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背景文件

合集下载

巴以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景

巴以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景

巴以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景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长期敌对和紧张关系。

这场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受到了欧洲犹太人的移民激增和锡安主义运动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冲突的历史背景和根源,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的起因以及主要历史事件。

一、巴以冲突的起因巴以冲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巴勒斯坦地区。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地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他们希望在这个地方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这一运动被称为锡安主义,由奥地利籍的犹太人西奥多·赫兹尔(Theodor Herzl)发起。

赫兹尔认为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才能消除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歧视。

然而,这一移民潮导致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冲突和紧张局势。

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主要是阿拉伯人居住,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土地被犹太人占领。

阿拉伯人认为西奥多·赫兹尔的锡安主义是对他们的侵略,并对犹太人的移民进行了抵制。

二、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势变迁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巴勒斯坦地区被分割成几个部分,有些归英国委任统治,有些则被法国统治。

这种分割加剧了阿拉伯人对于巴勒斯坦地区控制权的争夺。

同时,犹太人也越来越多地涌入巴勒斯坦地区,导致了更多的冲突。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犹太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屠杀,这进一步激发了犹太人建立自己国家的渴望。

世界对于犹太人的同情和支持也日益增加,这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于犹太人建国的呼声。

3. 联合国划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两个国家。

然而,阿拉伯人拒绝接受这个划分方案,并于1948年发动对以色列的战争。

犹太人则宣布建立以色列国,这引发了巴以冲突的全面爆发。

三、巴以冲突的演变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与巴勒斯坦人进行激烈的冲突。

这场冲突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阶段:1. 1948年至1967年:战争与占领在建国战争中,以色列成功地击败了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进攻,并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大部分领土。

巴以冲突的历史地理与边界争议

巴以冲突的历史地理与边界争议

巴以冲突的历史地理与边界争议巴以冲突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与争端。

该冲突始于20世纪初,在历史、地理和边界问题上引发了许多争议。

本文将介绍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地理因素以及边界争议。

一、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巴勒斯坦地区。

在当时,巴勒斯坦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

然而,英国在处理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表现不佳,导致敌对情绪日益升温。

二、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在巴以冲突中起着重要作用。

巴以冲突的一个重要地理争议点是耶路撒冷,这座城市对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声称耶路撒冷是其首都,这导致了巴以争议的激化。

此外,巴勒斯坦地区和以色列之间的居住区域分布也是地理争议的原因之一。

三、边界争议战后划定巴以边界是巴以冲突中的重要议题。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划分巴勒斯坦地区的方案,但这一方案未能得到阿拉伯国家的认可,引发了巴以冲突。

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与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签订了停火协议,并划定了停火线,这就是所谓的“内线”。

然而,这些停火线并未正式划定国界,因此仍存在争议。

1950年代以来,以色列扩张了其控制地区,包括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

这引发了新的争议。

自那时以来,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之间一直在边界问题上进行长期的谈判和冲突。

联合国也多次介入调解,但至今未能实现最终的解决方案。

总结:巴以冲突的历史地理与边界争议根植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地理因素。

耶路撒冷的争议以及领土划分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截至目前,巴以冲突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未来,各方需要通过对话与谈判找到平等和和平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及演变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及演变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及演变巴以冲突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长期冲突,这一冲突始于二十世纪初,至今仍未解决。

要理解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及演变,我们需要回顾一系列的事件和因素。

1. 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巴勒斯坦位于东地中海沿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一千多年前,巴勒斯坦曾是伊斯兰帝国的一部分。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战败,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

2. 犹太人回归以色列的运动犹太人历来对以色列有着深厚的情感,而当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却面临着歧视和迫害。

于是,犹太人开始有组织地回归以色列的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犹太复国主义。

3. 巴勒斯坦问题与联合国划分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纳粹大屠杀的暴行之后,国际社会更加重视犹太人的复国运动。

联合国于1947年通过了一项决议,计划将巴勒斯坦划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两部分,并将耶路撒冷置于国际管理。

4. 巴以独立与战争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巴勒斯坦则成为巴勒斯坦阿拉伯国。

但是,周边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试图摧毁以色列。

这些战争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里程碑,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

5. 六日战争与占领1967年,以色列发动了被称为六日战争的冲突,并迅速占领了西岸、加沙地带、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

这些领土的占领成为后续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巴勒斯坦人要求恢复自己的领土。

6. 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和平进程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和以色列政府在美国的斡旋下达成了“奥斯陆协议”,规定了巴以双方的权益和和平进程。

