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肺经详解

合集下载

3肺经讲解12精品PPT课件

3肺经讲解12精品PPT课件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7];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8]。
1、历代医家对“是动”、“所生”病的论述 a、《难经》以气血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依据 b、张景岳以运气学说为指导,认为“是动”为“常”,
“所生”为“变” c、张隐庵是以脏腑经络和病因来划分“是动”、 “所生” d、近代以脏腑经脉划分 e、当今部分学者认为:是动病是本经发病;所生病是本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凹陷处(如图示)。取法:仰掌, 微屈肘,在肘横纹中可摸到肱 二头肌腱,其桡侧凹陷处为穴。
〔主治〕
1. 近治作用:肘臂挛痛(如: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
2. 远治作用:肺系实热证: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
3. 特殊作用:急性腹痛吐泻
降压作用 〔操作〕直刺0.8~1.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配穴举例〕
中篇 经络腧穴各论
1
目的要求
1.掌握《灵枢·经脉》经脉循行的原文,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
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2.熟悉十二经病候,络脉、经别的内容,奇经八脉的分布、病候
和作用。 3.了解经筋的内容,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一、手太阴经脉
(一)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1]大肠,还循[2]胃口[3], 上膈属[4]肺。从肺系[5],横 出腋下[6],下循臑[7]内,行 少阴、心主[8]之前,下肘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9],入寸口, 上鱼[11],循鱼际,出大指之 端。 其之者[12],从腕后,直出 次指内廉,出其端。
前缘→寸口→上鱼际→大拇指桡侧端 6. 表里经相接:腕后1.5寸(列缺)→食指端(商阳)交大肠经。 7. 止点:止于拇指末节桡侧端(少商穴)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肺经11个穴位详解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肺经11个穴位详解,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中府穴拼音:zhōnɡfǔ拼音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别名解析:口禾髎。

禾,细长之物也。

髎,孔隙也。

该解析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

禾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

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意义: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意义脉。

运行: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运行内经脉。

气血气血: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取穴: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取穴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解剖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功能: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治法〗寒则通主治之,热则泻之。

〖注意〗大肠经体表经脉的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

〖生理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取穴图穴位图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计算器关税税率对联大全快递网点DNS服务器信用卡进度旅游景点格式转换衣服尺码亲属关系银行卡归属图书大全音乐专辑电影大全古籍大全银行网点军事百科武器大全日出日落民间谚语摩尔斯电码进程查询汉字转拼音XML格式化六十四卦驾驶行驶证音乐专辑电脑版|手机版|秒转为可读时间格式计算器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中医说百病始于气,人体的气若出了毛病,会引发各种疾病。

而人体的各种气,皆由肺脏调控。

因此,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

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针灸按摩肺经的穴位来治疗,它上可以疏解肝经失调引起的气血郁结,中可运化胃肠的浊气,下可补肾中的亏虚。

所以学习中医经络保健,先从肺经的穴位开始。

肺经的穴位都能治疗与肺相关的疾病,肺开窍于鼻,所以鼻子的毛病与肺经有关;还有,肺经与喉咙有关,所以嗓子的问题能从肺经上得到解决;另外,肺经与感冒有关、与皮肤有关……肺经主全身之气,治疗全身之病肺经有11个穴位,而且都在胳膊和手上,与下半身的脾经是一条经。

1、生闷气揉云门穴其实,打通经络,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排除浊气。

云门穴是肺经的第二个穴位。

为什么先讲云门穴呢?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找到这人上标志,其他穴位就好找了。

找云门穴方法,就是只穿背心,两手叉腰,对着镜子,就能看见肩膀的锁骨旁边有个窝,窝的中心点就是云门穴。

“云”是流动的气体,“云门”的意思就是这里是一个气体宣发的地方。

很多人爱生气,气完就憋在那里了,宣发不出去,于是循着肺经走到四肢,就会造成四肢烦热、特别燥、心里堵闷、掌心热等症状。

这时,使劲点揉云门穴,一般就会打嗝,郁气怒气就发出去了。

2、咳嗽气喘揉中府穴中府穴是肺经的一个募穴,也是脾肺两经交会的一个穴,这个穴调气最好。

如果人体的气乱了,就爱咳嗽、哮喘、堵闷,会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在云门穴下边1寸处。

“中”指中气,就是脾肺之气,脾和肺合起来的气叫中气。

如果经常觉得气不够使,喘不上气来;或是大便时无力;或是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而中府穴就是专门调治中气不足的,如果身体的气乱了,爱咳嗽、哮喘、堵闷,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还可以防治心绞痛,经常有心绞痛的人,按中府这个地方肯定很敏感,因为这块有瘀阻,所以经常要通通中府穴。

