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性能测定的历史及现状

合集下载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郭建风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工作。

种猪的评定是选种的基础,选种是实现遗传改良最重要的育种措施。

种猪性能测定依据测定方式分为测定站测定和现场测定两种方式。

近年来,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种猪现场测定。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2009年成立了种猪性能测定站。

一、测定条件与要求1.饲养管理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3.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二、受测猪的选择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受测前应由兽医经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两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受测猪应选择70日龄和25KG左右的中等个体。

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三、测定形状包括繁殖形状、肥育形状、胴体性质、肉质形状。

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形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形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形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形状规定为猪场的比侧形状。

其他形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形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背膘厚作为基本的测定形状,有些育种实力的种猪企业为了增加选种的准确性,对氟烷基因、酸揉基因等进行辅助测定选择。

性能测定站在猪育种中的作用--丁向东

性能测定站在猪育种中的作用--丁向东

基因 + 环境
表型值
统计分析
估计育种值
选择指数
生产性能测定
表型测定结果 遗传评定 育种值估计
现 代 猪 育 种 模
选择优秀种猪
选种选配 获得优良后代

遗传评估的基本内容
• 性能测定
– 获得个体在有关性状上的表型数据
• 育种值估计
– 测定数据+系谱信息+统计分析(计算软件) → 个体在各个性状上的估计育种值(EBV)
丹麦目前的中心测定站
隔离区 育种场 淘汰育肥
测定站
淘汰屠宰 检疫 人工授精站
丹麦目前的性能测定站
测定规模
5,100公猪 年 公猪/年 公猪 12公猪 栏 公猪/栏 公猪
测定性状
30~100kg日增重 ~ 日增重 瘦肉率 饲料报酬 体型 屠宰损失
丹麦育种体系
我国中心测定站的性能测定
• 测定性状
– 100kg体重日龄 体重日龄 – 100kg体重背膘厚 体重背膘厚 – 100kg体重眼肌面积 体重眼肌面积 – 100kg体重瘦肉率 体重瘦肉率 根据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估计) (根据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估计) – 30~100kg日增重 ~ 日增重 – 测定期饲料报酬 – 体型
发展趋势
• 生长速度,瘦肉率,繁殖性能 生长速度,瘦肉率, • 肉质,抗病性,生产寿命 肉质,抗病性,
眼肌
构造一头 理想的猪
后腿
饲料 利用率 肉质
瘦肉 生长
肉质的测定指标
• 肉质指标 – 肉色 – 硬度 – 系水力 – pH值 值 – 肌内脂肪含量 – 嫩度 – 口感
肉质性状的测定
• 通常不能活体测定 • 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 • 测定成本很高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遥感测量法
遥感测量法是一种新型的种猪性能测 定方法,主要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 感技术手段对种猪进行远程监测。这 种方法能够实现大面积、大范围的监 测,同时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等优 点。
VS
遥感测量法通常包括红外线遥感、微 波遥感、激光遥感等,能够获取种猪 的生理指标、行为特征等信息。同时 ,遥感测量法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为饲养管理和育种提供科学 依据。
、人员分工等,确保测定工作的有序进行。
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测定方法的科学性
采用标准的测定方法,如定期称重、测量体温等,确保测定结果 的可靠性。
注意种猪的健康状况
在测定过程中,密切关注种猪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等, 防止因疾病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
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认真记录测定数据,避免出现误差或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测定目标
1.A 明确要测定的种猪性能指标,如生长速度、瘦 肉率、繁殖性能等。
选择适宜的测定仪器
1.B 根据测定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如
秤、测温仪、计时器等。
确定测定时间
1.C 根据种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选择适宜 的测定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制定测定计划
1.D 制定详细的测定计划,包括测定时间、地点
种猪选育与繁殖
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种猪性能测定结果,选择繁 殖性能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 力好的种猪,提高种猪的品质和
生产效益。
遗传改良
根据测定结果,针对繁殖性能、生 长速度、抗病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 遗传改良,提高种猪的遗传品质。
制定繁殖计划
根据测定结果和种猪的繁殖周期,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确保种猪的 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

种猪测定工作总结

种猪测定工作总结

种猪测定工作总结
种猪测定工作是养猪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
效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种猪测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吧。

首先,我们对种猪的选育目标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根据市场需求和养猪企业的
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选育目标为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种猪。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种猪的遗传背景调查和评估,筛选出了符合选育目标的种猪种源。

