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感受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怒吼吧黄河》的创作背景,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入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关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怒吼吧黄河》的兴趣。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学目标欣赏《怒吼吧黄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理解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2.2 教学内容观看《怒吼吧黄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片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映和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怒吼吧黄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创作背景探究3.1 教学目标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背景,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深入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黄河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分析《怒吼吧黄河》如何通过艺术表现来反映这些问题。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讨论,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河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意义。
第四章:主题讨论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怒吼吧黄河》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映。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4.2 教学内容分析《怒吼吧黄河》中所表达的主题,包括对黄河的描绘、对历史的反映等。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黄河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运用想象力,感受黄河的气势和伟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气势。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是什么意思?(2)全班交流:分组讨论的结果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交流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黄河相关知识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怒吼吧,黄河第2课时语文S版语文S版

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怒吼吧,黄河第2课时语文S 版语1.看法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了解词语。
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学习对人物举措、言语和心思的描写,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的爱。
版要求重点难点1. 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举措、言语和心思描写的语句,深化品读感悟。
2. 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的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1〝精彩极了〞和〝蹩脚透了〞记得七八岁的时分,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dí),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①这句话怎样了解?]2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miǎn tiǎn)又自得扬扬,摇头通知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快乐得再次拥抱了我。
[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我〞面对母亲的赞扬既有些不好意思又十分自得的心思。
] 3段导读:第1自然段讲〝我〞把写的第一首诗拿给母亲看,失掉了她的赞扬。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分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儿刻不容缓,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早晨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我〞迫切地想让父亲看〝我〞的诗。
4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候父亲回来。
我用最美丽的花体字把诗认仔细真地重新誊(ténɡ)写❶了一遍,还用黑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分,我悄然走进饭厅,满怀决计肠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句导读:这些精心的设计和布置说明〝我〞十分想惹起父亲对自己诗的留意,盼望失掉父亲的赞扬。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我〞对自己的诗很自信。
1☜2①这是母亲对〝我〞的评价,说明母亲主要赞赏的是写诗的行为,而不是诗自身。
34❶誊写:照着底稿誊写。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5[②为什么这里延续出现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父亲还没有回来。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怒吼吧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1. 简介《怒吼吧黄河》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2. 简要介绍《怒吼吧黄河》的背景和意义。
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第二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怒吼吧黄河》的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1. 分析《怒吼吧黄河》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文学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2. 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文学价值。
4. 进行文学鉴赏的练习和讨论。
第三章: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怒吼吧黄河》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怒吼吧黄河》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 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进行内容解析的练习和讨论。
第四章: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帮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文章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共鸣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表达。
2. 分析和讨论文章的情感内容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练习。
4. 分享和讨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成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和创作。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
引发学生对黄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黄河的景象。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第二章:黄河的历史变迁2.1 教学目标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形成和演变过程。
2.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时期的变迁和河流的演化。
讲述黄河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黄河改道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河的历史变迁图像和地图。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黄河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第三章:黄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包括植被、水资源等。
探讨黄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河的生态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第四章:黄河的文化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4.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流域的重要文化遗产,如壶口瀑布、三门峡等。
讲述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新课
看视频,听歌曲,谈感受。
二、有滋有味品人物
1、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找到具体的句子读一读,从
中你感悟出了什么?
1)、学生汇报、感悟,并指导朗读。
2)、观看黄河视频,带着观后感受再读。
3)、教师引读。
2、光未然是怎样为大家朗诵《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的?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他的朗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学生汇报、感悟,并指导朗读。
2)、师生共读。
3、谱曲的过程异常艰难。
作曲家冼星海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全曲的?找出具体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并齐读。
2)、小记者采访。
(合作演练---班级汇报)
4、《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异常成功。
那么,它的创作和成功演出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呢?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1)、学生汇报、感悟。
2)、师小结:
三、声情并茂诵语段
各小组展示汇报,学生做简单评议。
四、课外收集展示台请
请展示一下大家收集到的有关爱国的古诗、诗歌、故事、名言、歌曲等成果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9课《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

《怒吼吧,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内容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9课《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播放音乐激趣导入1、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播放PPT)这声音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呢?2、是的,这是我们的黄河在怒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9课《怒吼吧,黄河》。
(板书课题)3、读课题,质疑什么是“怒吼”?(生读课题,并解释)4、那这个课题我们该怎么读?(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并思考。
(PPT展示自学提示: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2、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3、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成功的事情。
)4、介绍《黄河大合唱》并欣赏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5、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创作的背景,再写创作过程最后写演出成功。
)6、划分结构层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写创作背景,哪些自然段是写创作过程,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演出成功呢?)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一)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1)、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小声的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想想光未然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他为什么写下《黄河大合唱》(学生回答: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
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洪梅中心小学

2017年10月17日第8周星期二下午第一节六年级语文上册《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洪梅中心小学姚寒花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名作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虽然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年代已经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强烈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
所以教学本文时应该给学生听《黄河大合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强烈的爱国热情。
同时引导学生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二是冼星海是怎样谱写出这首歌的全曲的,三是《黄河大合唱》有何重大意义。
课时目标1.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背诵第四自然段。
突破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大意,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等问题,从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经过。
难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品读,感悟光未然创作大合唱,冼星海为诗作曲的心理和思想感情,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他们的革命精神。
教法与学法教法:利用演示法,课件出示抗日战争资料和《黄河大合唱》的音频资料,让学生感悟主人公的爱国热情;利用小组讨论法分析光未然和冼星海的精神品质。
学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课文大意,再抓住重点句段体会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激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一、导入:
上节课,通过自学,同学们感受到光未然、冼星海的爱国情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新课:
1.学习第二部分:
①重点学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爱国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
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a、教师范读。
b、这是一个什么句。
c、诗人读动的时候声音会发生这么丰富的变化,完全因为他对祖国的热爱,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什么?
出示: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
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d、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配乐朗诵。
e、练习背诵。
过渡:是啊!光未然强烈的爱国之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样也燃起了作曲家冼星海的乐思,他是怎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呢?
②读中感悟5、6自然段
A.朗读第5、6自然段。
B.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
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
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
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
指名读第6自然段。
小结:正是心中燃烧的爱国之情才扑出这样伟大的音乐剧,那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2.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7、8自然段,思考《黄河大合唱》演出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角色换位,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
(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3)总结: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
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三、综合实践,练侧一体
1、课文第六自然段冼星海谱曲只是略写了,你能加入自己的想象写得更具体吗?
2、文中一定有许多令你想摘抄的句子,请你把它们抄下来,并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板书设计:
19.怒吼吧,黄河
震撼充满激情
光未然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旺盛的革命激情
爱国、爱中华民族
冼星海异常艰苦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