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利弊浅析

新教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利弊浅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中兴活力子(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七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经典作家马克思.韦伯关于宗教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关系的经典力作。
千百年来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思想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读来,也会深有感触,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新知和精神力量。
书中许多精彩的论述,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透视出作者在那个时代对于一战时期,二战前夕和工业革命期间的德国社会现实和伦理的深刻洞察和深深的思索探究的成果,特别是关于现代性与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关系的论述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它引导着我深入学习并加以探究其中的奥妙,以期把握其理论精髓。
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可以为我们更好地构架社会主义新伦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一、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内涵解析资本主义精神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马克思.韦伯所研究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正是德国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面,我们要对他的思想和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一)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马克思.韦伯所论述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内容:近代新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以下六点:1.理性主义。
这种理性主义主要的表现为人类不再迷信上帝的全能和俗人罪过的救赎。
反对教会救赎的腐败,提高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上帝,主张适应世界而不是逃避世界。
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反对封建束缚和保守落后提供思想武器。
2.赚钱就是目的。
在这种新教教义主导下,马克思.韦伯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
简言之赚钱才是硬道理。
这就为资本主义的扩张和资本的增值需求提供了伦理和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
3.劳动是人的天职。
新教伦理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人们劳动就不再是仅仅为了生存,还是在荣耀神,在升华自己以期得到神的恩选从而获得救赎。
“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思考

“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思考《人民论坛》(2012年第27期)程敬华【摘要】资本主义精神起源于新教伦理,新教伦理要求其教徒将工作作为一种天职,个人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努力工作,同时还要克制个人的欲望,个人仅仅作为社会财富的守护人来守护自己的财富。
肇始于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主义精神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感当代价值人们提到资本主义之时,往往会想到马克思描述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即圈地运动以及羊吃人的社会。
马克思虽然在《资本论》中批判了资本主义,但并非认为资本主义一无是处,马克思的批判是建立在不破不立的基础上的,即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或者以为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①由此可见,马克思虽然对英国批判较多,但他没有提及的国家在许多方面可能远不如英国。
中国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1年GDP总量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体制是分不开的。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手段,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可以采用。
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参与市场的主体是密不可分的,市场的主体就是资本家。
资本家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细致地了解资本主义精神,对于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思非常重视物质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与此相反,马克斯·韦伯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考察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他对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认为资本主义精神起源于新教伦理,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1、产生,19世纪60~90年代,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迈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到创造条件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短暂繁荣: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前期有的发展,后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日趋委琐。
5、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工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改革开放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民族工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1、五四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奉献的精神、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的精神。