其次,我们对种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和评估。

通过对种猪的生长速度、肉质、疾病抗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和记录,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种猪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的选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还对种猪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改善饲养环境,我们提高了种猪的饲养效率和生产性能,为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对种猪的繁殖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提升。

通过对种猪的配种管理、孕期护理和产后护理进行精心的安排和管理,我们提高了种猪的繁殖率和仔猪的成活率,为养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种猪测定工作是养猪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养猪企业
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种猪的选育目标、生产性能、饲养管理和繁殖能力进行全面的测定和评估,我们不仅提高了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也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总结和经验能够为其他养猪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养猪业的发展和进步。

种猪测膘沿革

种猪测膘沿革

及 至 今 的 主 要 仪 器(Houghton and
1960 年加拿大出现第一个胴体
Turlington, 1992):B 型超声的刷屏 等 级 标 准, 并 且 在 1986 年 政 府 强
速度很快,能达到每秒 8~16 帧,远 制每周屠宰量大于 1 000 头的屠宰
远超过人的视觉反应速度(Moeller, 场必须使用电子胴体分级系统。欧
或半同胞胴体评估种猪生产性能。 的操作来准确地测定猪只背膘厚。
1950-1970 年 A 超的猪测膘应
这种方法较繁琐,但测量结果直观、 2 超声波仪
用发展受限,因为 A 超是用单晶体
准确,影响因素较少,由于种猪不
超声波在二战结束之前用来探 传感器原理,因此使用仪器的不同、
操作人员或者解读的方式不一样会
2002),所以测定时需要采用屏幕 盟从 1989 年开始要求,即屠宰量在
甚至联结电脑来冻结图像,以便后 200 头以上的屠宰场须实行统一的
续的分析和度量计算。Christian 和 胴体分级标准。我国调猪转调肉的
Moeller(1990) 测 试 了 Aloka 633 政策,也将更加强调胴体膘厚标准、
关,符合消费者需求、且趋势变强, 用于猪只屠宰测定、肉质性状的度 科 学 院 李 剑 豪 研 究 员 曾 在 早 期 著
直到肉品质变差的极限点(氟烷基 量。后裔测定随即弃用,除非鉴别 文(1994)开展了简明的研究,两
因效应及采食量下降因素)。
优秀公猪的繁殖力,以及采用冻精 者 的 相 关 系 数 0.87。 在 我 国 应 用
的精确厚度就无法通过活体测定获 于应激状态,难以固定,即使事后 成 本 高 和 技 术 人 员 难 培 训 的 缺 陷

1欧美各国测定种猪性能的方法

1欧美各国测定种猪性能的方法

欧美各国测定种猪性能的方法国家级猪育种方案,经常是基于测定站和猪场性能测定(Bidanel and Ducos,1993),测定站主要针对优秀的青年公猪,猪场测定主要针对青年母猪和公猪。

这两种测定的目的是了解猪的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

随着人工授精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动物模型BLUP法可以跨场比较育种值。

测定站育种计划的真正意义已经被怀疑,在多数情况下,因为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测定站数据不能提供任何清晰的结论。

Wei(1992)和Merks等(1994)提出扩大猪场性能测定的范围,利用纯种和杂种的资料,借助于现代遗传评估程序,可以剔除非加性遗传效应,他们认为这个扩大选育计划可以替代测定站的作用。

测定方法(1)法国的测定站测定方法(Bidanel等,1996)共测定7个性状。

包括:留种猪的35~90kg的平均日增重、90kg时的平均背膘厚、饲料转化率,屠宰猪的30~100kg平均日增重、估测胴体瘦肉率和肉质指数。

青年公猪在体重35~90kg时测定,在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称重两次,整个试验过程的采食纪录,采用ACEMA48设备测定,每个测定圈舍 7~15头猪。

所有性状都校正到始重或末重;背膘厚在末重时测定,测定距背中线4cm处的肩部、最后肋和臀部三个部位。

屠宰测定,在末重时屠宰全同胞中的一头,测定屠宰率、瘦肉率、肉质指数等指标。

其中,肉质指数(MQI)=-35+8.329PHu 值+0.127系水力(WHC)-0.00744REF值。

(2)法国的猪场测定方法(Bidanel等,1996)共测定2个性状,包括:100kg体重时的日龄、100kg体重时的平均背膘厚。

测定公猪和后备母猪,每个测定圈舍10~15头猪,试验从70日龄(平均日龄)开始,平均体重100kg(范围70~130kg),猪只的称重和背膘厚测定与测定站测定方法一样。

