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的应用(2)
八年级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练习2

八年级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练习2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当堂反馈】1.有一个质量为500g的瓶子,装满某种油后总质量为1.46kg,瓶子的容积是1.2dm3,求瓶中油的密度。
2.一节运油车能装50m3的石油。
为了知道一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采取了这样的办法:用量筒从车上取30mL的石油样品,称得石油样品的质量为24g。
那么一节运油车能装多少吨石油?3.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有一只铜球质量是178g,体积为25cm3。
通过有关计算说明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课后作业】1.某机械厂要铸造100个铁质的机件,铸造该机件的木模用的木料的密度为0.7g/cm3,每只木模质量是4.2kg,求所铸造的这100个机件的总质量。
2.有一容器,装满水时质量是0.4kg,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时质量是0.34kg。
求容器的容积。
如果用该容器装满密度是1.2×103 kg/m3的盐水,总质量是多少?3.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 - 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 - 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______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_______ 。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______ g。
6.4密度的应用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 节密度的应用刷基础知识点1 利用密度求出质量(1[2024广东广州质检]PM₂.₅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₂.₅下落至地面。
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按l s喷射2 L水计算,持续喷射l h 就需喷水 kg,合计 t,严重浪费水资源。
(ρ水=1.0×103kg/m3)2[2024 四川南充调研]某城市决定用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为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浇铸塑像。
塑像高为1.75 m,设计时先用同样的金属材料浇铸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小样,测得小样高17.5cm,体积为70 cm³,质量为630g,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 kg/m³;英雄塑像的成品质量为 kg。
知识点2利用密度求出体积3[2024江西赣州期末]一长方形均匀铝箔,它的长和宽分别是a、b,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为m,ρ为铝箔的密度,则铝箔的厚度为 ( )A.abmρB.mabρC.abρmD.ρabm4[2024天津南开区期末]同学们想知道一张质量是10.8k g的课桌的体积。
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为样本,测得其质量是6g ,体积是10 cm³。
求:(1)样本木料的密度;(2)课桌的体积。
知识点3利用密度鉴别物质5[中]用密度为2.7×10³kg/m³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m、0. 2m和0.3m,制成后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kg、21.6kg和54kg。
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中 (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2022 四川内江中考,中]某同学借助天平和刻度尺鉴别一实心正方体金属块的组成物质,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是21.6g,用刻度尺测金属块边长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边长是 cm,经计算可知,该金属块可能是由(填“铅”“铁”或“铝”)组成。
八年级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密度知识的应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密度知识的应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4(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一)教学目的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具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三)教学过程一、由提问引入课题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板书:7.5密度的应用)二、进行新课1.密度表讲解:由于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便于大家查各种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从表中查出待查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得出: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是同一数量级,气体的密度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案2

第4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 会利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2. 会利用天平、量筒测物质的密度3. 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准备】1.说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由密度可得出哪两个变形公式?3.密度计算时如何保持单位统一?【基础练习】例1.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一块寿山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
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寿山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寿山石的质量为 g ,再用量杯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 3,则寿山石的密度是 g/cm 3。
例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中(1)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后,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所示,此时他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调。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A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1;B .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 2;C .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
根据以上操作可求出盐水的密度ρ= 。
(3)小明在和同学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缺陷,造成测出的盐水密度误差较大。
你认为其原因是 。
例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A .20g ,1.0×103kg /m 3B .60g ,0.8×103kg /m 3C .60g ,1.0×103kg /m 3D .20g ,0.8×103kg /m 3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拓展提高】1.你所在教室里的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 )A.几十克B.几千克C.几百千克D.几十毫克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把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密度是kg/m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2)详细内容:a.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b.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c. 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密度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按密度来分类的吗?(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密度知识的应用,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讲解:(1)回顾密度公式:ρ = m/V;(2)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3)举例说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块铜的密度是8.9g/cm³,质量是100g,求这块铜的体积;(2)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答;(3)讲解解答过程,强调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一块铝的密度是 2.7g/cm³,体积是50cm³,求这块铝的质量;(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3)讲解解答过程,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6. 课堂小结:(2)强调密度公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公式:ρ = m/V;2. 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块铁的密度是7.9g/cm³,质量是200g,求这块铁的体积;2. 答案:V = 25.3cm³;3. 要求:独立完成,家长签字。
第五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的计算及实验操作。
难点: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质量、体积的概念,那么大家知道密度是什么吗?密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2.理解密度概念我们来了解一下密度的定义。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公式表示为: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讲解密度计算方法(1)直接测量法:当我们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时,可以直接用公式ρ=m/V计算密度。
(2)间接测量法:当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时,可以通过其他方法间接计算密度。
例如,我们可以测量物体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密度。
4.实验操作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测量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器材:量筒、电子秤、水。
(2)用电子秤测量空量筒的质量。
(3)向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次用电子秤测量量筒和水的总质量。
(4)将水的体积和质量代入公式ρ=m/V,计算水的密度。
5.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水的密度。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例子:(1)为什么冰块放在水中会浮起来?答: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浮力原理,冰块在水中会上浮。
(2)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油会浮在水面上。
(3)为什么实心球比空心球重?答:因为实心球的密度大于空心球的密度,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实心球的质量更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八年级《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6.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这一物理概念。
(二)教学难点
1.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解决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容易混淆质量和体积的概念。
2.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对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其与实际情境有效结合。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生活现象的看法,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这些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正式引入密度概念,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密度定义: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注重概念巩固:通过复习质量、体积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3.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验操作: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6.3《密度的应用》2PPT课件