2、长征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3、创新精神: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三、中外几次重大的思想运动及影响。
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欧洲近代思想解放有两次:①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反教权、反专制、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①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基础。
②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奠定了基础。
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理论上的准备。
马克思韦伯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理性精神,其特点在于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和努力,以及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道德上反对挥霍浪费,强调纪律和节俭,以及一种承担职业责任的态度。
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出现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先决条件之一,这种精神在西方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马克思·韦伯也强调了宗教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
他认为,新教教义中的节制、努力工作和对财富的追求等观念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
同时,他也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法律、政治和社会制度等。
总的来说,马克思·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定义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认为这种精神在西方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韦伯新教伦理之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

韦伯新教伦理之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以独有的认识视角,理性分析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潜滋生长。
新教伦理赋予经商逐利的伦理根源,为资本逐利本性提供了心理驱动和道德能量;入世禁欲精神及恪守天职的伦理生活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而成为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动力。
标签:韦伯;宗教伦理;新教伦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精神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往往被归为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资本原始积累、技术积累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圈地运动后土地及自由劳动力的产生等物质层面的因素,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因果链。
韦伯另辟蹊径从社会宗教伦理对人内心精神和世俗生活影响的视角,揭示了新教伦理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精神及理性资本主义的内生因果渊源和生成关系。
一、韦伯的新教伦理观马克斯·韦伯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观念入手,试图发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精神基础。
1.天职说所谓天职就是上帝为世俗个人设计好的生活形式,个人只有按照上帝为其在世俗世界中所预定的位置及角色认真履行职责,才合乎上帝的旨意。
作为一种宗教观念的理解,天职“即上帝安排下的任务的观念。
”[1]56同时,“天职具有一种终身使命、一个特定的劳动领域的意义。
”[1]55因此,富兰克林将“天职”称之为“职业责任”。
韦伯在《路德的职业观:研究的课题》指出,“天职”一词的全新含义是指“将世俗职业的义务履行,评价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所能达到的最高内容。
这是承认世俗日常劳动具有宗教意义的思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且首度创造出此种意涵的职业概念。
”[2]53如果放弃履行世俗义务,就是离经叛道,是对上帝的不敬。
就连对修道士而言,“修道院的生活样式不止丝毫不具蒙神称义的价值,而且更是逃离现世义务、自私自利、无情冷漠的产物。
”[2]55因此,在天职说的新教伦理中,逐利与对宗教的虔诚是不冲突的,是相互契合的。
2.先定论先定论是加尔文教派最具特征的教义,见之于1647年《西敏寺信仰告白》第3章第3条:“按照神的定旨(圣定),为了彰显神的荣耀,有些人和天使被选定得永生,并其余者被预定受永死。
资本主义精神的前世今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解析

定 了似 的。可是 ,在西方 ,该 教义却 产生 了神奇的效 果 :1 .人 由于 早 已确定是否得到 了上帝的恩宠并不可更改 ,产生 了某种深刻 的孤独与 悲 观感 ,并衍生 了对人世间感情的冷漠与不信 任 ,因此 。 “ 理 性” 主宰 了 加尔文教徒的思维方式 ;2 .加 尔文 教徒 由于不 知道 自己是否 得到 了上 帝的恩宠而有深深 的焦虑感 ,但他们被告知可 以通过在 职业 活动 中取 得 成功来体现 自己的恩宠状态 ,并 “ 增加上 帝的荣耀 ” ,此乃加 尔文宗 的 “ 天职观” ;3 .禁 欲苦行 主义 强调事业的成 功 、财富 的聚积并不 是 以个 人享乐为 目的的 ,而是受上帝所托看管世俗的财产 ,因此要 随时保持 清 醒 、节制与理性 。即这样 一套 体系就 成 为 了资本 主义精 神 的基础 与起 源。同样 ,社会分 工 同样 因清 教徒 的苦行 主 义有 了充 分 的道 德 依据 , 个没有职业的人 ,就会缺乏有系统 、有条理的性格” 。 但是 ,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 ,资本主义精神就好像一个 强壮却乖 张 的孩子 ,不再需 要 宗教 之母 的 庇护 与支 撑 了 ,翅膀 硬 了 就不 再 听话 , “自从苦行 主义开始重 塑世界 ,而且制 定 出了它在尘世 的理念 开始 ,物 质产品获得 了一种不断增长 的力量 ,最终 以一种无可更 改的力量 ,统 治 了人类的生活 。但是无往而不利的资本主义精神 ,因为依赖 于机械之 基 础 ,而不再需要苦行主义 的支持 了” 。( 其实我在这 里用 “ 母 子” 关 系 去形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是不恰当 的,因为韦伯不止 次地在书中提到他绝非意指资本 主义精神完全 出自于宗教 原 因。之 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起源的文化动力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起源的文化动力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经济制度,但很少有人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然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新教伦理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起源的文化动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教伦理的内涵。
