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整理
【小学科学】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每课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每课
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每课复知识点汇总
1. 《我和水的朋友》
- 水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性质有流动性、透明性和可溶性
- 水可以照亮光线和传播声音
2. 《万物都有声音》
- 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人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和物体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
- 声音有高低音之分,如高音和低音
3. 《触摸和感觉》
- 触摸是通过皮肤感受外界物体的方式
- 触摸可以分辨物体的软硬、光滑粗糙等特征
- 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摸的敏感程度不同
4. 《四季变化》
- 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 每个季节的天气、气温和植物生长状态不同
- 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动植物的生活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5. 《清洁环境保护地球》
- 保持环境整洁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平衡很重要
- 垃圾应该分类投放,有害垃圾要专门处理
-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行为有助于环境保护
6. 《食物的来源》
- 食物可以来自动物和植物
- 动物可以供应肉类和其他动物制品
- 植物能提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食物
以上是小学科学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每课的复习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ppt课件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使用
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清晰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规范、安全。
实验记录完整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数据。
数据记录和分析技巧
数据记录准确
教授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差。
数据分析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图表、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 花结果等,通过图片展示 生长阶段。
植物繁殖方式
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两种方式,举例说明。
动物习性及分类
动物习性
食性、栖息环境、繁殖方式等, 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特点。
动物分类
简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不同动物类群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动物保护意识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呼吁学生们树立保护意识。
动物迁徙
一些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以适应气候和食物供应的 变化。
天气现象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 、冬季寒冷。
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
观察天空
注意天空的颜色、云层 的形状和高度等变化。
测量气温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 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记录降水
注意降水的类型(雨、 雪等)、强度和持续时
天气与气候
通过学习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 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 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动物的特征与习性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了 解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 的分类思维和探究能力。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 质,包括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 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整理新课标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完整教案(2017年课标版)全册精写

整理新课标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完整教案(2017年课标版)全册精写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上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科学》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调查访问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体会物质世界的丰富和多样。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增强对探究活动的体验。
《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验转化为科学结论的过程。
”《科学》正是基于这些目的和要求而设计的。
一、教材分析。
1、通过实验,发现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摆的周期越短。
2、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速度就越大。
3、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科技的进步,4、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5、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怎样分工合作。
6、从生活中发现科学。
7、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8、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
9、初步了解“设计”,在科学探究中学会观察、发现、猜测、实验、制定计划、记录等方法。
10、在实践中认识了解太阳,知道人类对太阳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太阳的兴趣。
11、让学生通过实验,在学习中寻找更简便的方法,减少误差。
12、认识电灯泡,知道电灯的工作原理。
13、引导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14、用磁铁做的车和用线圈做的车。
15、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使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科技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024版年度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CONTENTS •教材介绍与特点•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实验探究与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建议•资源整合与拓展延伸•复习巩固与提高方案教材介绍与特点01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概述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套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科学启蒙读物。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科学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教材编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年级上册内容与目标内容一年级上册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领域的基础知识。
目标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材特色及亮点分析特色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设计了大量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
亮点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各地使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学校。
适用对象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也适用于对科学感兴趣的其他年级学生。
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02知识点梳理自然科学概念引入基本的自然科学概念,如天气、季节、动植物等。
观察与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
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
重点讲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详细介绍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
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天气与季节变化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科学探究的实践应用重点内容解读难点问题剖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生容易混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需要重点讲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动植物分类的方法动植物分类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和分类标准,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科学探究中的变量控制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控制变量以得出准确的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难点之一。
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探究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或测试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撰写实验报告并分析结果。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1.5
植物是“活”的吗
动物是“活”的吗?
观察: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思考:植物是“活”的吗?
思考:植物是“活”的吗?
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子
塑料红掌
红掌
1.6
校园里的植物
它叫什么名字? 在哪里见过它?
我们可以怎么观察? 观察什么?
