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治理耕地镉污染
农田镉污染治理方案

第1篇
农田镉污染治理方案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农田镉污染对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治理方案。
二、目标
1.降低农田土壤中镉含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效果监测与评价:治理过程中,定期开展效果监测与评价,调整优化治理措施。
5.长效管理:治理工程结束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监管土壤污染防治。
七、预期效果
1.农田土壤中镉含量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2.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3.农民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3.生物修复
(1)植物修复:选择对镉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通过植物吸收、转移、稳定镉。
(2)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转化、吸附作用,降低土壤中镉含量。
4.农业生态调控
(1)优化作物布局:根据土壤污染程度,选择对镉敏感程度较低的作物种植。
(2)水肥调控: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3)秸秆还田:将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四、治理措施
1.物理修复
(1)土壤翻耕:对污染农田进行深翻,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
(2)换土法:将污染土壤挖出,换入清洁土壤,以降低土壤中镉含量。
2.化学修复
(1)钝化剂施用:施用钙镁磷肥、硅钙肥等钝化剂,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2)土壤调理剂: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
4.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开展技术培训。
农田镉污染的措施

农田镉污染的措施引言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田镉污染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农田镉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田进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田镉污染措施,包括土壤修复、镉吸收和转化调控、农作物筛选和合理种植。
1. 土壤修复1.1. 有机质施用有机质施用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能力,可以减缓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积累。
1.2. 改变土壤酸碱度调整土壤pH值可以影响镉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镉在碱性土壤中的迁移和积累较低。
因此,通过添加石灰等碱性物质来提高土壤pH值,可以减少镉的毒性和积累。
1.3. 植物修复一些植物具有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被称为“超级积累植物”。
将这些植物种植在镉污染的土壤中,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并富集镉,从而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随后,这些植物可以被清除或处理。
2. 镉吸收和转化调控2.1. 土壤添加剂添加剂可以调控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例如,磷酸盐可以与镉形成难溶的盐类,减少镉的迁移和吸收。
硅酸盐可以增加土壤中镉的结合和固定程度,降低其迁移和积累。
2.2. 生物修复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还原、氧化、解毒和螯合等机制,降低土壤中镉的毒性。
利用这些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可以有效降低农田镉污染的风险。
3. 农作物筛选和合理种植3.1.耐镉农作物筛选进行耐镉性筛选,选育出耐镉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减少农作物对镉的吸收和富集。
耐镉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突变体筛选或基因工程等技术实现。
3.2.智能种植技术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土壤覆盖等,可以精准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使其处于适宜的生长状态。
合理利用这些技术可以降低农作物对镉的吸收和富集。
结论农田镉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巨大风险。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农田镉污染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综述

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综述作者:李婧周艳文陈森高小杰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24期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壤镉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该文对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镉污染的来源以及镉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我国镉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土壤;镉污染;来源;危害;治理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04-04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soil cadmium pollution have caused more and more concern.In this thesis,the pollution actualities,source,damage and management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were briefly introducted,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management was discussed.Key words:Soil;Cadmium pollution;Source;Damage;Managment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其中,镉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到7.0%,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是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
镉是众所周知的重金属“五毒”元素之一,具有分解周期长(半衰期超过20a)、移动性大、毒性高、难降解等特点,在生产活动中容易被作物吸收富集,不仅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的积累危害人体健康[2],例如,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的“骨痛病”事件。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其污染不仅影响土壤质量,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1. 污染范围广泛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矿业开采区、冶炼厂周边、化工企业集中区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土壤镉含量往往超过国家标准,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 污染程度严重受镉污染的农田往往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出现绝收现象。