新教教义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人的勤劳和诚实。
这种伦理观念与天主教的教义相对立,后者更强调对教会的忠诚和功德的获取。
新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及其继承者约翰·加尔文重申了个人信仰的重要性,并强调平等和慈善的观念。
新教教义推崇个人奋斗和努力工作的精神。
信徒们被激励要在工作中寻求上帝的祝福和荣耀。
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工作和追求经济成功,他们可以显示对上帝的忠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努力工作的观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新教伦理强调个人财务的管理和积累。
信徒们被教导要以诚实和谨慎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财富。
他们相信财富是上帝赐予的祝福,但不应被浪费或滥用。
因此,他们倡导节俭和储蓄,并将储蓄用于投资和发展经济。
这种与财富相关的观念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财富积累被视为成功和尊重的象征。
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业精神来追求财富和成功,最终可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另外,新教教义注重对工作的尊重和价值。
信徒们被教导要在工作中竭尽全力,不论工作的性质如何,都应该以真诚和奉献的态度来对待。
这种对工作的尊重和奉献的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了体现。
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成果的回报,个人的成功与工作态度以及努力程度密切相关。
最后,新教伦理强调对他人的慈善和社会责任。
虽然新教教义强调个人责任和个体的自由意志,但信徒们也被鼓励要在个人成功的基础上回馈社会。
他们相信通过慈善事业和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他们可以发挥积极的影响力并帮助他人。
这种社会责任观念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资本的属性与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的属性与资本主义精神作者:刘先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09期摘要:资本主义精神从本质上是资本属性的逻辑展开和必然反映,资本的属性决定着它的主体精神表现。
资本主义精神自身表现与资本属性之间存在着文明的悖谬,它不但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下的资本主义精神表现的狭隘性、矛盾性、扭曲性,而且表明人类文明由资本主义文明向社会主义文明的转型成为必然。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精神对和谐社会下市场经济主体精神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资本属性;资本主义精神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012-03资本主义精神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由资本的生产方式、运营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及相应制度决定下的资本经营者的精神状况及表现,它是资本主体的思想意识、心理动机、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的抽象表达。
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主体间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
较早提出资本主义精神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诚实、守时、勤奋、节俭的理性精神和生活态度,是资本家的“节欲”精神,这种精神是宗教改革的结果,“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
”[1]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促使了近代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
在韦伯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精神分析以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研究,并赋予不同的内涵。
桑巴特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由企业家的精神和市民的精神组成的统一体。
例如,他认为17世纪荷兰的崛起不是起因于新教,而是因为有宽容等其他的精神动因[2]。
美国学者里亚·格林菲尔德在对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发展背后的意识进行分析后认为,现代化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背后的动因或者“精神”,并不是对“理性经济行为人”的解放,而是民族主义[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围绕资本主义发展在必修1、2两本教材中都有所介绍,所以闲暇时间我决定阅读一下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的诞生并不是一个纯经济的过程,宗教意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不必去深究他到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我们只需要了解的是,哪一种更接近历史真实。
韦伯所谓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的核心就是禁欲主义,勤劳、节俭而非穷奢极欲。
简单一点说就是挣钱并非为了享乐,反倒是为了抑制这种非理性的享乐冲动。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天下竟有这样的傻子?可是回溯到历史中,这种现象又的确是存在的。
在路德宗教改革之前,禁欲主义就已存在,不过那时,它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仅限于教会的神职人员。
对于这些教士僧侣们而言,自己是世俗百姓和上帝进行沟通的中介,是高人一等的。
