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你的学生》教师读书笔记
2020《赏识你的学生》教师读书笔记

我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它使我心里受到很大的感触,它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没有太多教学经验,正处于一团迷雾中,不知何去何从的我,犹如迷失在海洋中的渔船找到了灯塔,黑暗中燃起了火把。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赏识就是爱的体现,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心存妒嫉,我发现这一现象后,让她当了我的英语科代表,经常让她为我送作业,每次去办公事她都非常的高兴,后来,我在她的语文作文中发现了这样的一句话:老师很赏识我,让我当科代表了。
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其实,这本书中感动人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面对一个个被很多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学生,却在有的教师手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
“我们的校领导也这样说过。
当我们在一个劲地埋怨学生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赏识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
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也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始终相信,一个教师能赏识学生,他也会为学生所赏识的。
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
那么,你的宽容、关爱与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正所谓: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翻开《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书中那浓浓的爱心,崭新的理念,生动的教育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么样才能发现这些潜力,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本书作者周泓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孩子,进而享受每位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真是让我感触良多。
在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充满智慧和爱心的老师,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命运。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个叫李圣珍的老师,她接收的学生都是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
这些孩子打架、逃课、偷窃,甚至自残,几乎所有人都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但李圣珍老师却没有放弃,她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
有一个叫小新的孩子,曾经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捣蛋鬼。
他经常在课堂上捣乱,作业也从不完成,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避之不及。
当小新被送到李圣珍老师这里时,李老师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他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李老师发现,小新虽然调皮捣蛋,但他特别有正义感。
有一次,班级里的一个同学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小新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帮忙,尽管自己也受了伤,但他却没有丝毫退缩。
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小新的勇敢和正义。
小新听到老师的表扬,脸上露出了惊讶和羞涩的表情,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会被老师夸奖。
从那以后,小新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故意捣乱,上课的时候也能安静地坐一会儿了。
李老师趁热打铁,经常找小新谈心,鼓励他好好学习。
小新的作业虽然还是做得不太好,但李老师总是能从里面找到一些做得不错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鼓励的话语。
有一次,小新写了一篇作文,虽然语句不太通顺,还有很多错别字,但李老师却从中看到了小新的用心。
她在作文后面写道:“小新,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这篇作文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写得更好!”小新看到老师的评语后,眼里闪烁着光芒,他开始主动找老师请教如何修改作文。
在李老师的不断赏识和鼓励下,小新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他也不再是那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了。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仿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真谛和希望。
赏识,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蕴含着无尽的教育力量。
书中提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习惯于批评和指责,却忽略了他们身上那些值得称赞和鼓励的地方。
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还可能让他们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曾因为老师的一句赞扬而欣喜若狂,也曾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而沮丧不已。
那些被赏识的瞬间,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而那些批评的话语,虽然当时让我感到难过,但也让我学会了反思和改进。
在书中的案例中,有一个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和同学忽视,甚至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然而,当新的老师发现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开始对学习充满热情,不仅在绘画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他学科的成绩也逐渐提高。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赏识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扬,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
它要求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用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而是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释,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信任,从而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同时,赏识也需要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他们。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他们打开心扉;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可能会让他们更加积极;对于有特长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可能会让他们大放异彩。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赏识发挥最大的作用。
赏识你的学生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
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
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
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
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
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
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
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
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
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
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
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仿佛就是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那些被赏识的学生所展现出的自信与成长,让我深刻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巨大力量。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比如总是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而忽略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也曾经因为过于关注学生的错误而忽视了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我们总是习惯用成绩和表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却很少去深入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需求。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赏识,并非简单的表扬和鼓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
它要求我们以平等的姿态去对待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那些不易被察觉的优点,并给予真诚的肯定。
比如,有的学生成绩可能不太好,但他非常热心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虽然调皮捣蛋,但在体育方面却有着出色的天赋。
这些优点,如果我们不去细心观察和发现,很可能就会被埋没。
书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问题学生”,成绩差,纪律差,几乎没有人看好他。
然而,新换的班主任却发现了他在绘画方面的才华,并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这个学生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仅在绘画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
赏识学生,还需要我们有耐心和宽容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这时候,我们不能急于批评和指责,而是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宽容他们的错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要知道,一次错误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一定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教师读《赏识你的学生》心得5篇

教师读《赏识你的学生》心得5篇教师读《赏识你的学生》心得 (1) 翻开《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书中那浓浓的爱心,崭新的理念,生动的教育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么样才能发现这些潜力,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本书作者周泓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孩子,进而享受每位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书中讲述的赏识教育的事例取得惊人的成效,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
这就是目前推广的赏识教育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应用这一理论。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巴甫里克,一个“差生”,在一次植物课上进行“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一”的试验时,提出“不经过嫁接就培育出树苗”,而后进行实验并成功,他“手指尖上的智慧”被发现,从此他的思维开始觉醒。
“毫无疑问,这个孩子的思维的觉醒、迅猛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兴趣的增强,——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师善于成功地开发出他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有着直接联系的。
”书中花了很长的文字来记录这个学生的成长转变过程,这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抱怨,“后进生”让自己头疼。
或许,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通过你的赏识也能使他的思维觉醒。
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应该要经常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学生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
我们何不拿起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在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经常忍不住说:你们上课都干什么去了?听课了吗?这么简单还不会吗?说说为什么?说得学生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
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委婉的语气,效果会大大不同。
比如在去年升学考试快要来临时,班里的有个男同学还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上课睡觉讲话,于是我就主动找到他,夸他在上次能力测试中,第一个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了听算,说明计算能力很强。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篇一: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当第一次拿到《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时,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棵嫩绿的幼苗在努力地生长,是那么的渴望让人发现,渴望得到路人的肯定…… 翻开书后,细心品读,更沉浸在书中一个个闪现着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中,和书中发出感慨的教师一起思考,更折服于教育专家的专业点评,为我指点迷津。
