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处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处理

凭卧,加压包扎、胃肠减压、减张缝合,
营养。
28
围手术期的护理
手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遗传
传史、生育史等。
健康史 现病史及伴随疾病 身体状况 营养、手术耐受性 心理状况 辅助检查 老年病人的评估
29
[护理诊断/问题] (一)焦虑/恐惧 (二)知识缺乏 (三)疼痛 (四)营养失调 (五)睡眠型态紊乱
• 11.尿潴留多由于麻醉后排尿反射未 恢复,肛管、直肠等盆底手术,以及病 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所致。导尿时1次 排尿不大于1000ml。
3
血钾<3 mmol/L
3
血尿素氮>18 mmol/L
3
血肌酐>267 umol/L
3
急诊
4
胸腔内
3
腹腔内
3
主动脉
313
Risk Factors for Postop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 Thoracic and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 Preoperative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21
6、术 后 疼 痛 的 护理
24-48小时后 疼痛逐渐减轻 切口疼痛相关因素: • 切口大小 • 切口部位 • 体位 • 情绪状态
止痛措施: • 采取合适体位 • 药物止痛 • 减轻焦虑
22
术后处理
(四)活 动
• 原则:早期床上活动,争取短期内起床活动。 活动量逐 渐增加。
• 休克、心衰、出血、极度虚弱、严重感染、特殊固定制 动患者不宜早期活动
围手术期处理 (Perioperative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涂永久 解放军一七四医院普通外科
1
手术是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 是手术和麻醉都具有创伤性。做好术前准 备,使病人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 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术中 精心手术,是成败的关键。手术后,要采 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尽快恢复生理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38
六、缝线拆除时间 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病 人年龄来决定。 头、面、颈部在4~5日拆线, 下腹部、会阴部6~7日,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 四肢10~12日, 减张缝线14日, 青少年病人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营 养不良病人可延迟拆线时间,有时可采用间 隔拆线。
39
切口愈合分类: 1 清洁切口(Ⅰ); 2 可能污染切口( Ⅱ); 3 污染切口 ( Ⅲ ); 切口愈合分级: 甲级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乙级愈合欠佳,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 丙级切口化脓; 记录方法: 甲状腺切口愈合优良 Ⅰ/ 甲; 胃大部切除切口血肿 Ⅱ/ 乙;
40
七、引流物的处理
34
施行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可 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施行颈、胸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位卧式, 便于呼吸及有效引流。 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卧式或斜坡卧位, 以减少腹壁张力。 脊柱或臂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腹腔内有污染的病人,在病情许可情况下, 尽早改为半坐位或头高脚低位。 休克病人,应取平卧,或下肢抬高15- 20°,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的特殊体位 (∨形体位)。 35
41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掌握其发 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如何预防,一旦发生后 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术后处理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术后并发症可分为二类:一类是 各种手术后都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另一类是 与手术方式相关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大部分 切除术后的倾倒综合征。
涂永久 解放军一七四医院普通外科
1
手术是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 是手术和麻醉都具有创伤性。做好术前准 备,使病人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 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术中 精心手术,是成败的关键。手术后,要采 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尽快恢复生理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38
六、缝线拆除时间 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病 人年龄来决定。 头、面、颈部在4~5日拆线, 下腹部、会阴部6~7日,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 四肢10~12日, 减张缝线14日, 青少年病人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营 养不良病人可延迟拆线时间,有时可采用间 隔拆线。
39
切口愈合分类: 1 清洁切口(Ⅰ); 2 可能污染切口( Ⅱ); 3 污染切口 ( Ⅲ ); 切口愈合分级: 甲级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乙级愈合欠佳,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 丙级切口化脓; 记录方法: 甲状腺切口愈合优良 Ⅰ/ 甲; 胃大部切除切口血肿 Ⅱ/ 乙;
40
七、引流物的处理
34
施行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可 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施行颈、胸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位卧式, 便于呼吸及有效引流。 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卧式或斜坡卧位, 以减少腹壁张力。 脊柱或臂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腹腔内有污染的病人,在病情许可情况下, 尽早改为半坐位或头高脚低位。 休克病人,应取平卧,或下肢抬高15- 20°,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的特殊体位 (∨形体位)。 35
