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事故处理之灼伤的处理

合集下载

酸碱灼烧的处置方法

酸碱灼烧的处置方法

酸碱灼烧的处置方法
在化学实验或工业生产过程中,酸碱灼烧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

正确处理酸碱灼烧非常重要,可以减轻疼痛,避免伤害加重,并有助于防止感染。

本文介绍了酸碱灼烧的处置方法。

一、酸灼烧的处理方法
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持续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然后用5% 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避免用碱性物质处理伤口,因为它们会使酸性物质更加强烈地腐蚀皮肤。

3.不要试图去掉或切开任何灼伤的皮肤或衣物,以免加重伤害。

4.立即就医,特别是在伤势严重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

二、碱灼烧的处理方法
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持续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然后用2% 醋酸溶液冲洗。

2.避免用酸性物质处理伤口,因为它们会使碱性物质更加强烈地腐蚀皮肤。

3.不要试图去掉或切开任何灼伤的皮肤或衣物,以免加重伤害。

4.立即就医,特别是在伤势严重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

三、其他注意事项
1.在处理酸碱灼烧时,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或冲洗液,以免进一步污染。

2.如果眼睛受到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避免直接用眼睛观察化学物质。

3.在处理伤口时,应保持伤口开放,以便让液体流出,并避免包扎或封口。

4.如果伤势严重或面积较大,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示处理伤口。

总结起来,在处理酸碱灼烧时,要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避免进一步污染和伤害,并立即就医。

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化学实验中的灼伤是指强酸、强碱以及一些毒剂等接触皮肤或裸露的局部器官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可能会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留下灼痕。

灼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

例如:眼睛内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或其它具有刺激性的物质时会对眼睛造成灼伤;酸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灼伤,如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

还有碱灼伤,溴灼伤等,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

另外,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时容易发生割伤等。

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规范操作,格外小心,预防在先,尽量避免灼伤事故的发生。

一旦灼伤事故不幸发生,我们不要惊慌,应当立即采取科学合适的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灼伤的化学药品的不同、灼伤程度的不同和灼伤部位的不同,我们应当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一、灼伤的预防1、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

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5、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

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6、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化学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化学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化学灼伤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发生的化学灼伤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药品、化学品、实验室试剂等造成的灼伤事故。

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快速反应,协同作战;(4)科学救援,确保安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1)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2)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3)成员:安全生产部门、消防部门、医疗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负责人。

2.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1)指挥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2)副指挥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3)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

3. 各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2)警戒小组:负责事故现场警戒、交通管制、疏散群众等工作;(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救治、医疗救护等工作;(4)消防灭火小组:负责火灾扑救、灭火等工作;(5)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供应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程序1. 报警与启动预案(1)发现化学灼伤事故后,立即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到位。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疏散;(2)警戒小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3)医疗救护小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4)消防灭火小组对火灾进行扑救。

3. 后期处置(1)事故原因调查与处理;(2)事故现场清理与恢复;(3)伤员后续治疗与关爱;(4)事故总结与整改。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服用保护剂
• 服用牛奶,打溶的蛋,豆浆,米汤,面粉、淀粉、 或土豆泥的悬浮液以与水等,以降低胃中药品的浓 度,缓延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
• 如果没有上述东西,可将50克活性炭加入500毫升水 中。用前再添加400毫升水,充分摇动润湿,给患者 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15克活性炭,大约可吸收1 克毒物。
心肺复苏术
建立人工循环:施救者以一手掌根 部置胸骨下 1/3 至 1/2 处,双手重 叠,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平行,双 肩与上身压力置于手掌根部,垂直 地向胸骨按压,压力大小使胸骨压 下3.5~5cm 为宜,每分钟100次, 然后迅速放松压力,但手掌根要保 持在原位置,按压有节奏、压力均 匀且不中断。 注意事项: •挤压力要合适,切勿过猛。 •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且挤压 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例为 5:1,即按 压胸部五次,停一下,口对口吹气 一次
2)强碱中毒时,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 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碳酸盐中毒时忌用。然后 给予润滑剂和柔软食品,如橄榄油、生鸡蛋清、稀饭或牛 奶(均为冷食)。急救时忌催吐、洗胃。
3)重金属中毒时,误服重金属盐会使人体内组织中的蛋白 质变性而中毒,如果立即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蛋清和豆浆,可 使重金属跟牛奶、蛋清、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作用, 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机体的危害。
注意不可做运动,或用雪、冰水等进行摩擦取暖。
二)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的原则: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触电急救的步骤:
1、脱离电源: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在脱离电源时,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与伤员,以
免触电。 若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要采取预防

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在化学品操作和生产中,灼伤是一个常见问题。

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置创伤,防止后续伤害。

以下是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1. 确认灼伤类型在处理化学品时,灼伤可能是酸碱或有机溶剂灼伤两种类型之一。

