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知识树、知识图谱记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气候差异2. 地图的基础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地图符号与图例- 坐标系与方位的确定3. 地图的解读与制图-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阅读- 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的解读- 地图投影的方法与影响- 地图的制作与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与分布- 气候变化与气候带- 气象现象:风、云、降水、气温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湖泊与地下水- 海洋的形成、分布与海洋环境3. 地貌与地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貌的形成:侵蚀、风化、沉积 - 地质时代与地层- 地震、火山与地质灾害4. 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分布的规律与生态因素-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人口问题与城市问题-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 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布局- 工业生产与环境问题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贸易的类型与流向-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发展战略与政策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与分析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 - GPS技术的发展与影响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测与实地考察- 观测方法与数据记录- 实地考察的准备与实施- 考察报告的撰写与分析2. 地理实验与模拟- 地理实验的设计原则- 常见地理实验项目- 地理现象的模拟与探究3. 地理研究与创新- 地理研究方法与步骤- 地理课题的选择与研究- 创新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以上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框架,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实践活动等五个主要部分。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更替。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
自然地图展示自然地理信息,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文地理信息,专题地图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包括臭氧层的保护作用。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以及它们的分布特点。
- 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寒流与暖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的形成与发展。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特点。
- 物种分布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态位等概念。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迁移等。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革命。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工业区域。
- 交通运输: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网络的布局。
-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保护。
3. 政治地理:- 国家与地区:国界、领土、主权等概念。
- 国际关系:全球化、地缘政治、国际合作与冲突。
4. 环境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实践。
最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恒星日( 23 时 56分4秒)分 10秒)角速度平均 1o/日近日点(1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月初)快除外)线速度平均 30千远日点(7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米 /小时月初)快小时 ,两极为 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 北半球右偏 , 南半球左偏 .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 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23o26' 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 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 ; 或看经度 ,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 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 点,依据每隔 15o,时间相差 1 小时,每 1o 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 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 21日或 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 2 倍,除以 15 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 , 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 :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 再求时间差 , 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 求东用加 , 求西用减 .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小时,则减 24,日期加 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 小时,日期减去 1 天 .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 页图 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 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 千米随高度的增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加而上升温 ; 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 17-18千随高度增加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米,中纬: 10-12而递减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千米,高纬: 8-9千米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 , 方向朝向地面 , 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部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作用,包括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散射和吸收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 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暖流和寒流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3. 地貌:- 内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如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形成的山脉。
- 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如风化、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河谷。
-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区的交通不便、平原的农业发展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
-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 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包括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和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 工业的区位因素,如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
- 工业区位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资源消耗。
3. 交通与贸易:-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类型,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 贸易的模式和流向,包括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背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背诵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经纬度系统:地球表面上的点位通过经纬度来确定。
经度表示东西位置,纬度表示南北位置。
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解释符号含义的图表。
4.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系统:包括哈德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水位等。
3. 地貌:-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内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沉积等。
4. 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的形成与母岩、气候、植被、时间等因素有关。
土壤类型包括沙土、黏土、壤土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 人口迁移的类型: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 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地域的扩大。
-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病、环境污染等。
3.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布局:受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影响。
4.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市场、劳动力、政策等。
- 工业布局:集中布局和分散布局。
5. 交通运输:- 主要交通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
- 交通网络布局:交通干线和交通节点。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捕捉、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总结人教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等。
- 湖泊的类型与特征。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工业的分类与布局。
- 农业与工业的区位因素。
3.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适用性。
-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器搭载的传感器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地理空间分布的信息系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全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全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图像。
二、自然地理1. 大气:- 大气层的组成与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空间。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
2. 水文:- 水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与湖泊: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湖泊的成因与分类。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 植被分布: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寒带苔原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稠密区、稀疏区;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布局。
- 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 贸易:国际贸易、区域贸易、贸易政策。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实践。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与展示。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与应用。
五、区域地理1. 中国地理:- 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 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
- 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2. 世界地理:- 大洲与大洋:地理位置、特点。
- 主要国家与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特色。
六、地理实践1. 地理实地考察:目的、方法、实践意义。
高二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图

高二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图地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尤其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将高二地理学科的必考知识点整理成一张图表,方便同学们快速了解和记忆。
以下是该图表的详细内容:一、地球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几何体,地球的几何形状对地球上的地理现象有重要的影响。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3. 地球上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度和纬度,用来确定地球上的任意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1. 大气圈的结构与特点:大气圈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大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2. 水圈的组成与分布: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与分布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
三、地球上的陆地和人口分布1. 陆地的类型与分布:陆地可以分为大洲和岛屿,不同类型的陆地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2. 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人口分布不均匀,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环境与资源利用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需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环境。
2. 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对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有影响。
五、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作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2.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和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
六、城市化与乡村发展1. 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城市化对人口、经济、环境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2.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以上是我根据题目给出的要求,在合适的格式上整理的高二地理学科的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等高线地形图
命题主线:
二、地图与3S技术
命题主线:
三、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命题主线
四、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命题主线
五、陆地水循环与洋流
命题主线
六、地质作用与地貌
命题主线
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命题主线
八、人口的变化
命题主线
九、城市与城市化
命题主线
十、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命题主线
十一、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十二、地域联系与地理环境
命题主线
十四、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
十五、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命题主线
十六、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可持续发展
类型 1 等值线图判读
类型3区域图
类型5景观图
类型6关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