认真拜读此书后,确然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面对同一束玫瑰花,有人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有人则看到了尖锐的刺。
世界需要用一颗闪亮的心去欣赏,而不是用忙碌的眼睛去观看。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或许是一种不幸和悲哀。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又笨又丑,脾气倔强,性格孤僻的小女孩被当成差生而年年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不喜欢她,对她不屑一顾。
孩子很自卑,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直到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改变了她……那是一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小女孩对那些机械的抄写很是头疼,唯独对造句和写话有兴趣,正当她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文字世界中时,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抽走了她的练习册,小女孩很惶恐,有点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又犯了错,头埋的低低的,如临大敌。
老师没有对小女孩大片的空白作业大发雷霆,而是把小女孩的造句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花骨朵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读完后不由得夸赞:“写得真美!很有想象力,你是个有灵性的孩子。
”小女孩心头一震,被欣赏的感觉真好。
从此她有了向上的动力,总想写出点好文章让老师欣赏。
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当代作家乔叶。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还能给人鞭策,使得人的潜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孟繁华教授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收获颇丰。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魅力,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众多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赏识教育的力量。
书中的教育故事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教育者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和关爱。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都值得被发现和赏识。
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原本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的孩子,在老师的赏识和鼓励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比如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调皮捣蛋,几乎被所有老师放弃。
但是,一位新老师却发现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并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从此,这个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在绘画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他学科的成绩也逐渐提高。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优点的赞扬,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
书中提到一位老师,在面对一个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地与他一起分析错题,找到问题所在,并鼓励他说:“这次虽然没考好,但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行!”这种温暖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同时,赏识教育也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可能是学习成绩好,可能是体育出色,可能是有艺术天赋,也可能是品德高尚。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应该全面地看待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们乐于助人,关心集体,这些品质同样值得我们赏识和赞扬。
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赏识不能盲目,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性。
不能为了赏识而赏识,让学生觉得虚假。
比如,当学生在某方面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具体地指出他的进步之处,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得到赏识,从而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你的学生》教师读书笔记《赏识你的学生》教师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
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
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
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
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
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
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
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
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
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
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
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
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
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
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
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
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
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
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
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翻开《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书中那浓浓的爱心,崭新的理念,生动的教育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么样才能发现这些潜力,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本书作者周泓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孩子,进而享受每位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书中讲述的赏识教育的事例取得惊人的成效,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
这就是目前推广的赏识教育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应用这一理论。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巴甫里克,一个“差生”,在一次植物课上进行“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一”的试验时,提出“不经过嫁接就培育出树苗”,而后进行实验并成功,他“手指尖上的智慧”被发现,从此他的思维开始觉醒。
“毫无疑问,这个孩子的思维的觉醒、迅猛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兴趣的增强,——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师善于成功地开发出他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有着直接联系的。
”书中花了很长的文字来记录这个学生的成长转变过程,这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抱怨,“后进生”让自己头疼。
或许,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通过你的赏识也能使他的思维觉醒。
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应该要经常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学生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
我们何不拿起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在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经常忍不住说:你们上课都干什么去了?听课了吗?这么简单还不会吗?说说为什么?说得学生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
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委婉的语气,效果会大大不同。
比如在去年升学考试快要来临时,班里的有个男同学还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上课睡觉讲话,于是我就主动找到他,夸他在上次能力测试中,第一个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了听算,说明计算能力很强。
同时也从班主任那里了解他英语成绩特别好,于是笑着对他说:“英语单词那么难记的,你都记得那么好,何况一些计算题的要点呢?”,他听后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很自信。
当然,赏识教育是要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
正如书中谈到的:“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扬优点。
”那么对小学生而言,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呢,我们请教了一些前辈并阅读了相关书籍,提出以下几点做法,这也是我们以后教学的指路灯。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赞赏学生的进步。
平时利用活动时间,让学生自己比一比,近段时间与以前相比有什么进步,让他们自己感到微小的进步也是可喜的,从而使能力差的孩子摆脱总比不过能力强的孩子的尴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班干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当班干的感受。
其次,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多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毫不吝啬地称赞学生点点滴滴的小进步,为学生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加油鼓励。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应多用肯定口吻对他们说:“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真棒”等等的话,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
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地在学生面前竖起大拇指,让“大拇指”成为学生们的朋友,让学生们在我们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鼓励的话语里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信心十足地向成功迈进。
一句真诚的赞美,一语恰当的鼓励,一腔由衷的赏识,就能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了。
相信孩子是赏识的关键,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禀赋、爱好、特长,给他们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正确的引导和尝试的机会,成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
就让我们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伯乐,用一双慧眼去找出一匹匹千里马吧!总之,教师应赏识孩子,而且让教育赏识自己,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使自己不至于成为平庸的教书匠,教师要构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为之奋斗。
寒假,我认真阅读了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
下面,我主要阐述一下我的几点感触:一、赏识是爱,赏识是尊重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
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
现代智力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绝非仅是学习能力。
“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爱是尊重。
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
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
二、赏识是不经意的一次鼓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有特别的关心和耐心。
不让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得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书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个爱拉小提琴的男孩,每天吱吱喳喳地拉,每个人都忍受不了他的嘈杂的声音,甚至连家人都不愿多理会他,他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只有跑到后山,面对着花花草草,他才有继续拉的勇气。