因此,必须首先确认灼伤类型,以采取相应措施。

1.1 酸碱灼伤酸碱化学品对人体的腐蚀性较强,因此酸碱灼伤的症状严重,应尽早处理。

一般来说,碱性化学品比酸性化学品更难处理。

酸碱灼伤需要通过以下方法确定其类型:•用 pH 纸测量伤口酸碱度,pH 值小于7表示为酸性灼伤,pH 值大于7表示为碱性灼伤;•碰到酸碱物质时,需要了解其化学名或简称,例如除去常用的HCl、NaOH之外,HF和NH3也是常见的酸碱物质。

1.2 有机溶剂灼伤有机溶剂通常是挥发性液体,接触后立即通过皮肤和眼睛被吸收。

对于有机溶剂造成的灼伤,应以水为基础进行处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机溶剂对于眼睛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必须配备眼部保护工具。

2. 灼伤部位清洗2.1 酸碱灼伤部位清洗在清洗酸碱灼伤部位时,应尽快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

一般来说,应当用充足的水冲洗至少十五到三十分钟,以将残留酸碱化学物质冲刷掉。

在清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最便利的水源,如自来水暖水等。

•如果可能,尽量用水龙头或淋浴喷头以可控水流去冲洗,可以避免伤口受到压力过大的水流的刺激,以及减轻疼痛和拍打感。

•如果有化学品溅入衣物内的,应祛除后才能冲水去除化学品。

•对于长时间的浓度高的酸碱灼伤,尽管立即冲洗也不能避免皮肤层分解和组织损伤,这时应当立即送往正规的医院接受救治。

2.2 有机溶剂灼伤部位清洗有机溶剂灼伤也应用水冲洗伤口。

在清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直接用自来水冲掉有机溶剂的残留,减少对皮肤的损伤;•温水冲洗可以缓解疼痛,但水不能过热,因为过热不仅不能减轻疼痛,还会加剧皮肤受到损伤的程度;•冲洗时间越长越好,建议至少水冲洗大约20分钟(如有条件更长),这样可以除去更多的溶剂液体和其它的化学物质;•如果化学液体在大面积被涂覆后,建议将受波及的部位直接放入大盆里进行清洗,清洗的水从空气方向流动,并排出化学物质。

灼烫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灼烫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灼烫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一、概述灼烫事故是常见的事故之一,对人体的伤害较大。

因此,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及时、合理的处置对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灼烫事故。

二、灼烫事故的分类灼烫事故可分为化学灼烫、热灼烫、电灼烫等多种类型。

其中,热灼烫和化学灼烫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情况。

三、灼烫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1. 快速抢救当灼烫事故发生时,应当第一时间将被灼伤的人员、物品迅速带离事故现场,不得进行长时间停留。

2. 水冲洗灼烫伤处应当用流动的水进行冲洗,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纯净水用量应大于 1000mL,水温为室温或温水,要较快地冲洗 10-15 分钟。

2.洗涤时可用手指轻轻摩擦,如果在灼伤处有尘或杂物等可用剪刀或镊子清除。

3.需注意的是,对不同类型的伤口,清洗时间和清洗用量都有所不同。

3. 处理化学性灼伤处理化学性灼烫时,要根据所接触的物质而定。

一般来说,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将灼伤的部位沾上碱性物质的中和液,例如苏打水(重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水溶液。

对于酸性的化学物质,可以使用稀酸或稀盐酸进行缓解,以中和物质。

4. 家庭急救灼烫伤处数公斤以下,可选择家庭急救。

一般来说,如果灼伤面积小于手心,则可以使用药膏进行涂敷。

例如,市面上有很多贴膏和消毒药膏,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和促进修复的作用。

5. 医院急救如果轻度伤口不能在家自行处理时,需要及时就医。

以化学性灼烫伤为例,到医院后医生会进行以下处理:1.复核伤口受伤范围,并处理外伤。

2.洗涤伤口。

3.用特定药膏进行涂抹和包扎处理。

四、灼烫事故的预防1. 工作保护在化学实验、烟花爆竹制作、高温烘烤等工作与活动中,尤其是在危险品和易燃易爆等物品附近进行操作时,需穿着一定防护内衣和手套等工作服或劳保用品进行操作。

2. 家庭预防热灼烫:1.在烹饪时,要注意控制火源和火力,不要让烟花或者水沸腾喷溅出来。

2.家中使用电热水壶、电热杯等物品时要注意使用安全。

化学灼烫:1.家中不要储存危险品。

化学灼伤专项应急预案

化学灼伤专项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化学实验、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因接触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化学物质而导致的化学灼伤事故的应急处理。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化学灼伤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的初步判断、人员疏散、伤员救治、事故原因分析等。

(2)救援保障组:负责调配救援物资、车辆、人员等,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对外发布,维护社会稳定。

