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三小说阅读 第一讲 小说文体常识及选择题突破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小说复习专题:第01讲 小说阅读之标题含义作用答题技巧(解析版)

2021届高考小说复习专题:第01讲 小说阅读之标题含义作用答题技巧(解析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回到家,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哭了很久,不理会家人的敲门声。
⑩很快,他的父母搬走了。她依然在盼他的来信,盼他来解释为何如此。她依然不能相信这种无情的背叛。重阅以往的信件,她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青梅竹马的恋人会移情别恋?
她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来信,但会永远记得他。在一年之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变得更加孤独。她刻苦学习,全身心投入事业。她觉得一切都还在前方,她肯定会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但是时光荏苒……
清晨伴着屋顶的雨声到来。她想起今天是周六,无需出行。她走到台阶上,呼吸着花园里潮湿的新鲜空气,然后进屋做早餐。这个早晨,连花园里的鸟啼也有些不寻常,她忽然想歌唱,想变得更漂亮。久久被遗忘的喜悦感并没有变淡,反而使人不安。谜底很简单——她在想着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男人。她吃着早餐,一边怨恨着自己的过于木讷,不会与男人交往,一边合计着出去散散心。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专题 》课件 (70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专题 》课件 (70张PPT)

作用-例题
以汪曾祺《八千岁》为例 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 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 信。 ②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八千岁 的吝啬刻板。 ③主题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 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小说的主题。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旨;②反复出现,全文线索,是结构 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推动情节发展;⑤ 寄托作者某种情感
人物形象 概括
高考真题
1.2018年全国一卷: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 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7江苏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3.2017山东卷:请简要概况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2016年高考山东卷: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7.2015年高考安徽卷: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问: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1.父亲形象
问: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①任劳任怨。作为父亲,为了孩子,他劳心劳力;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妻子住院 也没告诉孩子。 ②关爱孩子。中秋节,把家中唯一的月饼寄给了孩子,还责怪自己寄迟了。 ③爱面子。孩子明明是打电话来要钱的,可他却撒谎说孩子是打电话来问候节日的。 ④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PPT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结合高考真题备考小说之小说备考第一讲》PPT课件

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分析情
(2017·全国卷Ⅰ《天嚣》)T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节技巧
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的作用、
(2016课标2卷)T1.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 好处
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 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情节技巧有哪些?
设问方向一:指出情节技巧、特点
(2020佛山一模《朋友们来看雪吧》)
8. 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小说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案:①叙述人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以“我”的视角叙述“我” 与胡达老人、鱼纹间的故事,记叙我在乌回镇的见闻及抒发感受,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
令人欢喜 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 的结局 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
看,这样的结局凸显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留下空白 的结局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2015《马兰花》有明暗两条线索,可据此梳理情节
•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
•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
•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
•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