俗人犯了错,只需到教堂进行忏悔即可,但是对于神职人员来说,则必须恪守清规戒律,严格执行禁欲主义,拒绝享乐,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才是对上帝的忠诚,才能为神所喜。
教会对修道院内的冥想式训练称赞有加,但对世俗劳动却是鄙视的。
在他们看来,世俗劳动“纵然是信仰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基础,却如同饮食一样,无关乎道德”1,即进行俗世的劳动仅仅只是为了维系生活,在宗教伦理上是没有什么特殊价值的。
而基督教尤其贬抑商业性的赚钱行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径。
类似的俗语——“要让富人上天堂,比让骆驼穿过针眼针还难”2——就显示了中古时期西方社会对俗世劳动的一种普遍态度。
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中,他对宗教教义的革新无疑改变了人们对世俗职业劳动的态度。
在路德看来,世俗劳动来自上帝的召唤,人们按照上帝的旨意去从事某种职业,并坚守岗位,才会为神所喜。
路德的“天职观”赋予了世俗劳动以价值意义,并给予其宗教上的奖励。
“宗教对世俗劳动的态度,自此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由否定变成了肯定!”3但是路德只是在宣扬尽世俗义务方面跨出了第一步,而之后他传统主义倾向也越来越重,他认为“人们应当服从当局并顺应既有的生活状态”4,而不应该擅自改变职业,即每个人都应当恪守“本职”。
这对于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是不利的,因为他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
而加尔文派则比之更进了一步。
加尔文的“上帝预选说”,认为谁是上帝的选民已经是定好了的,无从改变,但是上帝并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P54。
2顾忠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43。
不会透露这份名单,如何验证自己就是上帝的选民呢?唯有信徒坚信自己就是选民的一分子,并且终身以所有行为来荣耀上帝,成为上帝的工具。
人们可以通过勤劳的工作来验证自己是否为上帝的选民,因为上帝是不会让他的选民一事无成的。
因而赚钱只是一种手段,获取更多的财富不是为了享乐,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因而在富兰克林的语录里,“从人身上挣钱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是正正当当的赚钱,都可以看作是职业上的美德和能力之成果,而这刚好符合了现代经济活动的“职业义务”思想”。
5
作为一名宗教改革家,路德和加尔文的本意都只在于加强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以此获得灵魂的救赎,而非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会偏离原来的目的。
“宗教上认为不休不歇的、有系统的俗世职业劳动,是制欲的最高技术并且是重生与纯正信仰的最确实、最彰明的证据;而这个宗教思想,对于本文所称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人生观之扩张,必然成为想象中最有力的杠杆。
”6
在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的这种禁欲精神,于是关闭了僧院的大门,步入市井的生活,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克制俗世的日常生活,使它成为一种在俗世内而“不属于”俗世,也“不为”俗世的合理生活。
”7
总的来说,宗教对世俗劳动的态度大致走了这样一个方向:从鄙视到肯定其价值,认为它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这种禁欲主义精神逐渐由出世转而入世,逐渐构成了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
那么这种禁欲、宗教虔诚的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盈利理念是否冲突?
然而在资本主义精神刚刚流露之初,这些新教徒却能够很好的把握两者。
他们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最大限度的赚取财富,但不是为了享乐,也不是为了子孙后代,可以说,赚钱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不会在家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停止工作,退休享乐,对于他们来说,赚钱仅是一种手段,来验证自己已经得救,工作就是好好尽义务,增加上帝的荣耀,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然而这样一种人生观却在无意中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既在不停地积累财富,同时又抑制非理性、无节制的享乐,那么财富只能是越积越多,这算是一种“非意图性后果”。
那么当财富积累到足够多时,各种金钱、享乐的诱惑又随之产生,人们很难抵御得了这种诱惑,这与宗教最初宣扬的禁欲主义又产生了矛盾。
所以,卫斯理有段名言显示出了宗教制欲与世俗致富之间是一种危险的关系,他认为“凡是财富增加的地方,宗教的精粹即同比5顾忠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P32。
例地减少”。
8而韦伯也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资本主义的精神在点燃了发动机之后,便逐渐地枯萎,剩下这部资本主义大机器自动的运转”9因而其他的国家,诸如日本、韩国才可以把这种资本主义移植。
当宗教的根基慢慢枯萎了以后,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上风,构成了资本主义的新的指导思想。
现代的资本主义已经具有了某些竞赛的意味,只是追求财富的积累,却丧失了附着其上的宗教价值。
过去的清教徒是以何种虔诚的心态来追求宗教的目的,财富对于他们是身外之物,却没想到这反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本来这些身外之物对圣徒而言只应是“一件披在其肩膀上的随时可以甩掉的轻飘飘的外套”,却没料到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这件外套最终竟变成了一只“铁的牢笼”。
禁欲精神已经从这牢笼中溜走,只剩下资本主义无处不在。
没有了资本主义精神支撑的资本主义还怎么发展呢?这时的资本主义之所以还能继续发展,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宗教意义与工具意义已经发生了分离,只剩下工具意义继续发挥作用,即追求财富本身。
韦伯考察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在新教伦理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禁欲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但这种精神却又慢慢消失,让位于纯粹的功利主义。
可以想见如果我们今天只是为了赚钱而赚钱,那无疑是可悲的。
我们如何从“这只铁笼”中逃脱出来,摆脱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至于在将来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类似的“理念”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也是未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