肺经——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五法【转载】

肺经——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五法【转载】

肺经——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五法【转载】乳上三肋间中府,上行云门一寸许,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上约纹是,孔最腕后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鼻衄喉痹刺可已。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2、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一、肺经穴位的主要功能(在大拇指根部,在号脉的地方,此处会感觉到动脉在跳动)太在古代是大的意思。

太渊就是很宽广很深的水。

在人体当中,太渊肯定是指气血藏得很深的地方。

太渊是肺经的原穴,原同“源”,就是生命的源泉。

原穴贮藏的是肾的先天之气,脏腑经络的气血要得到原气才能发挥作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

1、寅时醒来寻太渊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即在早上3~5点。

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因此,过敏气喘、咳嗽等与肺经相关的疾病,通常会在这个时辰发作,尤其是患过敏气喘的小孩,常在此时咳到醒来。

针灸学课件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课件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与治疗
手太阴肺经在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中 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针灸、推拿等手 段刺激手太阴肺经的相关穴位,可以 调节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症 状。
科研价值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价值 日益凸显,为探索人体生命科学和医 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手太阴肺经研究的展望和挑战
高生活质量。
05
手太阴肺经的现代研究
手太阴肺经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逐渐深入,手太阴肺经作为针灸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与 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与现代医学中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呼应 ,进一步揭示了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标本兼治
针灸治疗需兼顾标本,既要缓 解症状,又要调整根本病因。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 患者所处的环境、季节和个体 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手太阴肺经相关疾病,如咳嗽、哮喘、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肩颈痛、肘 臂痛等上肢疾病。
禁忌症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针灸;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不宜针灸;精神疾病发 作期患者不宜针灸。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具有调理肺 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侠白穴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具有调理肺 气、通经止痛的作用。
穴位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云门穴
中府穴
适用于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疾病,以 及肩臂痛等上肢疾病。注意事项:不宜深 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脏。
适用于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疾病,以 及肩臂痛等上肢疾病。注意事项:不宜深 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脏。

针灸学肺经详解

针灸学肺经详解

针灸学肺经详解
肺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经脉,也是五脏六腑中的“皇后”经。

它起于肺脏,从肺经穴往下行,经肩膀、上臂、前臂到手指,再沿手指背面返回手腕,最后上行到锁骨下,汇入肺脉。

肺经与呼吸、皮肤、免疫等系统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中医针灸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肺经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肺炎等。

同时,肺经也可以治疗皮肤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针灸治疗肺经疾病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呼吸、皮肤、免疫等系统的功能。

在针灸治疗中,可选择肺经上的穴位,如太渊、鱼际、天府等。

太渊是肺经的原始穴位,能够清热降火、滋阴润肺,对于咳嗽、哮喘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鱼际穴位位于手肘内侧,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皮肤病等疾病。

天府穴位则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穴位,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总之,肺经是中医针灸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经脉,通过针灸治疗肺经疾病可以调节气血、提高免疫力、改善呼吸、皮肤等系统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1 -。

针灸学肺经

针灸学肺经

3.咳嗽,气喘,鼻衄,喉痹。
4.热病,癫狂。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放血;
可灸。
编辑ppt
17
【取法】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 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编辑ppt
18
0.2 0.3

寸刺
,灸
或法
三】
棱向
针腕
点平
可剌刺
灸放
编辑ppt
19

血 ;

手太阴肺经小结
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属肺。体 表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过鱼际,止 于少商。支脉从列缺分出,在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 连。联系脏腑、器官有肺、胃、大肠、气管、喉咙。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编辑ppt
1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
上膈属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内侧前
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腕后到 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肺、胃、大肠、气 管、喉咙。
编辑ppt
2
5
中府
4
2.吐泻,腹痛。 3.小儿急、慢惊风。 4. 肘臂挛痛,瘫痪。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编辑ppt
10
孔最 LU6(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 【功效】调理肺气,清热止血。 【主治】1.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
热病无汗。 2.急性出血病证(呼吸系统多用)。痔疮 出血。 3. 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编辑ppt

