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
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及用药安全分析

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及用药安全分析克林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
然而,与其他药物一样,克林霉素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安全使用的考虑。
本文将探讨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并分析如何安全使用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可以分为常见副作用和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这些副作用大多是短暂的,患者在停药后通常会恢复。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或血清病样反应。
这些过敏反应可能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寻求进一步处理。
除了常见副作用之外,克林霉素还可以引起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
其中包括溶血性贫血、肾功能衰竭、心脏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等。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克林霉素的用药安全性也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使用克林霉素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如果患者对克林霉素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选择其他适用的抗生素。
其次,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克林霉素。
患者不应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不良反应。
再次,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需要关注。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克林霉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使用克林霉素时,患者应向医生或药师详细说明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此外,特定患者群体也需要额外的注意。
例如,孕妇、哺乳妇女和儿童对克林霉素的安全性需要更加谨慎的评估。
在这些人群中使用克林霉素时,应特别注意剂量和疗程的选择,以减少对胎儿或婴儿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克林霉素虽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安全使用的问题。
了解克林霉素的副作用和安全性是必要的,以便患者和医生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遵循专业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定患者群体的谨慎使用是保证克林霉素安全有效使用的关键。
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参考模板

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关键词:克林霉素又称为氯洁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去羟基衍生物。
其抗菌原理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似,通过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链的延长及细菌蛋白质合成,对葡萄球菌、各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梭状杆菌等厌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1]。
随着克林霉素应用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关于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也日益增多,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报道的临床不良反应涉及心血管系统、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肝脏与泌尿系统等[2]。
为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克林霉素的适应证,加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监护,2006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2009卫生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3]。
笔者查阅了国内近10年来有关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克林霉素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1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国内报道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4%,但在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2%[4]。
陈富超等人共收集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报道98例,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
报道显示: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为19月—85岁,平均40.74岁,其中18—50岁的占59.19%,小于18岁的占9.18%,大于50岁的患者占31.63%;给药途径方面,发生不良反应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静脉用药(84.69%)、口服用药(14.29%)、肌肉用药(1.02%)[5]。
不良反应涉及较多的系统有皮肤及附件损害、肝肾功能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过敏性休克、药物热及消化系统反应等[6]。
1.2 克林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1.2.1皮肤及附件损害调查显示约有10%左右的患者使用克林霉素治疗后出现皮疹[7]。
浅析克林霉素临床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浅析克林霉素临床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摘要:目的:以克林霉素为研究对象,探究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同时结合我院2019年应用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治疗记录进行分析;结果:笔者对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主要分析到了此药物所导致的过敏反应与肝脏、胃器官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还针对这些不良反应给出了防治原则与措施;结论: 笔者在本文针对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充分把握克林霉素的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与无皮试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做好合理用药、及时处理抢救等工作。
