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调频广播覆盖技术方案
南郑调频广播覆盖技术方案

南郑县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方案南郑县把建设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工程列入县政府2010年社会公益事业十件好事之一,在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县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
责成县广播电视局和县发展计划局尽快编制出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为了保证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工程建设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建设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的必要性南郑县位于陕西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
地处东经106°30—107°22、北纬32°24—33°07之间。
北临汉江,南依巴山。
县域南部与四川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交界,总面积2849平方公里,人口55.8万人,15.48万户,辖30个乡镇,495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3770个村民小组,中央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一广播(0.3kw)和南郑电视(0.1kw)覆盖县城及周边平川乡镇。
农户安装的小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4.4万套。
县城和14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但由于境内山高沟深坡陡,地形复杂,农户居住分散,限制了有线电视在农村的发展,现只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还有75%以上的农村群众不能通过无线或有线广播方式收听收看到南郑县的广播电视节目。
南郑县山区丘陵占总面积85%以上,境内河流纵横,水库星罗棋布,易发生自然灾害,暴雨、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目前,县、乡(镇)两级政府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抢险救灾指挥工作主要靠电话来完成,当灾害发生时,通信线路很容易受灾中断,就会影响应急指挥的及时有效。
因此,建立一个以县城为中心,覆盖30个乡镇、495个行政村及广大农户,以广播覆盖网为平台的应急指挥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除平时承担广播宣传任务外,在紧急情况下能承担起县、乡(镇)两级政府发布紧急预警信息和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抢险救灾中应急指挥任务。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南郑县无线智能调频广播网项目建议书》南郑县广播电视局2、《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GY/T 196--20033、《米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69--20014、《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GY/T 179--20015、《广播电视高塔供电、防雷、给排水、通风和消防系统运行维护规程》GY/208--2005三、南郑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组成南郑县应急系统调频广播覆盖网为HFC+FM混合传输覆盖网。
2023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

2023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2023年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质量和服务稳定性,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具体要求如下:1. 完成全国范围内广播电视的覆盖收测任务,包括地面电视、卫星电视和广播等;2. 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减少故障和损失;3. 加强对边远地区和特殊地区的覆盖收测工作;4. 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覆盖收测的数据库,及时更新和管理收测数据。
二、工作内容和任务分工1. 制定覆盖收测计划和方案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广播电视覆盖收测计划和方案。
确保收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组织和实施收测任务根据收测计划,组织和实施广播电视的覆盖收测任务。
包括利用专业收测设备进行实地收测和利用遥感和测绘技术进行区域性的收测。
3.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测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信号强度、信号质量、覆盖范围和干扰情况等。
对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重点关注和优化。
4. 故障排查和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故障,确保信号的稳定和持续传输。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收测数据,提出广播电视覆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包括设备升级、网络优化和传输技术改进等。
三、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1. 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1月)根据前期的数据分析和需求调研,制定广播电视覆盖收测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核。
