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unl f nertdT aio a C iee n et nMein 0 9Jn 1 ( ) dr ra o t ae rd i l hns dW s r dc e2 0 a , 8 1 o I g tn a e i
・8 . 5
生 。通 常禁 食 时 间 为 术 前 4h 禁 食 后 应 补 液 , , 以供 给 水 、 及 糖 正 常需 要 的 电 解 质 溶 液 。⑤ 术 前 用 药 : 前 3 i 术 0m n肌 肉 注 射 , 用 的有 神 经 安 定 类 、 醉 性 镇 痛 类 及 抗 胆 碱 类 , 常 麻 以解 除 患 者 恐 惧 , 分 镇 静 产 生 遗 忘 , 加 患 者 合 作 程 度 , 除 自主 充 增 消 神 经 的不 良反应 , 制 腺 体 分 泌 。⑥ 备好 术 中 所 用 药 品 , 造 抑 如
1 临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 本 组 男 6例 , 2 女 7例 ; 龄 2 3 3 .5± 年 ~7 (3 4
覆 盖封堵 器 , 封堵器不会脱落 , 运动不受限制。
12 3 出 院 指 导 .. 术 后 3 月 内 避 免 剧 烈 活 动 和 强 体 力 劳 个
2 .4 岁 。 其 中 房 间 隔 缺 损 ( S 1 41 ) A D)3例 , 间 隔 缺 损 ( D) 室 VS 8
先 天性 心脏 病 的介 入 治 疗 是 在 X线 指 导 下 , 过 体 外 操 通 作 各 种 导 管 治 愈 先 天 性 心脏 病 的 一 种 方 法 。随 着 器 械 的改 进 和 技 术 水 平 的提 高 , 入 治 疗 方 法 已成 为 部 分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介 患 者 的优 先 选 择 … 。 我 院 心 内科 对 3 3例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患 者 实 施 了介 入 治 疗 , 将 护 理 体 会 总 结 如 下 。 现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结(全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结(全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结(全文)近20年来,随着各种不同介入技术与器械的更新,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治疗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常见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手段日趋成熟,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迅速增加,操作水平显著提高,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成功率均高达99%以上,尤其是我国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远远超过国外,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 我国发展趋势2015年我国先心病介入发展的趋势表现如下。

(1)常规先心病介入操作技术熟练,数量增多而并发症减少。

全年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已达到3万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4%。

(2)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内外科镶嵌手术增多,如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采用外科开胸经右心室流出道穿刺的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外科矫正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支架置入术;改良Fontan术后残余分流封堵术;外科术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经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

(3)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矛盾性栓塞和偏头痛。

(4)新型可吸收材料介入器械的研发。

2 国际指南更新由于缺乏大型临床研究,先心病患者的管理策略一直不够明确。

随着先心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对成人先心病(ACHD)的日益关注,2008年美国心脏学会制订的ACHD治疗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2015年4月20日,《循环》(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ACHD患者管理的科学声明。

此声明着重于成年患者的治疗,在63项指南建议中,52项为C级证据水平,10项为B级,只有1项为A级证据。

科学声明的重要改变如下所列。

(1)对ACHD患者的高血脂症及心力衰竭治疗做了相关推荐。

(2)提出ACHD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包括ICD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应证。

(3)强调不再仅仅根据诊断就将ACHD分类管理,因为某些简单的先心病可能合并其他复杂情况,需要专业诊疗中心治疗,建议建立从基层医疗单位到ACHD专业诊疗中心的诊疗网络和患者转诊的管理模式,提出详细的专业培训计划。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 法洛四联征患儿血液粘稠度高,平时多饮 水防止血栓形成。尤其是发热、出汗、吐 泄时,更要注意供给充足的液体。
? 观察有无心衰的表现。
关心爱护
态度和蔼
建立良好 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
消除患儿 紧张心理
健康教育
? 介绍先心病相关知识 ? 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耐心喂养 ?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 强调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加强护理,按时预防
先心病的分类(3)
无分流型 (无青紫型)
肺A狭窄 主A缩窄
护理
? 术前护理 ? 术中配合 ? 术后护理 ?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术前护理
?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 供给充足的营养 ? 预防感染 ?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 心理护理 ? 健康教育
安排好 作息时间
避免引起 情绪激动
保证睡 眠休息
? 6).注意排尿时间及数量
? 7).注意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出现
? 8).术后第二天做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和 超声心电图的检查,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及 有无残余分流。
? 9).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防止封堵器脱落,注意保暖,减少上呼吸 道感染。遵医嘱服用抗凝药,定期复查。
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
? 1).注意遵医嘱抗凝,因右心房压力低, 血流回复慢,在封堵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 成覆盖之前,易导致血栓形成。护理人员 要讲解抗凝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及家属要 严格遵医嘱用药。
? 2).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常合并有房性心律 失常,加上血黏度高和心房内异物,易导 致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因此,术后患者 如有呼吸困难,应立即查明是否有肺栓塞 等原因并及时处置。
建立合理 的生活制度
安排适当 活动量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先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心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先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同时,医疗质量的控制也成为了医院和医生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医疗质量的控制指标。