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防治引言:作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克林霉素在抗菌机理上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往往会与细菌核糖蛋白体结合后对细菌蛋白质合成、肽链延长产生制约作用,细菌表面的A蛋白绒毛状外衣将会被清除,这就可以达到抑制细菌的效果。
克林霉素在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抑制作用中更为明显,但是在发挥作用时往往伴有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
下面请见笔者对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预防进行的探讨:一、不良反应1.1肝脏系统反应应用克林霉素往往不会出现肝病毒指标,但某些患者会存在着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等问题,停药即可消失。
如果采用肌内注射这一方式来使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那么就会对测定转氨酶的比色结果产生影响,局部肌肉也容易受损,这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主要原因。
克林霉素这一药物往往由肝代谢,肝功能存在问题的患者应当慎重选择。
许多患者在用药时会出现代谢过慢而导致的药浓度过高问题,这就会大大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1.2过敏反应如果以外用、肌注等方式使用克林霉素,那么瘙痒甚至高敏性反应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部分痤疮患者会在使用后出现干燥感、轻度瘙痒,停止用药两到三天之后就会逐渐康复,继续用药也不会复发。
从相关研究来看,部分不良反应往往不单单由克林霉素引发,与其他药物共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克林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克林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以临床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归纳。
结果:综合分析了克林霉素引起的胃肠反应,过敏反应、局部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及肝功异常等不良反应,采取合理的用药可以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使用克林霉素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法,谨慎联合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合理应用1 克林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1.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
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PMC)致最严重的并发症。
1.2过敏反应常见的反应为药疹、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瘙痒、严重者发展为过敏性紫癜,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均可引起,主要与患者有否药物过敏史有关。
1.3 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但无肝病毒指标。
多数为一过性,停药后即可消失。
一般认为“其可能有肝损害,长期应用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近期资料表明:转氨酶升高主要与肌肉注射时损伤局部肌肉,同时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并非肝细胞损伤所致[1],但克林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因此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以免因代谢过慢血药浓度过高而诱发不良反应。
1.4局部反应肌肉注射后,注射部位偶可出现轻微疼痛。
长期静脉滴注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1.5呼吸系统喉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
1.6 泌尿系统主要为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蛋白尿可能与克林霉素体内高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
1.7皮肤粘膜症状该症状较为常见,患者偶可出现多行性红斑,Stevens—johnson或Lyell综合征[2]。
1.8血液系统口服或肌注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减少,血小板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也可引起溶血,一般较严重,需及时治疗。
克林霉素 副作用

克林霉素副作用克林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像其他药物一样,克林霉素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林霉素的副作用,以便读者对该药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应用。
首先,克林霉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皮肤红肿等症状,也可以是呼吸困难、喉咙痛等严重的症状。
对于已知对克林霉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并应立即就医处理。
其次,克林霉素还可能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腹泻或腹部不适。
腹泻一般较轻,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多天。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严重的腹泻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克林霉素还有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
其中之一是肝脏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停止使用克林霉素并就医处理。
另一个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是血液系统问题,如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此外,克林霉素也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高剂量或长期使用时。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克林霉素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调整,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肾脏疾病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副作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克林霉素可能还存在其他不常见但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时,患者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
