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后处理中的清洗操作工艺环节介绍

合集下载

电镀金工艺流程及详解

电镀金工艺流程及详解

电镀金工艺流程及详解1 电镀金工艺电镀金工艺是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它可以在多种金属表面涂覆一层薄膜,将金属表面转变成更饱满、亮泽度更强、更抗腐蚀、更耐磨的金属表面。

电镀金工艺分常规电镀金和多功能合金电镀金两类。

2 工艺流程电镀金工艺的主要流程包括初清洗、电解清洗和后处理清洗三个步骤。

(1)初清洗是指金属表面油脂、污垢清洁,从而改善电镀金的质量表现;(2)电解清洗是指将金属物体浸入含水性盐溶液中大电流通过,使金属表面磷酸盐形式的软包层溶解,提高金属表面电镀亲和力;(3)后处理清洗步骤,针对不同的金属表面处理,需要再采用不同的清洁方式,例如酸洗、油洗、水洗等,去除剩余的污垢。

3 电镀金的基本原理电镀金依赖于电解膜原理,它是将金属与多功能合金之间形成电极在溶液中进行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褪色过程,从而使金属极化而产生色彩并且一层厚厚的金属膜覆盖在金属表面,提高金属表面质量和外观美观性。

4 电镀金工艺优势电镀金工艺对金属表面有着多项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优势分为以下几点:(1)附着力强:电镀金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它比表面涂覆的其他方法的附着力更强,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2)耐腐蚀:金属表面被电镀后会有一层薄而均匀的保护膜,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金属表面对腐蚀性因素的抗力;(3)经济实惠:电镀金工艺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表面附着力、抗腐蚀性、经济实惠,而且效率高,它不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电镀金工艺是当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里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它能够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薄的金属膜,有效的改善了金属表面的表面质量、耐腐蚀性及美观性,且费用低廉,经济实惠,同时它还可以具备不同形态金属上饰工艺,满足商品工艺要求,为现代金属加工和改善产品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镀处理中的电镀后处理技术

电镀处理中的电镀后处理技术

电镀处理中的电镀后处理技术在电镀处理过程中,除了电镀本身的技术,电镀后处理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电镀后处理技术是指在电镀完成后对电镀件进行的一系列处理,目的是增强电镀件的质量和性能,并且使其在使用中更加持久耐用。

一、清洗处理在电镀后处理中,清洗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目的是将电镀件表面残留的残留物去除,以保证电镀件的质量和光泽。

清洗的方法不同于电镀前,一般需要选用合适的溶剂或去污剂,如酒精、汽油等。

同时,也可以采用机械清洗的方式,比如高压水喷洗或搅拌。

二、涂层处理电镀件的涂层处理一般是针对不发光的表面进行的,因为这些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不可能通过电镀过程来改善。

在涂层处理中,常见的方法是喷涂,可以使用不同的涂料,如聚酰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等。

涂层既可以是保护涂层,也可以是装饰涂层。

三、抛光处理抛光处理是对电镀件表面进行去除机械性缺陷、提高光亮度而进行的处理。

其目的是使电镀件的表面更为光滑平整,同时也可以增加表面光亮度。

抛光处理可以通过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等方式进行。

机械抛光可使用球磨机、淋雨式磨光机等设备。

而化学抛光则是使用一定的化学药品来加速抛光过程,其中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化学抛光药液和处理方法。

四、还原处理还原处理是针对一些被污染或受损的电镀件进行还原处理,其目的是恢复电镀件的正常功能和性能。

还原处理一般通过化学还原、电解还原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使用磨光、抛光等方法来进行还原处理,以达到与原状态相似的效果。

五、防腐处理电镀件的防腐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延长电镀件使用寿命。

电镀件的防腐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喷涂、浸渍、封孔、贴纸等方法。

其中,浸渍、喷涂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防腐处理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要求添加不同的材料和添加剂,以增加防腐的效果。