2. 准备收测设备和人员(2月)购置和配置专业的广播电视收测设备,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操作指导。
3. 实施收测任务(3-8月)根据收测计划,组织和实施广播电视的覆盖收测任务。
包括实地收测和区域性收测等。
4. 数据分析和评估(9月)对收测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制作分析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故障排查和处理(10月)根据分析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故障,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二)

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二)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高速公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车辆通行的隧道一般都会配备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系统。
本文将就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2.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高速公路隧道的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安装固定的接收设备和发射设备•在隧道入口和出口安装接收设备,用于接收广播信号。
•在隧道内安装发射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重新发射出去。
•信号扩频技术•使用信号扩频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通过在发射端将信号进行扩频处理,可以减小信号的衰减和受到干扰的可能性。
•信号调制技术•采用合适的调制技术可以使广播信号在隧道内更好地传播。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案,如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等。
3. 技术要求为了保证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的覆盖质量和稳定性,有以下技术要求:•覆盖范围•广播信号应覆盖隧道的所有区域,包括入口、出口和隧道内部。
•覆盖范围应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信号的盲区。
•信号强度•广播信号应具备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隧道内能够清晰收听。
•信号强度应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如-60dBm以上。
•信号稳定性•广播信号应保持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在隧道内,信号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应保持稳定不变。
4. 示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个示例说明:在某隧道内,安装了固定的接收设备和发射设备。
接收设备能够捕捉到周围的广播信号,并经过处理后传输给发射设备。
发射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扩频处理,然后以适当的调制方式重新发射出去。
在整个隧道内的区域,广播信号得到了覆盖,并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信号强度。
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车辆在穿越隧道时可以继续收听到喜爱的广播节目。
总结本文就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包括方案的选择和技术要求的指标。
调频广播隧道覆盖技术之漏缆覆盖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调频广播隧道覆盖技术之漏缆覆盖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李超【摘要】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也在向纵深发展,不仅有市区内快速路、高架路,很多地方还修建了地下隧道,为市民的快速通行提供了便利.然而,有些隧道长度往往超过700m,甚至达到几千米,驾驶车辆的市民在穿越隧道时受隧道钢筋混凝土的屏蔽,进入隧道后司机和乘客朋友就无法很好地收到车载收音机的广播电台信号;同时,一旦隧道内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时,如火灾、车祸等,司乘人员也无法及时得到路况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频广播隧道覆盖技术就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7(000)021【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隧道覆盖;泄漏同轴电缆;调频广播【作者】李超【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3;TN929.5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是87.5~108MHz,其电波具有直线传播并有一定绕射能力,在隧道中,主要以行驶中汽车的调频收音机为覆盖对象,由于隧道的密闭性,减少了很多外在的电磁波干扰,一般覆盖场强达到22dBuV即可良好接收,针对调频广播的传输特点和覆盖场强要求,目前主要有2种方案可以实现调频广播的隧道覆盖,即泄漏同轴电缆覆盖方案和定向天线覆盖方案。
而前者多用于长度大于700m的各种隧道,后者一般用于长度小于700m的短直隧道。
笔者曾实际测量过,由于调频电波的直线传播功能,长度小于700m的隧道基本可以被外部电波覆盖,车载收音机收听基本不受影响,而那些长度超过700m的隧道广播信号覆盖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里主要介绍利用调频调制解调技术、宽频放大技术以及泄漏电缆低损耗无线辐射技术制定隧道广播覆盖方案[1]。
采用泄漏电缆技术来进行隧道覆盖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方式,使用泄漏电缆的好处有以下几点:①可减小隧道内信号阴影,由于隧道内情况比较复杂,若采用分布式天线,某两个特定的天线之间可能会存在障碍物而受到遮挡导致信号覆盖不好;②信号波动范围减小,泄漏电缆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相比,隧道内电波信号覆盖更均匀;③可同时提供多种业务覆盖服务,泄漏电缆从结构上说是一宽频带系统,多种不同的无线系统可同时共用一条泄漏电缆,隧道内经常使用如告警系统、广播、移动电话、数字电视、寻呼系统等,由于可共享一条泄漏电缆,从而减小了投资,也净化了隧道空间。