41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掌握其发 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如何预防,一旦发生后 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术后处理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术后并发症可分为二类:一类是 各种手术后都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另一类是 与手术方式相关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大部分 切除术后的倾倒综合征。
围手术期处理(简版)

• 病人耐受性较好------外科疾病对机体没有影响
或影响较小易于纠正 ;主要脏器的功能基本 正常或在代偿期;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或较好; 术前只要进行一般准备即可。
• 病人耐受性不良----外科疾病对机体的影响较明
显或严重 ;主要脏器的功能轻度或严重失代 偿期;全身健康状况差或极差;术前除要进行 一般准备外,还要进行特殊准备,纠正失偿脏 器的功能。
疼痛:
止痛措施:
采取合适体位 药物止痛(口服、注射、泵等) 减轻焦虑
24-48小时后疼痛逐渐减轻 切口疼痛相关因素: • 切口大小 • 切口部位 • 体位
• 情绪状态
恶心、呕吐:
多为麻醉反应
术 后 处 理----各种不适的处理
腹胀:吞咽空气,积存过多。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良:减压、促胃肠蠕动剂、洗肠
•
从总体重要性来讲,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较 单纯的手术技巧更为重要。因为围手术期处理 是从手术的整体来考虑,包含着病人的体质与 精神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术中监测及处
理,特别情况的处理,术后监测、护理及并发症
的预防和处理等。 • 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不但要有熟练的手术 操作技能,更要掌握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知识和 方法。
术 前 准 备----心理准备
对于手术,多数病人有恐惧感。
病人对手术顾虑:
害怕麻醉不满意而术中疼痛; 担心手术后不能坚持工作和丧失劳动力; 对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效果悲观失望等。
术 前 准 备----心理准备
术前就病情、实施手术的方式和必要性、可能 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 后恢复过程和因为手术而带来的不适以及预后等, 对病人极其家属作适度的解释,取得理解、信任和 同意,以便配合手术和术后治疗。 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包括手术、麻醉、输 血等知情同意书。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在医疗领域,围手术期的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的范本,帮助相关机构优化其应急响应机制。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应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在术前阶段,医疗机构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同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确保他们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中阶段的应急预案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生理状态监测和维持。
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出血、心脏骤停等。
手术室内的设备和药品应随时处于可用状态,以便于迅速应对突发状况。
术后阶段的应急预案则侧重于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疼痛、恶心、呕吐等常见症状,并预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提供适当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
除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应急预案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决策的迅速执行。
这包括内部通讯系统的建立、紧急情况下的人员调动方案、以及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等。
定期的培训和演练也是确保应急预案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模拟演练,以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个完善的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的基础。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样的预案,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还能够增强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脱颖而出。
围手术期处理

次/日。
2.恶心呕吐
2024/7/18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3.腹胀:吞咽空气,积存过多。
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不良:肠管蠕动剂、灌肠
2.术后粘连梗阻:按肠梗 阻处理
2024/7/18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4.呃逆: 神经中枢或膈神经受刺激
• 暂时、轻→压眶上缘,镇静剂。
• 顽固性→注意膈下感染,吻合口残端瘘,
〔二〕生命体征观察:BP、P、R
1.大手术、有出血、窒息可能者:10~30分 钟测一次
2.中小手术:3~6h测一次 〔三〕其它:
1.保暖〔注意麻醉未醒前易烫伤〕 2.接好各种管 3.口腔护理、排痰、便。
2024/7/18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二〕卧位 (positioning)
• 全麻未醒:侧卧45度。头 侧位,去枕。
4.尿路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尿液检查, 尿培养
5.真菌感染
2024/7/18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四〕切口裂开:
原因:
1.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 低。
2.术后腹压增高:腹胀、咳 嗽。