(3)挪威的测定站测定方法(Vangen等,1997)测定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三个品种的性能,包括25~100kg的日增重、背膘厚、饲料转化率、腿的结实度及精液品质等。

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发展历程以及测定应用成效

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发展历程以及测定应用成效

28
☆2019年第3期
Expert's Advice 行家指点
位,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 2.测定中心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工作的现状。河北省开展种猪生产 性能测定工作起步晚,2010年才开始 在全省开展中心种猪生产能测定工 作。中心测定每年进行两次收测。为 了推动中心测定工作,全面提升全省 种猪质量和育种水平,一是制定规 则。测定中心技术人员根据《优良种 畜登记规则》有关规定,参考农业部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和《全国 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制定 了《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实施办 法(暂行)》,并以河北省畜牧兽医 局正式文件进行了下发;同时制定出 参加种猪综合评定的种猪基本条件、 测定站技术规范、测定操作规程、仪 器校准规则等一系列规定,对河北省 规范种猪测定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 每年举办一期全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技术培训班,主要培训种猪场如何开 展场内测定及对场内测定人员进行实 际操作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针 对种猪遗传改良方面、种猪生产性能 测定要点、GBS软件操作和信息化建 设、种猪登记技术规范标准分析、种 猪现场选育流程与育种数据分析、种 猪遗传评估中心系统应用等内容进行 了培训,先后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河 北省种猪场场长和数据员进行了系统 易懂的培训。三是省财政和项目资金 的支持,改善基础设备和种猪饲养条 件,推动了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工作。
大做强畜牧业”的指示精神,履行好 省编办《关于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挂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牌子的 批复》规定的职能,适应河北省当前 种畜禽质量检测工作需要,更好地 开展工作,2012年对测定中心进行了 扩建,测定能力得到提高。该中心 于2013年通过了河北省实验室资质认 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 格证,2014年开始承担国家级核心场 的测定任务,2015年再次顺利通过实 验室资质认定复查/扩项评审工作, 2016年顺利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机构考核合格证复评审。测定中心是 社会公益性的非营利技术服务事业单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对河北生猪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对河北生猪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体系专栏近几年来,为了推动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我国数字农业建设将取得新进展,有力支撑数字战略实施,达到场内精准饲喂,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水平。

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是规范行业行为、评价产品质量、促进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应用的依据,对培植名优产品、提升产业具有深远意义,我省需要推动各育种场开展中心测定和场内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但是很多猪场没有意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对河北生猪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段晓红u ,王贵江^,罗文学张军辉駱菲 '解冰辉I.2,郭彦军I.2.王拴柱(1.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61 ;2.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河北石家庄050061)我们国家想实现“一带一路”走下去,必须实 现产品的升级转型,那么升级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业粮食危机,需要畜牧养殖精准饲喂,资 源节约;二是产品高质量的需求,需要结合大数 据分析,做产品的品牌化和个性化研究。

三是国 家都至关重视种业的发展,种业发展需要基础 数据支撑,没有数据无法谈精准饲喂、精准育 种。

四是种业是农业现代化基础。

2020年末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立志打一场种业 翻身仗”,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打好种 业翻身仗”做出顶层设计。

想实现猪场数字化管 理技术必须进行生产性能测定,有了数据,才能 实现数字化精准管理。

要想实现种质资源质量 提升,必须精准打造种猪数字化管理,有了精准测定登记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才能研究种猪场场内育种工作。

《全国主要畜种遗传改良计划(2021 -2035年)》提出“构建全产业链育种数据体系”和“提升生猪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开展种猪品种生产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有利于构建表型信息库,为育种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通过测定数据掌握场内育种水平,为调整场内育种目标提供依据。

更有利于进一步加快种猪遗传评估利用全基因生物信息新技术,深人挖掘种质特性和优良基因,创新资源鉴别、评价以及利用新方法;利用生产性能测定精准搭建表型组、结合基因组等多元组学的大数据体系,加速构建遗传资源全信息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育种主管:孙耀华实习生:黄欣猪性能测定的历史及现状摘要:本文对猪性能测定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粗略的整理、概括和分析,在育种工作的基础上对猪性能测定这一方面的历史发展和现有的测定水平有了更深入了解。