如何提高调频广播的覆盖范围

如何提高调频广播的覆盖范围摘要FM调频广播是一种以无线发射的方式来传输,用普通收音机接收收听的广播。
具有无须立杆架线,覆盖范围广,无限扩容,安装维护方便,投资省,音质优美清晰等特点。
解决了传统有线广播布线困难、安装复杂、扩容性差等问题。
然而,由于调频广播特殊的技术要求和频率许可政策的规定,特别是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很大,调频广播电台的无线覆盖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如何扩大调频广播覆盖范围,本文从调频广播的覆盖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FM调频;频率范围;有效带宽;互调干扰1 调频广播发展史调频广播1935年在实验室证明可以通过调频的方式进行广播,在194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调频电台,工作频率VHF,频率范围87—108MHz,带宽:理论为∞,有效带宽为200MHz左右,调频时主载波的最大频偏为±75MHz。
在我国,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试验调频广播,到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
2 调频广播的特点调频广播是以调频方式进行音频信号传输的,调频波的载波随着音频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在载波中心频率两边变化,频偏的大小是随音频信号的振幅大小而定。
调频广播是高频振荡频率随音频信号幅度而变化的广播技术。
抗干扰力强,失真小,设备利用率高,但所占频带宽,因此,常工作于甚高频段。
优点:FM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比振幅调制系统的性能强,FM信号的产生和接收相对简单,故FM系统应用广泛。
FM信号的传输带宽比调幅(AM)宽得多,因此FM系统抗噪性能优于AM系统抗噪性能。
缺点:FM系统的频带宽度比振幅调制宽得多,因此,系统的有效性差。
3 调频广播的覆盖特点我国调频广播使用的频段是87——108ΜΗz属甚高频频段,属超短波波段,波长为3.5m~2.8 m(也称米波段)。
超短波绕地面传播的能力很弱,理论上说只能在空间直线传播,又称视距传播。
由于频率较高,沿着地面传播的地波衰减太快,不能形成服务区向天空辐射的电波则穿透所有的电离层,一般也不能被反射回地面,即也没有天波。
2023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

2023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一、项目背景及目标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是为了检测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情况,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放,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
本方案旨在有效组织和安排2023年度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以实现以下目标:1.评估和监测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高质量传输和覆盖,提升用户体验。
3.完善收测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效率,提高收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工作内容1.收测站点及网络建设根据广播电视的覆盖区域和收测需求,合理布设收测站点,并进行必要的设备和网络建设,确保收测站点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
2.收测频率规划和频谱管理根据不同区域和频段的广播电视信号特点,进行频率规划和频谱管理,确保收测的频率范围覆盖全面,并避免信号干扰和冲突。
3.收测车辆和人员培训配备专业的收测车辆,包括各种接收设备和测试仪器,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熟悉设备操作和收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4.收测计划和任务安排根据覆盖区域的情况,制定收测计划和任务安排,明确收测范围和时间节点。
同时,确保收测任务的合理分配和协调,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5.收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准确记录和采集收测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
对收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6.问题整改和改进措施根据收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改进建议,确保广播电视的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7.报告编制和交流合作编制收测工作报告,详细记录收测情况、问题整改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共享数据和经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流程1.前期准备阶段:制定收测任务计划、站点规划、车辆设备准备、人员培训等。
2.收测实施阶段:按照任务计划和安排,组织收测人员进行实地收测,采集数据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3.数据分析和问题整改阶段:对收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设计

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设计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正常播出的同时,需要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收测,通过收测数据分析,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质量和传输效率,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缝覆盖,以保障广大观众的权益。