同时,镉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健康问题。
此外,镉污染还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3. 污染源多样农田土壤镉污染的来源多样,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如过度施用磷肥和污水灌溉)等。
这些污染源相互交织,使得镉污染问题更加复杂。
三、防治对策针对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源头控制(1)加强工业排放管理: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加大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业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合理规划矿业开采和冶炼活动: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开采区域和规模,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冶炼过程中的尾矿处理和回收利用。
(3)减少农业活动中的镉污染: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磷肥使用量;加强农田灌溉管理,避免污水灌溉;合理利用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减少土壤污染。
2. 土壤修复与治理(1)物理修复:采用客土法、换土法等物理方法去除土壤中的镉。
这些方法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2)化学修复:通过施用改良剂、拮抗剂等化学物质来降低土壤中镉的活性或减少其吸收。
例如,施用石灰、磷酸盐等物质可以与镉结合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3)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来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或减少其危害性。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修复措施

农业资源与环境NONGYEZIYUANYUHUANJING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修复措施袁雄辉 王 乐 万里平(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西新余 338000)摘 要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降低耕地自净能力,减少农作物产量,同时重金属离子还会通过农作物根系的富集,导致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最终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因此,及时地治理修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保障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
基于此,分析了耕地土壤污染现状及来源,并系统地介绍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措施,以期为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成因;修复措施1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目前,耕地污染形势严峻,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2 000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不同程度的受镉(Cd)、铬(Cr)、铅(Pb)、砷(As)、汞(Hg)、硒(Se)、锌(Zn)及铜(Cu)等重金属污染[1]。
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为19.40%,镉、镍、砷是排在前三位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以无机型重金属污染物为主。
其中,镉污染点位超标率最为严重,达7.00%,但其重度污染点位相对较少,大多仍处于中、轻度或轻微Cd污染状态[2]。
2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2.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工矿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等是大气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重金属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在全国土壤状况调查的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 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0%[3]。
有些较细微的含重金属粉尘颗粒可随风扩散至周边地区成条带状分布,距污染源越远重金属污染强度越弱。
大气中的重金属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可进入周边耕地土壤,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金属在耕地土壤中叠加累积造成污染。
治理农田镉污染措施

治理农田镉污染措施引言镉是一种非常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对于人体和生态系统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农田镉污染是指土壤中镉元素超标,导致农作物镉含量超标的问题。
治理农田镉污染是保护农产品安全、维护环境健康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理农田镉污染的措施。
农田镉污染的原因农田镉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弃物排放:工业废水、废矿渣等含有镉的废弃物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镉污染;2.农药使用:农药中含有镉元素,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镉污染;3.错误施肥:过量施用含有镉的肥料,导致土壤镉含量超标;4.自然界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本身就含有较高的镉含量。
治理农田镉污染的措施1. 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治理农田镉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调整土壤pH值:镉在酸性土壤中容易被植物吸收,所以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等碱性物质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减少镉的吸收和迁移;•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质地和保水性,减少镉在土壤中的活动性;•生物修复:利用一些具有镉吸附能力的植物,如柳树、紫荆等,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这些植物,通过吸收和累积土壤中的镉元素来修复土壤。
