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

米康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在心脏康复期内使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之均分为试验小组和对照小组,对照小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而试验小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
在试验中注意收集治疗依从性数据、护理后的ECS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试验小组在治疗依从性、ESC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三项数据上均明显优于对照小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期中使用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其治疗依从性、ESC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所谓的延续性护理就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保障患者可以在不同的健康恢复及照看场所或者同一个健康护理场所之中接受到具有协作性和延续性的护理。
目前冠心病作为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患者血管狭窄现象较为严重的时候往往采用介入手术方式治疗,但是从其长远疗效看来,这种方法很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再次出现血管狭窄的问题,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期中使用延续性护理就成为保障患者正常生活、规律服药以及维持心脏功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就冠心病患者在心脏康复期中使用延续性护理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选取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使用随机数法将之分为试验小组以及对照小组,其中试验小组的平均年龄为(66.7±6.7)岁,而对照小组的平均年龄为(69.4±6.4)岁,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发现,数据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对比。
本次试验中将有心脏外科手术史的患者、心脏移植患者及急诊心脏病患者排除在内,同时在正式开始本次试验之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其自愿参加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将之纳入研究中。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摘要】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因为冠心病属于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所以近些年冠心病临床发病率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冠心病属于多种因素所引发的心肌急性缺氧缺血,临床症状较多,例如胸痛、心悸、气短等,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威胁显著。
在临床中关于冠心病的治疗方式非常多,其中介入手术便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冠心病临床干预水平,本文简要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096-020.引言当前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当心血管疾病列为重要疾病,有统计显示,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每年死亡患者数量在180万以上,在所有疾病相关死亡患者中占比25%。
我国的城乡居民疾病死亡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占比列举首位,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模式的不断转变死亡患者数量仍然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为了冠心病的常规手术方式,因为手术本身的微创特性,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接受这一手术方案治疗的患者数量也在素质增多,这也间接衍生出了关于术后康复的话题。
对此,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1.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1.1发展历程从心脏病康复护理的发展历史角度来看,从1912年开始国外就有研究者提出并落实了关于心肌梗塞患者需要卧床休息2个月的指导要求,同时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专业护理人员精心照顾[1]。
在20世纪中,国外研究者提出了关于椅子疗法,并倡导关于心肌梗死后第四周开展康复运动的康复护理模式。
在21世纪初,我国有专家提出了关于心肌梗死之后第一天便开展康复运动的理念[2]。
从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来看,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补充医院在心脏康复患者需求方面的现状,促使患者可以更加顺利的从医院逐渐过渡到社区、家庭,这也是当代心脏康复理念的主要原则,以为患者提供及时、全面、个体化、系统化的康复护理为核心[3]。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心脏康复日益受到关注,心血管事件发生后,心脏康复和药物辅助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
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病治疗与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在日趋完善和规范,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护理评估,运动训练,戒烟,体重、血糖、血压和脂质的管理,改变生活方式,营养咨询,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本文将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综述引言冠心病,也可以叫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冠状动脉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的血管腔狭窄/阻塞所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脏病。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条件下则会发病,主要表现:突感心前区疼痛、发作性绞痛/压榨痛等。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美国老年协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通过一系列过渡性方案,确保患者在不同照护场所或不同照护机构间转移时所接受的护理服务具有连续性和协调性指。
延续性护理注重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通过定期随访、按时复查,将护理干预延续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出院后由护患双方主导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工作。
2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2.1强化健康知识水平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要接受相关的护理健康教育,出院以后,随访工作应着重从患者薄弱认知方面进行强化教育,通过回访了解患者的用药遵医状况,并且调查患者是否能够按照规定服用药物,用药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定时定量的服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相关药物要了解患者是否了解药物的种类、用法和用途,尽量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强调用药对维持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使患者明确用药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提供处理的方案。
要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血压状况,使患者血脂维持稳定。
每三个月组织患者进行一次集体的学习,同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以后的健康讲座,鼓励患者和患者以及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式也是越发严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就是人们日常所称的冠心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患者出院以后的生活质量、心理变化、生理均无法恢复到最初状态。
因此,针对冠心病PIC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PCI;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前言:如今,PCI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创伤性最小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可以让闭塞或是狭窄的冠状动脉再行通畅,在冠心病治疗中是尤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依旧存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因为患者欠缺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的存在,使患者心血管疾病在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怎样增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已成为我国医护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在美国老年协会中是各种行动设计,为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社区以及医院内部的不同科室均会受到不同水平的连续性以及协作性照护,而延续性护理一般指的是从医院回归家庭的延续,其中包含医院建立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是社区以后的持续随访和指导。