本文将针对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的方案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收测内容广播电视覆盖收测涉及到很多内容,包括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覆盖质量、传输效率等。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收测工作,以便更好地掌握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情况。
1. 覆盖地区:收测人员需要对广播电视覆盖范围进行考察,确保信号能够覆盖到广大观众所在的地区。
收测人员应该分别对城市和农村的广播电视覆盖范围进行收测,以便更好地掌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情况。
2. 覆盖质量: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质量直接影响观众的视听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对信号的质量进行收测。
收测人员应该测量卫星信号、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的图片质量、声音质量和强度等参数,并分析收测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信号的覆盖质量情况。
3. 传输效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是指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有效数据的能力。
收测人员需要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效率进行收测,以确保传输效率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二、收测方法广播电视收测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场收测、遥感收测和在线收测。
通过调查分析和实践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
1. 现场收测现场收测是指对广播电视信号直接进行观察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判断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情况,但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工作,收测数据的覆盖面积较小,收测效果相对较差。
2. 遥感收测遥感收测是指在遥远的地区,通过无人机、卫星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情况,但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和人力物力。
3. 在线收测在线收测是指利用互联网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收测。
2023年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

2023年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一、背景及目标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是保障广电传输质量和服务覆盖的关键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此,我们制定了2023年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方案,旨在提升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发展。
二、工作原则1. 科学规划: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技术标准和政策要求,合理安排收测任务;2. 综合施策: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企业的作用,形成协同合作;3. 数据驱动: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体系,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4. 突出重点:优先保障重点区域和重要用户的覆盖需求。
三、工作内容1. 覆盖优化a) 高清电视信号覆盖:针对地区、点播和直播等不同类型信号,制定覆盖优化方案,提升高清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图像清晰度。
b) 声音质量提升:重点关注声音质量较差的区域,进行相关设备和信号调整,提升用户的声音体验。
2. 弱信号处理a) 弱信号接收:加强对边远地区和深山区的覆盖收测工作,建设和优化接收设备,增加对弱信号的接收能力。
b) 信号扩容:利用信号扩容技术,提升边远地区和深山区的信号扩散范围,提高广电服务的覆盖面积。
3. 故障排除a) 定期巡视: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广播电视信号基站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信号故障问题。
b) 快速响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设立24小时报修热线,及时处理用户投诉,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4. 用户满意度调研a) 组织用户满意度调研:定期组织广播电视用户的满意度调研,了解用户对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需求和意见反馈。
b) 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为优化广播电视覆盖收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工作计划1. 制定收测任务计划:基于地域和用户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收测任务计划,确保覆盖需求的全面满足。