首先,我们将介绍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包括心导管术和介入心脏手术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步骤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我们将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探讨。

医疗质量控制是保证医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各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这些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处理等。

总结起来,本文将全面探讨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我们旨在提高医生和医院对于先心病介入治疗的认识和掌握,并且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进行介绍和概述。

本文主要讨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指引。

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2.2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引言部分将对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技术的发展、应用、优势等,并介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方法。

而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1.3 目的文章目的是介绍和讨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患儿女性,7岁,右冠状动脉-右房瘘
五、先心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复合先心病畸形的定义
广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治疗的心血管病变或畸形 不同类型先心病组合 先心病合并瓣膜病 先心病合并冠心病 先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等 狭义 单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先心病的组合(比较常用)
治疗原则
“一元化”原则: 尽量单纯介入或单纯外科处理全部病变 “轻重缓急”原则: 先处理大的主要病变,后处理次要病变 “个体最优化”原则: 方案个体化,与患者病情、经济状况相适应 “操作风险最小化”原则: 前面的操作不能对后面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Glenn术后并发肺动静脉瘘
患者,男,9岁。 病史:患者因“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型单心室,
肺动脉狭窄”,于2001.11.03在我院行双向Glenn
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8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咯 血,每天2-3次,每次50-100ml,伴体力差,纳差。
一、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手术
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治疗背景
紫绀型先心病因缺氧而导致体肺侧枝血管增 生,年龄越大,侧枝血管越多,根治手术后 越易出现灌注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经皮介入封堵 外科侧开胸结扎
封堵材料
1、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右室双出口
两年前行B-T分流术,行右室双出口矫治术,术前介入封堵侧枝血管
相对适应症: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但心导管测压跨肺动脉瓣压差在35-50mmHg之 间 重症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瓣狭窄的过渡治疗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禁忌症

先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先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预防和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案例
案例一
某患儿因先心病接受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发现存在高风险因素,经过充分准备和术中精细操作, 成功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二
某复杂先心病患儿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医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成 功控制病情,术后未再出现类似问题。
特点
先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等 优点,已成为治疗先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的重要性
01 提高治愈率
介入治疗能够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先心病进行 个性化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02 改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险和可行性。
完善术前检查
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心导管检 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为手 术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参考数据。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 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调整饮食 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接受手 术。
术中操作规范
01
02
0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 境,减少感染的风险。
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导管操作、心肌刺激等原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律失常可能 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心律失常的影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或猝死。
03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手术风
展。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种类和影
02

出血与血肿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护理

右向左分流 (房水平)
Eisenmenger综合征
体征
视:胸骨和左侧前胸壁膨胀饱满; 触:搏动活跃,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搏动明显; 叩:心界一般正常; 听: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柔和收缩期杂音,一般
2-3/6级,第二心音亢进伴固定分裂; 晚期肺动脉高压,收缩期杂音减轻,但第二心音亢进
成年期者,在儿童期已经手术纠治得以成长达成 年期者,在儿童期经姑息性手术后得以进入成年 期但尚需纠正性手术治疗者3类。此外,尚有少 数已达成年,但除非施行心脏移植术否则无法纠 治。因而成人先心病病人正在稳步增加。
发病情况
我国先心病发病率1‰~8‰,各地有差异,青海高达13.7‰,
估计每年我国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约15万左右。
率为2.4‰~2.8‰(弗来明翰、芝加哥)
各地区发病率
15
10
13.7
5
6.87
0
3.1 2.8 3.11.08
海 青
海 上
都 成
合肥哈尔滨
东 广
病因学
一、外在因素:1.宫内感染2.药物和 疾病3.环境及生活习惯
二、内在因素: 基因遗传缺陷,染色 体畸形
分类
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可发为三类: 1、无分流类 2、右至左分流类 3、左至右分流类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特色技术
心血管内科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简称先心病,为胎儿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 部份停顿所造成,病孩出生后即有心脏血管病变, 是最常见而且病种繁多的先天性畸形。随着检查 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先心病已可在婴儿或儿童期 得到准确诊断,并进行姑息性或纠正性手术治疗, 促进了儿科心脏病学的发展,也使成人患先心病 的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成人先心病病人可包括未经手术治疗自然成长入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与存在问题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与存在问题

