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滴》阅读题及答案
《水滴》参考答案

《水滴》参考答案《水滴》参考答案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的恩赐。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滋润大地,还是滋养万物,都离不开水的存在。
而当我们谈到水滴时,它更是引发了无尽的思考和想象。
水滴,是水在受到重力作用下从高处落下形成的小球体。
它的形态简单而又神奇,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力量。
当我们仔细观察一滴水滴,会发现它的形状呈现出完美的圆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使得它们在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球形。
这个形状不仅美丽,还具有高效的能量储存和传递能力。
水滴的形成离不开水循环。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水面时,水分子受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冷却凝结成云,最后以降水形式回到地面。
这个过程中,水滴在云中形成,然后随着重力的作用逐渐增大,最终落到地面上。
水滴的形成和降落是自然界中一种美丽而又神奇的循环,它不仅滋润了大地,还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除了在大自然中的存在,水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每天都会与水滴接触,比如洗脸、洗手、洗菜等等。
水滴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而在炎热的夏季,水滴更是成为了我们消暑的最佳选择。
当我们喝下一杯冰凉的水时,水滴从杯壁上滑落到我们的嘴唇上,带来了清凉和满足。
这一刻,我们不禁感叹水滴的神奇和可贵。
水滴也是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
在绘画和摄影中,水滴常常被用来表现出世界的美丽和奥秘。
当水滴从花瓣上滑落,或者从叶片上滴落,它们的形态和光影变化都能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艺术家们通过捕捉水滴瞬间的美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然而,水滴也有着另一面的故事。
在一些贫困地区,水滴却成为了稀缺的资源。
缺水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数亿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困境中。
他们不得不每天为了一滴水而奔波劳累,甚至有时候还要面对着饥渴和疾病的威胁。
对于他们来说,水滴不再是美丽和神奇的象征,而是生存的希望和渴望。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地气苏沧桑的阅读理解题答案]水在滴苏沧桑阅读答案
![[地气苏沧桑的阅读理解题答案]水在滴苏沧桑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a29c580740be1e650e9afb.png)
[地气苏沧桑的阅读理解题答案]水在滴苏沧桑阅读答案①晚饭后,光脚走在客厅里,觉得很“隔”——脚下每一寸地面,木头不是原来的木头,石头不是原来的石头。
“出去?”我蹲下身,故意张大嘴,用嘴型不出声地问我的吉娃娃。
如我所料,它愣了半秒,触电般弹起来,疯狂转圈,奔向大门,举起前爪拼命扒拉门缝。
②出了家门,还不是“出去”。
先是电梯,再是一楼大厅,下台阶,终于,到了“外面”。
此刻,我脚下踩的,还不是土地,所有的路,都铺着地砖、鹅卵石,或草坪,如化了浓妆的脸,看不到一丝丝原来的皮肤。
小区花园是一个高仿真的湿地,可是溪水泄露了人工的秘密——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
无意间,我趴在木椅上歪着头看,发现,从上面看很清的水,从侧面看漂着一层油光。
③人不知道的危险,狗知道。
溪流上一段长长的曲桥,棕色的原木,古朴的风格,很美。
但吉娃娃每次到这儿,总是死活不肯走。
我估计,它异常灵敏的耳朵一定听到了曲桥的隐隐震动,它的鼻子闻到了油漆和防水防腐不明物质。
它一定想,这桥不真,不牢,有毒,危险。
我拉它,哄它,它才逃也似地缩着腰一路狂跑,跃到岸上。
终于到了花园中心。
娃娃停下来,望着我,它知道,我的目的地到了——一小块真正的泥土地,让我光着脚,站一站。
④一丝凉意钻进脚心,瞬间蔓延到每根经络,慢慢输送到每个毛孔,一种因为粗糙而温暖、因为温暖而馨香的感觉,真真实实从脚到头,如醍醐灌顶!儿时学自行车摔到农田里,那沁人心脾的泥腥味;翘檐的老屋;后山的小溪、映山红和一座座老坟;外塘姨婆家海泥鳅的无比鲜美,沙子炒蚕豆让人心碎的香,刚出锅的小葱炒土豆,鸡鸭狗打架;黑白照片里母亲的纯美;上学路边一丛比太阳还艳的野菊花;毛竹搭的戏台;母亲亲手做的嫁衣;异乡街头飘来的家乡海鲜汤年糕的味道;泛黄的手写书稿;黑板上熠熠生辉的词语——淳朴、诚信、正直、坦荡、理想、快乐……我站在原地,闭着眼,一动不动,任脑海里万水千山。
被所谓的知性、成熟,以及麻木、习惯所覆盖的最本真、最简单、最美好的一切,在这一刻,全部由这一缕地气来唤醒。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通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通用)一、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盼(节选)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引我出去。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眺望张望)着。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果断)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
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平静安静)。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蔽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句中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有多处心理描写,画“”的句子表现了“我”____________的心情;画波浪线的句子则表现出“我”____________的心情。
4.雨点儿打在“我”的雨衣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地球颂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越来越浓的爱。
据我们所知,金星水远被炽热的气体所包国,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是十分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与地球类似、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大气层。
大气层里各种气体的含量也恰到好处:氧气供人类和动物呼吸,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大气层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外衣。
它像一层盔甲,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过热,夜晚太阳落山后,才不会变得过冷。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一、课外阅读。
水滴水穿泉水一点一点地滴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对泉水说:“你这软弱的东西,别来碰我!”泉水说:“你说我软弱吗?我还想在你身上打出一个洞来呢!”石头笑着说:“你真有这么大本领?那么来打吧!”泉水说:“好!你看着吧!”泉水一点一点地滴,滴了一年又一年,过了几百年,真的把石头打出一个洞来。
1.文章写了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一件事。
2.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
(只填序号)①泉水要和石头比本领。
②石头说大话。
③只要功夫深,就能水滴石穿。
二、课内阅读。
小壁虎借尾巴(节选)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
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1.从选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写下来。
(2分)(____)——(____)2.小壁虎因为()而难过。
A.借不到尾巴B.自己没有尾巴3.小壁虎需不需要借尾巴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几天后,小壁虎又见到了小鱼,他会和小鱼说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笨笨没有朋友,因为他的个子实在太大了。