1.听铃声集合
2.在指定地点 观察
3.不伤害植物
2.1
拓展活动
用小立方体测量家里的物体。
沙发的长度: 沙发的宽度:
课后习题
一、判断题
1.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长度时不能直观地比较两种物体
的长短。
( √)
2. 预测能够帮助我们加快测量速度。
( √)
课后习题
二、选择题 选择( D )测量物体长度时比较准确。
A
B
C
D
2.6
回顾
聚焦
怎样测量小桶一圈的长度?
12 3
聚焦
跳了多远呢?
2
聚焦问题
我们的身体也是测量工具
试一试
一拃
中指
拇指
试一试
几拃?
想一想 说一说 你想怎样量? 怎样量会更准?
用同一只手量。 一拃一拃地量,画线。 首尾相连。
探究
我们的桌子有多高?
几拃?
观察
?
探究
用纸带来帮忙
探究
量纸带
画下来
探究
量纸带 记下来
?
?
探究
比纸带
在观察中比较
恐龙
哪只大? 哪只小?
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
2
3
4
公平
对齐
对齐
对齐
对齐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部
编版)
本文档汇总了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基于部编版教材。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观察
- 通过眼睛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 通过耳朵观察声音的大小、高低和方向
- 用鼻子观察气味的种类和强弱
- 通过味觉和触觉来观察物体的味道和触感
第二单元:自然界的变化
- 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变化:冷热、变化的原因和感受
- 植物生长的变化: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
- 动物生长的变化:从幼崽到成年的成长和变化
第三单元:物体和材料的特性
- 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的差异
- 物体的材料:金属、塑料、布料等
- 物体的硬度、柔软度和透明度的差异
- 物体的浮沉性质和磁性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
- 物体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运动- 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 物体运动的力量:推力、拉力、重力等
- 物体的停止和运动的原因
第五单元:水的特性
- 水的形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之间的转变
-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
- 水的溶解和分离性质
- 水的浮沉性和表面张力
第六单元:光的传播
- 光的源头:太阳、灯等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
- 光的作用:照亮、使物体发光
这些知识点包含了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核心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以上内容为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仅供参考。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周围约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向日、玉米、芦苇、菊花、竹子、柳树等。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有坚硬的树干,有的没有树干,有的开花了,有的没开花。
区分植物与非植物:塑料花不是植物,因为和真的植物相比,它的组成结构不同,气味不同,手感不同,而且它长期保持一种形态,不会生长,不会繁殖,不会死亡,没有生命。
2.观蔡植物观察方法: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等方法观察物。
描述植物:可以根据植物的颜色、大小、形状、软硬、气味等方面描述植物,植物的结构: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个体差异:同一种植物的高度、茎的数星、叶子的数量也会有少许差别。
3.植物长在哪里生长地点:植物长在水里(池、小河、湖泊)、土里(山上、田里、花盆)。
生长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空气、养分等,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氧气、水、养分等。
4.给植物画张“像”绘画要求:先观察植物的特点,再给植物画张“像”,写出它的名称,画出它长在哪里、它的样子和特点。
记录方式: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要实事求是,一边看一边画,从整体到局部,尽量画得真实。
5.植物的变化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变大、长出叶片、开花结果等。
养护要点:照两植物时要轻浇水、晒太阳、多通风、有耐心、多观察、记录。
6.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注意事项: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时要小心、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
常见植物举例:常见的蔬菜有白菜、萝卜、土豆、香菇、大蒜、南瓜、茄子、豌豆等;常见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西瓜、草莓、桃了、橘了、葡萄等。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的身体身体组成部分: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部组成。
认识身体器官: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巴、手等都是身体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2.发现生长身体的生长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会不断生长,比如身高变高、体重增加、衣服尺码变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
名词解释 (2)
根 (2)
茎 (2)
叶 (2)
科学概念 (2)
第二单元 (2)
名词解释 (2)
观察 (2)
比较 (2)
猜想 (2)
预测 (2)
测量 (2)
距离 (3)
拃 (3)
科学概念 (3)
第一单元
名词解释
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
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
和果实。
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常见的有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甸甸茎等。
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科学概念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第二单元
名词解释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科学概念
1.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2.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4.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5.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6.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7.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