儿也 可做此 手术 , 为避 免股静脉 的损 伤 , 但 对无症 状 非青 紫
的患 儿 可在 2 4岁再 行 肺 动 脉 瓣 膜 成 形 术 。 如 果 P s合 并 其
他 需手术 的先天性心 脏病应 一并手术为宜 , 动脉发 育不 良 肺
( 动 脉 瓣 环 明 显 小 , 叶增 厚 , 放 活 动 度 差 ) 施 行 P P 肺 瓣 开 者 BV
种不开刀 、 伤小 、 创 成功率高 、 并发症低 的治疗方法 , 大致分为 场大类 : 一类为用球 囊扩 张的方 法解 除血 管及瓣膜 的狭 窄, 如
主 动脉瓣狭 窄( S 、 动脉 瓣狭 窄(S 、 动脉 缩窄 (O A )肺 P )主 C A) 等 ; 一 类为 利 用 各 种 栓 子封 堵 不 应 有 的缺 损 , 房 间隔 缺 损 另 如 ( S ) 室 间 隔缺 损 ( S 、 脉 导 管 末 闭( D 等 。 由 于 导 AD、 V D)动 P A) 管 介 人 性 治 疗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所 用 材 料 及 工 艺 不 断研 究 与 完
山 西 省 儿 童 医院 ( 3 0 3 00 1) 我 国 现 有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患 者 累 计 约 2 0万 ,每 年 新 增 加 0 约 1 例, 中 1 5万 其 0万例 需 要 治 疗 。 既 往 , 外科 手 术 是 治 疗 先 天性 心 脏 病 的 唯 一手 段 , 血 管 病 介 入 治 疗 的 成 功 开 展 , 先 心 使 天 性 心 脏 病 治 疗 理 念 发 生 变 化 。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介 入 治 疗 是 一 陈 瑞
关。 为避免 A 的产 生, 时宁肯 留一些压差。 I 有 患儿最终可能还
要接 受换 瓣 或 R s 手 术 。 因而 P A 只 是 一 种 姑 息 性 治 疗 。 os B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所致 • 表现:术中病人突感胸闷、气短、烦躁不安,心电图示
ST端抬高及心率减慢 • 防治:彻底排净气体,封堵器充分浸泡排气,一旦发生吸
氧,阿托品和扩血管药物,一般20分钟内症状缓解
医学PPT
17
股动静脉瘘或假性动脉瘘
• 常见于各种先心病介入治疗中 • 股静脉穿刺→股动静脉瘘,原因:穿刺点不当、局部血管
• 三尖瓣关闭不全:多见于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发生率< 1.0%,也见于VSD或PDA封堵术,发生率<2.0%,主要 由于导管或导丝通过右心室穿过腱索或乳头肌、三尖瓣附 着异常,封堵器移位等
医学PPT
14
• 表现:轻者无明显症状,造影可显示有无及程度, 重者出现心慌、气短等心功能不全
• 处理:选择封堵器要合适,释放封堵器前需经超 声及造影证实,术后严密观察,操作过程切勿将 导丝、导管或鞘管穿过腱索和乳头肌
医学PPT
3
房间隔缺损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年龄>3岁,体重>5Kg • 房间隔直径>房间隔缺损14-16mm • 缺损边缘距上、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4mm,距房室瓣
>7mm
医学PPT
4
医学PPT
5
室间隔缺损
• 年龄>3岁,体重>5Kg • 有外科手术适应症的膜部室间隔缺损 • 伴膜部室间隔瘤形成时,流体未影响右室流出道 • 轻到中等度肺动脉高压而无左向右分流 • VSD上缘距主动脉瓣至少1mm,距三尖瓣至少3mm,
及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 • 处理:VSD术后常规应用激素3-5天,营养心肌,起搏器
医学PPT
13
瓣膜损伤/关闭不全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见于VSD封堵术,发生率<2.0%, 原因:缺损上缘离主动脉右冠瓣太近,或建立轨道时损伤 主动脉瓣,封堵器移位
•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见于ASD封堵术,发生率<0.5% , 原因是房间隔缺损距二尖瓣较近,也可见于VSD封堵术, 主要是释放左室盘时二尖瓣腱索与推送杆缠绕损伤
行走异常且输送鞘管较粗 • 股动脉穿刺→假性动脉瘤,原因:术后动脉穿刺按压部位
不当或力量不够造成动脉血外渗入血管周围 • 表现:局部穿刺疼痛,穿刺点周围皮下血肿 • 防治:穿刺时下肢尽量外展、穿刺点不应过低,术后注意
压迫
医学PPT
18
主动脉—心房瘘
• 是ASD封堵术后晚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06-0.12% • 多在术后72h内,也有术后数月 • 原因:一般认为ASD位于前上方以及选择的封堵器偏大、
锐利的封堵器边缘机械摩擦主动脉根部所致 • 表现:持续性胸痛 • 防治:封堵器不宜过大,尤其位于前上方的ASD
医学PPT
19
死亡
• 各种先心病介入均有死亡报道,ASD封堵术及肺动脉瓣球 囊成形术较多,但均<0.5%
