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搭理考复习大纲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1、天系通通级别:河外星系←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运动特点 :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3、由于地球上有生物,因此地球是一颗特其他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面条件: 包括太阳坚固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己条件:(1)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因此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因此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 (3) 地球上有液态水 ( 能形成海洋 ) 。

§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本源,它可以保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供应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经过人为转变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激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引起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 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体为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体为23 小时 56 分 4 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体为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 1) 昼夜更替现象;(2) 不相同经度出现了不相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 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辉、晨昏线,注明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直径约为 1.2万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地幔和地核是地球内部的部分。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和自然界的变幻,公转使得地球在太阳系中运动。

3.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以来的气候状况。

气象是指在某一时刻或在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与气象都与大气、水份等因素有关。

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季节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4. 地质地貌地质是指研究地球内部物质和结构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学科,地貌是指研究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和地球演化历史的学科。

地质地貌的形成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因素有关。

5.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水文循环、水文地貌、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海洋等水体分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效应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有关。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及其对产业、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地理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同时也涉及国际经济关系。

3. 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两种,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资源,人造资源是指通过人类劳动和科技创造的资源。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4. 交通和通讯问题交通和通讯是现代社会必需的基础设施,交通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等方面,通讯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都有重大影响。

5.政治和社会地理政治和社会地理主要研究国家、地区、城市等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政治和社会地理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世界上没有不付出就成功的可能,想要高考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复习必不可少。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小编推荐: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03年神州5号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下面将对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形图的阅读:等高线、等深线等地形特征的识别。

2. 自然地理:-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地貌形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分布和特性。

- 生物地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物分布和生态系统。

3.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

- 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城市规划等。

- 农业地理: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发展条件等。

- 工业地理: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等。

4.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等。

- 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

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实践等。

6.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

7.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

- 防灾减灾措施: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灾后重建等。

8. 资源与能源:- 资源类型: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 能源利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9. 经济地理:-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模式。

- 交通地理: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0. 文化地理:- 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景观。

-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和保护。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轴的倾斜角度及其影响。

2. 地图的基本知识:比例尺的计算与应用,地图上的基本方向,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 坐标系与定位: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的划分与意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应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等)- 极端天气现象(飓风、洪水、干旱等)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形成、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与后果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理论- 地貌的形成(侵蚀、风化、沉积等)- 地震与火山活动的分布及其成因-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的分布与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流向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构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与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区域环境问题(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2.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生态保护与恢复3. 地理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的理论- 区域发展策略与实践- 跨区域合作与全球化影响六、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验与观测:地理实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地理现象的实地观测。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精简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精简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精简版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涉及自然现象的解释,还包括人文地理的分析。

以下是高中地理的重点知识点精简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球最基本的两种运动形式。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概念。

3. 地图的解读与制作:学会使用和解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压力、风的形成等基础知识,以及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水文循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类型。

4. 地质作用:学习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对地貌的影响。

5. 环境问题:认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掌握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2. 经济地理:理解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

3. 区域发展: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4. 地理信息技术: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察:培养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记录和分析地理数据。

2. 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模拟自然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 地理调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4. 地理制图:学会使用地理数据制作图表和地图,提高地理信息表达的能力。

五、地理思维1. 空间思维:培养对地理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2. 综合分析:学会将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分析问题。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对地理信息和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难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理解地球为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引起的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识别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 地图投影:理解地图投影的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及其特点。

4. 坐标定位:学会使用经纬度进行地理坐标定位,了解不同坐标系统的区别。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结构:掌握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 气候类型:识别并理解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与湖泊: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类及其地理意义。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理解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 外力作用:掌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及其地貌表现。

- 地貌类型:识别不同的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4. 土壤类型与分布: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识别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 城市化进程: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分析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布局: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

- 工业区位:掌握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3. 交通运输:- 交通网络: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

- 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交流的作用。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识别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五纵:
1:京沪线:(1)跨过的省市区:京,津,冀,鲁,苏,皖,沪(2):经过的城市:北京。

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3):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4):重要意义: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2:京九线:(1):跨越的省市区: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港(2):经过的城市:北京,霸州,衡水,商丘,阜阳,麻城,九江,南昌,赣州,龙川,深圳,香港(3):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4)重要意义: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3:京广线:(1):跨过的省市区:京,冀,豫,鄂,湘,粤(2):经过的城市: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3)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4):重要意义: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4:焦柳线:(1):跨越的省市区:豫,鄂,湘,桂 (2)经过的城市: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3):经过的地形区: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 (4):重要意义: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线的运量
5:宝成——成昆线:(1):跨越的省市区:陕,甘,川,滇 (2):经过的城市: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 (3):经过的地形区: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 (4):重要意义: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
三横: 1:京包——包兰线:(1):跨越的省市区:京,冀,晋,内蒙古,宁,甘(2)经过的城市: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市,包头,银川,中卫,兰州 (3):经过的地形区:晋北山地,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4):重要意义: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
2:陇海——兰新线:(1):跨越的省市区:苏,皖,豫,陕,甘,新(2):经过的城市: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3):经过的地形区: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4):重要意义:沟通东部和西北部,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的第二条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3: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1):跨越的省市区:沪,浙,赣,湘,黔,滇(2):经过的城市:上海,杭州,鹰潭,萍乡,株洲,怀化,贵阳,六盘水,昆明 (3):经过的地形区: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4):重要意义: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