总结起来,克林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过敏反应、肠道问题、肝脏损伤、血液系统问题和肾脏问题都可能是克林霉素使用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时,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确保克林霉素的使用没有对身体产生不可逆的副作用。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摘
要
克林 霉素为林 可霉素的衍生物 ,
者偶 可出现多行性红斑 、t e s ono Se n —Jhsn v 或 Le yu综合征 。
在应 用中最常见的不 良反应是过敏 反应 , 注射局部刺激 和肝 功能异常 , 最严 重的是 伪膜性肠 炎( MC 。预 防和 减 少克林 霉 P )
素 不 良反 应 的 发 生 已成 为 临床 治 疗 中 的
一
其他不 良反应 : ①血 液 系统 : 口服 或
肌注均可引起 中性粒 细胞 、 白细胞 减少 , 血小板缺乏 , 血小 板减 少性 紫癜 , 一般 较
个 重要 问题 。
轻微 , 药 后 即可 恢 复 正 常 。② 神 经 系 停
克 林 霉 素 的不 良反应 及 防治
局部反应 : 见于注射给药 。肌 肉注射 杨雪莉
160 3 20吉 林 省 辽 源 市 中 医院 药 剂 科 广 泛 、 安 全 、 良反 应 最 少 。 最 不
后, 在注射部位偶 可出现轻微疼痛 。长期
静脉滴注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 脉炎。
皮肤黏膜症状 : 症 状较 为 少见 , 该 患
药高 3~ 4倍 , 而且 老年及 危重患 者 中常
见。另外 ,MC并 发症 与剂量 无关 , 常 P 通 不超过 1 , 周 如诊 断拖 延 , 往往 造成 病情
严 重。
霉素时 , 败率 很高 , 耐受 性差 。 失 且
P MC与腹 泻 的 处 理 : 即停 药 , 予 立 给
甲硝唑 07 . 5—1/ 分 3~4次 服用 ; g 日, 或 加用万古霉素 0 5~1/日, 4次 口服 , . g 分 疗程约 1周 。也有人建议 口服杆菌 肽 , 其 优点 是 胃肠道 吸收少 , 全 身不 良反 应 , 无 此外 , 价格较 低 。另 外 , 要补 充 体液 和 电
临床克林霉素适应症、用法用量及用药注意事项

临床克林霉素适应症、用法用量及用药注意事项克林霉素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常用的抗生素,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药物实质上是抑菌药,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具有杀灭作用。
适应症克林霉素适用于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厌氧菌等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具体疾病类型如下: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等;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3)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拜、痈、脓肿、蜂窝组织炎、创伤、烧伤和手术后感染等;4)泌尿系统感染:急性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5)其他: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和口腔感染等。
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1)胸、肺脓肿、厌氧菌性肺病;2)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3)腹腔内感染:腹膜炎、腹腔内脓肿;4)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子宫内膜炎、非淋球菌性输卵管及卵巢脓肿、盆腔蜂窝组织炎及妇科手术后感染等。
二、不同剂型,用法用量一网打尽口服剂型成人:一次0.15~0.3g(以克林霉素计),一日4次;重症感染可增至一次0.45g,一日4次。
小儿(4周或4周以上):按体重8~16mg∕kg计算一日剂量,分3~4次服用。
注射剂型临床可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或肌肉注射给药,剂量相同。
静脉滴注需将本品0.6g用100-200m1.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成低于6mg∕m1.浓度的药液,静脉滴注30分钟;肌肉注射需将本品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0mg∕mri50mg∕m1.(或每瓶加5m1.生理盐水溶解)澄明液体并即时使用。
成人与儿童的用药剂量如下:1)成人:中度感染:每日0∙6~1.2g,分2、3、4等剂量,每12、8、6小时一次;重度感染:每日1.2~2.7g,分2、3、4等剂量,每12、8、6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2)儿童:中度感染:每日15~25mg∕kg,分3或4等剂量,8或6小时一次;重度感染:每日25~40mg∕kg,分3或4等剂量,8或6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克林霉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目的:探究分析克林霉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使用克林霉素治疗的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克林霉素的应用疾病以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本组2000例患者中,有1010例使用克林霉素治疗肺部感染,占50.5%;有450例治疗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占22.5%;有360例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18%;有180例治疗耳鼻喉部感染,占9%。
有200例发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占10%,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和附件损害、胃肠系统的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神经紊乱、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以及心脏功能的损害等。
其中皮肤和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5.5%,而后是胃肠系统损害,占32.5%。
结论:克林霉素制剂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感染,在其使用过程中能够引起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在给药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予以预防,继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标签:克林霉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克林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厌氧菌或格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等疾病,由于其具有抗菌作用强、作用时间长、抗菌谱广等特点[1],使得克林霉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较为广泛。
但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表明,使用克林霉素时出现的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胸闷、恶心呕吐、厌食、心悸、局部肢体麻木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