根据协议,巴勒斯坦建立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同时以色列逐渐从约旦河西岸地区部分地区撤军。

7. 加沙地带的冲突与分离然而,和平进程并未能够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问题。

加沙地带成为了巴以冲突的一个焦点地区,以色列长期实施封锁和限制,引发了巴勒斯坦人的抗议和武装冲突。

这一冲突导致了巴勒斯坦内部的分裂和巴以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与起因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与起因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与起因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争端和武力冲突。

这场冲突的历史背景根植于上个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移民浪潮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以及导致冲突爆发的起因。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这个时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提出建立犹太国家的设想。

随着犹太人移民的增加,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占比也逐渐增长。

20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巴勒斯坦地区成为英国的托管地。

英国主要是通过1917年的巴尔福尔宣言来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并试图平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利益。

然而,随着犹太人移民的增加和巴勒斯坦人口的增长,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让巴以之间的紧张关系陷入困境。

第二部分:起因巴以冲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导致冲突爆发的一些关键事件。

1. 犹太人移民增加:在20世纪初,犹太人移民激增,他们大量涌入巴勒斯坦地区。

犹太人的移民浪潮引起了阿拉伯人的不满和恐慌,认为犹太人的到来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威胁。

2. 巴尔福尔宣言:1917年,英国发表了巴尔福尔宣言,承诺支持建立犹太国家的设想。

这一宣言引发了巴以之间的紧张关系,阿拉伯人认为这是对他们权益的背叛。

3. 犹太复国主义的崛起: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巴勒斯坦地区兴起,并开始组织建立犹太社区和农场。

这些犹太人的活动再次引发了阿拉伯人的不满和抵抗。

4. 地区政治动荡: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动荡也对巴以冲突造成了影响。

例如,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两个国家。

然而,这一决议引发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武装抵抗,导致战争爆发。

总结: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起因相互交织,涉及到犹太人的移民、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地区政治动荡等多个方面。

专题04巴以冲突(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例析

专题04巴以冲突(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例析

专题04 巴以冲突【热点背景】2023年10月7日,中东“火药桶”再次点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并进入以色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

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起多轮空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称以军将出动全部军事力量摧毁哈马斯。

截至2023年10月13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目前已造成双方超2800人死亡,超10500人受伤。

【热点解密】1、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冲突的热点之一,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分。

巴以冲突不能够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

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现时国际的共识是支持两国方案;亦有些支持一国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种族及宗教地位平等的世俗国家。

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

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2、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黑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

”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

2000年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

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与演变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与演变

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与演变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和领土争端。

这场冲突始于20世纪,涉及到众多政治、宗教和社会问题。

为了深刻了解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与演变,必须回顾相关事件及其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 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巴以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当地犹太和阿拉伯人民对巴勒斯坦地区主权的争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为解决阿拉伯人民和犹太人民之间的矛盾迈出了第一步。

2. 锡安主义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犹太民族主义者提出的锡安主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锡安主义旨在建立犹太国家,将巴勒斯坦作为犹太人的主权土地。

3. 巴勒斯坦国民主义:与之相对,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民也渴望建立一个属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国家,开始形成了巴勒斯坦国民主义的思潮。

二、冲突演变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形势持续动荡不安。

英国开始对巴勒斯坦地区实行管辖,并提供了犹太人移民到该地区的支持。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大屠杀导致了大量犹太人寻求避难所。

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正当归属地,加剧了巴以矛盾。

3. 1947年的联合国划分方案: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划分巴勒斯坦土地的方案,将其划分为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

然而,这个方案被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和阿拉伯国家所拒绝。

4. 以色列建国:随着联合国分割方案的实施失败,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

这导致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武装抵抗,开始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5. 从战争到和平进程:自1948年以来,巴以冲突加剧,双方在多次冲突中争夺领土和资源。

尽管和平进程经历了许多起伏,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和平协议,如奥斯陆协议和沙龙和平协议。

三、影响与前景1. 人道危机:长期冲突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

巴以冲突已经给该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

2. 区域稳定:巴以冲突也对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巴以冲突的历史分析与冲突动因

巴以冲突的历史分析与冲突动因

巴以冲突的历史分析与冲突动因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经济和领土争端。

这个冲突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给整个中东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和痛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冲突的历史以及冲突的动因,本文将对巴以冲突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属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巴勒斯坦地区成为英国的托管地。