2. 建立数据分析体系:建立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收测数据分析和评估体系,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把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县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方案南县把建设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工程列入县政府2010年社会公益事业十件好事之一,在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县人民作出了重承诺。
责成县广播电视局和县发展计划局尽快编制出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为了保证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工程建设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建设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的必要性南县位于西南边陲、盆地西南部。
地处东经106°30—107°22、北纬32°24—33°07之间。
北临汉江,南依巴山。
县域南部与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交界,总面积2849平方公里,人口55.8万人,15.48万户,辖30个乡镇,495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3770个村民小组,中央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一广播(0.3kw)和南电视(0.1kw)覆盖县城及周边平川乡镇。
农户安装的小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4.4万套。
县城和14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但由于境山高沟深坡陡,地形复杂,农户居住分散,限制了有线电视在农村的发展,现只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还有75%以上的农村群众不能通过无线或有线广播方式收听收看到南县的广播电视节目。
南县山区丘陵占总面积85%以上,境河流纵横,水库星罗棋布,易发生自然灾害,暴雨、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目前,县、乡(镇)两级政府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抢险救灾指挥工作主要靠来完成,当灾害发生时,通信线路很容易受灾中断,就会影响应急指挥的及时有效。
因此,建立一个以县城为中心,覆盖30个乡镇、495个行政村及广大农户,以广播覆盖网为平台的应急指挥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除平时承担广播宣传任务外,在紧急情况下能承担起县、乡(镇)两级政府发布紧急预警信息和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抢险救灾中应急指挥任务。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南县无线智能调频广播网项目建议书》南县广播电视局2、《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GY/T 196--20033、《米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69--20014、《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GY/T 179--20015、《广播电视高塔供电、防雷、给排水、通风和消防系统运行维护规程》GY/208--2005三、南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组成南县应急系统调频广播覆盖网为HFC+FM混合传输覆盖网。
由汉山调频广播主发射台(300W)、4个小功率(50W)乡镇调频广播转发台以及495个行政村广播室和3770个自然村扩音点组成。
县广播电视台的调频广播播出信号,是由光缆传到汉山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无线发射,覆盖乡村农户,为4个信号盲区乡镇的小功率调频广播转发台提供转发信号。
并与与有线电视信号共缆传送到14个乡镇,为其覆盖区域用户提供转发和收听信号。
同时为村广播室及自动接收扩音点,提供调频广播无线及有线信号。
南调频广播覆盖网框图四、南应急系统及调频广播覆盖网各部分功能及要求1、调频广播覆盖面广,收听简单,可以更好的承担起县、乡(镇)两级政府发布紧急预警信息。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抢险救灾应急指挥中担任信息发布任务。
恢复播出县办广播电台自办节目,并转播中、省新闻节目节目,更好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发布农村各类便民信息和普法教育。
2、在汉山顶(海拔1470米)建立一座300W调频发射台,发射南广播电视台通过光缆传输的调频广播无线信号,覆盖全县大部分面积,和为乡镇小功率调频广播转播台提供信号源。
3、在4个无线信号无法覆盖的乡(镇),设立小功率调频广播转播台,覆盖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为村广播室和自然村调频广播自动接收扩音点提供调频广播信号。
4、在495个行政村建立村广播室和在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建立自动接收广播点。
所设点由各职能部门提供具体方位、由广电局组织实施。
计划在495个行政村建设村广播室和3370个自动接收广播点,安装4500只无线调频高音喇叭、音柱(大河坎、周家坪共100,其余乡镇各4个,行政村各2个,自然村各2个),使农村广播覆盖率达到98%以上。
自动接收广播点要具有定时开关机功能,通过智能可寻址或电源定时器解决。
此方案的实施将建立一个广播与电视共存,有线与无线互补全方位应急系统,在应对气象、水利、林业、安全、消防、卫生、食品、药监、安监、旅游、教育、电力、交通、民政、城建、农业、科技等方面突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及时准确的将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可点对点、点对面、点对片的指挥,预防和自救,指挥灵活,行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
5、乡镇小功率调频转播台既能接收汉山发射台的调频广播信号,也能独立利用乡镇小功率调频广播转播台进行应急广播,以保证南县调频广播覆盖网在大面积或局部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时县(乡)应急指挥部用调频广播应急指挥。