为了探究分析克林霉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情况,以指导临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使用克林霉素治疗的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以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使用克林霉素治疗的2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30例,女性77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5.2±6.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100029、王静张爱琴白玉国克林霉素(clindamycin)在我国市场上使用已有20多年,但长期以来并未普遍使用。
近几年,因其使用方便、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开始受到重视,目前此药很受广大临床医生的青睐。
各厂家的产品在国内也相继上市,就其商品名计算,不下几十种。
其疗效究竟如何?其不良反应有多少?本文就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作一综合性探讨。
1 克林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1 作用机制及抗菌谱据研究,克林霉素是通过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通过抑制肽链延长而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克林霉素一般情况下属抑菌性抗生素,但在高浓度下对高敏感细菌也有杀菌作用,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约90%)。
克林霉素在体内分布广泛,可进入一些主要脏器和体液及骨组织中,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选药物。
胎血中的浓度比林可霉素大,在乳汁中的浓度可达3.8µg/ml。
很少透过正常人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
其抗菌谱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革兰阳性杆菌,如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等。
厌氧菌对本品敏感者包括拟杆菌属、梭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多数消化球菌、产气荚膜杆菌以及某些放线菌等。
对粪链球菌、某些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酵母菌、真菌和病毒均不敏感。
葡萄球菌属对本品常显示交叉耐药性。
1.2 克林霉素临床应用1.2.1 克林霉素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近来,克林霉素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报道很多,大多认为克林霉素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较好.使用安全,现将几个实例介绍如下。
顾宗元等【1】使用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实验显示:克林霉素1.2 s/d,。
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5~l0 d。
结果:总有效率为84.3%,细菌清除率为9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
褚海青等[2]实验显示:60例确诊为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结果:克林霉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总有效率为76.7%,细菌清除率为73.2%。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在治疗肺部接受过放射疗法的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继发厌氧菌感染时,克林霉素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甲硝唑,但由于患者体质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但仍低于甲硝唑。
石永刚等【3】实验显示:经对78例肺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继发厌氧菌感染,随机分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组和甲硝唑治疗组。
结果证实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组痊愈率为68.3%。
甲硝唑治疗组为45.9%;有效率分别为8O.5%和59.5%;致病菌清除率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组为76%,甲硝唑治疗组为54.1%;不良反应发生率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组为22%,甲硝唑治疗组为45.9%。
1.2.2 克林霉素用于口腔科抗感染:口腔科多为厌氧菌感染,过去多用甲硝唑、替硝唑治疗,由于克林霉素对革兰阳性厌氧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近来使用克林霉素治疗口腔科感染被认为效果较好刘念邦等[4 ]报道:1509例稳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给予口服克林霉素3 d,以口服乙酰螺旋霉素加甲硝唑组、甲硝唑组作对照。
结果显示:克林霉素组急性化脓性牙龈炎发生率为0.55%:其余两对照组分别为7.92%、7.36%;拔牙方法及拔牙手术时间与急性化脓性牙龈发生无必然联系。
认为口服克林霉素给药方便、短期使用安全性大、无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副作用小,对厌氧菌作用强、疗效明显,可作为预防急性化脓性牙龈炎的首选口服药物。
另有朱仲珍等[5]实验显示:80例冠周炎和80例成年人牙周炎初诊标本中厌氧菌检出率分别为91.3%和86.3%。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证实替硝唑抗G—厌氧菌作用最强,抗G+厌氧菌作用为:克林霉素>替硝唑>甲硝唑。
1.2.3 克林霉素用于妇科感染:克林霉素在对妇科盆腔炎和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疗效。
文献[6]报道:治疗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600 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每12 h 1次,同时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400mg加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青霉素钠注射液320万U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每12 h 1次,同时用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和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12 h 1次)。
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1%。
其结论是克林霉素磷酸酯与丁胺卡那霉素合用治疗急性盆腔炎与传统疗法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王海波等[7]实验显示:将细菌性阴道疾病76例,随机分为A组40例,首次口服替硝唑2 g,以后每24 h服1 g,共7d。
B组为对照组36例,用2%克林霉素阴道霜每晚睡前放置5 g,共7 d。