• 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封堵器脱落处理不当或 不及时,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中因扩张位置不当或导丝、 导管刺激右室流出道而发生严重痉挛或严重心律失常, VSD封堵术中伤及冠状动脉、术后发生室颤或体循环栓塞
• 防治:术中操作要规范,对严重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和应 急方案
医学PPT
20
医讯
我院儿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开展 长期的合作,为方便患儿就诊和治疗,定于
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四,邀请该院心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高伟教授来我院开展先天性心脏 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具体联系和预约方式。
医学PPT
15
溶血
• 常见于PDA和VSD封堵术,发生率PDA<1.0%,VSD封 堵术<5%
• 原因:术后残余分流,高速血流撞击封堵器金属网眼造成 RBC机械性破坏
• 发生于术后1-48h,发热、血尿、黄疸、贫血等 • 处理:激素、碳酸氢钠应用
医学PPT
16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
• 常见于ASD封堵术中,发生率0.47-2.1%, • 原因:导管及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净或输送封堵器时带入气
影增大等 • 原因:多因操作过程中导丝、导管、器械机械性损伤心房
室壁导致心脏穿孔,尤其在ASD封堵过程中容易 损伤左心耳或肺静脉
医学PPT
11
封堵器脱落
• 封堵器脱落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 • ASD封堵术较常见,12% • PDA封堵术少见 • 表现:心慌、气短等不适,室性早搏,重新出现杂音 • 原因: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部位特殊,缺损边缘条件欠
VSD最窄直径<14mm
医学PPT
6
VSD
医学PPT
7
动脉导管未闭
• PDA直径<12mm • 体重>5Kg
医学PPT
8
PDA
医学PPT
9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医学PPT
10
心包填塞
• 常见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发生率0.12-0.47% • 少见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罕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 表现:术中或术后突感胸闷、气短、胸痛或烦躁不安,心
• 我院现状:2005年开展至今已成功完成40余例(PDA、 ASD、VSD)
医学PPT
2
介入治疗的优点
• 不需要开胸,创伤小,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不需要全 麻及体外循环,术中失血少,不需要输血;并发症少,安 全性高。
• 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也无需长期服用药物
• 治疗效果好。经过数年的随访观察,经过介入治疗的先天 性心脏病病人完全恢复正常,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 胜任一切工作、学习和生活。
佳,释放前对封堵器形态、位置的影像学判断不准 操作不当或器材本身质量问题,术后封堵器移位
医学PPT
12
房室传导阻滞
• 常见于VSD封堵术中或术后,发生率4.% • 罕见余ASD封堵术,发生率<0.5% • 原因:导管刺激、封堵器过大压迫传导束或缺损边缘靠近
房室传导束局部受压水肿 • 多发生于术后5天之内,也有术后1年以上 • 表现:胸闷、心慌、头昏、视物模糊等,心电图不同程度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金华市中心医院 徐建新
医学PPT
1
• 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 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
病儿出生
• 介入历史:1967年Porstman等率先采用介入导管法成功 堵闭动脉导管未闭 ,2001年FDA正式批准Amplater房间 隔缺损封堵器临床应用,先心介入治疗进入全盛时期。近 年来国产先心封堵器的应用,大大降低治疗费用,全国每 年约2万例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