总的来说,电镀处理中的电镀后处理技术对于电镀件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对电镀后处理技术的加强和强化,可以使电镀件的性能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电镀件在使用中更为耐用和可靠。

电镀清洗方法的分类和流程

电镀清洗方法的分类和流程

电镀清洗方法的分类和流程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镀件的清洗方法,由于清洗工艺形式多样,还没有统一的分类和名称,所以根据它们的清洗方法和流程,进行粗略归纳。

一、清洗的分类和名称清洗是指利用某一种介质去除镀件衷囱附着液的一种丁艺过程。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水清洗电镀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清洗是水清洗,它是使用水(如自来水、除盐水、回用水、冋收液等)对镀件进行清洗的过程,水清洗根据清洗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浸洗、清冼(漂洗)、喷洗、淋洗、喷雾清洗等。

2.气清洗使压缩空气通过喷射装置或直接对镀件表面附着液进行吹除的过程,一般还需后续水清洗。

气清洗容易将镀件表面吹下而使后续水済洗时小易洗净,故采用时要注意使用条件。

3.化学清洗一般利用某种化学药剂与镀件表面附着液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进行清洗的过程,然后再经水清洗。

实际上化学清洗是一种处理污染物的过程。

4.溶剂清洗利用某种溶剂对镀件进行清洗的过程。

一般利用一些憎水性溶剂来吸附镀件带出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然后从这些溶剂中回收,再在水清洗中回收这些憎水性溶刑以循环利用,一般镀件经气清洗,化学清洗等清洗后最终还需进行水漂洗。

二、清洗方法的流程目前清洗法一般主要为水漂洗,现将常用的几种水漂洗的流程汇总如下。

1. 一般回收清洗法―般回收清洗法适用于手工操作电镀生产,回收清洗法对采用图2-1所示工艺流程。

回收清洗必须设置一级或两级回收槽,回收液必须加以利用。

用于回收淸洗法的镀件单位面枳的清水用量应小于100dm3/m2。

末级清洗槽废水中主要的金属离子允许浓度应根据电镀工艺要求来确定,一般中间镀层清洗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为10mg/dm3。

最终镀层清洗控制金屑离子浓度为20~500mg/dm3。

2.逆流漂洗法所谓逆流漂洗是由若干级清洗槽串联组成,在末级槽内进水,从第1级槽排水,其水流方向与镀件清洗方向相反,故称为逆流漂洗。

逆流漂洗的特点是随着生产方向移动的镀件越洗越干净,而漂洗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则越洗越高,它用水量少,清洗效率高,最终排出的水浓度较高,有利于综合利用。

五金电镀工艺流程

五金电镀工艺流程

五金电镀工艺流程五金电镀工艺流程一、前处理1. 清洗:将五金制品放入清洗槽中,使用碱性或酸性清洗液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

2. 水洗:将清洗后的五金制品放入水槽中,用水冲洗干净。

这个步骤是为了去除清洗液残留。

3. 酸洗:将五金制品放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处理。

这个步骤可以去除表面氧化物和锈蚀物。

4. 再次水洗:将酸洗后的五金制品放入水槽中,用水冲洗干净。

这个步骤是为了去除酸性溶液残留。

5. 中和:将已经清洁干净的五金制品放入碱性溶液中进行中和处理。

这个步骤可以中和残留在表面的酸性物质。

6. 最后水洗:将已经中和处理过的五金制品放入水槽中,用水冲洗干净。

这个步骤是为了去除碱性溶液残留。

二、电镀处理1. 镀铜:将五金制品放入铜盐溶液中进行电镀处理。

这个步骤可以增加五金制品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2. 水洗:将铜镀层的五金制品放入水槽中,用水冲洗干净。