《欧洲心脏病学会血运重建指标》中明确指出,在进行心机血运重建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要具有充分的二级预防,其中包含药物治疗的优化、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良生活行为的永久改善等。
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过程中,疾病不同侧重点也存在差异,而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的延续性护理主要就是二级预防,就是患者出院以后对其实施的延续性护理的过程,利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实现较好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彻底改善等效果,但冠心病临床二级预防的具体情况和指南依旧存有很大的差异性。
2我国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现状与对策2.1专业人才资源紧缺,跨学科人员合作匮乏现如今,我国医疗护理人力方面的资源本就紧缺,而专业的延续性护理人才更为缺乏,而我国的护士并未具有叮嘱权,无法自行修改患者的治疗方案。
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康复患者的影响

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康复患者的影响延续护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或专业护理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持续关怀和指导,以保障患者康复的一种护理方式。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需要经常接受介入治疗,其中最常见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
经PCI术后的康复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康复的影响。
一、延续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经PCI术后的患者需要接受严格的药物治疗,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进行定期的随访和检测。
而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在出院后往往存在治疗不规范、生活方式改变困难、不良情绪影响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而延续护理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设立的,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持续关怀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遵循治疗方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遵循治疗方案的意愿延续护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遵循治疗方案的信心。
通过持续的指导和教育,患者在家中也能够正确地服用药物,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有益。
2. 促进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延续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
通过持续的指导和监督,患者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冠心病的风险因素,促进康复。
3.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经历心脏病的患者往往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延续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树立乐观的心态,减轻其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
4. 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延续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和评估,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分析

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预valence在不断增加。
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流通畅,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加速康复、预防并发症、降低再发率。
虽然延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其影响因素和具体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足。
本研究旨在对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延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其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延续护理干预在提高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面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促进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延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效果评价,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研究也将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完善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对研究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展望,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推动延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发展。
2. 正文2.1 延续护理干预的定义与特点延续护理干预是指在患者出院后,通过专业护理团队的持续跟踪和干预,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的一种护理模式。
其特点包括个性化定制护理计划、专业护理团队全程跟踪、多层次的护理干预、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信息支持等。
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分析

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分析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过介入术治疗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心
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患者的认知分析却鲜有研究。
本文将对该主题进行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
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知是什么?在医学上,延续护理即
长期护理,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需要长期监护、治疗和康复。
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运动治疗等。
患者对于康复治疗
的认知情况,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认知情况
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进行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治疗认知的分析呢?首先可以采用问卷调
查的方式,通过设计针对性的问卷,了解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认知水平和情况。
问卷可以
包括对于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
其次
可以采用访谈的方式,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对于治疗的理解和看法,从而更
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
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对延续护理干预的认知情况有何意义?通过分析患者对于延
续护理干预的认知情况,可以了解其对于治疗的态度和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患者认知中可能存在的偏差或者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
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从而改进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患者效果评价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患者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术)患者行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性。
方法:选入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PCI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通过信封随机化分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
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焦虑分值,遵医嘱评分以及运动耐量。
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分值、遵医嘱评分以及运动耐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0日和干预后半年,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
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术后患者中,有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调节,遵医嘱行为的提升,以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遵从有序的心脏康复计划。
关键词:延续护理;PCI手术;焦虑评分;遵医嘱行为;运动耐量前言延续性护理越来越多的被护理同仁重视,并应用于工作中,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在医院未完成的护理计划、饮食、情志、用药、康复计划、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和指导。