有一次,他趴着睡着了。
忽然,他觉得身上痒痒的。
醒来一看,哈哈,许多小动物都排着队在他身上走呢!小兔子说:“谢谢你给我们当桥啊!”笨笨说:“桥?我是桥吗?太好玩啦!”当背上的小动物们都走完的时候,笨笨才发现肚子一直浸在水里,现在好痛啊!小动物们知道他肚子痛,都来帮他揉肚子。
后来笨笨的肚子不痛了,就把一根巨大的木头搭在河上,搭出了一座真正的独木桥。
1.短文一共有(_____)个自然段。
2.为什么恐龙笨笨刚开始没有朋友?用“______”画出来。
3.小兔子说:“谢谢你给我们当桥啊!”句中的“桥”指的是()A.真实的桥B.恐龙笨笨的身体4.你愿意和恐龙笨笨交朋友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卷 甘肃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甘肃卷化学试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i-28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成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 A .洛阳纸贵B .聚沙成塔C .金戈铁马D .甘之若饴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 .2+Ca 和-Cl 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均为B .3PH 和2H S 的电子式分别为和C .2223CH =CHCH CH CH 的分子结构模型为D.126C、136C和146C互为同位素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物质性质用途A 次氯酸钠氧化性衣物漂白B 氢气可燃性制作燃料电池C 聚乳酸生物可降解性制作一次性餐具D 活性炭吸附性分解室内甲醛A.A B.B C.C D.D4.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B.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C.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D.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5.X、Y、Z、W、Q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Y原子核外有两个单电子,Z和Q同族,Z的原子序数是Q的一半,W元素的焰色试验呈黄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组成的化合物有可燃性B.X、Q组成的化合物有还原性C.Z、W组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D.W、Q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酸性6.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装置不正确的是A B C D灼烧海带制海带灰准确量取1500mL.稀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使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备22C HA.A B.B C.C D.D 7.某固体电解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1的多孔结构能增大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O+4e=2OB.电极2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2C.工作时2-O从多孔电极1迁移到多孔电极21molH OD.理论上电源提供-2mole能分解28.曲美托嗪是一种抗焦虑药,合成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合物I和Ⅱ互为同系物CH O SO在条件①下反应得到苯甲醚B.苯酚和()322NaHCO溶液反应C.化合物Ⅱ能与3D.曲美托嗪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团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该溶液是酸溶液B 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织物含蛋白质C 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溴水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D 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 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A .AB .BC .CD .D10.甲烷在某含Mo 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E =1.41eVB .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29eVC .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D .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11.兴趣小组设计了从AgCl 中提取Ag 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还原性:Ag>Cu>FeB .按上述方案消耗1molFe 可回收1molAgC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2++2++344Cu NH +4H =Cu +4NH ⎡⎤⎣⎦D .溶液①中的金属离子是2+Fe12.2β-MgCl 晶体中,多个晶胞无隙并置而成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部分结构显示为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负性:Mg<ClB .单质Mg 是金属晶体C .晶体中存在范德华力D .2+Mg 离子的配位数为3温室气体2N O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分解为2O 和2N ,也可作为氧化剂氧化苯制苯酚。
五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答案及解析

五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答案及解析1.嘟嘟赏读吧。
读读这首诗,然后尝试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吧。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母亲在那头。
我在外头。
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读了这首诗后,你的感受是:【解析】略2.古诗畅想图。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解析】略3.快乐阅读吧。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与下列古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
乃( ) 翁( ) 无( )元( ) 师(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3)抄出能体现诗人目的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诗人的遗憾是______ 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诗人的嘱咐是_ ______ ______。
【答案】(1)你们父亲不要本来军队(2)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渴望中原统一的迫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略4.小小法官,我会判断。
(1)吕岩、杨万里、辛弃疾都是宋代诗人。
( )(2)“清平乐”是词的题目,“乐”读yuè。
( )(3)《清平乐·村居》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答案】(1)×(2)×(3)√【解析】略5.默写《长征》,按要求回答问题。
(9分)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有答案

D项的解释正确。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鸦()无()成()结()银光()()
四()八()争()恐()()()目睹
秋风()()()()累累
(1)上面的词语中描写秋天的有: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__”的词语写两个含数字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__” 词语写两个含数字的词语:_______、_______。