3.缝合技术不佳〔缝合时 腹膜撕裂、结不紧〕
2024/7/18
第四十页,共四十三页。
预防: 1.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营养不良。 2.及时处理腹胀、咳嗽等。 3.提高缝合技术 治疗: 在无菌条件下缝合〔多用银丝〕
⑵尿糖+~++〔防止胰岛素用多发生 低血糖或
胰岛素用少发生酸中毒〕。
⑶术前停用降血糖药及长效胰岛素, 改用胰
岛素,控制血糖、尿糖。
⑷术前防止禁食时间过长→防止酮 生成。
2024/7/18
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2.恶心呕吐
2024/7/18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3.腹胀:吞咽空气,积存过多。
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不良:肠管蠕动剂、灌肠
2.术后粘连梗阻:按肠梗 阻处理
2024/7/18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4.呃逆: 神经中枢或膈神经受刺激
• 暂时、轻→压眶上缘,镇静剂。
• 顽固性→注意膈下感染,吻合口残端瘘,
〔二〕生命体征观察:BP、P、R
1.大手术、有出血、窒息可能者:10~30分 钟测一次
2.中小手术:3~6h测一次 〔三〕其它:
1.保暖〔注意麻醉未醒前易烫伤〕 2.接好各种管 3.口腔护理、排痰、便。
2024/7/18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二〕卧位 (positioning)
• 全麻未醒:侧卧45度。头 侧位,去枕。
4.尿路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尿液检查, 尿培养
5.真菌感染
2024/7/18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四〕切口裂开:
原因:
1.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 低。
2.术后腹压增高:腹胀、咳 嗽。
3.缝合技术不佳〔缝合时 腹膜撕裂、结不紧〕
2024/7/18
第四十页,共四十三页。
预防: 1.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营养不良。 2.及时处理腹胀、咳嗽等。 3.提高缝合技术 治疗: 在无菌条件下缝合〔多用银丝〕
⑵尿糖+~++〔防止胰岛素用多发生 低血糖或
胰岛素用少发生酸中毒〕。
⑶术前停用降血糖药及长效胰岛素, 改用胰
岛素,控制血糖、尿糖。
⑷术前防止禁食时间过长→防止酮 生成。
2024/7/18
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围手术期处理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心率失常区别对待。 急性心梗发病后6个月内不作择期手术,持续稳定6个
月以上,良好的监护下手术。 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呼吸功能障碍
有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应作血气分析、肺功 能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
吸烟者,需停止吸烟2周,练习深呼吸和咳嗽。
▪ 阑尾穿孔切除术后 切口愈合优良,则 记为“Ⅲ/甲
〔七〕各种不适的处理 1
疼痛
与切口部位、损伤程度、切口类型、患者对疼痛的耐受 度等因素有关。
具体选择根据手术部位、病情及目的而定。 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阻塞、扭曲和脱出等情况。假设
引流液粘稠,可采取负压吸引。及时换药并应观察记 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 引流物的拔除: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六〕缝线撤除和切口的愈合记录
缝线的撤除时间
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供及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决定: 头、面、颈部——术后4~5天拆线, 下腹部、会阴部——6~7天,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 四肢——10~12天〔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 减张缝线——14天, 青少年患者时间可适当缩短, 年老、营养不良患者时间可延迟, 可先间隔拆线,1~2天后再将剩余缝线撤除。
第2节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针对麻醉剩余作用及手术创伤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 发生,尽快恢复生理功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
手术后数小时内,患者应由专门训练人员在有特殊设备的苏醒室内, 按特定程序进行系统监护.严密观察;麻醉.外科和护理人员密切协作, 各司其职。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的用法与用量
✓ 应用长效或口服降糖药者,术前均改为普通胰岛素,每4~6小时1次。
月以上,良好的监护下手术。 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呼吸功能障碍
有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应作血气分析、肺功 能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
吸烟者,需停止吸烟2周,练习深呼吸和咳嗽。
▪ 阑尾穿孔切除术后 切口愈合优良,则 记为“Ⅲ/甲
〔七〕各种不适的处理 1
疼痛
与切口部位、损伤程度、切口类型、患者对疼痛的耐受 度等因素有关。
具体选择根据手术部位、病情及目的而定。 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阻塞、扭曲和脱出等情况。假设
引流液粘稠,可采取负压吸引。及时换药并应观察记 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 引流物的拔除: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六〕缝线撤除和切口的愈合记录
缝线的撤除时间
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供及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决定: 头、面、颈部——术后4~5天拆线, 下腹部、会阴部——6~7天,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 四肢——10~12天〔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 减张缝线——14天, 青少年患者时间可适当缩短, 年老、营养不良患者时间可延迟, 可先间隔拆线,1~2天后再将剩余缝线撤除。
第2节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针对麻醉剩余作用及手术创伤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 发生,尽快恢复生理功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