关键词:猪性能测定前言要选择、培育出生产性能各方面均优秀的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对于种猪的客观评定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1907年,丹麦首创了全球第一个种猪性能测定站和测定方案, 对猪实行后裔测定制度,对世界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各国家地区的相继模仿,并对生产性能测定的方法推陈出新,对原始测定方法暴露出来的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使生产性能测定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1 生产性能测定的概念生产性能测定是指确定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上的表型值的育种措施,其目的在于:①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②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③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④为畜牧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⑤为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1】生产性能测定对于种猪的客观评定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是家畜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

生产性能测定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规程去实施,才能保证所得到的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才能体现所得到信息的价值,有效地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

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十分重视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形成对各个畜种的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性能测定系统。

2 猪性能测定的历史2.1起源丹麦在1907年首创了猪的测定站,对猪实行后裔测定制度,通过系统的后裔测定成功地培育了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长白猪(Landrace),并对世界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丹麦,至1887年为止,主要培育120~ 150 kg的大型肉猪,用于出口到德国。

为了满足该脂肪型肉猪市场,采用老本地丹麦长白与英格兰进口的中白猪和巴克夏猪进行杂交生产。

1887年,丹麦猪出口德国受禁,农场主只好转型生产腌肉型肉猪用以出口到英国。

这样的转型并非易事,因为腌肉型的肉猪生产要求的猪种类型完全不同于脂肪型肉猪的生产。

与脂肪型肉猪相比,腌肉型肉猪的体型较长、瘦肉率较高、背膘较薄。

在1895年以前,尚缺乏有组织的纯种长白猪育种,不过幸运的是,已有的生产经验表明本地丹麦长白母猪与大白公猪杂交生产的肉猪,其腌肉质量较好。

因此,这一时期丹麦从英国进口了大量的大白公猪用于与本地猪杂交。

然而,由于缺乏有组织的育种计划,不可避免地出现长大杂种作为种猪用于进行繁育和杂交,导致腌肉猪生产中类型与质量的巨大差异。

【2】正因为如此,丹麦开始建立有组织的育种体系,并且开始进行种猪档案登记,建立族谱等。

为了实现猪的遗传改良,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丹麦种猪改良的紧迫性和研究的积极性,在1907年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猪的测定站,并探索出成功的测定制度,对于家畜的遗传改良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2发展20世纪30和4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相继仿效实行,随后又扩展到北美。

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与胴体瘦肉率有较好的效果。

数量遗传学理论及其理论指导下的选择实验的成就,以及活体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从60年代起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新的测定制度,试图补充、修正或取代传统的后裔测定向个体性能测定、同胞测定以及现场测定的转变,且向这些不同测定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美国自1965年在衣阿华州建立了第一个种猪测定站,到1971年,在26个州共建立了36个测定站。

加拿大在1935年建立了第一个种猪性能测定站,目前全国具有7个公猪性能测定站。

日本于1960年建立了日本国立种猪测定站,随后在各都道府县相继建立了25个测定站。

丹麦也从1981年起改为后裔测定向个体性能相结合的制度。

目前,所有国家都开展了现场测定。

【3】【4】我国1985年在武汉建立了第一个种猪测定站——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标志着我国种猪测定工作开始向正规方向发展,在许多规模较大的种猪场都建立了种猪测定站或一些相应的生产性能测定的设施。

没有种猪测定就难以实现种猪的遗传改良,种猪测定站的建立为我国的种猪的遗传改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集中测定的缺点【3】第一,由于受设备与条件的限制,把种猪集中于某几个测定站,每年不可能很多。

第二,测定站的环境过于标准化、理想化,与农场的条件不一致,其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农场的交流水平。

第三,集中于测定站测定后,种猪还可能相互传染疾病。

4 猪性能测试现状由于测定站测试所暴露出的这些缺点,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的、适合相应地区的种猪测定方案,是使种猪测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措施。

制订种猪测定技术操作规程的基本原则是:测定方案的效率;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测定方案的可行性。

4.1 测定性状的选择选择准确的测定性状对与生产性能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选择出最佳的测定性状的基础上才能使生产性能测定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因此,测定性状的选择必须遵循一下原则:1.所测定的性状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意义;2.所测定的性状需要一定的遗传基础;3所选择的性状需尽可能地符合生物学规律。

4.2 一般测定的性状【1】【5】【6】【9】【10】4.2.1 繁殖性能产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头数、断奶窝重、断奶重、断奶仔数、公猪性行为等。

4.2.2 肥育性能肥育期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前期、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可通过电子识别自动记料饲喂系统进行测试)。

4.2.3 胴体性能屠宰率、胴体长、平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后腿比例、体长、平均背膘厚。