2.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农药使用是导致农田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并采取以下措施:•选择低镉农药:优先选择镉含量较低的农药进行施用;•合理使用农药:遵循农药使用规定,按照标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和频繁使用;•定期清洗和维护农机具: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沾染农药残留,定期清洗和维护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的传播。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有效减少土壤镉含量,具体措施有:•确定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测试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控制施肥量: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选择安全肥料:选择镉含量较低的肥料,避免含有镉的肥料对土壤造成污染。
4. 合理农田管理合理的农田管理对于防治农田镉污染至关重要,包括:•灌溉管理:合理控制灌溉水中的镉含量,避免镉通过灌溉水进入土壤;•土壤覆盖:在农作物种植间隙,可以利用秸秆覆盖、绿肥种植等方式覆盖土壤,减少土壤蒸发和镉的微生物转化;•农田排水:合理排水可以降低土壤中镉的浓度,减少镉的迁移和累积。
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

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骆永明*滕 应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通讯作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858)修改稿收到时间:2018年2月4日专题:土壤与可持续发展Soi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家文明建设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的圈层,联接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1]。
近 30 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污染越来越普遍,呈现区域化态势,威胁国家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2,3]。
因此,系统认识我国土壤污染区域化特征,探究区域土壤污染成因,实现分区治理修复策略,已成为必然。
然而,事实上,目前在土壤污染监管上仅处于分类、分级状态,尚未形成分区治理概念与行动方案,这既不符合自然规律,又不利于区域土壤污染的有效防治。
本文主要从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客观性、区域土壤污染的人为性角度,分析了土壤污染分区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分区治理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土壤污染有效、有力防治提供参考。
摘要 我国已实行分类、分级的土壤环境监管工作,但尚未融合分区治理修复策略。
自然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污染物空间排放差异可使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
实行区域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符合土壤污染的客观性和人为性。
文章在分析土壤污染的自然与人为成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污染区域差异性的分区治理修复策略。
建议积极推进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允许地方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加强支持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修复与安全利用的科技创新,包括加大区域土壤污染与修复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示范先行区建设,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文章还建议建立健全我国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监管与改善技术体系,构建土壤污染分区防治体系,支持区域土壤环境监管,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我国土壤类型多,性质差别较大,整体上呈现“南酸北碱”的实际情况,且不同区域土壤受重金属镉污染的程度不同,其中安全利用类农田土壤中受轻度和中度镉污染的农田面积较大[1]。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镉污染问题突出,继“镉米”之后,“镉麦”事件已成为环境、健康等领域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采矿、冶炼金属行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排放增多,以及农药和农用化学品施用的增加,导致农产品镉含量超标现象常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隐患。
镉是一种具有较强生物毒性和环境迁移能力的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污染土壤-农作物-食物链迁移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和生态健康。
因此实施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对改善土壤镉污染、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本次选取的轻中度镉污染耕地,种植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部分耕地单独种植玉米等秋季作物,土壤类型为石灰性褐土。
根据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该耕地地块pH 值大于6.5,主要污染物为镉、铅,以单项污染为主,有一定量的复合污染。
2安全利用技术概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推荐技术名录(2019年版)》[2]中推荐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农艺调控类、土壤改良类、生物类和综合类。
其中,农艺调控类技术主要包括石灰调节、优化施肥、品种调整、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土壤改良类技术主要包括原位钝化、定向调控等,生物类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提取等。
2.1石灰调节石灰为常用碱性物料,在酸性土壤(土壤pH 值一般在6.5以下)中适量施用石灰,可以提高土壤pH 值,促使土壤中重金属阳离子发生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阳离子的活性[2],减少重金属进入农产品,有效降低超标风险,还可为作物提供钙素营养。
杨梦丽等田间试验表明,在镉轻度污染小麦农田上(土壤pH 值为5.88)石灰、石灰+生物炭、石灰+生物有机肥、石灰+多孔陶瓷纳米材料等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75kg/667m 2的石灰用量降低了小麦籽粒Cd 含量,且并未造成小麦的减产[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区治理耕地镉污染
土壤,就在我们的脚下,日日支撑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但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土壤离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很远很远。
但近些年来,粮食的重金属超标问题频繁出现于报端,土壤问题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土壤学也因此变成了一门“显学”。
去年春天,面对律师的质询,环保部因声称土壤污染数据是“国家秘密”而饱受非议。
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在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后终于横空而出。
随后,中外媒体争相报道,环保业界也力图嗅出产业良机。
此次公布虽然短短数页,但饱含高度浓缩的信息和数据。