手术后数小时内,患者应由专门训练人员在有特殊设备的苏醒室内, 按特定程序进行系统监护.严密观察;麻醉.外科和护理人员密切协作, 各司其职。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的用法与用量
✓ 应用长效或口服降糖药者,术前均改为普通胰岛素,每4~6小时1次。
第八版-围手术期处理

(二)其它: 1.保暖(注意麻醉未醒前易烫伤) 2.接好各种管 3.口腔护理、排痰、便。
三、体位
• 全麻未醒: 平卧位,头偏一侧。 • 腰麻术后: 去枕平卧6 ~ 8小时,以减少头痛。 • 硬膜外麻: 应平卧4 ~ 6小时,不必去枕。 不同手术后体位不同:
• 颅脑手术: 取15-30度的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 颈胸手术: 多采用高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 • 腹部手术:多采用低半坐卧位,以降低腹壁切口张力。 • 脊柱或臀部手术: 常采用仰卧位或府卧位。 • 休克者:下肢抬高15度-20度,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
•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及麻醉 都具损伤性,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 理上的负担。
• 全面检查病人,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术 前准备,使病人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具有良好 的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接受手术。
• 手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并 发症,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3、术中出现低血压者,可静脉注射100mg
4、术后每日100-200mg,直至手术应激过去,便可停用
• ㈧ 糖尿病
1、术前对隐性糖尿病病人多加检查。
2、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血糖控制在5.6 ~11.2mmol/L。
3、术前停用降血糖药及长效胰岛素,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4、术前避免禁食时间过长→避免酮生成。
表示法 甲 乙 丙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后出血 1
泌尿系并发 5
2 切口并发症
症
手术后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4
3 术后感染
一、 手术后出血
• 病因与病理:
➢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 ➢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
三、体位
• 全麻未醒: 平卧位,头偏一侧。 • 腰麻术后: 去枕平卧6 ~ 8小时,以减少头痛。 • 硬膜外麻: 应平卧4 ~ 6小时,不必去枕。 不同手术后体位不同:
• 颅脑手术: 取15-30度的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 颈胸手术: 多采用高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 • 腹部手术:多采用低半坐卧位,以降低腹壁切口张力。 • 脊柱或臀部手术: 常采用仰卧位或府卧位。 • 休克者:下肢抬高15度-20度,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
•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及麻醉 都具损伤性,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 理上的负担。
• 全面检查病人,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术 前准备,使病人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具有良好 的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接受手术。
• 手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并 发症,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3、术中出现低血压者,可静脉注射100mg
4、术后每日100-200mg,直至手术应激过去,便可停用
• ㈧ 糖尿病
1、术前对隐性糖尿病病人多加检查。
2、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血糖控制在5.6 ~11.2mmol/L。
3、术前停用降血糖药及长效胰岛素,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4、术前避免禁食时间过长→避免酮生成。
表示法 甲 乙 丙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后出血 1
泌尿系并发 5
2 切口并发症
症
手术后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4
3 术后感染
一、 手术后出血
• 病因与病理:
➢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 ➢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
围手术期处理

降低并发症风险
04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
患者的医疗费用
03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
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02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01
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
功的关键
提高患者满意度
围手术期处理是 提高患者满意度
的关键环节 1
围手术期处理可 4
以降低患者术后 疼痛感,提高患
者满意度
围手术期处理可 以降低患者术后
05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02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使 用抗生素等
04
饮食指导:提供营养丰富的饮 食,促进伤口愈合
围手术期处理的 注意事项
遵循医疗规范
遵循手术前、 手术中和手术 后的医疗规范
遵循药物使用 规范,避免药 物不良反应
确保手术安全, 避免手术并发 症
遵循患者护理 规范,确保患 者术后康复
2 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围手术期处理可
以缩短患者住院 时间,提高患者 满意度
围手术期处理的 主要内容
术前准备
01
体检:包括 血常规、尿 常规、肝肾 功能等检查
02
停药:根据 医生建议, 停止或调整 某些药物的 使用
03
禁食:根据 手术类型和 麻醉方式, 进行适当的 禁食和禁水
04
预防感染: 进行皮肤准 备,如剃毛、 消毒等,并 遵医嘱使用 抗生素
04
个性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 满意度和治疗效果,降低医 疗成本
谢谢
04
快速康复理念 的优势:提高 患者满意度,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质量