目前PCI手术是对冠心病患者开通冠状血管,改善心肌血供的主要治疗手段[1]。
虽然PCI手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但是有些患者遵医行为差,对术后需长期服药、进行心脏康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不以为然,对危险因素发生有所忽略,有些病人术后过度焦虑,病人角色依赖,以上种种导致术后护理效果差。
因此纳入延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术后情况的调节改善[2],针对于此,文章将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PCI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纳入研究中,评定延续护理的有效性。
1 资料、方法1.1 基本资料在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接收行PCI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通过信封随机化分组形式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效 11 2
总有效率 78.0 96.0a 7.162 <0.05
心肌梗死是老年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心肌梗死发展
速度非常快 , 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 , 会给患者带来猝死风险。
临床中 , 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出现心律失常造成死亡。
因此 , 为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出现 , 护理人员需在此时间段
加强巡视。如出现不良现象 , 需立即告知医师予以救治。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10月第13卷第20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Oct 2019, Vol. 13, No. 20
·149·
表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n, %)
组别
例数
显效
对照组
50
18
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
50
28
χ2
P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3 讨论
有效 21 20
床护理实施期间 , 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
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从全方位着手 , 在改善患者心理 状态的同时 , 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 进一步改善病情[9-12]。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期间 ,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 , 观察
组患者展开预见性护理方法。给予患者相应措施后 , 急性心
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高峰阶段主要集中在 9:00~12:00 与
13:00~16:00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96.0% 高于对照组的
7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 , 为急性心肌梗死
后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预见性、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 对患者具
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各个时间段内均可能出
现心律失常 , 可予以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 , 减少不良现象的
[9] 张兰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施行循证护理服务的价值分析 与研究 . 继续医学教育 , 2018, 14(1):125-127.
[10] 杨丽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 究 . 中国卫生产业 , 2014(14):82-83.
[11] 孙茂莲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 究 . 齐鲁护理杂志 , 2006, 12(3):197-198.
作者单位 :110101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
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期中应用的可行性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82 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 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将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 观察组与对照组 , 各 41 例。观察组男 22 例 , 女 19 例 ;年龄 53~82 岁 , 平均年龄 (67.9±5.1) 岁。对照组男 23 例 , 女 18 例; 年龄 49~83 岁 , 平均年龄 (68.2±6.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林雪英 , 陈卓芳 , 梁菊艳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 常护理中的应用 . 当代医学 , 2014(5):123-124. [收稿日期 :2019-03-25]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
车鑫霞
【 摘 要 】 目 的 分 析 延 续 性 护 理 在 行 介 入 手 术 治 疗 后 的 冠 心 病 患 者 心 脏 康 复 期 的 应 用 效 果。 方法 82 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 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 各 41 例。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 ,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 护理后的健康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情况 ;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ESCA)、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 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92.68%(38/41)、治疗依从性 85.37%(35/41) 均高于对照组的 75.61%(31/41)、 65.85%(27/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ESCA、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128.20± 14.06)、(78.20±8.92) 分 ,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112.52±13.41)、(70.25±12.41) 分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结论 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 同时对患者心脏康复期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 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 , 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 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 对改善患者的自我 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手术 ;心脏康复 DOI :10.14164/11-5581/r.2019.20.086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血管狭窄严重 时大多采用介入手术治疗 , 而介入手术的远期疗效往往受各 种因素影响并进而导致血管的再度狭窄 , 影响患者的生命安 全。因此 , 在介入手术治疗后的心脏康复期进行科学有效的 护理干预 , 指导患者合理规律用药与正确维持保护心功能就 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行介入手术治
[6] 王建超 , 周国勇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 的效果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2017, 26(2):214-216.
[7] 刘永芬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 究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 23(11):235-236.
[8] 李莉 , 钟林华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 用效果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17, 13(b12):564.
[3] 齐慧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对策 . 世界 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电子版 ), 2017, 17(100):261-262.
[4] 柳林媛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要点 . 中 国处方药 , 2014(11):141-142.
[5] 黄锐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分析 . 微量 元素与健康研究 , 2016, 33(1):92-93.
出现 , 提高治疗效率 ,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毛楠 .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 院时间的影响 . 护理实践与研究 , 2017, 14(11):42-43.
[2] 薛银华 , 刘银霞 , 尹碧 .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 常患者中的应用 .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 2017(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