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度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目标:1.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3. 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规范和标准;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5.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1. 绪论1.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1.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2. 平面机构2.1 平面机构的组成2.2 平面机构的类型和特点2.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 凸轮机构3.1 凸轮机构的组成3.2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3.3 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4. 间歇运动机构4.1 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4.2 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和特点4.3 间歇运动机构的运动分析5. 螺纹连接5.1 螺纹连接的原理和特点5.2 螺纹连接的计算和设计6. 轴毂连接6.1 轴毂连接的原理和特点6.2 轴毂连接的计算和设计7. 带传动和链传动7.1 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原理和特点7.2 带传动和链传动的计算和设计8. 齿轮传动8.1 齿轮传动的原理和特点8.2 齿轮传动的计算和设计9. 轮系9.1 轮系的组成和类型9.2 轮系的设计和计算10. 轴10.1 轴的类型和特点10.2 轴的设计和计算11. 轴承11.1 轴承的类型和特点11.2 轴承的设计和计算12.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12.1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类型和特点12.2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设计和计算13. 机械的平衡与调速13.1 机械的平衡与调速的原理和特点13.2 机械的平衡与调速的设计和计算14. 弹簧14.1 弹簧的类型和特点14.2 弹簧的设计和计算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总体结构表

多媒体12课时
任务2: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任务3: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现场教学:键、轴承等零件的认知
现场教学4课时
现场教学:轴的结构特点和设计
项目三:弹性元件
任务1:了解弹性元件的基本常识
多媒体1课时
任务2:螺旋弹簧
任务3:片板弹簧设计
现场教学:弹性元件的认知实验
现场教学1课时
项目四:机械的润滑和密封
⑷减速器装配底图的设计和绘制
⑸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的绘制
⑹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
⑺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⑻设计总结和答辩
多媒体1课时
任务4: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多媒体1课时
学习情境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项目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关知识了解
任务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其特征
多媒体1课时
任务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②通过对减速器的装拆试验、观看录像片、参观实物或模型等方式,了解设计对象;
③阅读有关设计资料,准备设计用具,拟定设计计划。
⑵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①分析或拟定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简图;
②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
③列表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⑶各级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或确定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任务1:了解间歇运动机构
多媒体1课时
任务2: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
任务3:了解螺旋传动机构
现场教学:常用机构认知
现场1课时
学习情境四:机构及机械零件的常规设计
项目一:齿轮传动机构设计
任务1: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工作要求
多媒体16课时
任务2:渐开线齿廓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日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教学计划
(3学分,课内学时48)
教学目标:
以机构的运动设计,机械的动力设计和机械系统计划设计的基本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计划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主意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机构的运动设计:机构的组成与结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开式链机构。
机械的动力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的平衡设计;(机械的效率)。
机械系统计划设计:机械总体计划的拟订;机械执行系统的计划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计划设计与原动机的挑选);机械系统计划设计案例。
使用教材:《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第2版)》,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参考学时及教学日历
(单周4学时,双周2学时)
说明:该表安顿仅供参考。
机械基础教学进度表

乡宁县煤炭工业技工学校《机械基础》教学计划进度表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性质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班级:343,344 人数:113人使用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程时甘、黄劲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机械设计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课程目的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设计方法、应用场合及选择和通用零件在一般工作条件下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使用要求、设计原理与选用的方法等内容。
主要包括平面机构分析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蜗杆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螺纹联接、轴及轴毂联接、轴承、液压、气压传动等部分。
本课程共2学期现进行到 1 学期教学形式及时间分配教学时数学期考核方法本课程总时数本学期总时数本学期上课周数每周时数教学形式讲课实验习题课设计社会调查其他闭卷考试105 110187947102周教学活动记录(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计划时数作业、测验方式19.1~9.3 绪论讲课8 作业29.6~9.10 第一章带传动讲课 6 作业39.13~9.17 习题课、实验实验8 报告49.20~9.24 讲课 6 作业51~10.5 第四章第一、二节讲课 4 作业610.8~10.12 第四章第三、四、五节、习题课讲课 6 作业710.15~10.19 第五章、第六章第一~五节讲课8 作业810.22~10.26 第五章第六节、习题课、讲课 6 作业第八章第一、二节910.29~11.2 第八章第三节、第九章期中复习考试讲课8 作业1011.5~11.9 第七章第一节~第四节讲课 6 作业1111.12~11.16 第七章第五节~第六节讲课 2 作业1211.19~11.23 第七章第七节~第十节讲课 6 作业1311.26~11.30 第七章第十一节、习题课第十章第一节~第四节讲课8 作业1412.3~12.7 习题课、第十章第五节讲课 6 作业1512.10~12.14 第十一章讲课8 作业1612.17~12.21 补充:呼唤性与技术测量讲课 6 作业1712.24~12.28 设计周1812.31~1.4 设计周19 1.7~1.11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实验讲课8 作业20 1.14~1.18 总复习21 1.21~1.25 考试有关本课程的说明本课程的实施计划按该专业《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大纲编写。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总学时/学分:64/458/6授课时间:一(1,2)、三(1,2)/1-16周授课地点:7B414任课教师姓名:田君职称:副教授课程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联系电话: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发放作业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
二、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各实践环节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机械、了解机械;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获得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代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并结合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和规范、设计手册以及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A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设置及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
类别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成绩
考核
合计理论实践一14二
16
三
16
四
16
五
16
六
考
试
考
查
必
修
课
基
本
素
质
模
块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
52
52
假期
4
√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56
56
假期
4
√
3
体育与健康
4
78
合计(毕业学分152)
152
2512
1248
1264
24
24
24
24
24
4
√
2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4
48
36
12
4
√
3
钳工工艺与技能
4
48
36
12
4
√
4
车工工艺与技能
4
48
36
12
4
√
5
企业管理
2
48
40
8
4
√
6
专业英语
4
48
40
8
4
√
7
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
4
48
36
12
4
√
8
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
4
48
36
12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设计B课程教学进度表