个性化治疗的普及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分 5 10 3 11 3 3 3 3
1级:0-5分
2级:6-12分 3级:13-25分
血尿素氮>18 mmol/L
血肌酐>267 umol/L 急诊 胸腔内
3
3 4 3
4级:>=26分
手 术
腹腔内
主动脉
3
12 3
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 危险性
• 血压突然升高: 脑出血、主动脉或内脏动脉瘤破 裂出血。 • 血压过度升高: 心肌缺血、心衰、心肌梗塞。 • 慢性高血压: 造成低血压。
• 免疫功能下降;
• 组织愈合能力差。
15
不同血糖浓度的临床表现
低血糖昏迷 症状性低血糖 允许的最大血糖浓度 理想的术前血糖浓度 明显的渗透性利尿 高血糖性昏迷 1.4~1.7mmol/L 2~2.5mmol/L 3~20mmol/L 6.1~10mmol/L 15~20mmol/L 33mmol/L
糖尿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 术前
尿糖(-)~(+) 尿糖(+)~(++) 尿糖(++)~(+++) 尿糖(+++)~(++++) RI:不用 RI:4U RI:8U RI:12U
17
糖尿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 术中
每2H监测一次,使血糖控制在11mmol/L 以内。
• 术后
每6H监测一次,使血糖控制在6.1~ 14mmol/L之间。
7
术前准备
(二)特殊准备 • 现病史
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良恶性、主要不适
• 健康史
了解患者有无可能影响手术的伴随疾病和重要脏器的
功能
8
生理状况
下列疾病增加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 循环系统
• • • • • • • • 呼吸系统 脑血管病 肝功能 肾功能 血液和免疫系统功能 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 了解目前的生命体征、主要症状、有无伤口、 引流、感染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五)饮 食
• 非腹部手术 • 腹部手术
25
术后处理
(六)缝 线 拆 除
• 拆除时间: 一般手术后3天医生检查、换药。 如无特殊情况根据切口部位在术后不同时间拆
6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肠道手术 (3)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
(4)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
伤至实施清创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 及难以彻底清创者
(5)癌肿手术
(6)涉及大的血管的手术 (7)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
(8)脏器移植手术
13
高血压病人处理要点
• 术前降到“容许水平”以下: 180/110mmHg • 正在服药者,不要停药,应持续至手术 当日清晨; • 急诊手术,选用作用快、持续时间短的 降压药; • 术中及术后应充分注意可能引起血压升 高的因素。
14
糖尿病病人手术的危险性
• 手术可使糖尿病加重;
• 心血管、肾、脑潜在性损害严重; • 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差;
20
术后处理
(一)常 规 处 理 • 术后医嘱
• 监测
• 静脉输液
• 管道及引流
21
术后处理
(二)体 位
• 麻醉后体位,全麻、硬膜外、腰麻 • 半卧位:增加肺通气量、减低腹壁张力, 改善血液循环、体位引流。 • 头高脚低位、仰卧位、腹卧位、仰卧中 凹位。
22
术后处理
(三)各种不适的处理 • 疼痛
• 恶心、呕吐
• 腹胀
• 呃逆
• 尿潴留
23
术 后 疼 痛 的 护理
24-48小时后 疼痛逐渐减轻 切口疼痛相关因素: 止痛措施:
• 切口大小
• 切口部位 • 体位
• 采取合适体位
• 药物止痛 • 减轻焦虑
• 情绪状态
24
术后处理
(四)活 动 • 原则:早期床上活动,争取短期内起床 活动。 活动量逐渐增加。 • 休克、心衰、出血、极度虚弱、严重感 染、特殊固定制动患者不宜早期活动
CRIS分级
1级
较小手术
2级 1
3级 3
4级 19
0Hale Waihona Puke 3非心脏大手术14
12
48
11
危险因素 病 史 体格 检查 实 验 室 检 查 年龄>70岁 心肌梗死发病<6个月 主动脉瓣狭窄 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第三心音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卧床不起 氧分压<8.0 kPa (60mmHg) 二氧化碳分压>6.7 kPa (50mmHg) 血钾<3 mmol/L
9
•
麻醉与手术对心脏的影响
• 手术对心脏的影响
1。交感神经兴奋增高; 2。手术中出血; 3。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 麻醉对心脏的影响
1。局麻 2。椎管内麻醉 3。气管内麻醉
10
CRIS分级系统 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 心脏危险指数系统 Cardiac Risk Index System 年龄大于40岁,接受非心脏手术的病人, 对心脏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手术种类
18
静脉滴注RI控制血糖方案
血糖浓度 (mmol/L)
5%GS+RI(U)
RI滴速(U/h)
<5 5~10 10~20 >20
0 4~8 8~12 12~26
0 0.5~1.5 1.5~2.0 2.0~3.0
糖尿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注意事项
• 警惕低血糖发生; • 可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 毒; • 据尿糖测定值给予RI,有时不甚可靠; • 在应用RI期间,要注意防止低血钾发 生。
2
概 述
• 手术分类
• 根据时限 • 根据手术目的
择期手术
限期手术 急症手术
诊断性手术
治疗性手术 姑息性手术
美容性手术
3
术前准备
一般资料
• 年龄 • 性别 • 受教育程度 • 职业背景 掌握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耐受能力,
有 针 对 性 的进行术前准备。
4
术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1、心理准备
可控制性(对疾病性质、发展、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
曹登科
1
概 述
• 手术“双刃剑” • 概 念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 Patient enter ward, cure, go home. 手术前期(preoperative phase) 手术中期 (intraoperative phase) 手术后期 (postoperative phase)
方式选择、治疗效果、并发症,预后)
不了解-恐惧-了解-配合治疗
5
术前准备
2、生理准备 (1)为手术手术后变化的适应性锻炼 (2)输血和补液 (3)预防感染:重要环节--增强病人体质、无菌技 术、操作轻柔、减少组织损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5)胃肠道准备 (6)其他--镇静、导尿、月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