结果为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69%。
1.2.4 克林霉素治疗糖尿病继发的各种感染:林东平[8]实验__显示: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治疗40例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其中30例治疗前,痰或皮肤创口渗出液细菌培养呈阳性。
治疗后的I临床总有效率为85%;细菌清除者25例,细菌清除率83.3%;不良反应发生率7.5%。
王夏涟等[9]报道:住院的糖尿病人合并呼吸道、泌尿道感染4o例,男性l5例,女性25例;年龄37-78岁,平均54.3岁。
应用山东新华制药厂生产的克林霉素注射液0.6 g,每日2次静脉滴注。
疗程5一l4 d。
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
由此可见。
克林霉素在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感染中有效率高。
不良反应少。
1.2.5 复方克林霉素搽剂在皮肤科的使用:复方克林霉素搽剂治疗痤疮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刘怡文等[10]实验显示:复方克林霉素搽剂治疗寻常痤疮。
采用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以复方克林霉素搽剂治疗153例寻常痤疮病人,男性53例,女性100例,年龄(22~6)岁,每日3次涂于面部,连续4周,每2周随访1次。
结果:复方克林霉素搽剂治疗寻常痤疮,4周总显效率达83.0%,对脓疱和丘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和8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
2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2003年第2季度北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国家中心的617例中,克林霉素占总上报数的4.3%。
侯军等[11]所作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观察试验:将123例呼吸及妇产科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了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结果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o%。
经统计学判断P=2.35。
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仅见皮疹、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轻微异常。
2.1 克林霉素已知的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涨、腹泻、伪膜性肠炎等。
②过敏反应:皮疹、寻麻疹、多型性红斑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③肝功能轻微异常:可致氨基转移酶升高、黄疸等。
④耳呜、眩晕等。
⑤局部疼痛、静脉炎等。
2.2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随着克林霉素在临床上使用的越来越广泛。
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一些较罕见的和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偶有报道。
刘嵘[12]报道盐酸克林霉素胶囊致皮疹及眼睑出血l例:患者:女性,32岁。
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用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尔进)治疗0.25 g口服,每日3次,呋喃西林坐浴.未服其他药物,治疗l d后,患者头面部出现片状潮红色斑丘疹,第2天潮红色斑丘疹遍及全身,同时导致眼睑充血、流泪。
后经脱敏治疗,2 d后症状消失。
经患者同意,6 d后再次服用克林霉素胶囊,剂量同前,l d后上述症状重现。
停药后经脱敏治疗症状消失。
薛艳丽等[13]报道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l例。
患者:女性。
以“外阴瘙痒。
白带增多2个月余,尿急、尿痛”为主诉,体检:体温37.6℃。
脉搏73次/min,血压105/75 mm Hg(14/10kPa)。
一般情况尚可,心音强有力,律齐,心电图正常,尿常规:白细胞(++),双肾区轻度叩击痛。
因自述对青霉素、链霉素、先锋V过敏.住院后给予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治疗首先静脉滴注氧氟沙星0.2 g,患者无不适。
当继续以克林霉素0.6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 min后,出现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立即停止输液,查体:血压97.7/67.7 mm Hg (13/9 kPa)。
随之出现呼吸停止,心音及血压均测不到,立即给予洛贝林3 mg 尼可刹米0.375 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lmg+阿托品0.5 mg+利多卡因100 mg静脉推注,气管插管,气囊辅助呼吸.5 min后心电图示室速,15 min后恢复窦性心律,35 min后恢复自主呼吸,血压平稳。
次日单用氧氟沙星未出现异常反应。
由此可见。
克林霉素虽安全有效,但对那些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应特别加以注意。
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积极应对,以免发生危险。
参考文献1 顾宗元。
胡宏,刘欣艳,等.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83例疗效观察.上海医药,2000,21(5):27—28.2 褚海青,李惠萍,何国钧.克林霉素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上海医药,1999,20(1 1):16—17.3 石永刚。
杨卫东.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医师进修杂志,2000,23(4):19—21.4 刘念邦。
涂晓宁.克林霉素防治干燥症ll缶床评价.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3):424-425.5 朱仲珍。
陈莉丽,赵丹萍.替硝唑含片治疗冠周炎和牙周炎的疗效观察及其体外药效学研究.口腔医学,1996,16(3):136~138.6 蔡丹华.阕跃君.克林霉素磷酸酯与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上海医药,2001,22(5):214-215.7 王海波,周艾琳,李萍.替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疾病.新药与l临床,1997,16(4):207—208.8 林东平.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的疗效观察.上海医药,1998,19(8):14—15.9 王夏涟,郭仕林.克林霉素治疗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O(9):558.1O 刘怡文,陆平,陈美娟.复方克林霉素搽剂治疗寻常痤疮.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
20~):127—128.1 1 侯军,孙玉焕,罗立华,等.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观察.华西药学杂志,1999,14(3):201.12 刘嵘.盐酸克林霉素胶囊致皮疹及眼睑出血.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4):272.13 薛艳丽,王俊霞.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3(1):50.中国药物与临『未2004年5月第4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