(3)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 一项是()
A.“这真是太有趣了!”小男孩高兴地又投出一个球。
B 列宁问:”会飞回来?”
C.“小红,别害怕。”小丽大声地对小红喊道:”我们是好朋友,我一定会帮你的。”
17.根据短文内容,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小兔子没有把玉米棒借给小松鸡,但送给他一碗小豆子。
B.小兔子不愿意借玉米棒给好朋友,说明他十分小气。
C.本文是按”秋后→冬天来了→雪花飘落了→冰融化了→春雨过后→秋后”的顺序来写的。
18.短文第⑥段中,小刺猬找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想一想,写在文中横线上。
凌(línglín)乱 根茎(jìngjīng)玫瑰(guiguì)
【答案】zài shēn bei
líng jīng gui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以及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5分)1.(10分)语境默写。
(1)诗歌里的山山水水往往浸透着诗人的情思,闪烁着哲理的光彩。
陶渊明无意间看到南山,在《饮酒》中用①“,”表达了悠然之情;王湾停舟北固山下,看到江水涨潮的情景,用②“,”(《次北固山下》)表达了对旅途的期待;杜甫畅想登上泰山之后,用③“,”(《望岳》)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刘禹锡虽经巴山楚水,但他知道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人生前景必将美好的道理。
(2)庄子在《北冥有鱼》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迁徙南冥,振翅起飞时⑤“,”的磅礴气势。
2.(6分)名著阅读。
《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它构思巧妙,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细节生动。
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节选1:【无心纵火】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第七回)节选2:【无奈遇火】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
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第六十回)节选3:【有心灭火】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
’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
”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第六十一回)(1)任务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古代白话小说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说明其妙处。
(2)任务2:孙悟空为什么要“断绝火根”?结合《西游记》整本书谈谈你的理解。
3.(4分)成语运用。
黄河文化生生不息,① ,它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① (不停地雕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
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
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欲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漱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
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
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
水声冷冷,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
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
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
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
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
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⑨痛的是肩膀、腰。
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
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
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
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
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
“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
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
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
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
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午后的换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
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
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
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
”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
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
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
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
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
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句话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语言质朴,情感自然。
B.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徐师傅“摇头晃脑”捞纸的场景,展现捞纸这一古老工序的同时,突出了老人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神情。
C.作者截取徐师傅一个中午的生活片断,将他四十五年的捞纸生涯和元书纸制作的千年历史浓缩其中,选材精当,构思巧妙。
D.传统的作坊、年老的捞纸师傅和电饭煲、新马泰旅游等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古老村庄真实而独特的风貌。
5.文章第④段给读者以美的感受,请从描写角度和句式运用两方面简要赏析。
6.本文标题“水在滴”寓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A 题中A项,“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错误,“徐师傅并不“纠结”。
这是他对生活的真正认识。
故选A。
5.描写角度: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多种角度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美。
句式角度:运用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在整句中间用散句,句式灵活。
语言富有韵律美。
6.①“水在滴”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②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③“水在滴”反映了徐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④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