6、乡(镇)用调频广播转播台收转汉山信号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查看地形图和对汉山调频发射台(300W)覆盖情况调查,城关、阳春、新集、黄官、圣水、牟家坝、大河坎、梁山、协税、高台、青树、两河、胡家营、高家岭14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既能转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送的调频广播信号,也能接收转播汉山发射台的无线调频广播信号。
其余10乡(镇)政府所在地能直接接收汉山调频广播信号。
元坝片区和碑坝片区(共6个乡镇)无法直接接收到汉山调频广播信号,也无法接收有线电视共缆传送的调频广播信号。
解决办法:新建牟家坝,元坝,红庙,碑坝镇小功率调频广播转播台。
牟家坝,元坝,红庙小功率调频广播转播台直接收转汉山调频广播信号。
碑坝镇小功率调频广播转播台接收牟家坝小功率调频广播转播台信号,对无法收到汉山信号的福成乡和白玉乡进行二次转发。
本次工程不涉及,作为二期工程建设任务。
五、应急响应系统效益分析1、系统的覆盖围应急响应系统建成后,从覆盖围上,基本可实现对县域围的全覆盖,可以完全覆盖县几个重点的人口密集区域和每一个行政村、组。
从而改变以前的县、乡、村层层传达的运作方式,可以由县上直接控制、宣传到每一个行政村组。
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目前应急预警和指挥信息不能迅速有效传递到广大山区群众的局面。
2、系统的针对性在有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或是需要带有强烈针对性宣传的时候,比如每年的森林火灾高发山区、疾病控制预防中急需控制的高发村级、农田水利上需要按村组分片通知的时候、自然灾害(雷电、暴雨、冰雹、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时候,为了避免大围宣传可能造成群众的恐慌心理,需要对单个乡镇,乃至单个行政村组发布重要通知、公告时,在快速即时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应急响应系统进行具有针对性,点对点的宣传、通知。
3、紧急事件处理的即时性我县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暴雨、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目前,县、乡(镇)两级政府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抢险救灾指挥工作主要靠来完成,当灾害发生时,通信线路很容易受灾中断,会影响应急指挥的及时有效性。
并且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通过一级一级向下传达至村,再由村组干部传达到每一个群众,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还容易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下级对上级精神和领悟和理解)。
在应急响应系统建成后,可以极大的加速我县在发生紧急事件时的处理效力,可由县上集中、统一发布信息,在加速时效的同时还可以极大的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误。
并且,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县上领导可通过亲自向人民群众即时发布指令, 传达信息。
4、日常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广播宣传和电视宣传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它的时效性,在我们日常的宣传工作中,每逢需要向全县人民群众告知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点的工作,在应急响应系统建成后,可以采取现场直播或随时播出的一个人的自我方式快速、即时的向全县人民群众传达。
比如在每年一度的两会期间,可以将会议的现场声音通过电子政务办公网络或固定传输到广播电台机房,然后通过无线发射直接将会议现场带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使广大农村群众身在田间,心系会场,可以很方便、快捷的了解县上的大政方针。
六、调频广播发射(转播)台设台主要参数和技术要求汉山调频广播发射台台址:青树镇大汉山山顶。
经纬度:108。
35,15,,北纬32。
33,50,,。
海拔高度:1470m。
铁塔高度:32m。
发射机功率:300w ,发射频率104.1MHz。
天线型式、高度及极化方式:两层四面双偶极子板天线,高度20m,水平极化。
天馈系统增益及驻波比:G≥7db ,VSWR≤1.2。
发射机技术指标符合《米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69--2001)规定要求。
七、主要设备、设施配置HR1000A 音频工作站各站点系统功能及硬件设备功能特点:1、音频数据服务器网络管理系统界面示意图两路线路输入功能。
采用SQL大型数据库建立音频节目服务数据库,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服务于各功能模块:节目管理、节目播出管理、广告播出管理、新闻文稿管理等。
该数据库搜索引擎已全部包括在数据库中,今后增加频率或扩充工作站,只须增购相应工作站及功能模块,即可完成上述管理要求和网络扩充,而无须更改数据库。
对整个网络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只有授权使用网络系统软件和授权享用某些网络数据的用户,方可进行相关操作,否则无权进入该网络系统。
2、音频录制编辑工作站该工作站除了肩负节目录制与管理的功能外,还负责各部门节目单的串排。
(1)音频录制编辑音频录制硬件采用进口专业音频采集卡。
音频录制编辑软件可录制长时间的多声道音频信号,通过音频线路输入接口和麦克风或拷贝的方式将各种原始音频资料(如磁带、CD、MD等)直接录制在硬盘上。
对录入的音频文件能以直观的波形方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可对其进行各种专业化的编辑操作:选择性重录、删除,加入回声,调节音量,淡入淡出,插入静音,交换声道,时间轴压扩,复原等。
操作简单直观。
(2)节目录入与管理节目管理软件针对音频节目进行管理。
对所有需要存贮的节目分类进行录入与管理,每一节目都有相关的容表述,如歌曲的名称、演唱者、主题词以及节目长度等,一目了然,并方便以后快速模糊查询、调用。
录入管理人员可随着对节目库进行整理、添加、修改或删除已过时的节目,腾出存贮空间。
节目管理软件示意图(3)节目播表编辑软件包括:节目播表编辑软件与直播节目播表编辑软件。
节目播表编辑软件主要用于全天播出节目单的编辑。
可以创建节目单模板。
播出中,可实时动态修改节目单。
节目单编辑时,只要从节目库中选择需要的节目添加到需要更改的时间段,就可以完成每一天的节目单编辑。
还将各种外部信号源(如MD、CD、收音头等信号)轻松地编入节目单中。
节目单发送时系统自动检测播出时序的准确性和音频节目文件的有效期与安全性,自动进行各种纠错提示和纠错处理,确保播表和节目文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