求:制成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ρ
解:
答:制成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为8.9×103kg/m3。 由密度表可知,这枚纪念币是铜币。
计算题一般格式要求:
1、写”已知”,“求”(用等式的形式表示已 知的物理量,并统一好单位)
物质 盐水 酒精 硫酸
密度/(千克/米3) 1.03×103 0.8×103 1.8×103
(1)若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盐水、硫酸分别装在三个
容器中,根据下表给出的密度值可知,甲、乙、丙三个 容器中分别装的是 酒精 、 盐水 、 硫酸 。
(2)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入的是同种液体,则 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甲____、___乙____、__丙___。
2、写“解”字,并进行求解,计算过程先写公式, 带入数据与单位进行运算,计算结果也必须带单位。
3、答题
注意:使用推导式进行计算时须先写出原 始公式
练习
5.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 体积为6cm3,请你判断它是否由纯金(不含有 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
金 19.3103 kg/m3
已知:m=100g,V=6cm3
而题中铝球的质量m球= 0.81kg
∵ M> M
铝
球
∴铝球是空心的
【例2】
1. 已知 铅的密度>银的密度>铝的密度,等质 量的银和铅,体积较大的是 银 ;等体积 的银和铝,质量较小的是 铝 .
2. 甲乙两物体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之比 V甲︰V乙=9︰7,则质量之m乙︰m甲= 7︰9 .
3.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7,体积之比 为2︰5,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15︰1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知识的应用》的教案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屮学于晓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的密度。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间接地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教学重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和间接地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教学难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教学器材:量筒、天平、水、烧杯、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前而我们己学会了固体密度的测量,那液体密度如何测量呢?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一一密度知识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密度的测量
(1)学生设计实验所需原理、实验的器材;
(2)学生设讣并交流实验所需的实验步骤;交流过程中注意儿种不当测量可能带来的偏差。
(3)学生设计并交流实验所需记录数据的表格;
(4)小组进行实验测量盐水的密度。
(5)交流所测得的盐水的密度。
二、间接地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例题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X 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例题2、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为多大?体积变化了多少?
以上两题都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板演,规范解题过程。
并山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密度知识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计算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质量和密度的情况下,计算物体的体积。
三、知识巩固
例题3、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千克,则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大?最多能盛多少千克的酒精?若装满某液体时质量是1・75千克, 那么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例题4、有一辆轿车外壳用钢板制作,需要钢200千克,若保持车的外壳和厚度不变,改山密度为钢的十分之一的工程塑料制作,可使轿车的质量减少多少?为了保证其外壳强度不变,塑料板的厚度为钢板厚度的2倍,仍可使轿车的质量减少多少?
以上两题都山学生自己完成并实物投影一学生的解题过程。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投影,规范解题过程。
四、布置作业:WWW P14 3、4、5、6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的实录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于晓梅
(第二课时)
师:一杯盐水因溶入不同量的盐而密度不同,自己配制一杯盐水并想法测出它的密度。
师:请写出其实验原理和实验所需的器材。
师:请写出其实验步骤。
生:设计并交流实验步骤。
师:你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无论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都会山于烧杯或量筒沾水而使结果有偏差!
师:请大家交流讨论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师:请找到解决办法的同学向大家介绍。
生:语言叙述或讲台演示测量的方法。
通过追问、点拨,让所有同学都明白用“差值法”测液体密度的方法。
师:投影测液体密度的步骤。
测量液体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皿;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并记下体积V:
3、用天平测岀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业;
4、盐水的密度P二(m.-rn:) /v
师:如何记录数据?数据表格如何?
生:设计并交流记录数据的表格。
师:投影记录数据的表格。
生:小组进行实验测量盐水的密度。
生:交流所测得的盐水的密度。
师:实验中若先测质量后测体积,所测密度值将如何?
生:实验中若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山于所测得体积偏小,密度值将偏大。
师:实验中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所测密度值将如何?
生:实验中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山于所测得质量偏小,密度值将偏小。
师:投影
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X 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生: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板演,规范解题过程。
师:投影
2、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为多大?体积变化了多少?生: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板演,规范解题过程。
师生共同小结:密度知识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汁算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质量和密度的情况下,计算物体的体积。
师:投影
3、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千克,则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大?最多能盛多少千克的酒精?若装满某液体时质量是1.75千克,那么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生:学生自己完成并实物投影一学生的解题过程。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投影,规范解题过程。
师:投影
4、有一辆轿车外壳用钢板制作,需要钢200千克,若保持车的外壳和厚度不变, 改
山密度为钢的十分之一的工程塑料制作,可使轿车的质量减少多少?为了保证其外壳强度不变,塑料板的厚度为钢板厚度的2倍,仍可使轿车的质量减少多少?
生:学生自己完成并实物投影一学生的解题过程。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投影,规范解题过程。
布置作业:WWW P14 3、4、5、6
密度知识的应用》的学案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于晓梅
(第一课时)
一、测量盐水的密度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4记录数据的表格:
二、间接地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例题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X 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例题2、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为多大?体积变化了多少?
三、知识巩固
1、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千克,则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大?最多能盛多少千克的酒精?若装满某液体时质量是1.75千克,那么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有一辆轿车外壳用钢板制作,需要钢200千克,若保持车的外壳和厚度不变, 改山密度为钢的十分之一的工程塑料制作,可使轿车的质量减少多少?为了保证其外壳强度不变,塑料板的厚度为钢板厚度的2倍,仍可使轿车的质量减少多少?
四、布置作业:WWW P14 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