这个步骤是为了去除镀铜液残留。

3. 镀镍:将已经镀铜的五金制品放入镍盐溶液中进行电镀处理。

这个步骤可以增加五金制品的硬度和耐磨性。

4. 水洗:将镍镀层的五金制品放入水槽中,用水冲洗干净。

这个步骤是为了去除镀镍液残留。

5. 镀铬:将已经镀铜和镍的五金制品放入铬盐溶液中进行电镀处理。

这个步骤可以增加五金制品的光泽度和美观度。

6. 水洗:将铬镀层的五金制品放入水槽中,用水冲洗干净。

这个步骤是为了去除镀铬液残留。

三、后处理1. 烘干:将已经完成电镀处理的五金制品放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

这个步骤可以去除表面水分。

2. 包装:将已经完成电镀处理的五金制品进行包装。

这个步骤是为了保护五金制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总结:五金电镀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前处理、电镀处理和后处理。

前处理包括清洗、水洗、酸洗、中和和最后水洗等步骤。

电镀处理包括铜镀、水洗、镍镀、水洗、铬镀和最后一次水洗等步骤。

后处理包括烘干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五金制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硬度和美观度,从而满足不同行业对于五金制品的需求。

电镀铬的工艺规程

电镀铬的工艺规程

电镀铬的工艺规程电镀铬是一种将铬金属沉积到基材表面的工艺,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镀铬的工艺规程。

一、前处理工艺1. 清洗:将基材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脂、污垢和氧化物等杂质,以保证镀层的附着力和质量。

2. 酸洗:使用酸性溶液对基材进行酸洗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锈蚀物和杂质。

3. 除垢:将基材浸入除垢液中进行除垢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色素等杂质。

二、镀层工艺1. 镀液配置:根据铬镀层的要求,配置合适的镀液,一般包括铬酸、硫酸和柠檬酸等成分。

2. 预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基材浸入活化剂中,以提高镀液对基材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3. 镀层:将经过预处理的基材浸入铬镀液中,通过电解反应将铬金属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铬镀层。

三、后处理工艺1. 清洗:将镀好的工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残留镀液和杂质。

2. 中和:使用中和剂将基材表面的酸性物质中和掉,以提高镀层的稳定性。

3. 抛光:利用机械设备对镀层进行抛光处理,以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和光洁度。

4. 换液:根据需要,定期更换镀液,以保证镀层质量和工艺的稳定性。

四、质量控制1. 附着力测试:通过拉伸、刮擦等测试方法,检测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2. 厚度测量:使用厚度测量仪对镀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以确保厚度符合要求。

3. 目视检查:对镀层进行目视检查,检查表面是否有气泡、缺陷和污染等问题。

4. 耐腐蚀测试:将镀层置于腐蚀液中进行浸泡,检测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以上就是电镀铬的工艺规程,包括前处理、镀层和后处理三个主要环节,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

通过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电镀铬镀层,并且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电镀的一般工艺流程

电镀的一般工艺流程

电镀的一般工艺流程电镀是一种将金属沉积在物体表面的工艺,通过电化学方法来实现金属的沉积。

它不仅可以提升物体的外观,还能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硬度。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电镀工艺流程。

1. 表面处理:在进行电镀之前,需要对物体表面进行处理。

首先要清洗物体表面,去除油脂、灰尘等杂质,以确保镀层与基材的粘附力。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机械清洗、酸洗和碱洗等。

然后进行除锈处理,以去除铁锈和氧化层,常用的方法有酸洗和机械除锈。

最后进行活化处理,使基材表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的方法有酸洗和活化剂处理。

2. 镀液配制:根据所需的镀层材料和性能要求,配制合适的镀液。

镀液是由金属盐和其他添加剂组成的溶液,可以提供金属离子和形成镀层所需的条件。

不同的镀液适用于不同的金属镀层,常用的镀液有镀铜、镀镍、镀铬等。

3. 预处理:在将物体浸入镀液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步骤。

首先是激活处理,将物体浸入活化液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提高镀液的附着力。

然后是敏化处理,将物体浸入敏化液中,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敏化层,以促进镀液中金属离子的沉积。