针灸学课件2、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针灸学课件2、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针灸学课件2、肺经、大肠经、 胃经、脾经
本课件将介绍人体的四条经脉。每种经脉的概述、穴位和主治将展示在此课 件中。
肺经
概述
肺经起于手厥阴脉,通过手阳明 大肠经的交接处上行至肺,是上 焦的起始处。
穴位
肺经有厥阴之会,其部位在手少 阴心经完结处。其它还有肺俞穴 和列缺穴等。
主治
肺经与感冒、哮喘、肺炎、支气 管炎等疾病有关。
2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针灸学学科不仅涵盖了医学、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同时也是一门兼备学问与艺术的医 疗技术。
3 开发未来的医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将在未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预计会涵盖到更多的疗法和 领域。
2
穴位
主要有足阳明胃经的建里穴、膻中穴、太渊穴等。
3
主治
可以有效地缓解感冒、痰饮等疾病。胃经对于腹泻、厌食、胃酸过多、消化不良 等肠胃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脾经
概述
穴位
脾经在人体中是上部的阳明经的 重要分支,从足太阴脾经的原始 穴开始、到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 止,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主要有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穴、 太白穴、大都穴等。
大肠经
概述
起于手阳明大肠经,下行至 大肠,然后向上连接脾经。 调节大肠经的功能可以改善 消化系统的功能。
穴位
主要有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肩井穴、温 溜穴等。
主治
有助于消化系统的不适,如 腹痛、便秘等。
胃经
1
概述
胃经起于足阳明胃经,向上连接口腔和喉部,再进入胃。胃经的主要任务是与脾 一起水液代谢、 血液循环有关,可预防水肿、泄 泻以及失眠多梦、心悸心烦情志 因素等。
思考题
针灸学的应用已漫及整个医疗行业,有越来越多的针灸应用到各个领域,包 括但不限于肿瘤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你认为针灸学显露的发展趋 势会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4、特殊作用
尺泽治胃肠病, 孔最治咯血, 列缺治头项病, 太渊治无脉症, 少商治急症、热病。
5、取穴要点
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取尺泽。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取孔最。 桡骨茎突上方取列缺。 腕横纹桡动脉搏动处取太渊。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取少商。
21
6、中府、云门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
脏,造成气胸,少商治疗实热证时,用三 棱针点刺出血,关节部位腧穴不宜用直接 灸。
22
11
列缺 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功效】宣肺理气,疏风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1 .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 (“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 缺”)。 2.口喎,齿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
15
尺泽
孔最
太渊
少商 LU11(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主治】1.急救穴之一,多用于抢救中风昏迷,小儿 惊风,中暑。
2.急性咽喉肿痛,吞食困难。
3.咳嗽,气喘,鼻衄,喉痹。
4.热病,癫狂。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放血;
可灸。
17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1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 上膈属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内侧前 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腕后到 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肺、胃、大肠、气 管、喉咙。
经脉
5
中府
4
6
7 2
3
1
尺泽
12
【取法】 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 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 陷处取穴。
【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2~0.3寸;可灸。
太渊 LU9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利咽,疏经通络。 【主治】1.咳嗽,气喘,咳血,胸中烦满,咽喉肿痛。 2.无脉症。 3.腕臂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 0.3 ~ 0.5 寸;可灸,禁化 脓灸。
手 太 阴 肺 经
孔最 列缺 鱼际
8
13 9 10 11
太渊
12
少商
4
(二)主治概要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
5
手太阴经络现象
韩某 女 20岁 1975年初诊 左肺经 皮脂腺痣 自幼发病,绒毛状增生或疣状增生性皮损,从胸 中至左拇指内侧,沿肺经分布
4. 肘臂挛痛,瘫痪。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10
孔最 LU6(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 【功效】调理肺气,清热止血。 【主治】1.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 热病无汗。 2.急性出血病证(呼吸系统多用)。痔疮 出血。 3. 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
2.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 以免伤及肺脏;可灸。 Nhomakorabea9
尺泽 LU5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泻肺热,降逆止咳。 【主治】1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 2.吐泻,腹痛。 3.小儿急、慢惊风。
6
冯某男 9岁 1971年初诊 右肺经神经性皮炎 病期一年,多角形扁平丘疹,从右胸至鱼际部位,沿 肺经呈带状分布。
7
(三)腧穴
本经共 11 个腧 穴:中府、云门、 天 府 、侠 白 、尺 泽 、
孔 最 、列 缺 、经 渠 、
太 渊 、鱼 际 、少 商 。
(重点掌握6穴)
8
中府 LU1(肺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平第1肋间 隙,距前正中线6寸。 【功效】宽胸理气,清热宣肺。
【取法】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 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 寸刺 ,灸 或法 三】 棱向 针腕 点平 剌刺 可 放 灸 血 。 ~ ; 0.2
0.3
手太阴肺经小结
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属肺。体 表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过鱼际,止 于少商。支脉从列缺分出,在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 连。联系脏腑、器官有肺、胃、大肠、气管、喉咙。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 右对称。 3、本经主要病候以肺系疾病为主,以及上肢内 侧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