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

其女儿火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

写信替母还马兰花钱。
二、分析情节作用 • 典型例题
(2017·全国卷3)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 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整体阅读 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整体阅读 PPT课件 图文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 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 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 (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 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 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 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选自《短小说》)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请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1)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2)要吃玉米饽 饽,(3)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子里,(4)饿死家中。(事 情发展脉络) 示例二:(1)奶奶想挖点野菜吃,(2)摔伤后怕给家人添麻 烦,(3)想把玉米饽饽留给家人吃,(4)没有遗憾地死去。 (感情发展脉络)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 “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 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 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 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 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 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 伙食了,咋就பைடு நூலகம்了肚子?”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课件 (共102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课件 (共102张PPT)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 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 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 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 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 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 给读者以惊异感。
具体参考《金版学案》教师用书P327,学生用书P212等
理解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 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 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 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 格特征。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 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 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相关语句。 认识了人物,就能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成长史思考其背后隐 含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3.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1)选择题。重在考查 从宏观到微观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 括,设题点较小、较细。(2)作用分析题。全国卷喜欢选择某一情 节结构(或开头或中间)或某处描写综合考查包括情节在内的作用 或意图,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3)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题。很少从某一局部文字入手去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而是立足于全文,从整体上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多要求结 合文本分析。同时,并不忽视对物象作用的考查。(4)探究题。多 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或标题或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安排)切入探 究;既重视考生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把握,又重视考生的个性化 探究能力。 4.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课件62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课件62张
(2021全国乙卷)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 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小说具体情节,结合小说内容全面作答,必须结合 小说内容,说具体。
答:①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 ②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已渡 过难关; ③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
(限时训练)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牛奶”,在不同层面有不同 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2019年天津卷)19.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 分析。(6分) 答: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 业的春天;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 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一是指现实中真实具体的门,即文中的“木头门”,如“木 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木头门挡不住 日本侵略者。二是指石头门,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大门”,“ 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是指众志成 城把侵略者挡在国门外。 三是代指没有门,“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是老百姓对和平社 会、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答: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 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 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 言传身教的意味。 (限时训练)你怎么理解“我站在那里,像一根风干的木头”这 句话?
(限时训练)《人世间》8.怎样理解“周家哥俩演起 双簧来了”这句话?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2022新高考1卷)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 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 部分简要分析。
(2018全国3卷)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限时训练)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诗人在行刑前的复杂心理。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一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

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小说阅读探讨)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小说阅读探讨)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4.探讨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用意(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谓“探讨”就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能力。

随着新课标“三个维度”理念的进一步推行,开放题成为高考中极为重要的考点。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其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1.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2.情节结构是不是合理;3.对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解答探讨题也必然要从文本起身,不可抛开文本随意发挥。

个性化解读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仍然强调以文本为基础,结合创作背景和创作用意,对某些问题做个性化解读。

探讨题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考查率达100%。

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

探究题的命题形式多样,很难有一成不变的解题套路,因此试题难度较大。

做小说探讨题的注意事项1.明确任务。

即审明探讨任务,把握探讨的指向。

探讨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

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讨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2.明确观点。

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讨意味。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按照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讨意味的观点。

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

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明确文本意识。

即切近文本,尊重文本。

强调个性阅读,并非是能够离开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样是个性阅读。

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离开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一样不能离开文本。

小说常见主题或小说意蕴探讨类的思考对象“不同角度”:作者、读者、文本中人物;社会、政治、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为“我”演示了“小步舞”,这些都表明他性情开朗, 平易近人,很乐于向人展示他的“光辉”历史。他之所以 避开别人,是因为他知道他们的时代、他们的辉煌已成为 过去;他们的小步舞也不属于这个时代,很难被这个时代 的人所欣赏、理解。
答案:B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 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 分)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 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 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 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 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解析:B 项,“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 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错,后文介绍了他的身份,是 国王路易十五时代歌剧院的舞蹈教师,这并不能说明他出 身高贵;后来他又将妻子介绍给“我”,并与他的妻子一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 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 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 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 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 浸润在春晖里。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 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 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 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 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 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 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 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 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 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 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 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 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 为我起得早。”
专题三小说阅读
文本一 (2019·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 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 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 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 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 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 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 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 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 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 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 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 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 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 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 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 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 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 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 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先是几个小步跳跃……他是在跳舞呀”,等等,这都表 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而他与“我”的对话,透露出他们 不属于这个时代,以及他们缅怀过去的痛苦与无奈。此外, 本文的环境描写也非常突出,如“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 纪的花园”等,从侧面烘托老舞蹈师的心理状态。找准相 应的内容后再加以简要分析,能概括得出正确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如“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 明确了分析的对象及角度。“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 手法有哪些,一般来说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正面描 写一般包括外貌、语言、神态、行动、心理及细节描写, 侧面烘托一般分为环境烘托和他人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 等。文中有对老舞蹈师的外貌及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如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 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 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 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 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 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 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 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 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 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 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 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 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 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 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