这引发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争端。

二、冲突动因1. 宗教和领土争端巴以冲突的根源之一是宗教和领土争端。

巴勒斯坦地区一直是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圣地,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都宣称对这片土地有权利。

犹太复国主义者希望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

然而,这导致了巴勒斯坦人对自己土地的失去感和对以色列的反抗。

2. 领土争议和边界问题巴以冲突的另一个动因是领土争议和边界问题。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一直存在着领土争议,尤其是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以色列将耶路撒冷视为其首都,但巴勒斯坦也声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一部分。

这导致了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对立和纷争。

3. 资源争夺资源争夺也是巴以冲突的一个重要动因。

巴勒斯坦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能源,而以色列控制了这些资源的分配。

这导致了巴勒斯坦人的不满和对以色列的抵抗,加剧了冲突的恶化。

4. 政治、经济和社会不平等巴以冲突的另一个动因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

以色列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对巴勒斯坦有着相对优势,这导致了巴勒斯坦人的失去感和对以色列的不满。

同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巴以双方的对立和冲突。

三、冲突的影响巴以冲突对中东地区以及国际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冲突导致了巴以双方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两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其次,冲突导致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和动荡,给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威胁。

巴以冲突的历史与权力斗争

巴以冲突的历史与权力斗争

巴以冲突的历史与权力斗争巴以冲突源远流长,始于20世纪初的巴勒斯坦移民浪潮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至今仍然存在着。

这场冲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领土争议、宗教纷争、人权问题等。

然而,巴以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中的权力斗争,这是巴以双方为争夺自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争斗和对抗。

本文将深入探讨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中的权力斗争。

一、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开始展开争夺地盘的斗争。

巴勒斯坦地区被认为是阿拉伯民族的故土,然而,犹太人复国主义者认为这片土地是他们古老的祖先之地,应该恢复犹太人的国家。

这两个不同利益的追求者之间的对立不断升级,演化为了巴以冲突。

二、权力斗争1. 领土争议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领土争议。

巴勒斯坦领土的划分一直是巴以冲突的焦点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接管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在1922年被授予托管权。

然而,英国对巴勒斯坦领土的管理并未能满足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期望,也引发了阿拉伯人对领土的不满。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领土争夺成为巴以冲突的主要焦点之一。

2. 宗教纷争宗教是巴以冲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三大宗教的圣地之一,不同宗教群体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纠葛。

犹太复国主义者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而阿拉伯人则认为这片土地属于全体穆斯林。

宗教纷争加剧了巴以冲突的复杂性和紧张局势。

3. 权力争夺权力争夺是巴以冲突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不同的政治派别和组织在巴勒斯坦地区争夺权力和控制。

例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作为代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与以色列政府进行过多次谈判,但未能达成最终的和平协议。

同样,哈马斯作为一个穆斯林兄弟会的分支,也在巴以冲突中与以色列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这种权力争夺导致了巴以冲突的持续。

三、未来展望巴以冲突的解决并非易事,然而,追求和平解决方案是当今许多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东大学模拟联合国鲁东大学2014年度协会内部交流会LUDMUN2014安全理事会背景指导第一部分,主席致辞(略)第二部分:委员会与议题介绍一、委员会介绍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

安理会有15 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

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

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

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成员国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美国非常任理事国(附任期截止年份):阿根廷(2014 年)澳大利亚(2014 年)大韩民国(2014 年)立陶宛(2015 年)尼日利亚(2015 年)卢森堡(2014 年)卢旺达(2014 年)乍得(2015 年)智利(2015 年)约旦(2015 年)备注:由于此次交流会目的是学术的交流和大家能够对问题的积极探讨,所以对于出席国家的名单有较大的更改,出席国家名单及代表如下:美国刘功继英国于媛媛中国徐梦然法国蒋之豪俄罗斯李威骏约旦孙甲磊土耳其董贝贝伊朗赵敏黎巴嫩刘瀚阳叙利亚刘翔宇以色列徐浩巴勒斯坦刘雅玫德国邵双双沙特于帅埃及陈祥梅日本石天炜职责与权力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对侵略者采取军事行动;就接纳新会员国以及各国加入《国际法院规约》的条件提出建议;在“战略地区”行使联合国的托管职能;就秘书长的任命向大会提出建议,并与大会共同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