最后是引入处理,将物体缓慢地浸入镀液中,避免产生气泡和颗粒。

4. 电镀过程:在进行电镀时,将物体作为阴极,将金属盐溶液作为阳极,通过外加电流的作用,使金属离子从阳极迁移到阴极上,形成金属镀层。

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镀液的温度、电流密度和时间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镀层厚度和质量。

5. 后处理:在完成电镀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步骤。

首先是冲洗,将镀层表面的残留镀液和杂质冲洗掉,以防止镀层腐蚀或变色。

然后是烘干,将物体放入烘干设备中,使其完全干燥。

最后是抛光,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对镀层进行抛光处理,以获得光滑、亮丽的表面。

电镀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表面处理、镀液配制、预处理、电镀过程和后处理。

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获得理想的镀层效果。

电镀工艺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改善产品的外观和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金属电镀是一种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金属薄膜的工艺,旨在改善金属的外观、抗腐蚀性能和其他性能。

主要金属电镀包括镀铬、镀镍、镀铜等。

以下是金属电镀的一般工艺介绍:
1.准备工作:在开始电镀之前,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处理,以去除油脂、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

通常,这包括碱性清洗、酸性清洗、水洗等步骤。

2.酸洗:金属表面常常被氧化,酸洗的目的是去除氧化层,使金属表面
更容易进行电镀。

这通常涉及使用酸性溶液,如酸洗液。

3.活化处理:活化处理有助于提高金属表面对电镀液的吸附能力,通常
使用活化剂进行处理。

4.镀前处理:有时在进行电镀之前,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例如使
用导电漆或粘接剂,以确保电镀层的均匀附着。

5.电镀过程:金属电镀通常使用电解槽,在槽中浸泡含有金属离子的电
镀液。

金属件作为阴极,金属离子在电流作用下还原并沉积在金属表面。

6.后处理:镀层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例如清洗、中和、
水洗等步骤,以确保金属表面的质量。

7.抛光:为了获得更光滑、更有光泽的表面,有时会对电镀层进行抛光
处理。

金属电镀工艺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行业,包括汽车制造、家居用品、首饰制造等,以改善金属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在进行金属电镀时,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真空电镀工艺流程和原理

真空电镀工艺流程和原理

真空电镀工艺流程和原理一、真空电镀工艺流程真空电镀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前处理、真空镀膜、后处理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个环节的具体步骤。

1. 前处理前处理是真空电镀的第一步,主要是为了清洁工件表面,去除表面油污、氧化物等杂质,保证镀膜的附着力和质量。

前处理的步骤包括:1)超声清洗:将工件放入超声清洗机中,通过超声波震荡,将表面附着的杂质和污垢清洗干净。

2)碱性清洗:用碱性清洗剂浸泡工件,去除表面油脂和氧化物。

3)酸性清洗:用酸性清洗剂处理工件表面,去除残留的氧化物和杂质。

4)漂洗:用清水将化学清洗剂清洗干净。

5)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工件放入烘干室中,去除水分,准备进行下一步处理。

2. 真空镀膜真空镀膜是真空电镀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将金属材料蒸发成蒸汽,通过真空技术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

真空镀膜的步骤包括:1)真空抽气:将工件放入真空镀膜机的反应室中,启动真空泵抽除室内的气体,使反应室内形成高真空环境。

2)加热:通过电加热或电子束加热等方式,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蒸发成蒸汽。

3)蒸发:金属材料蒸发成蒸汽后,通过控制蒸汽流向,使其均匀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

4)控制厚度:通过调节蒸发时间和镀膜速度等参数,控制金属镀层的厚度,保证镀层的质量。

3. 后处理后处理是真空电镀的最后一步,主要是为了提高镀层的光泽度和硬度,延长镀层的使用寿命。

后处理的步骤包括:1)热处理:将镀膜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晶体结构重新排列,提高镀层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2)抛光:通过机械或化学抛光的方法,将镀层表面的凹凸不平和杂质去除,提高镀层的光泽度。

