巨大鉴于该地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适宜的水质条件,XX公司可以考虑在未来进行矿泉水开发,以提升企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3 建设风险可控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简单,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XX公司的建设项目在地质方面的风险较低,可以有效控制。
5. 建议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XX公司提出以下建议:5.1 加强地质监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议XX公司加强对地质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5.2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鉴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XX公司可以考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地下水,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5.3 完善地质风险防范措施尽管地质风险较低,但为了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营,建议XX公司制定并落实相关地质风险防范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分布不均匀,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地质勘察范围。
本次地质勘察范围包括XX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矿产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地质勘察结果。
1. 地质构造,经过勘察,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倾角较大,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2. 岩层分布,该地区岩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组成,岩性较硬,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但在部分地区存在着岩层疏松、风化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强防护和支护工程。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着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差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下矿产资源,在勘察范围内发现了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存在,但资源储量较为有限,开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和支护工程,提高工程的抗震、抗滑、抗崩能力。
3. 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矿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五、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全面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能够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1 前言工程概况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
其主要任务如下: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
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
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一。
野外勘探工作于2015年7月8日~7月20日进行。
勘探点放样测量根据周边已建建筑及道路,实地采用经纬仪及钢卷尺结合现场条件进行勘探点的测放工作,勘探孔孔口高程为黄海高程,引测点为场地东侧已知高程N点米(黄海)换算所得,施工前须根据高程基准系统进行复核。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二勘探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 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概况桐乡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又深受海洋、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影响,构成了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气候特征。
多年年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
一年四季具有冬长秋短、冬冷夏热的特点,冬夏季节较长,春季约有72~78天。
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中旬,平均气温℃~℃,气候温和;夏季约有92~98天,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7月份是一年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温度达℃;秋季60~66天,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秋高气爽,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冬季130~135天,在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其中1月份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温度—℃。
桐乡市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约小时左右;多年平均全年无霜期为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中旬。
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积温多年平均为℃,大于0℃的积温为5813℃,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千卡/cm2。
桐乡境内降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达亿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为117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毫米左右,年际间差异较大。
年降水量月份分配很不均匀,主要呈双峰型雨季和双峰型旱季的特征。
第一个雨季出现在3月至6、7月,主要是春雨和梅雨,以梅雨为主,峰值基本在6月,俗称梅雨型。
第二个雨季在8月至9月,俗称台风雨型。
相应地在这两个雨季中,河网水位偏高,各地的河网最高水位也发生在这两个阶段。
本区50年一遇最高洪水水位(桐乡市区域)为黄海高程米。
区域内地下水性质属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粉土层中,其水位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及季节变化等影响。
根据区域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对建筑材料一般具微腐蚀性。
地理环境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村委西南,腾辉大道北侧。
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浙北平原区,为冲积、湖积平原地貌,地貌类型单一。
勘探时整个场地的地形地物已改变,大致已经过平整,仍有个别建筑物未拆除,整个场地总体较平坦,孔口地面标高为~。
本场区周边环境无污染源。
3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域大地构造属杨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的余杭~嘉兴台褶三级构造单元。
新构造运动自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Q22)开始,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松散沉积物,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整体缓慢升降,以沉降为主,但强度较弱。
区域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第四纪地层。
地震场地地处于上海~上饶地震副带,为上海~杭州~级地震危险区一部分。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929年至2001年6月为止,嘉兴地区曾发生过M≥3级地震59次,其中M≥4级地震7次,M≥级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公元929年嘉兴发生5级地震。
可见,场地历史地震活动虽频繁,但震级小、强度弱,属区域地壳稳定区。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基岩土层的构成和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第四纪地层为冲(湖)积相、海相交互沉积的粘性土、粉土、淤泥质粘性土地层。
根据外业勘探、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场地土成因类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细分为8个工程地质亚层,现将各地基岩土层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底标高~米。
杂色至灰褐色,含建筑垃圾等,局部为粘性素填土。
第(2)层:粉质粘土,该层局部位置缺失,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褐色,软塑,饱和,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中等至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云母屑,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4-1)层:粘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青灰、灰黄色,可塑,含铁质氧化物,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较有光泽。
第(4-2)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色,软塑,含铁质氧化物,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夹粘质粉土。
第(5)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未揭露,层顶埋深~米,层底标高~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云母屑,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5夹)层:砂质粉土,该层局部分布,分布区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黄,中密、局部稍密,湿,局部夹层状软塑粉质粘土,干强度低,中等压缩性,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
地地层分布及变化情况详见“场地地层一览表”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各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参数参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表中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以各工程地质层为统计单元,对土工试验成果进行数理统计,经过鉴别筛选,剔除某些不合理数据,然后由微机进行统计,提供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依据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参照有关桩静载荷试验资料,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出预制管桩及夯扩桩各岩土层桩的侧摩阻力特征值q sia和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q pa(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供设计使用。
5场地地基土的岩土工程性质分析与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本地区属区域地壳稳定区,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基土分布基本稳定. (但有暗浜分布)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场地地下水情况拟建场地区域内地下水性质属孔隙潜水。
勘察期间统一测得场地部分勘探点的潜水水位埋深于地表下~左右。
水位年变幅在左右。
该潜水水位升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周边河道水位等影响明显,并随季节性变化。
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本场地位于温带湿润区,地下水位埋藏浅,确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本场区周围无污染源及相关污染史,参考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其水化学类型为HCO3—型水,PH值约~。
根据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判别标准,按Ⅱ环境类型及弱透水土层进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在长期浸水条件下,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场地地基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场地地基土经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过滤,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及施工的影响对于静压预应力管桩,桩基施工时因挤土效应,可能出现超孔隙水压力情况,引起土体隆起、地下水位抬升,对周边建筑及地下设施有危害作用,并可引起邻桩上浮,出现质量事故,因而当大面积桩基施工时,宜布置一定数量的应力释放孔,或采取预陶土孔等措施减少挤土效应,桩基施工完成后,休止期应不少于28天,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对于夯扩桩,地下水对桩基施工影响微弱。
场地地震效应和场地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判别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标准,本工程各拟建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划分标准,本场地所属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