安理会有权通过决议采取强制行动。

程序安全理事会的组织,应以使其能继续不断行使职务为要件。

为此目的,安全理事会各理事国应有常驻本组织代表。

安全理事会应举行定期会议,每一理事国在适当的时机派遣重要官员或其他特别代表出席。

在本组织会所以外,安全理事会可以在认为最能便利其工作之其他地点举行会议。

安全理事会可以设立其认为于行使职务所必需之辅助机关。

安全理事会应自行制定其议事规则,包括其推选主席的方法。

在安全理事会提出的任何问题,经其认为对于非安全理事会理事国之联合国任何会员国之利益有特别关系时,该会员国可以参加讨论,但无投票权。

联合国会员国而非为安全理事会之理事国,或非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家,如果在安全理事会考虑中之争端为当事国者,应被邀参加关于该项争端的讨论,但无投票权。

安全理事会应规定其所认为公平的条件,以便非联合国会员国之国家参加。

投票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理事国可决票表决。

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既有行动安全理事会,作为唯一一个具有强制行动权的组织,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001 年9 月12 日,在“9·11 恐怖袭击”仅一天时间之内,安全理事会第4370 次会议迅速表决通过第1368(2001)号决议,决定“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2006 年7 月5 日,朝鲜发射数枚导弹,引起半岛局势的紧张,安理会表决通过第1695(2006)号决议,强调“实施中国、朝鲜、日本、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和美国2005 年9 月19 日发表的《共同声明》至关重要”“强烈敦促朝鲜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

大家可以通过联合国官网看到安理会所通过的全部决议决议。

联合国官网中文站:/zh/ 如果善用网页右上角的搜索框,我们可以顺利地找到想要的各类文件,包括所有的决议、关于相关行动地官方新闻、数据等等。

第二部分:议题介绍(一)中东基本情况简介中东(英语:Middle East)是一个欧洲中心论词汇,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

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在地理上,中东的范围几乎涵盖整个西亚地区,并包含部分北非地区,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

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

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中东地区地形错综复杂,个别差异大,有辽阔沙漠、带状高山、大面积的高原及草原,以及冲积平原,但气候上却一致呈现出干燥大陆气候。

中东地区是世界常规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1个成员国中的六个。

2006 年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为1012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1.5%。

中东石油是世界能源市场重要供应源,也是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命脉。

此外,中东地区是除佛教外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犹太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皆以耶路撒冷为圣地。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麦加及辞世地麦地那也在这地区中的阿拉伯半岛。

犹太人视巴勒斯坦为上帝应许之地,而基督教亦起源于巴勒斯坦,后来才向希腊人和罗马人传教,穆斯林亦视古都斯(耶路撒冷)为第三圣地。

中东地区人口总数约为4.9亿,包括大大小小数十个民族。

其中以穆斯林为主体、人口过千万的民族包括:一、阿拉伯人人口约有2.8亿,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即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

二、土耳其人人口约55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和塞浦路斯。

三、波斯人人口约3600万,主要分布在伊朗,在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也有一定分布。

四、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缺乏确切的人口统计,不同的统计数字相差悬殊,较高的统计数字为2600万。

五、阿塞拜疆人是伊朗的第二大民族,占伊朗总人口的25%,约为1600万。

六、普什图人是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民族,约为1200万,占阿富汗人口的40%以上。

七、柏柏尔人“柏柏尔人”是外族对他们的称呼,他们自己并不使用这个称呼,而是自称“阿马齐格”(单数)或“伊马齐根”(复数),意为“自由人”。

柏柏尔人是伊斯兰征服北非地区前的土著,被伊斯兰征服后皈依了伊斯兰教。

由于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长期融合,人口估计在1400万到2500万之间。

主要分布在北非,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

人口以非穆斯林为主的民族包括:一、犹太人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字,全球犹太人为1298.6万,其中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为516.5万人,占以色列总人口的77%。

二、科普特人埃及的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

其占埃及人口的比例,最低的估计是3%,最高的估计是15%-20%,其人口数也有从200万到1500万的不同估计。

此外,中东还有一些民族,如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等。

中东地区的多数国家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所以中东地区可说是伊斯兰教世界,但也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与犹太教。

阿拉伯人穆斯林和犹太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的原因,除了一般认为的宗教信仰差异外,主要还是政治因素,双方内部都有激进分子不断加剧对立,进而演变成全面冲突与流血事件,甚至演变成区域性的军事战争。

(二)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巴以冲突是持续中的冲突,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分。

巴以冲突不能够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

巴以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

数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

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

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

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上次巴勒斯坦领区77%给予阿拉伯人,成为今天的约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分治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Negev)划入犹太国。

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获得了较多的领土。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阿拉伯国家联盟不接受。

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