此次公布宣告土壤污染不再是“国家秘密”,政府开始正视粮食安全问题,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同时将开启土壤污染治理。
纵观这些报道,一些误解和不明之处还比较多。
笔者特做简单解析,以期这一公报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第一,样点超标率不等同于面积超标率。
公报出台后,很多媒体都以中国大陆有1/5的耕地遭受污染为题进行了醒目报道,但连卫报都难免误读,其
标题为“One fifth of China's farmland polluted”(五分之一的中国耕地遭到污染),副标题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
事实上,公报在最后的注释中明确标注了“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
由于此次调查的网格精度为8km x 8km,其调查的精度难以换算为面积来表达。
日本和中国台湾的调查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次土壤污染的调查。
日本的土壤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
“概况调查”针对全国农田,水田按照1000公顷一个点,旱地按2000公顷一个点的比例进行以掌握农用地土壤有无污染。
“详细调查”以2.5公顷(长宽约各160米)取一个点。
中国台湾将土壤污染调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600公顷为1单位网格,第二阶段以25公顷为1单位网格,第三阶段针对中样区(25公顷)调查结果之重金属含量偏高地区或认定有污染地区,再以1公顷为一采样单位进行更细密调查,第四阶段对第三阶段调查结果达第5级以上之地区继续定期监测及调查,并追查污染源。
本次公报公布的样点精度(8km ×8km,即64平方公里一个点)远远大于日本和中国台湾最初的调查精度,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多样,污染在时间空间上具有高度不均性的特征。
因此样点超标率远远不能等同于面积超标率,理解公报必须深刻理解这一点。
第二,南方土壤污染并不重于北方。
在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中,镉的位置特别显眼,土壤中其点位超标率为7%,远高于其他污染物质。
自从2011年财新《新世纪周刊》的“镉米杀机”的报道后,“镉米”一词在中国大地上成为一个热词,去年的种种镉米新闻更将“镉米”一词推到风口浪尖。
我们需要对镉有更多的了解。
镉是德国科学家于1817年发现的。
如果其他元素,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但是其含量微小,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5-0.20毫克/千克。
镉属于分散元素,难以独立成矿,化学性质与锌相似,同时具有亲硫特性,因此它几乎和铅锌矿伴生在一起,同时它的离子半径与钙相似,又可以在方解石和羟基磷灰石中的矿物与钙发生同晶替代,因此在磷肥中容易含有镉。
此外它最显著的特性是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镉的熔点为321.1 °C,沸点为766.8 °C。
在中国镉的生物地球化学图上,可以很清楚看到中国地壳中的镉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以及中部(湖南)区域;而中国的五大铅锌基地有三大主要在湖南、广西、广东、四川和云贵一带,此外两个分布在辽宁和甘肃白银。
在中国土壤中,通常所提到的镉的本底值为0.097毫克/公斤,很低。
以上关于镉的描述可以用来很好理解公报的一些内
容。
如由于沸点低,冶炼和煤炭能耗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镉就容易散发到大气中,比起其他重金属形成较大范围的污染,镉的本底值低,我国土壤环境治理标准的镉数值很低,耕地的镉含量为0.3毫克/千克,因此比起标准数值高的其他重金属在土壤中容易翻倍超标。
基于镉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加上南方矿山开发和工业化程度高,很容易理解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
农业耕种中有更多的农业物质投入,磷肥含镉,因此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耕地具有更高的污染物质的点位超标率。
第三,除了镉,其他重金属元素对土壤污染并不大。
在不同的土壤类型的污染中,耕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最为令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该点位超标率数值最大,为19.4%,更因为耕地的污染超标直接影响粮食质量安全。
在污染程度上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这么多的污染物质,令人忧心忡忡。
毕竟这个国家有65%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大米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但对待这么多的污染物质,我们需要有一个食物链迁移的概念。
不同重金属在食物链迁移中的能力是不同
的。
图1 不同重金属在食物链迁移中的能力
图1对被称为重金属的54种金属进行筛分,从工业用途上说,只有10种重金属被大量生产,而这10种重金属从毒性来说,只有5种具有较强的毒性,从食物链迁移能力来说,只有镉和硒能在食物链上较大程度影响人体健康,而硒主要受到地质过程的影响,只有局部上的意义,比如恩施地区上世纪因过度开垦和食用大量玉米造成人体硒中毒。
因此在众多污染物质的迁移能力中,镉是个最危险的因素。
因为其他重金属超标能力比较有限,铜、锌、砷等的毒害还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的毒害上,而只有镉会在不影响水稻等作物产量下,导致稻米超标数倍甚至十几倍。
因此镉在这些污染物质中,其污染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在这些污染物中,镉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最长,达17-38年,因此在影响人体健康上同样具有高隐蔽性特征。
第四,充分利用“水”的控制能力,可保证大部分的稻米的镉安全。
基于以上分析,不管从污染面积、污染程度、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方面来看,对于农田的污染治理方面,镉污染的控制和修复无疑是重中之重。
镉也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土壤污染治理的重点。
对于日本,由于1968年政府认定了由镉引起的痛痛病,其早期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稻米镉含量高于1毫克/千克的
土壤采取了客土方法(即将污染土壤换掉或在其上铺上干净的新土),而对于稻米镉含量1毫克/千克以下的土壤,主要采取抽穗前后各三周田面灌水的措施,到2007年,通过后者控镉的稻田面积达到29458公顷,整体上可以将糙米的镉含量从常规的水管理的0.50毫克/千克降低到0.08毫克/千克,今年来,随着土壤化学淋洗法相关的水处理仪器的开发以及高镉吸收水稻(密阳23号和长香谷)的发现,对于中度污染土壤开始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治理。
对于中国台湾,最主要的土壤修复方法是化学淋洗,对于铜锌等污染的土壤主要采取上下土层混合的土壤稀释法,但其治理并不彻底,是以台湾的镉米新闻不时曝光于报端。
从本次公报给出的不同镉污染程度来看,中国土壤的镉污染轻微、轻度污染占多数(在总7%中占6%,即86%)、而中度和重度共占1%(即7%中的14%)。
因此从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来看,中国的水稻生产如果能充分利用“水”的控制能力,可以达到大部分稻米的镉安全,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土壤污染表面上虽然严重,但要实现粮食安全也不是做不到的。
整体上,对于不同程度的土壤镉污染,我结合多年在广东省大宝山下的上坝村的土壤污染治理,提出以下的修复模式。
(图2)图2 耕地镉污染治理的分区分级土壤污染治理必须根据污染程度进行分区,然后采
用不同的修复技术。
笔者建议将土壤的镉含量分为
>1.0,0.5-1.0 和<0.5毫克/千克三个浓度,各自采取不同的修复技术进行土壤治理,0.5-1.0毫克/千克的浓度分区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轻微一致,而大于1.0毫克/千克的大体对应其中度、重度,相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