4.2.4肉质性能肉色和大理石纹、测定肌肉pH、肌内脂肪、失水率、熟肉率、保水力。

4.2.5 应激敏感性测定猪应激综合征(PSS)是某些猪种中,尤其是瘦肉率高的猪种中的一种常见遗传缺陷。

应激敏感猪在收到一定刺激(如运动、运输、争斗、高温等)后产生应激反应,表现为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呼吸几块、肌肉僵硬等,严重者会窒息而死,这些症状又称为恶性高温综合征(MHS)。

目前用于活体测定控制猪的应激敏感性的基因型的方法主要有氟烷测定和基因诊断两种。

4.3 送测条件与要求在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许多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等)都有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有些猪也可能在生产性能测定过后对测定站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

因此,控制测定站的各种条件,对进行测定的猪进行筛选是进行猪生产性能测定重要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首先,测定站测定的品种需为国家级、省级或其他重点种猪场饲养的引进品种、培育品种(或品系),每个品种应该有5个以上公猪血统和80~100头或以上的本品种基础母猪群。

送测猪应该具有十分详细的猪个体资料档案。

第三,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案,送测猪的数量及分组要求不同,需注意分清。

最后,送测猪必须是健康、发育正常的。

运输车量也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3】4.4 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性能测定基本形式可以按三种方式划分。

4.4.1按实施性能测定的场所测定站测定、场内测定和同步测定。

目前,号称“猪肉王国”的丹麦在1907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后裔测定站后,经过近百年不断改进和演变,形成了目前以现场测定为主,测定站性能测定为辅的测定方式。

【7】我国目前的种猪测定也相应采取“场内测定为主,测定站测定为辅,场内测定与测定站测定相结合”的测定方案。

【8】测定站测定是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以特定的牧场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性能测定。

这种测定形式能保证所有个体都在同一条件下测定,降低环境因素的其本身性能的影响。

同时,能运用一些特殊的、较为精确的设备进行测定,提高性能测定的准确性。

但测定成本较高,测定的规模受到限制。

另外,还存在运输过程中易传播疾病等缺点。

场内测定是指直接在各个牧场内进行性能测定,也不要求在统一的时间内进行。

其优缺点与测定站测定相反。

要做好场内测定,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必须在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被测种猪的日龄应该一致,且必须有规范的耳号,做到数据与种猪一一对应。

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的训练,在测定部位上要把握准确。

第二,应该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作。

第三,集中培训专职测定人员,提高测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使得场内性能测定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8】只有将每一样工作做细做好,才能得到确切的测定结果,为育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4.2 按被测定对象与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的关系分为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个体测定是指测定对象就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本身。

同胞测定是指测定对象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的全同胞和(或)半同胞。

后裔测定是指测定对象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的后裔。

这三种测定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目前,世界各国多采用个体性能测定与同胞测定,或个体性能与后裔测定相结合的综合测定制度。

【4】4.4.3 按性能测定的目的分为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大群测定是对种畜群中的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都进行测定,其目的主要是为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在一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测定的个体越多,则选择强度就越高,遗传进展就越大。

抽样测定主要用于评定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从而找出一个最佳的杂交组合用于商品生产。

在抽样测定中,从参加测定的每个品种(系)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取决于统计学的要求和测定的容量的个体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性能测定。

【1】总结猪的性能测定是培育优良猪品种的基础。

只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测量准确度,改进测量设备及方法,才能是猪的性能测定更加完善,才能真正的为培育和改进猪品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张沅.家畜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2】Henning STAUN,陈清森,. 丹麦种猪测定方案的历史回顾[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41-46【3】王云林.现代中国养猪[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3(现代农业种植养殖专业丛书)【4】王爱国.现代实用养猪技术(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1【5】杨葆春,刘永福,雷云.青海八眉猪杂交繁育的生产性能测定.畜牧与兽医[J],2011,43(9);35-37 【6】长白猪主要性能测定及遗传参数估计研究.湖南农业科学[J],2011,(4);122-124【7】曹新民.简述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现代畜牧兽医[J],2007,(6);18-19【8】王家圣,朱昌友,韩安勤等.谈种猪场内测定及注意事项.猪业科学[J],2011,28(4);104-105【9】冯文豪,燕志宏,毛同辉,. 贵州宗地花猪胴体肉质性状测定初报[J]. 贵州畜牧兽医,2008,(2) 【10】韩大勇,周春宝,倪黎纲,唐现文,. 姜曲海猪瘦肉型新品系繁殖性能测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