2.各小组职责(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指挥、人员疏散、伤员救治、事故原因分析等。

(2)救援保障组:负责调配救援物资、车辆、人员等,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对外发布,维护社会稳定。

三、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报告(1)发现化学灼伤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2.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判断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人员疏散:确保伤员、无关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避免事故扩大。

(3)伤员救治:根据伤员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清洗、包扎、止血等。

(4)事故原因分析:现场处置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

3.救援保障(1)救援保障组根据现场处置组的需求,迅速调配救援物资、车辆、人员等。

(2)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为现场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4.信息宣传(1)信息宣传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上报应急指挥部。

(2)对外发布事故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四、应急处置措施1.化学灼伤的应急处置(1)迅速将伤员移至安全区域,避免进一步受伤。

(2)根据灼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清洗、包扎、止血等。

(3)根据化学物质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4)若伤员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实验化学灼伤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化学灼伤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实验人员可能会遭受化学灼伤。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化学灼伤事故造成的伤害。

2. 提高实验人员对化学灼伤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确保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化学实验室,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灼伤发生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避免其他人员受到伤害。

(2)迅速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3)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

(4)如条件允许,用稀醋酸或硼酸溶液中和酸性物质,用稀氨水或硼酸溶液中和碱性物质。

(5)如伤情严重,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2. 灼伤发生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2)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查找事故原因。

(3)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

(4)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5)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五、应急处置组织与职责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实验室安全员:负责现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指导受伤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3. 医疗救护人员: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确保伤员安全。

4. 实验室工作人员:协助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预防措施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

2.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实验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处理药品。

5.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事故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

七、预案实施与修订1. 本预案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施。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变化,应及时修订。

3. 实验室应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事故处理之灼伤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灼伤是指强酸、强碱以及一些毒剂等接触皮肤或裸露的局部器官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可能会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留下灼痕。

灼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

例如:眼睛内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或其它具有刺激性的物质时会对眼睛造成灼伤;酸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灼伤,如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

还有碱灼伤,溴灼伤等,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

另外,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时容易发生割伤等。

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规范操作,格外小心,预防在先,尽量避免灼伤事故的发生。

一旦灼伤事故不幸发生,我们不要惊慌,应当立即采取科学合适的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灼伤的化学药品的不同、灼伤程度的不同和灼伤部位的不同,我们应当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一、灼伤的预防
1、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

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5、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

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6、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7、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二、灼伤事故的急救措施
1、碱类灼伤
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作用,一旦碱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酸类灼伤
常见的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

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绿色。

皮肤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

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强酸溅入眼内,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应将头置于水龙头下,使冲洗后的水自伤眼的颞侧流下,这样既避免水直接冲眼球,又不至于使带酸的冲洗液进入好眼,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

如无冲洗设备,可将眼浸入盛清水的盆内,拉开下眼睑,摆动头部洗掉酸液,切忌因疼痛而紧闭眼睛,
经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3、溴灼伤
液溴和溴蒸气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液溴与皮肤接触产生疼痛且易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严重时会使皮肤溃烂。

溴蒸气能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和鼻出血,重者死亡。

当溴灼伤皮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体积氨水(25%)、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乙醇(95%)混合液洗涤包扎。

如不慎吸入溴蒸气时,可吸入氨气和新鲜空气解毒。

4、白磷灼伤
磷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后,会加速体内排钙,引起骨骼脱钙,并可抑制机体氧化过程,造成蛋白质及脂肪代谢障碍。

当皮肤被白磷灼伤时,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之磷酸,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轻涂伤处以皮肤上残存的白磷形成不溶性磷化铜,阻止皮肤吸收白磷,用0.1%高锰酸钾湿敷包扎,不能将创伤面暴露于空气中,不能涂抹油脂类物质。

5、酚灼伤
酚侵入人体后,分布到全身组织,透入细胞引起周身性中毒症状,酚直接损害心肌和毛细血管,使心肌变形和坏死。

皮肤被酚灼伤时应立即用30~5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小时,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在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的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6、烫伤、割伤等外伤
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最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璃管等物品时最容易发生割伤。

当不小心割伤时,先取出伤口处的玻璃碎屑等异物,用水洗净伤口,挤出一点血,涂上红汞药水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也可在洗净的伤口上贴上“创口贴”,可立即止血,且易愈合。

若严重割伤大量出血时,应先止血,让伤者平卧,抬高出血部位,压住附近动脉,或用绷带盖住伤口直接施压,若绷带被血浸透,不要换掉,再盖上一块施压,立即送医院治疗。

一旦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应立即将伤口处用大量水冲洗或浸泡,从而迅速降温避免温度烧伤。

若起水泡则不宜挑破,应用纱布包扎后送医院治疗。

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油膏或万花油后包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