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

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

《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防震减灾,指地震的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反应、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第三条防震减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御,防、抗、救相结合,逐步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第四条防震减灾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简称地震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防震减灾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根据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安排经费。

第六条各级地震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设备,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全体公民,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震减灾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妨碍、破坏防震减灾的行为。

第二章地震监测与预报第八条地震监测工作实行专业与群众、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原则。

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各级地震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指导和组织群众性的地震监测预报活动,对地震异常信息应当及时核实、分析研究。

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地震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增建抗干扰工程或者迁移地震监测设施,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省地震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提出确定本省行政区域内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防雷知识竞赛(试卷编号161)

防雷知识竞赛(试卷编号161)

防雷知识竞赛(试卷编号161)1.[单选题]防雷装置实行()制度。

A)定期检测B)不定期抽测C)一年一次检测答案:A解析:2.[单选题]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Uc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 )倍。

A)1.05B)1.15C)1.2答案:C解析:GB 50343-2012 5.4.43.[单选题]石油化工装置的防雷电感应的接地体,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A)4B)10C)30D)100答案:C解析:GB 50650-2011 4.2.74.[单选题]对电气设备和人危害最大的是哪种闪电类型?( )A)云内闪B)地闪C)云际闪D)云空闪答案:B解析:《雷电学原理》第七章7.2节5.[单选题]雷达站、微波站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属于__。

( )A)A级B)B级C)C级D)D级答案:B解析:B)9.4ΩC)9.0ΩD)8.6Ω答案:A解析:7.[单选题]在防雷工程电气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中,常安装电涌保护器用以泄放电涌电流,电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 )。

A)电涌传导功能B)雷电预警功能C)自动卸载功能D)劣化显示功能答案:D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5.8.4条8.[单选题]当用高陡度波头的冲击波对长达300m以上延伸的各个接地极、接地线或接地条试验时,还观察到一种相反的效应,即在接地阻抗两端的电压降中有一个大的( )分量。

A)电感B)感抗C)电容D)容抗答案:A解析:GB/T 17949.1-20009.[单选题]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下列场所电子信息系统可定为 C 级的是( )A)四星级酒店B)大型体育场C)二级安全防范单位D)二级医院电子医疗设备答案:A解析:10.[单选题]预计雷击次数( )的省、部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A)N>0.5次/aB)N>0.25次/aC)0.01次/a≤N≤ 0.05次/aD)0.05次/a≤N≤ 0.25次/a11.[单选题]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__m。

关于《淮南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的说明

关于《淮南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的说明

关于《淮南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12.24•【分类】其他正文关于《淮南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的说明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淮南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于2004年8月19日经淮南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我受淮南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现就《淮南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雷电灾害是“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我市地处冷暖气团交汇地带,属我国雷电的多发区。

根据1955年--2003年气象资料统计,我市年平均雷暴日数27天,最多年份为90天。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大量增加,现代化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不断涌现,雷电灾害给我市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我市防御雷电灾害工作主要存在着防雷减灾意识不强、防雷减灾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应该安装防雷设施的场所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安装后长期不检测,防雷装置的设计资料不经审核而擅自施工,防雷管理主体不规范等方面。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对雷电灾害的防御规定的都相当概括,具体操作上有一定局限,制约和影响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所以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细化和补充,增强可操作性。

二、制定《条例》的过程《条例》是列入我市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项目,市气象局在2003年就开始了《条例》的起草工作。

一方面认真调研了我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中的问题,一方面认真研究了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学习借鉴外地的立法经验。

2004年年初《条例》草案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

5月市人民政府主持召开了立法协调会,对《条例》草案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协调。

5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御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密切合作,共同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国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产品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八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组建全国雷电监测网,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三章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第十条新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需要安装的雷电灾害防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技能认证防雷知识竞赛(习题卷10)

技能认证防雷知识竞赛(习题卷10)

技能认证防雷知识竞赛(习题卷10)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首次正极性雷击半值时间为( )。

A)100μsB)200μsC)350μsD)500μs2.[单选题]首次测量 IimA 时,单片 MOV 构成的 SPD,如果未标明泄漏电流Lie 时,实测值不应大于()FLAOA)10B)20C)30D)453.[单选题]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限压元件的SPD,首次测量I1mA时,泄漏电流Iie实测值应不超过生产厂标称的Iie最大值;后续测量I1mA时,其泄漏电流Iie实测值应不大于首次测量值的( )。

A)1倍B)2倍C)3倍D)5倍4.[单选题]下列对压敏电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

( )A)压敏电阻自身寄生电容较小B)压敏电阻动作响应速度快C)压敏电阻通流容易比较大D)压敏电阻特性非线性程度高5.[单选题]雷电防护等级为A级的电子信息系统,位于LPZ0和LPZ1区处总配电箱进线处安装I级电涌保护器时,其Iimp不得小于( )kA。