《工程资料 B》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编号: 1124二、课程名称:工程资料 (Engineering Material B)三、学分: 2.5学时: 40四、教课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五、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资料科学与工程系六、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工程训练、资料力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课目的(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机类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研究制造机器零件常用资料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增强和改变资料性能基本的工艺方法。
为学习其余有关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工程资料采纳确立必要理论基础和工艺基础。
八、教课内容基本要求:1、工程资料的力学性能: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惫强度、断裂韧性2、金属的晶体构造与结晶:纯金属三种常有的晶体构造、实质金属的晶体构造金属结晶过程、金属同素异晶转变3、金属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塑性变形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答复、再结晶4、合金的晶体构造、铁碳相图剖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碳素钢牌号、性能、用途5、钢的热办理:钢在加热、冷却时组织转变、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办理工艺特色及应用、热办理新技术6、合金钢: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构造钢、合金工具钢、特别性能钢牌号、成分特色、性能特色、热办理特色及用途7、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铝合金、铜合金、轴承合金8、非金属资料及复合资料:工程塑料性能特色、复合资料性能特色9、资料采纳:选材一般原则、零件无效剖析选材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实验一:铁碳合金均衡组织察看、金属资料硬度试验;实验二:钢的热办理十、多媒体教课手段的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率)当前所有内容均能够依据多媒体讲课。
十一、教材及参照书《工程资料》戴枝荣、高等教育第一版社;《金属资料学》吴培英、国防工业第一版社《合金钢第一册》中国工业第一版社;《机械工程手册》第12-17 篇机械工业第一版社十二、查核方式:作业、实验、考试十三、教课纲领说明《理论力学 B》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编号: 1254二、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三、学分: 4学时:64四、教课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金属资料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七、课程性质、作用、教课目的(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宽泛的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表

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进度表
2010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共 2 页第 2 页
说明:
1、本表由主讲教师按《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进度表的编制及管理规定》编写,经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负责人审核,教师所在学院教学主管审核批准执行;
2、若不在学校安排的地点授课,需在备注栏写明上课地点;
3、本表须在每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送交基层教学单位审核,第2周内学院审核,第3周内交学生所在学院2份和发给学生班1份。
主讲教师签名:填写日期:年月日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负责人签章:审核日期:年月日学院教学主管签章:审核日期: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次
时间
(日/月)
教学内容
备注
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习题、复习)
或实践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
学时
1
2/3
绪论课程的研究对象、课程的地位、内容和任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等相关知识
2
1
4/3
第一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自由度1.1运动副及其分类1.2平面机构及其运动简图
2
13
27/5
11.3轴11.4支承零部件的润滑与密封
2
14
1/6
第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2.1联轴器
2
14
3/6
12.2离合器12.3制动器
2
2
4
25/3
第六章链接6.1螺纹6.2螺纹连接
2
5
30/3
6.4螺纹连接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2
5
1/4
6.6键连接
2
6
6/4
第七章齿轮传动7.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7.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渐开线齿廓
2
6
8/4
7.3渐开线标准直齿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2
7
13/4
7.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Leabharlann 动2715/4
7.5齿轮的根切现象7.7齿轮传动的失效
2
8
20/4
7.8齿轮常用的材料7.13齿轮传动的润滑与维护
2
8
22/4
第八章蜗杆传动
2
9
27/4
第九章齿轮系与减速器9.1齿轮系的分类9.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2
9
29/4
9.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1
2
10
4/5
9.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2
2
10
6/5
9.4组合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9.5齿轮系的应用
2
11
11/5
9.6减速器
2
11
13/5
第十章扰性传动10.1扰性传动概念10.2带传动10.3普通V带和带轮
2
12
18/5
10.4摩擦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10.6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2
12
20/5
10.8链传动10.10链传动的布置与维护
2
13
25/5
第十一章支承零部件11.1滚动轴承11.2滑动轴承
2
2
9/3
1.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
2
11/3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3.1教练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3.2教练四杆机构的演化
2
3
16/3
3.3相邻两构件做整周转动的条件
3.4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2
3
18/3
第四章凸轮机构4.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4.2从动件常用的运动副
2
4
23/3
4.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4.4凸轮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