3)喷涂保护层:在镀层表面喷涂一层保护漆或透明涂层,提高镀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二、真空电镀的原理真空电镀是基于真空技术和原子层蒸发原理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真空电镀的原理。

1. 真空技术真空技术是真空电镀的基础,主要是通过真空泵将空气或其他气体抽除,形成低压或高真空环境,为镀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后处理中的清洗操作工艺环节介绍
现代电镀网7月17日讯:(每日电镀行业最新资讯推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现代电镀网)
从电镀槽中镀出的合格产品,若不清洗掉零件夹带的镀液,有时会使镀层泛色或出现锈点、白点,最后仍不能得到满意的产品。

特别是镀锌、镀镉及它们的合金,若镀后清洗不彻底,不把渗入基体或镀层中的溶液洗净,那么在产品贮存期间会产生泛点(或渗点)。

如果加强镀后清洗,用冷水、热水交替处理,就可以防止产生这类故障。

一、常用的几种清洗方法
①清洗有单级浸洗和多级浸洗,按浸洗的组织方法有多级逆流漂洗和间歇逆流漂洗。

为了强化浸洗效果,浸洗时加有零件摆动、空气搅拌、泵强制循环,还有超声波强化浸洗。

②与浸洗相对应的是喷淋,喷淋有连续喷淋和间歇喷淋,有定式喷淋和扫描式喷淋,有全喷和顶喷。

③浸洗加顶喷也是常用的方法,也有先浸洗后喷淋或先喷淋后浸洗的。

二、清洗操作要求
①镀件与清洗水要加强接触。

镀件进入水槽之后要上下、左右抖动,使镀件与清洗水充分接触,.以达到清洗的应有效果。

②不要忽视挂钩的清洗。

当清洗槽深度较浅(逆流清洗槽的前几个槽深度更浅),带挂具清洗时挂具上部浸不到水面以下,在卸挂、干燥时,挂具上的溶液会污染镀件,引起镀层发花,出现斑点。

此时可用水龙头冲洗,或用水勺浇一下未清洗到的挂具上部,以避免这种故障。

③镀件清洗时速度不宜太快,最好在挂具提出清洗槽后能在槽上方暂停片刻。

以减少被带入下一个清洗槽的镀件表面所黏附的酸、碱污水。

④清洗时要防止镀(涂)层遭到机械损伤,否则会严重影响镀(涂)层的完整性,失去了镀(涂)层应有的防护和装饰功能。

为此,操作时一次数量不宜过多,且要轻拿、轻放。

⑤对于盲孔、狭缝中镀液的辅助除去,一是甩除法,即把难出水工件猛甩,积聚在这些部位的溶液即会甩出来,经清洗后再甩效果更好。

二是注水交换法,即采用医用注射器向盲孔、狭缝内注入清水,把隐藏在里面的污水驱逐出来,从而达到洁净的目的。

三、清洗对水质的要求
①清洗水中不能含过多的钙镁离子,否则带入镀液后容易产生沉淀。

②清洗水中不能含过多的铁离子,否则带人镀液后会使镀层发脆、发雾、起条纹或产生针孔。

③清洗水中不能含过多的有机物,否则带入镀液会产生针孔或使镀层发脆、发雾、起条纹。

④即使合格的清洗水,也要加入新水,否则越洗越脏,无法达到清洗目的。

这时可用清洗水的污染极限来表述对清洗水的要求。

一般,前处理后(脱脂和酸洗)的清洗水的污染极限是750×10-4%,光亮电镀后的清洗水的污染极限是40×10-4%,一般电镀后的清洗水的污染极限是(100~150)×10—4%。

⑤有不少工件的清洗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如航空工业中,铝阳极氧化要求用纯水清水才能人氧化槽,贵金属电镀前要用纯水洗,烘干前要用纯水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