A)10B)12.5C)15D)206.[单选题]石油化工装置中在高空布置、较长的卧式容器和管道(如送往火炬的管道)应在两端设置引下线,长度超过( )时应增加引下线数量A)18mB)25m7.[单选题]检测机构应安排安全员按照本章的要求对检测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 )次。

A)1B)2C)3D)48.[单选题]电涌保护器应与同一线路上游的电涌保护器在能量上配合,电涌保护器在能量上配合的资料应由制造商提供。

若无此资料,Ⅲ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 )KA。

A)3B)5C)10D)12.59.[单选题]SPD两端连线的材料和最小截面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中表B.2.2的规定。

连线应短且直,总连线长度不宜大于0.5m,如有实际困难,可采用( )型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御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密切合作,共同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国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产品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八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组建全国雷电监测网,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三章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第十条新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需要安装的雷电灾害防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等防雷产品和设施的总称。

技能认证防雷知识竞赛(习题卷9)

技能认证防雷知识竞赛(习题卷9)

技能认证防雷知识竞赛(习题卷9)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某地区的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修正值为3.2次/km2/年,则位于该地区的雷达站防雷等级为( )级。

A)一B)二C)三D)四2.[单选题]防雷装置检测案卷应以每份委托协议为单位进行组卷,厚度一般不超过( ),当文件数量较多时可采用分卷的形式。

A)10mmB)20mmC)40mmD)50mm3.[单选题]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其接地装置处理正确的是将其接地装置( )。

A)互相分开20m以上B)互相靠近1mC)互相连接D)互相绝缘4.[单选题]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所采用的裸钢圆钢最小截面不应小于( )。

A)90mm2B)78 mm2C)14 mm2D)12 mm25.[单选题]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宜采用( )。

A)普通焊接B)热镀锌连接C)镀铜D)放热焊接6.[单选题]明敷于水平面上的热镀锌圆钢接闪带,其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 )mm。

A)100B)200C)500D)10007.[单选题]广州某工厂内高度为 30m 的烟囱应划为第__类防雷建筑物。

( )C)三D)二或三8.[单选题]下列对于防雷装置和材料及使用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根铜使用于地中B)单根热镀锌钢使用于大气中C)单根不锈钢使用于地中D)单根铅使用于地中9.[单选题]防雷装置检测归档文件应至少保存( )年。

A)1B)2C)4D)510.[单选题]在配电线路各种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用电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为( )。

A)6 kVB)4 kVC)2.5 kVD)1.5 kV11.[单选题]配电系统中一般用电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 Uw 可为( )。

A)6kvB)4kvC)2.5kvD)1.5kv12.[单选题]对计算机而言,在无屏蔽状态下,当环境磁场感应强度大于( )时,计算机会误动作。

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2号《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3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金山二○○五年四月四日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活动。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科技研究与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防雷减灾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七条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构筑物;(二)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储存、输送、销售等场所和设施;(三)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四)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讯设施、广播电视设施、自动控制和监控设施;(五)国家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场所或者设施,其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禁止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活动。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场所或者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装置设计文件送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审核。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收到防雷装置设计文件审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对符合防雷设计规范要求的,予以批准,并出具审核意见书;对不符合防雷设计规范要求的,应当提出修改意见,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安徽省防雷减灾工作,提高防雷减灾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法》
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

第二章防雷减灾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由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负责组织
实施。

第五条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负责制定防雷减灾工作的技术标准和
规范,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宣传培训。

第六条各地市、县级应设立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
区范围内的防雷减灾工作,确保防雷减灾工作的落实。

第七条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本地区的防雷减灾工作方案,并监督实施;
(二)组织开展防雷宣传教育活动;
(三)开展防雷设施的巡查、检测和维护工作;
(四)组织开展防雷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五)定期评估本地区防雷减灾工作的效果,并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告。

第三章防雷减灾设施建设和维护
第八条各地市、县级应加大对防雷减灾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确保设施的有效运行。

第九条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应当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及时安装、维修和更新防雷减灾设施。

第十条对已安装的防雷减灾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
其运行良好。

第四章防雷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各地市、县级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防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

第十二条防雷宣传教育内容包括:
(一)防雷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二)雷电灾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三)雷电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

第五章防雷减灾应急救援
第十三条各地市、县级应组织开展防雷减灾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四条防雷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应当按照预案和程序进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六章法律名词及注释
附件:防雷设施建设与维护技术标准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专门用于防范雷电灾害的法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附件:防雷设施建设与维护技术标准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专门用于防范雷电灾害的法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