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2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习(含答案)《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1.和平( ) 落叶( )____________ 差劲( )____________和面( ) 落枕( )____________ 出差( )____________和了( ) 丢三落四( ) 参差( )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孕育(yùn)连翘(qiáo)萌发(méng)销声匿迹(nì)B.繁衍(yǎn)差异(chā)两栖(qī)风雪载途(zài)C.遗骸(hái)追溯(shuò)翩然(piān)五彩斑斓(lán)D.褶皱(zhě)归咎(jiù)纬度(wěi)天衣无缝(fèng)3.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B.据专家估计,我国约需85%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实现免疫屏障。

C.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成为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精品好剧的又一成功作品。

D.北京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

5.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的所有物候现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B.草木枯荣、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其为物候。

C.文中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作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D.物候观测引用在农事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对于农业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年级下册《第5课⼤⾃然的语⾔》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第5课⼤⾃然的语⾔》⼀、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全部正确的⼀项是()A. 竺.可桢(zhú)翩.然(piān)孕.育(yùn)重峦叠嶂.(zhàng)B. 萌.发(méng)农谚.(yàn)延.迟(yán)销声匿.迹(nuò)C. 簌.簌(sù)丘陵.(líng)物候.(hòu)风雪载.途(zǎi)D. 经.度(jìng)差.别(chā)海棠.(táng)草长莺.飞(yī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A. 次第起源榆叶梅北燕南飞B. 纬度侯鸟桃花开周⽽复始C. 刺槐连翘逆温层冰雪融化D. 采集悬殊⽣态学哀草连天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不正确的⼀项是()A. 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 寒冬腊⽉,屋外⼀⽚衰草连天....,⼤兴西⽠种植基地的温室⼤棚却是绿意融融。

C. 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只有建筑始终⽤最直⽩的语⾔诉说着城市⽂明的源.远流长...。

D. 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对游泳池卫⽣的监管⼒度,变化⼀年⽐⼀年⼤,周⽽复始....。

4.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物航油”⾃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同学们的语⽂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校园”。

C.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预、发现和制⽌欺凌⾏为。

5.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项是()寒来暑往是⽓候,鸟语花⾹是物候。

____________⼩满是最“接地⽓”的节⽓。

①古书称“四⽉中,⼩满者,物致于此⼩得盈满”。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i jj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归来的场景了。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雪后天晴,阳光明媚,风雪载途,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肖敏萌发了当建筑师的远大理想。

D.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贵阳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六盘水,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C.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D.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物候现象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二、课内精读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当的一项是()A.课文第九段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说的,分说的时候又是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B.课文第九段的中心句是本段第一句。

C.课文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中“这个因素”是指“高下的差异”。

D.课文第九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zhú) 翩.然(piān)孕.育(yùn) 重峦叠嶂.(zhàng)B.萌.发(méng) 农谚.(yàn)延.迟(yán) 销声匿.迹(nuò)C.簌.簌(sù) 丘陵.(líng)物候.(hòu) 风雪载.途(zǎi)D.经.度(jìng) 差.别(chā)海棠.(táng) 草长莺.飞(yī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次第 起源 榆叶梅 北燕南飞B.纬度 侯鸟 桃花开 周而复始C.刺槐 连翘 逆温层 冰雪融化D.采集 悬殊 生态学 哀草连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____________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建议完成时间:4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①这是植物生殖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②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①翩.然归来( ) ②簌.簌( )(2)文中第②处画线句有一个词语书写错误,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2分)(3)与短语“冰雪融化”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为(2分)()A.次第开放B.周而复始C.草木萌发D.翩然归来(4)语段中第①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并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下面三个短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草木萌发②冰雪融化③各种花次第开放A.②③①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此。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郊外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C.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逐渐地销声匿迹....。

D.老师三番五次地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训练(有答案)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知识点汇总:(1)事理说明文知识(2)字词积累(3)竺可桢生平及主要贡献(4)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说明顺序(5)多种说明方法并用的写法(6)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事理说明文知识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状貌、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说明和解释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通常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

(1)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哪些?(2)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冰雪融化,草木萌(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piān)然归来。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C.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qiáo)和榆(yú)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D.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yīng)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响无踪。

)B.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载途:沿途;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C.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我的家乡就在贵州那美丽的小村庄,春天来临的时候,无需长途跋涉,打开楼顶的窗,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cìdì开放。

而深秋来了,一切都慢慢凋零,万事万物似乎都xiāo shēng nìjì_ 了,我幽雅地吹奏着一支曲子,凝望着远处的夕阳。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沿岸无数中华儿女。

B.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次第走进教室。

C.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

D.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是。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A.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存在的合作领域。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 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印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课内阅读阅读“立春过后”至“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问题。

4.(考点:说明对象)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5.(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选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6.(考点:词语运用)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答:三、拓展阅读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

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文章倒数第三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3.下列谚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B.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C.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D.春雾雨,夏雾热,秋雾晴天冬雾雪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4.下列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一段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竺.可桢(zhú) 翩.然(piān) 孕.育(yùn) 重峦叠嶂.(zhàng)
B.萌.发(méng) 农谚.(yàn) 延.迟(yán) 销声匿.迹(nuò)
C.簌.簌(sù) 丘陵.(líng) 物候.(hòu) 风雪载.途(zǎi)
D.经.度(jìng) 差.别(chā) 海棠.(táng) 草长莺.飞(yīng)
(解析:B项中“匿”应读nì;C项中“载”应读zài;D项中“经”应读jī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次第起源榆叶梅北燕南飞
B.纬度侯鸟桃花开周而复始
C.刺槐连翘逆温层冰雪融化
D.采集悬殊生态学哀草连天
(解析:A项“燕”应改为“雁”;B项“侯”应改为“候”;D项中“哀”应改为“衰”。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
....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
....,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

(解析:D项“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

用于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

一般作谓语。

此处用来形容“变化”不妥。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活动”;C项表意不明,“连胜三局”前应加“阿尔法狗”;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
5.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____________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③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④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A.③①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6.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班级拟组织开展以“聚焦‘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16个字)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1月30日电(记者王守宝)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画线部分所包含的节气的名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示例】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3)仔细观察下面的形象标志,根据画面内容,写出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

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二、同步解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文章第六段至第十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8.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
..过来。

..中苏醒
“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
..归来。

..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依时序开放的情景,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9.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0.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段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因为地势的高低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山寺一般都建在山上,与平地的温度不一样。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地势高的地方出现得越迟。

三、课外拓展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淼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

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

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

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

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

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
作纬圈平均温度。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
..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

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

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

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

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

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

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⑪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内容理解与概括】
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1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列数字、作比较。

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为了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说明文的语言】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
..要低14℃~18℃。

不能删去,“大约”表明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主要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作者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运用这样的顺序进行说理,符合大众的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